12月18日第12屆全國科技會議閉幕,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會後記者會上宣布,將組「Chip Team Taiwan(晶片台灣隊)」,他表示台灣目前半導體產業鏈包含IC設計、晶圓製造及封裝測試,對接對象大部分為國外市場,也就是說我們半導體產業鏈製造出來的產品,大多數都是給國外大客戶,而非供應國內產業需求,政策上應予調整。此話一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界無不聞之錯愕,驚訝內閣閣員中,竟然有不知台灣經濟依靠的本來就是世界市場,居然有決策高官要花納稅人預算,反其道而行?
國家隊之名大家一定不陌生,之前政府帶頭成立的有口罩國家隊、疫苗國家隊、綠能國家隊、無人機國家隊、打詐國家隊,彷彿喊出國家隊,就有了傾全國之力發展的底氣。
但所謂國家隊,實質意涵是什麼民眾根本搞不清楚,多數淪為口號或形式,尤有甚者,打著國家隊名號,趁機循特殊途徑大做生意,成了少數人賺錢利器,尤其是疫苗國家隊、綠能國家隊最為明顯,後者在業者彼此之間還屢起內鬨,弊端與紛爭不斷。
政府制定產業技術發展政策,除考量外交與地緣政治趨勢,主要應遵循經濟法則,順勢而為,以產業整體最大利益為依歸,並聰明槓桿國際優勢資源(尤其包括最具競爭力之供應鏈夥伴、國際優秀人才、國際資本),切忌坐井觀天、閉門造車,損害國家與全體民眾之利益。
試問: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可能捨大求小,遵循政府錯誤政策,將荷商艾司摩爾、美商應用材料、蘋果、超微、高通、博通,排除於關鍵客戶與供應鏈之外,刻意優先採用台灣隊產品或優先服務台灣IC設計公司?再者,美國政府對台灣組織「晶片國家隊」反應,特別是在川普總統上台情境下,究竟是樂觀看待,或是判定其與美國利益相左,也是賴清德政府應該特別斟酌的重點。
或許有人認為,川普政府有可能支持此一構想,主要考量理由:一、供應鏈安全與美台合作,保障美國對先進晶片的穩定獲取;二、對抗中國大陸科技崛起,台灣透過「晶片國家隊」強化自身技術能力,與中國紅色供應鏈脫鉤。
然而事實上,在台灣現有半導體晶片產業供應鏈結構中,中國大陸廠商大多是客戶而非設備與原物料供應來源,故台灣致力產業鏈國內化,最大利益受害者可能是美、日廠商。當然,為了確保台灣經濟獨立性,站在自己國家立場,我們推動這些作為乃天經地義之事,但默默推動就好,何須敲鑼打鼓,在未獲其利之前,引起老大哥們的不悅,豈非愚蠢不智?
川普政府主要經濟政策是要求重要科技產業遷移至美國、增加美國當地投資與就業,台灣現在強調組建國內完整供應鏈之行動,似非完全符合川普取向(美國利益最大化)。同時如果台灣強調推動「晶片國家隊」可能被視為過於強調台灣自主性,引發中國大陸進一步反應,美國政府可能擔心此舉升高台海緊張局勢,對美國利益造成不可控之影響。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面對全球化競爭、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產業技術升級關鍵時期,最聰明且應該的發展策略是採取「國家隊」與「國際隊」雙軌並行策略,以期發揮優勢疊加成效,兼顧國內產業發展與國際市場競爭力,兩者不可偏廢。
我們要再次強調,台灣是一個資源相對有限的小型經濟體,如果希望產業在世界舞台出頭,必須認清自己的強項所在,除致力發展優勢,並同時與國際具競爭力之夥伴對接,方能確保經濟與產業發展之永續性。這其中分寸之拿捏,除仰賴台灣主要企業之靈活操作,政府決策官員的務實理解尤其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少數罹患大頭症閣員,扼殺台灣產業揚威國際市場之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