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立委陳玉珍消遣賴清德總統,說他被中國「統戰」了,在馬紹爾群島題字,誤寫簡體字,把攜寫成攜,獻寫成獻。其實,她是對賴政府動輒指責大陸惠台或交流措施為「統戰」的反諷,但也說明了兩岸歷史或文化的傳播,是適者生存,不是執政者能輕易禁止的。賴清德不經意寫出簡體字,代表有部分簡體字確實適合書寫。我卻認為,多數簡字淺薄而粗俗,不如傳統漢字(俗稱繁體)字的優雅和有內涵。
兩岸文字的差異,不利兩岸的交流與融合,而文字不涉政治,我因此提出「先擱置九二共識,兩岸共同優化中國文字」的主張,就教於兩岸領導人和知識分子,甚盼有利於兩岸和平,分述於後。
公元前二二一年,贏政統一六國,是為「始皇帝」,中國從此「書同文」。豈料,今天海峽兩岸分治,竟已不能書同文,原因是毛澤東在大陸進行漢字簡化,而台灣始終堅持使用傳統漢字,文字的差異,造成兩岸人民文化認同與交流困擾。遺憾的是,大陸的漢字簡化,其過程與結果皆不夠嚴謹。
古來簡字或俗字,大都只用於民間書寫便利,無法形諸於正式的文書,而大陸的漢字簡化,創造了許多粗俗簡字不僅形諸文書,且劣幣逐良幣,廢棄了許多傳統優美的文字。
至於文字讀音,少數也有差異,此令人不解。我懷疑,有些發音,大陸是否把方言當正音了?但無論如何,兩岸讀音差異,在未來都值得探討,讓兩岸讀音統一。
漢字簡化,也傷及無辜,讓仍大量使用漢字的日韓一頭霧水,不明白他們使用千年的漢字,為何一夕變天,在其母國失寵?如果韓國再去聯合國為「韓國漢字」申遺,中國可能會百口莫辯,中國對自己的傳統文字都不知珍惜,如何去辯?
中國漢字簡化後,曾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一九五七年,中國展開「反右鬥爭」,很多知識分子因反對漢字簡化及漢字拼音化方案而受迫害。文革期間,知識分子更惶惶不可終日,自保猶恐不及,更無人敢對「漢字簡化」置一詞。
反之,在台灣,兩蔣父子在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加強學校中國歷史、文化與國學的教育,和文革暴政,隔海抗衡。
文字是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漢字簡化其實對中國傳統文化傷害至深,簡字粗俗淺薄,難為日韓和使用漢字的海外華人之表率,此絕非小事。
此外,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文水準應相對提升,對待文化不該如此粗暴,用一句現代的語言,不能因古人無法為自己維權,而擅改其作品文字,侵犯其「著作權」。加以現在書寫日少,鍵盤輸入已不影響使用效率,中國應重新審視漢字簡化之不合時宜,盡速調整。
兩岸應共同進行中國文字優化,應繁簡並存,繁而冷澀者棄之,簡而粗俗者去之,讓中國文字去蕪存菁;大陸政府文書,可逐年增加傳統漢字比重;應尊重古人著作權,古文應存其原字,不可擅改,新作則隨作者所好,讓人民有選擇繁簡文字的自由。
賴清德想和習近平對話,何妨先求兩岸「書同文」?再求世界中文之統一,此知識分子所至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