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在上半年出現了詭異氛圍,一方面客戶新品出貨遞延、整體買氣欠佳,另一方面則是面臨包括被動元件、矽晶圓及MOSFET等零組件產品供不應求、報價大幅上漲的兩面夾擊風險。
兩大陣營搶攻市場
隨著時序進入下半年傳統旺季,品牌廠商陸續推出新產品面世,特別是蘋果4大產品線都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規格、新應用、新世代的新產品,非蘋陣營眼見蘋果在去年推出的iPhone X叫好不叫座,今年也積極搶攻市場不遑多讓,預期整體科技硬體市場的需求將明顯走揚,對於蘋概股、非蘋陣營供應鏈廠商都可望帶來正面的訊息,能夠通吃蘋果及非蘋品牌產品訂單的廠商將是最大贏家。
一般而言,蘋概股就一定是通吃蘋果及非蘋訂單的受惠股,這是因為蘋果產品通常1年∼2年更換一次新規格,而果粉搶購熱潮通常就在新產品上市之後的半年內,剩下的半年到1年半期間就可能面臨需求空窗期,若公司沒有經營其他產品線或客戶群,就可能面臨產業淡、旺季過於明顯的風險,產線恐有閒置的現象。
主打非蘋陣營的供應鏈廠商也是積極尋求蘋果關愛的眼神,畢竟蘋果推出的產品往往享有較高的訂價溢價優勢,蘋果管理階層也願意付出較高的成本來取得品質、交期及良率較優的產能,且蘋果往往在產品開發及應用上具有獨到的眼光,推出後往往能帶動風潮,能夠在新應用第1波需求來臨前就躋身蘋果供應鏈,等於在公司宣傳單貼上了「創新企業」的稱號,加上「蘋概股」這3個字對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人有著不可抗拒的魔力,因此,可望享有高人一等的股價本益比評價。
但不可否認的,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個人電腦等蘋果主要經營的3大產品線,目前都面臨成長趨緩的困境,智慧型手表引領的穿戴式電子產品風潮,又還不足以撐起前述3大產品線的產值,因此,蘋概股今年以來的股價本益比開始面臨修正,就長期基本面的變化來看,投資人可從3大面向來考慮蘋果及非蘋族群訂單通吃股的投資。
聯發科晶片獲好評
第1類》非蘋供應鏈廠商晉升蘋概股:原先主打非蘋陣營市場的廠商,因為本身生產的產品、技術或是應用等因素,而打入蘋果供應鏈,一旦蘋果願意採用,廠商所設置的產能將可迅速爬升,營收及毛利率都可望出現成長,加上被產業分析師新貼上「蘋概股」的封號,對股價的提振有相當高的助益,也最值得投資人關注。
根據以往經驗,華碩(2357)分拆代工部門成立和碩(4938)之後,和碩一度因為失去華碩筆記型電腦的保證訂單而引發股價崩跌,所以,公司經營階層設立明確的目標-成為蘋果供應鏈的一員,帶領公司成為蘋果第2大組裝服務供應商,讓其營收、獲利也跟著繳出3級跳的表現,股價更是出現倍數的漲幅,類似這種麻雀變鳳凰的案例,往往可以為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報酬率。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18/7/27 No.1103】想了解更多,詳洽02-276608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