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為文之用心

聯副電子報
細細品味【每日一詩】,悠活一整日∼輕薄短小的如珠詩句,讓你咀嚼再三、餘韻無窮,也歡迎創作投稿!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9/29 第612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市觀察】為文之用心,私我的品味
【書評˙歷史】小說筆法,詩的語言
【書評˙散文】憋住失落, 最後一次恥力全開

  今日文選

【書市觀察】為文之用心,私我的品味
祁立峰/聯合報
《作文十九問》、《作文七巧》書影。(圖/木馬文化提供)

寫作中基礎的基礎版

若要我回憶中學國文課裡選錄的白話文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陳之藩、王鼎鈞這兩位作家,而鼎公那篇收錄於《碎琉璃》的〈失樓台記〉,更讓我反覆品讀。尤其是結尾的「我們不是蛋糕」莫名到有些雋永的奇異意象。

今年台灣幾家重要出版社重出鼎公的作品,印刻出了回憶四部曲,聯經重出的新編版《靈感》、馬可孛羅經典復刻了《黑暗聖經》和《左心房漩渦》。但讀到木馬文化的《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我才知道鼎公竟有寫作教學的普及書,這麼說好像就沒錯了,鼎公散文語言有種獨特的敘事節奏、意象經營與修飾策略,與比喻的微觀調控……這可能是古代詩話說的「空際轉身」,或武俠小說喻不可解妙不可言的說法——「以臻化境」,那不是簡媜式的文字煉金術,也非駱以軍式的微物之神細節攝像機爆炸,而是一種反覆琢磨的風格。將文字經營到一個程度,就剩下毫無稜角的鵝卵石,猶如沙灘與海浪交界處、被磨蝕成不扎腳的貝殼線。

在《作文七巧》中鼎公以幾個章節來開展——正敘、倒敘的區別與運用時機,抒情、描寫與議論的題解與技術,說起來這是寫作中基礎的基礎版,看這標題簡直就像坊間那種「攻略學測作文祕笈」這樣的海撈神書,但其實我倒覺得鼎公所謂的「作文」並不狹義指聯考國文的最後一大題,而是更古典的寫作概念,是陸機〈文賦〉所謂的「佇中區以玄覽」,是《文心雕龍》所謂的為文之用心。

詰問的終端近乎人生

清代詩學家趙翼有首論詩詩,我以前奉為圭臬,詩曰「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但與其經驗相反,這些年我自己重複寫作鑽研文理,體貼出了寫作的技術與機械性。事實上趙翼說的是也並非是作文而是作詩,相對於古典的類體,現代文類無論小說或散文,其實都內建有更套路、更標準化,甚至可以說將美學將敘事力透過科學實證的過程。若字詞的安放、意象的配置,敘述的節奏,以及鼎公反覆強調的——故事延宕和凝縮……等等,是可以力強圖之,學而習之,無論初學或寫作進階者,從《作文七巧》的論述與實例裡,都能有些收穫。

至於《作文十九問》的體制較為獨特,作者虛構了一個提問者,看似絮叨夾纏,實則圍繞著寫作開展出課題,包括如何修辭,如何琢句,如何鍛鍊出各種風格,聲音視覺的摹寫等等。這種對問體淵遠流長,從《論語》從〈天問〉,一直到宋明理學到《傳習錄》,書名雖是十九問,但疊疊重層,垂詢的是主題關乎作文,但詰問的終端簡直近乎人生。

較乏娛樂線設計

不過即便文章能學而成,能以理論、美學來次第品評,但我有時覺得閱讀與鑑賞仍然有主觀有偏見的可能。本月我想介紹的另一本新書、同樣在台灣暢銷的日本小說家□村深月《鏡中孤城》,就可能有我自己的負評負雷,在此先說理性勿戰,畢竟差異讀者品味不同,開戰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最好有)。

在我個人來看,總覺得□村深月是被過譽的作者,當然,我非日文母語使用者,其中或許有被超譯誤讀的可能。但若與同世代的另兩位女小說家——三浦紫苑和湊佳苗相比,□村的敘事與鋪陳就是不甚能打動我。三浦紫苑喜歡在小說裡融裁大量知識性與立基田調的脈絡,譬如寫辭海編撰過程的《編舟計畫》、寫大學組隊參加箱根驛傳的《強風吹拂》;至於湊佳苗熱中的第一敘事不分鏡到底以及翻轉再反轉的敘述或許套路,對人性之黑暗剖截面依舊絲絲入扣。

至於□村深月,我是從她當年直木賞受賞作《沒有鑰匙的夢》入手,這小說雖堪稱還算精采的連作,但那些心理贅述對我來說稍嫌妨礙閱讀;爾後讀了以婚禮企畫為主角的《今日諸事大吉》;以瀨戶內海的文創產業為主題的《島與我們同在》;寫往日同學恩怨轇葛,多年後同學會渡盡劫波的《太陽座落之處》。當然,這些小說的故事性若放在台灣小說現代主義、去脈絡化的背景一併評述,大概都已算八十分以上的佳作,但若純就娛樂性來切割,和東野圭吾、伊□幸太郎這些小說IP的永動機相比,□村的故事就較缺乏娛樂線設計,取而代之的是過多的文藝意象與心靈描寫。

脈脈溫暖與療癒系特質

至於今次新書、獲2018年本屋大賞的《鏡中孤城》,主角是因為遭到同學霸凌而拒學的國二少女安西心,終日繭居家中耍廢度日,未料房內穿衣鏡發出七彩炫光,召喚她到了重層鏡城,複寫愛麗絲鏡中奇遇的故事,又融合了小紅帽與大野狼的設定。七個同樣邊緣的少年少女被入幻來到鏡城,尋找許願鑰匙達成心願。於是拒學少年們錯把鏡城當學校,重新體貼被社會運行的鐵履帶給排除在外的階級、體制與倫理。這種穿越異世界,出幻入幻以至於操弄時間的設定,讓人聯想到□村的出道作《使者》和《時間停止的校舍》,只是行文未過半提到的日期與假期詭計,就讓我劇透出後半的穿越套路,少了推理解密的興致。而童話神話種種文藝腔的互文,又讓我想到《太陽座落之處》的天照神與天鈿女命之本事。讓我讀後仍有些失落感。

據說□村此筆名來自於開創新本格時代的綾□行人,但我覺得同樣的暴風雪孤館運鏡,無論是當年的轟動且後設的《殺人十角館》,水車館或時計館都來得懸疑驚悚、娛樂性十足。或許□村的故事帶有的脈脈溫暖與療癒系特質,這是她受台日讀者歡迎的原因,只能說詩有別材,文有別趣,但好在作一個讀者,可以摒落那些理論美學,純粹以私我之品味定優劣。


【書評˙歷史】小說筆法,詩的語言
廖彥博/聯合報
《有溫度的台灣史》(上下兩冊)書影。(圖/南方家園提供)

「歷史是過去傳到未來的回聲。」有一部民國電視劇的宣推台詞是這麼說的。但傳送回聲的是人,聽到回聲的也是人。歷史是人們的情感、思考、行動留下的軌跡,它是一則又一則的故事,這些故事落在時間線上,標定時空背景,就成為趨勢。故事應該說得有人味,應該像黃蓉對郭襄訴說楊過與郭家的糾葛一樣,讓聽者或讀者感覺,自己與過往竟然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繫。

這是作家楊渡撰寫《有溫度的台灣史》的初衷。他以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序文裡說的「溫情與敬意」來看待這過往的千絲萬縷。另一位史家黃仁宇曾經說過,拉長時間的縱深,歷史就具備了「長期的合理性」。於是歷史的長期趨勢成為架構,而一則則的人的故事就成了填滿骨架的血肉。

《有溫度的台灣史》從台灣開天闢地說起,一直講到二十一世紀為止,愈是近代,刻畫愈深。在這些動盪時代裡,飄若揚塵的人們,楊渡想要細細摹寫他們身為微塵也具備的尊嚴。

於是,我們看到一幕幕人的故事,在紙頁上演,有時像電影畫面那樣壯闊,有時如詩歌那樣婉轉悽惻:懷抱著壯志到北京行刺袁世凱的杜聰明、一九二三年駕著飛機在東京上空撒傳單、為台灣請願的謝文達、一九三○年在山林澗溪之間跳躍戰鬥的莫那.魯道,還有一九四一年始終堅持抗日思想的台中女中學生丁韻仙(她的一生最讓人掩卷長嘆)。

楊渡帶著疼惜,細細描寫一些面目模糊、卻站在歷史現場的小人物,比如引起「二二八」事件的賣菸婦人林江邁,她的後半生怎麼了?一九七四年,在印尼摩羅泰島叢林裡,那個不敢相信戰爭已經結束了的阿美族台籍日軍史尼育晤(李光輝),還有二○○二年世紀男高音多明哥在台北演唱會壓軸登場的那一闋〈雨夜花〉,原作者鄧雨賢的遭遇呢?

對於那些本來就在史冊上的大人物,比如一九四九年在大陸一敗塗地,卻苦苦撐起台灣一隅的蔣介石,比如一九五八年投宿在不知名山中的蔣經國,楊渡也寫出他們的輝煌與苦楚,機詐與權謀。有些細節儘管稍有錯誤(比如一九六八年遇刺的是甘迺迪總統之弟羅伯甘迺迪、陳果夫是陳立夫的兄長而非弟弟),但是無關宏旨。

當然,全書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是那些作者親身參與的場景:楊渡在採訪閩平漁5202號漁船沉沒事件時,見到了一位尋找丈夫的女子。「那個紙片一般單薄的女人,像遊魂一樣的飄進了我們所在的漁民家裡。」定居北京四十餘年的台南玉井人江濃,作者為他送去了台灣土芒果,江濃捨不得吃,「只想多聞一下,家鄉的氣味啊。」楊渡用小說般的筆法,像詩一樣的語言,將台灣上下數百年,人的故事,說成一部有溫度的台灣史。


【書評˙散文】憋住失落, 最後一次恥力全開
陳育萱/聯合報
《來亂》書影。(圖/聯經提供)

對於已在九○擺出最後青春尾巴的人來說,想要再做出任何熱力昂然的姿態,都顯得昔時青春燃得不夠猛,跳得不夠活力。然而,經常在闇夜盯著閃爍屏幕藉以回望幾成幽靈的幻城,似乎又是唯一見證屬於自己青春堡壘曾經存在的途徑。一再臨近,反覆逼問,卻老是難以純粹絕對而極有可能被世界視為過度感傷,跟不上時光之濤之際,搖身以嬉皮之面,嘲謔之語來對治,或許這就是《來亂》這本散文集的隱藏版絕殺技。

作者自道,「亂」字並不純然無條理秩序,乃或動盪不安定,它出乎一般理解,例如《楚辭》常以「亂」(亂辭)來收結全文。這種「以亂為結」的閉幕方式,被祁立峰援引諧擬在個人生命史,進而猶如投影機般,輻射了八○至九○所謂七年級世代的成長。其中之求愛未果被收錄於「文藝少女參戰」,篇幅所牽掛的是曾經擁有卻未及再見的少女已達,戀人未果,或是耗盡氣力的漫長等待,卻換得罰單若干的荒謬苦笑。描述那個曾在情場上盡力奔馳,卻未見得真心換真意,情感落差的處理,便是再將苦笑摺疊為紙飛機,咻一聲穿越彼代。

實際穿越或許比仍處想像的階段更迅速。「貴圈真亂」以此代彼,當自己身在其中,因為長期逗留於破譯文化密碼的高壓狀態而被迫目睹、參與第一現場的怪現象,不言「只在此山中」,而是推遠了來看時而狐疑站在講台上的狀態,(甘願)誤入攻讀窄境的心路歷程,摸著石頭尋覓一句文學箴言,諸般執拗,又像是不願被發現如此固執而刻意做的譏嘲語調和虛構濃度,這一切推離了青春,卻還不甘心踏進中年,不上不下的尷尬是成長之後還需消解的心情。不論面對未來是心有躑躅或昂首直步,BBS或直接說ptt都曾是八○後青年心目中即時性的代表。BBS宛如卡帶B面化身,群聚網聊之暗語或形塑的特殊用語被錄進時代的另一面,介面的虛擬性,讓廣大使用者匿身時事、社會現況之間隙打著游擊,時而反攻回現實,帶起敲擊、卸除現實硬磚(諸如承載太多權力想像的大中至正)的可能。此現象可說是「鄉民看熱鬧」,可也得資深鄉民才知道哪裡有卦,何處能夠看了熱鬧實際私藏門道。

次文化之喧譁鬧熱之足夠飽含理由來唱一首流行歌吧!拿起麥克風唱起蘇慧倫、五月天、品冠光良的歌,彷若全部的青春,哪管是否踏爛沙發,唱啞嗓子。BBS跟上述這些熟知的歌手名字都曾是最潮名詞。村上春樹比喻的描圖紙向來都在,你與所愛的風景,所癡迷的人終將一點一點錯開。KTV機器播放的曲子總也不老,老的是越來越少拿起麥克風唱歌的人。新的歌譜歌手如浪捲來,點唱的手按不進陌生之曲,那太過感傷也太不忍再睹阿多諾對流行音樂的批判——「流行音樂不僅擴展和促進經驗的標準化,更重要的是,它還用於獲得人們對這種千篇一律的認同。」偶像易主,歌單如孳生蟻群,祁立峰最終說自己真傻。但如若不傻,何以走音了還把旋律再聽上一回呢?

流行元素較少觸及的家人親族,祁立峰將濃重傷感的墨漬點到為止,一面說起外婆永遠的餐廳是為著把家族歪斜光影贖回,老媽靠著梳妝台倚案寫作的樣子是自身最早認識的作家形象。至於不能跳關的人生,路奇與瑪莉兄弟各自需要面對不可解的祕密、寂寞、荒涼。欲說還休,豈是來亂?而是姑且打亂敘述姑且擾亂記憶,好讓看似不可能的蟲洞,猶有餘暉。

全書瀰漫隱晦的失落,刻意迷亂了說與未說,真實與虛構。五輯非穩定結構,彼此參照著不對稱的張力,角力扭轉,直到再一幕太平盛世在紊亂之中昇起,讀者才會猛然領悟過去嘗試以亂易整,故作搞笑的偏差行動,即是意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