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串連長照網絡 安心養老


【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9/04 第31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迎接自主的老年
證嚴上人專區 弘誓願 安樂行
慈濟脈動 串連長照網絡 安心養老
焦點專欄 慈濟月刊 五十周年特展
迎接自主的老年
相對於歐美福利國家,臺灣短時間內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老年照護」缺乏公部門資源的挹注,已是明顯的社會問題。在本期主題報導中可見,即使是醫療專業人士,在照料需要就醫的長輩時,都得經歷一番學習。在照顧方式上,依然可以維持老者的生活自主,讓他們心境始終安處在生活日常中。明年臺灣將進入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超過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十四。如何迎接自主的老年,是許多人必須思量、預做準備的課題。
弘誓願 安樂行
畫作/林淑女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在五濁惡世淨化人心,必定要行「四法」:

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

於己不生煩惱,與眾生結善緣,讓愛的能量擴散延續。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全球足跡網路每年統計,地球資源所能供應給人類的物量,如果某天超支,即為當年度的「生態負債日」(地球超載日)。這項計畫一九九三年首次公布,每年都比前一年有提早來臨的趨勢;二○○三年為九月二十二日,二○一五年為八月十三日,今年則是八月二日,全球資源已透支,此刻等於是在負債中生活。

地球人口增加,森林與草地減少,紛紛冒出高樓大廈,自然生態變成人造的環境。人類破壞山林,也自我破壞生存的空間,氣候不調和,地、水、火、風異常,無奈的熱,難忍的寒,萬物生靈難以安寧生活,五穀雜糧的成長也出現危機。無因不成果,人類持續製造惡因,也將自食苦果。

現代人隨心所欲,過度開發、揮霍消費,天然資源不斷被消耗用以生產物資,又不斷地過剩,有用成為無用,造就囤積垃圾,惡性循環,地球負債的情況將愈來愈緊、愈來愈快速。

地球資源告急,減災要從內心做起、從人人身體力行開始。珍惜資源,省水省電,環保節儉,還要減少破壞,少肉食、多素食,可以避免畜養動物對大地及空氣的污染;貪圖口欲僅是短暫幾秒鐘,累積起來卻是影響天地之間。地球上苦於饑荒的人很多,也要減量廚餘,吃得營養但不要浪費。

人人有責任呵護大地。調整心態方向、改變生活方式,每個人、每一戶節省一點,相互勉勵聚福造福,就能改善氣候生態。

不是給予對方什麼,

而是啟動本具的慧命。

馬來西亞居民羅南得,是檳城慈濟洗腎中心的病友;每週三天洗腎,每次四小時,這段時間收看大愛臺節目,漸漸地把心平靜下來。

先前他無法接受生病的事實,把怒氣發洩在家人身上,特別是和兒子經常對立。他從大愛臺節目看到智慧、諒解和愛,與他從《聖經》中學到的觀念一樣。於是他調整暴躁的脾氣,也改善親子關係,一家融洽溫馨。

馬來西亞慈濟洗腎中心今年已經二十年,當年是慈善因緣而成立;志工訪視時發現貧困人長期洗腎,醫療費用讓家境陷入困境。志工不只募款建設,也回到臺灣,學習如何與病人及醫護互動,改良、提升品質,設立了優質的洗腎中心。

馬來西亞有多元種族與信仰,慈濟助人沒有分別,生命是共同體,看得到就會付出。慈濟洗腎中心設備周全,對於貧病患者的服務免費,照顧他們的身體,也幫助家境。

腎友在這�堣ㄔu洗腎,還「洗心」;他們知道慈濟成立的源頭,起步於何處,精神能量來自何方;他們也看到天下事,進而啟發愛心,投入志工行列,反過來做助人的人,發揮生命良能。

慶祝洗腎中心二十周年,志工舉辦朝山,浩蕩隊伍虔誠整齊,腳底下所踏的土地,塊塊磚、寸寸愛,開了一條明朗的大道,鋪平了道路,引領走往正確的方向,發揮愛的能量。

志工不只協助腎友洗腎,也啟發慧命。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不是給予對方什麼,而是啟動人人生命本具的韌力。

人人自度度他,能救拔別人的人愈來愈多,被救拔的人愈來愈少。也期待能因為人間菩薩的付出,更多人願意付出。

正身、正語、正念,

志願長久守護人間。

新北市板橋老菩薩王陳秀登,今年八十四歲,三十年前,她在臺北聽到師父說話,提到啟業不久的花蓮慈濟醫院,搶救遭遇車禍、十四歲的林傳欽。

林傳欽受到重傷,幾乎半個身體破碎;醫療團隊用心照顧他,骨科醫師陳英和為了救他,不得不一節節截肢,但盡量保全他的身體功能。

王陳秀登曾經在花蓮住過,也想要幫助同鄉人;於是主動找到慈濟,成為慈濟會員,一九八九年受證為慈濟委員。她想支持醫療志業,於是一天幫忙三間公司煮飯,有時候也背著孫子去做事,賺來的錢就捐出去。

她也是環保志工,鄰居看到她的付出,主動拿出回收物,會員也伸出手、彎下腰幫忙她。

她活到老、學到老,沒有去想自己多少歲了、應該要享受了,而是不斷學習,學ㄅㄆㄇ、學電腦。精神不認老,而且身體力行,看不出她老邁的型態,各種活動都盡量帶頭做,也帶出許多受證的志工;不只是傳承,組內的活動她參加,慈濟會員的善款她同樣在收。愛的能量不斷延續,很令人感動。

《法華經.安樂行品》中,身、口、意、誓願這「四法」,她做到了── 身為善行,口不惡言,正語說法,知足善解,誠意立弘誓願,長長久久付出。

在五濁惡世說法,必定要身安樂行、口安樂行、意安樂行、誓願安樂行。了解生命的價值,志願守護人間,就要力行「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一句好話也是布施,紓解人心的憂鬱;看到別人忙碌,伸出手幫忙,讓對方減輕長久的勞動,也是布施。

世間堪忍事多。日常生活,見人、處事、用物所面對的一切,都要堪得忍。聽到惡言惡語、或者遭遇不善不利益,能夠轉為感恩對方在警惕、教育自己,而且要更精進,這即是善解。善解別人,是靠自己用功修行;讓人善解,就要看自己的功夫累積多少。

經不起磨、經不起雕,脆弱的心志難以修行;憍慢貢高,心態強勢,經不起一點點不順意,即生起惡的念頭。要自我提高警覺,調御脾氣,就像知道颱風將到,趕緊成立防災協調中心,做好防颱,盡量不要造成災難。

感眾生恩,待人接物不要計較,彼此包容,累積好緣。於己沒有煩惱無明,與人建立友善的關係,這就是修行的功夫。「德者,得也」,形象入眾生心,讓人歡喜,所講的話對方能接受、落實付出。相互影響,「六度萬行」能夠發揮無量無數的法。

愛需要平常培養,菩薩心包太虛,我心中有大眾,大眾心中也有我,就像放射線,發出一道道光芒,讓愛的能量擴散延續。

心散亂,事就延誤緩慢;

惜分秒,則諸事可成。

每天清晨,靜思精舍常住眾上大殿,整齊禮佛、複誦經典;「一日之計在於晨」,天尚未完全明亮,氣溫也還沒有很熱,人人同一念心、同一動作,是一天最有規律的時間,也是最有道氣的空間。

上午工作、中午用餐後,大眾再度凝聚,不只修行者,在精舍工作的同仁,無論當下在做什麼,聽到祈禱的聲音,趕緊虔誠合掌,調伏心念後,展開下午的工作;晚課時,又是再一次精進。

心散了,工作就延誤緩慢了;若把握時間,多一分的動作,工作就早一分完成。

心無執著,就像時間過去沒有痕跡。不受情、愛、物欲、名利來亂了心,而是守規律己,順應軌道。

雖然忙碌,心要常常在真理之中。學習佛的「四智」──

「成所作智」,不受境界及欲念所牽引,而是轉識為智。

「妙觀察智」,用心思惟,不該做的不去做,該做的認真規畫執行,利益人群。

「平等性智」,眾生平等,無論遠近,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要感恩人人一起來成就志向,把愛普遍在人間。

「大圓鏡智」,諸法明了,境界清楚,回歸清淨的本性。

這幾年來,土耳其慈濟人照顧境內的敘利亞難民,為學童開辦六所學校,長期濟助特困戶,並成立義診中心。今年八月,一位特困戶帶著六個月大的孫女向志工求援,孩子天生四肢畸形,需要手術治療;他們尋覓多間醫院,找到願意治療的醫師,手術費用卻不足,只好四處籌錢,但在異鄉,人人生活都有困難。

湊不到醫療費用,他們前來請慈濟幫助。志工訪視後,趕緊提供醫療費用、陪伴就醫,讓孩子順利接受整形手術,不再殘缺。

天下眾生共生息,因緣會遇、接觸苦難,就要趕快啟動,支援這個孩子未來健康的成長。人人不會罣礙自己付出多少,也沒有要求回報,只有安心歡喜和無限祝福。

從「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回歸到「大圓鏡智」,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落實佛法,就像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歸真如本性。修行必定要歷經長時間,如果將道理視為「理所當然」,就不會有困難。

請大家多用心!

串連長照網絡 安心養老
撰文•邱如蓮
攝影/顏霖沼
超過八成的臺灣長輩,

希望晚年生活能與家人同住,

但少子化與老化指數日益高升,

隨著高齡而產生的失能與照護問題,

已經成為每個小家庭的挑戰。

夜深人靜的時刻,阿月聽著婆婆斷斷續續傳來的哀鳴:「我命真苦啊……不想活啦……」那聲音,讓人難以入眠;身旁的先生,無法忍耐夜夜無眠,對著老人家吼叫,然而哀鳴聲沒有因此變小,反而愈來愈大聲……阿月只能默默在心中嘆氣。

婆婆罹患帕金森氏症十多年,起初狀況還好,除了吞嚥困難,其他生活瑣事皆能自理,兄弟們共識輪流照顧,因此每一個半月,婆婆會住到阿月家來。

知道婆婆喜好美食,阿月為讓老人家開心,想盡辦法烹煮她能吃得下的食物,但婆婆卻質疑為什麼自己的餐點與其他人不同,大發脾氣。

阿月發現婆婆使用衛生紙的速度很快,並且經常在廁所垃圾桶�堿搢ㄓ@大團溼透的衛生紙,阿月才發現婆婆有尿失禁的現象,常常來不及上廁所,尿溼褲子或床鋪。為此,阿月準備了成人紙尿褲,但婆婆卻拒絕了,並不時與兒媳拉鋸著沐浴的問題。

婆婆生理退化的狀況愈來愈嚴重,開始出現妄想症狀,指責兒孫竊取她的財物;為了找到這些不見的錢,婆婆翻找家中抽屜、兒子的皮夾,只要看到金錢便拿取。與她爭辯也沒用,一家人只好收好自己的財物。

阿月與妯娌們,感嘆幸好輪流照顧,還有空檔喘息;但每當婆婆即將要來到家中,爆表的心理壓力仍會來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老化指數於今年破百,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老化指數破百的縣市,從二○一一年的五個縣市,暴增到十五個縣市,其中以嘉義、雲林的人口老化最為嚴重。

這意味著臺灣的老年化愈來愈嚴重,因老化而來的失能照護,成為每個家庭要面對的議題。衛生福利部推估,全臺失能人口中,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即占有七成六。

慈濟月刊 五十周年特展
撰文•胡淑惠
攝影/蕭耀華
今年八月,《慈濟》月刊邁入第五十一個年頭,這本雜誌是無數志工用半世紀撰寫的生命故事,讀者遍布海內外;邀您親身走進現場,穿越今昔,看見最初的感動。

往來人潮駐足在攤開的立體大書前,寬敞長廊兩側,從黑白到彩色,一幀幀圖片故事鋪展。八月二日,「慈濟月刊五十周年特展」首展,在臺北慈濟醫院二樓人文走廊展開。

展場結合科技影音,呈現一個快門的背後,潛藏多少人生辛酸血淚史;一則感人報導,又是多少慈濟人甘冒風雨、踏著泥濘,用愛、用生命所鋪寫。

「站在這�堳傮P動,」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表示:「慈濟志業的美善,是臺灣最重要的資產,月刊記載許多的人事與妙法,也詳實呈現慈濟如何善用大德善款救苦濟貧的點滴。儘管我們每個人在慈濟世界都只是一個小逗號,但是力量的匯聚能成就感動。期望未來歲月中,大家能繼續共同努力,讓《慈濟》月刊篇章更豐富。」

早期月刊以徵信為主,詳列委會員的點滴捐款,「你們慈濟不識字嗎?其他道場也有刊物,怎麼你們的刊物都寫得這麼簡單?」娓娓訴說自己與月刊因緣的紀靜暘師姊回憶,當年將朋友所說的話請示上人。上人回答說:「走多少路、做多少事,才有多少話可說,多少故事可以寫。」

早期在月刊開闢「佛心流泉」專欄的靜暘師姊,謙稱自己不會寫文章,幸而有月刊編輯潤稿。「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我自己的無子西瓜故事,即是自己體悟到要將心靈的污染(西瓜籽)去掉,聲色柔和,然後才能言之有『悟』,拿著一本本月刊向會眾募心,成就慈濟救人的工作。」

一字一句,益於人群

從當初的鉛字印刷單張報紙,如今《慈濟》月刊早已是專業媒體,五十年發行總量初估超過七千五百萬本,並延伸電子書、網路。

月刊發刊辭闡釋:「我們絕不浪費一字一行,說那無益於人、無利於世的話,今後也絕不違背主旨與用意,去做那無關潛移默化,無關『慈悲』、『濟世』的事。」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長葉樹姍引述這段話,表示:「大愛臺也將屆二十年,不論平面、電子、廣播、網路,人文志業的媒體,時時刻刻想到上人的殷殷教誨。五十年來,《慈濟》月刊做到了,媒體同仁也做到了。」

創刊半世紀,編輯群隱身幕後,緊密聯繫海內外志工蒐羅精彩故事,資深記者黃秀花帶領眾人導覽月刊歷史,「這份刊物從徵信起步,當時的兩個主題分別是救濟貧病個案及捐款交代;剛脫離美援的時代,能創辦一本刊物非常不簡單,但隨著慈濟建院等脈動發展,逐步豐富了月刊報導。」她指出,因為有前人的披荊斬棘,才讓這份雜誌成為正向的發聲管道。

慈濟月刊五十周年特展  

首展時間:2017.8.2∼2017.10.27

展出地點:臺北慈濟醫院二樓人文走廊(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10期

直播午餐實況萬人觀看 15歲網紅不上學改在家自學
布萊斯是初露鋒芒的多角明星─他以歌手、演員、模特兒和小提琴家自居─最近卻成為表現亮眼的Live.ly名人。幾個月前,他不再上學,開始在家自學,以因應他的社群媒體和娛樂工作的需求。

食療改善憂鬱情緒?早餐這樣吃就對了
熱浪肆虐,讓許多民眾情緒起起伏伏,開始憂鬱起來。營養師指出,均衡飲食對於改善壓力及低落情緒助益很大,建議平時可多攝取富含色胺酸等6大營養成分食物,並用香蕉、燕麥等食材,製作消暑飲品,以釋放壓力讓心情舒緩。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