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李清志/方丈記側記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名人堂電子報
2018/10/01 第153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李清志/方丈記側記
李清志聯合報

日本中世是個地震、火災、動亂,與戰爭頻仍的動亂時期,當時沒落貴族鴨長明,感悟世界的動亂災變,隱居在方丈小屋中,觀看並記錄這個世界的動盪。當時京都也飽受五大災厄的悲慘境遇,天災不斷,隨處可見屍骨曝曬,「方丈記」揭示了人世無常、生存不易的現實,鴨長明轉而過著隱士生活,清貧簡約,不與世爭;日本戰後廢墟中,民不聊生,小說家崛田善衛也寫下了「方丈記私記」,向中世尋求生存之道。

有趣的是,最近的日本人似乎也感悟到世事的無常,天災人禍的接連發生,因此又時常談起了「方丈記」。最特別的是,今年暑假備受矚目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其中位於里山美館的特別企劃展,就是以「方丈記私記」為主題,要求參與競圖的藝術家、建築家們,以「方丈」(四帖半塌塌米)的空間,創造出不同的生活需求。

事實上,日本藝術大師杉本博司早就對於「方丈記」有過深刻的討論,在他的著作「直到長出青苔」一書中,就談到他親眼目睹紐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摩天大樓毀於一旦,人命如草芥,瞬間消失在煙灰中。因此他提到鴨長明的「方丈記」,談到「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人一生努力賺取金錢,購買豪宅土地,到頭來只需要一塊小小的葬身之地而已。

如果能像鴨長明隱居方丈空間,若想去別的地方旅行,就將移動小屋移居他處;沒有財產,不會引起竊賊覬覦;沒有官祿,也不會招來人嫉妒,心無羈絆,坦率超然。(日本這些年的天災人禍頻仍,的確也影響了房地產的購買意願)

這樣清貧安樂的思想,似乎對杉本博司帶來創作影響,他在二○○八年與建築家榊田倫之成立了「新素材研究室」,開始進行空間建築的研究;二○一三年他在東京表參道設計了「究竟頂」與「茶洒 金田中」,那是一座位於華麗都會世界中的一處淨土,走進巨石堆砌的巷弄,充滿哲學趣味的「究竟頂」就掛在屋頂上,巷道的盡頭處,轉個彎,就可以看到隱藏在大樓後方的狹長茶屋,令人十分驚豔!

二○一四年他在威尼斯展覽了玻璃茶屋「聞鳥庵」,同樣震驚了全世界,特別是特明玻璃圍成的方丈茶屋,似乎像是對極簡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的玻璃屋致敬,凸顯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哲學意境。

不過最驚人的是,杉本博司剛完成的作品「江之浦測候所」,這座類似建築博物館的空間,並不稱作是博物館或美術館,而是稱之為「測候所」,意思是人在這座空間裡,可以藉著對於自然四季變幻的觀察(測候),重新去界定個人在宇宙中的意義與價值,可說是一座非常具有禪意的園區。杉本博司在「江之浦測候所」中,也依照茶聖千利休的「待庵」茶屋模式,建造了一座「雨聽天」茶屋,茶屋望出去正好是春分秋分日出的方向;一條古墓般的隧道,則可以看見冬至的日出,所有日本歷史的建築特色,都在這裡被安靜地呈現出來。

我其實最喜歡「江之浦測候所」裡的「關守石」(stop stone),那是一顆石頭綁上繩索,在昔日茶屋裡代表著「禁止進入」,不需要人出聲制止,也不需要殺風景的禁止標誌,那是一種寧靜自制的符號。這種寧靜、自制的心境,相信也是這個動亂無常的年代,世人所需要追求的境界。(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年金被砍沒在怕 穩健存老本不嫌晚
7月1日軍公教年金改革新制正式上路,月退俸大砍、18%優存退場,都讓軍公教的荷包縮水了至少3成,有人因此惶惶終日,也有人很早就覺知而提前準備,活用存股、基金、保險等理財工具,把失去的年金賺回來,打造自己的鐵飯碗。

沒有之一!世界最老西班牙波丁餐廳
如果你想嚐一口歷史的滋味,那麼你可以試試在波丁餐廳 —— 世界最古老的餐廳裡用餐。這家餐廳最初於1725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市開幕,至今已持續營業了兩百九十三年!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