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常有各式小農鮮乳,因為女兒愛調配鮮奶茶,拿不同的鮮乳與茶葉,製作風味各異的飲品,我試喝,每每驚豔。 常喝鮮奶的人,能分辨這些差異,或較甜、較清香、較濃郁,舌尖味蕾會告訴你,每一家品牌背後都不簡單。 我常好奇,為何它們能在強敵環伺下,闖出自己的路,以獨特的姿態,對消費者說話? 看了這期資深記者游羽棠的追蹤報導,豁然開朗,原來他們是直球面對壓力來源,拚不過規模化,就從供應鏈各環節,奮力長成姿態各異的形貌。 紐西蘭鮮乳在2025年元旦,將以進口零關稅強勢來台,為了這一天,酪農們進行超過十年的準備。 他們有人砸數億元建立全自動化養育設備,從榨乳到餵食全以機器人進行,當乳牛脹奶,牠們會主動啟程走向機器人,機器手臂為牠進行一系列清洗、榨乳等服務,牛隻有了擠乳自主權,情緒穩定,泌乳量大幅提升。 有人從源頭下手,自行育種,研發出適合台灣氣候飼養的品種,身高與體型較小,奶量卻更充沛,這能讓每頭牛擁有更舒適的空間,牧場效能也大幅提升。 還有人在食材上下功夫,讓牠們保持最佳健康狀態,並自行種植特殊牧草,讓牛奶有清香味。 他們用科技飼養、精緻管理,把每頭牛都養成菁英。 這目的,就是要建立自身優勢,「我不想把命運交給別人決定,」酪農說。 他們展現贏家心態,不是要政府補貼,而是面對恐懼,專注找出強項,為自己的命運負責。 他們不是小農,是「優農」。 可惜的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常抱持輸家思維,擔心本地產品恐打不過外來強者,採取補貼政策,編列預算讓學童免費喝。但這對優農並無幫助,反倒讓孩子認定「台灣鮮奶是免費品」,不利市場定價。 同樣的預算,能幫助酪農的事很多,例如科技導入、設備貸款、品牌行銷、食農教育,推動資訊透明、正確標示等。與其提供免費鮮奶,不如協助牧場升級,並擦亮MIT鮮奶的品牌印記,讓全民以喝台灣鮮奶為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