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一起來築夢】吳浩瑋/牠們活下來了,然後呢?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15 第5026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一起來築夢】吳浩瑋/牠們活下來了,然後呢?
【青春名人堂】蘇淮/龜臉的秘密─Photo ID臉部辨識法
 
 
 
心情札記
 
【一起來築夢】吳浩瑋/牠們活下來了,然後呢?
文/吳浩瑋/聯合報
把成品套在動物身上,進行測試。照片提供/浪愛製作人團隊

降低奇蹟發生的門檻

2017年2月6日,台灣「流浪動物零安樂死」政策上路。政府解除了動物收容所的十二天安樂死期限,但幾年來,流浪動物的問題並未消停,牠們擠在收容所內,居住空間愈來愈小,有些貓狗們受傷了、殘廢了、老了,躺在一塊冰冷的地板上,牠們的世界只剩下視線可及的範圍。

五位剛從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的女生,任芝樺、賈喬貽、吳沛喬、楊璧瑩、黃星穎,成立「浪愛製作人」團隊,向生命的本質提問。她們以「浪浪轉機」為題,入選第五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運用現有材料,組合簡單輔具,提供病殘貓犬使用,盼能提升認養率。

線上採訪時,五位成員羞赧地關掉了視訊鏡頭,讓各自的大頭照取代五官。芝樺的頭像是一隻俯角拍攝的貓,一問之下,她家裡養了八隻貓,而其他幾位家中也都有同伴動物。愛屋及烏,她們關心收容所裡的貓狗過得好不好,注意到裡頭存在著一群因為身體缺陷而無法正常活動的貓犬。牠們有的少一條腿,有的後肢壞死,只能用前腳拖著身體移動。久而久之,這些貓犬喪失運動的意志,只能躺在瓷磚上。甚至,由於身體缺陷,這些貓犬要得到領養,堪比奇蹟。

可惜的是,市面上能幫助這些動物的輔具適用條件嚴苛、價格高昂,也不見得美觀。她們更觀察到,有些輔具只是在架子上拴一塊布,把狗狗拖著走,移動起來磕磕絆絆,生命品質未獲改善。

既然奇蹟無法量產,她們只能降低奇蹟發生的門檻。浪愛製作人花了幾個月拜訪各個收容所,想要設計出合適的輔具,卻發現那裡的環境並不適合;原來,安裝完輔具之後,還需要人力協調、需要訓練動物們使用。可是,收容所裡人力稀缺,要讓動物們受訓難上加難。再說,大部分動物都有被人類丟棄、被捕獸夾弄傷的經驗,不一定願意親近人。於是,她們改將合作對象鎖定在「與福利機構配合的寵物店」。

繼續轉動手裡的齒輪

起初,她們的理想是為貓犬打造受用一生的輔具,拜訪相關單位後才知道,若貓犬長期配戴輔具,反而折損原本的行動能力。耗材的成本也是問題,原本預計以3D列印為貓犬客製碳纖維管材與板材。可預算有限,3D列印技術又尚未普及坊間,無法滿足造福多數的初衷,改採用五金行既有的水管、輪子等素材作為規畫,並於網上開放設計圖,讓有需求者能自製輔具。

做得到的事情比想像中更少。為了解流浪動物的醫護現狀,浪愛製作人也訪談給予弱勢貓犬醫療協助的機構「諾亞方舟動物同樂協會」,進一步明白不是每一種傷殘貓犬都適用輔具,有些動物過於弱小,輪椅等設備太沉重,牠們僅能藉由在地板打蠟、變滑一點,讓行動更順暢。這個事實動搖她們的初心:原來,有這樣一群動物,無法憑藉輔具獲得更好的生活。

然而,失落有時候也是旅程的收穫。繞了一大圈,她們回到原點,認清自己能走得多遠,開始追趕本來落後的進度,放下「想做的事」,把「能做的事」做到極致。

今年三月,她們造訪一間寵物店,為兩隻狗狗製作、安裝輪椅。這回服務對象的個性很不一樣,一隻待人熱情,一隻比較冷淡,前者用牽繩帶牠繞個幾圈,很快便適應輪椅,後者的情況卻不太理想,直到傍晚都沒有學會。輔具只在一隻狗狗身上發揮效果,確實多幫助了一條生命,但反過來也可以解讀成「這次實踐只成功了一半」。她們帶著些許興奮、些許落寞,與兩隻狗道別。

浪愛製作人表示,每次協助流浪動物,都很害怕在牠們心中留下錯誤的期待,必須忍住與動物過多接觸。尤其是面對幼犬,牠們經常對訪客睜著水汪汪的眼睛、哈氣撒嬌,彷彿在說:「我很乖、我很可愛,快把我們帶走嘛。」記憶最深刻的,是造訪某間福利機構,她們擁抱、撫摸了一隻流浪狗,而牠也開心地搖尾巴,興奮回應。當她們準備離開時,那隻狗狗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尾巴不停地搖擺。可是,那意思並非道別--回程,星穎忽然講了一句話:「牠以為牠有家了。」芝樺當下沒有反應過來,事後才意識到那隻狗把自己當作了認養人,而牠並不知道,她們或許再也不會回去了。芝樺哭了,淚水裡有無奈與自責,更多的是,追悼那些她們沒能踐諾的拯救。

所幸,前陣子有好消息傳來。她們拜訪過的寵物店,回傳了一支影片;影片裡,她們又看見那兩隻小狗,正自由地在公園、草地上奔跑,看上去非常快樂。

旅途或許有波折,但她們相信,這條路選得沒有錯。陽光正好,剛剛放晴的原野上,有兩條生命因為團隊的幫助,終於再次跑了起來。

第六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

即日起開放網路徵件至9月30日止,築夢總獎金300萬元。公開組可針對個人夢想、公益服務、文化交流、其他類型進行投稿。專題組今年以聯合國提出的17項永續目標「SDGs」為題,以符合SDGs作為指標、環境永續設為目標,提出夢想中的永續計畫,一同守護地球、永續環境!詳細資訊請上官方網站https://tsmc-udreamer.org/查詢。

【青春名人堂】蘇淮/龜臉的秘密─Photo ID臉部辨識法
今日登場/蘇淮/聯合報
「明明每隻海龜看起來都長得一樣,你是怎麼認出牠們的?」

每當被問起這個問題,我都會開玩笑地回答:「因為我有加牠們好友!」

乍看之下,海龜確實都長得很像,但其實每一隻都不一樣。就像貓奴或狗奴一定可以秒認出和自己熟識的阿貓阿狗一樣。

辨識不同的海龜個體,現今科學上常見的方式會在海龜四肢打上標籤,或於背甲上安裝衛星發報器。不過,打標籤和安裝發報器都必須趁海龜上岸產卵、傷病擱淺收容、漁民誤捕或刻意捕捉才有機會。另一個不需要觸碰到海龜、過度干擾海龜,並且可以在水下操作的方式,就是「臉部辨識法」。

來自加拿大的Bennett夫妻,於1988年去夏威夷旅遊時,迷上了海龜,並開始潛水拍攝海龜。他們從拍回來的照片中發現,不同個體的海龜,臉上鱗片的排列方式和圖案都不相同。(海龜臉上的鱗片從出生後就不容易改變,和人類的指紋一樣。)他們就像探望老朋友一樣,每年夏天都回到夏威夷潛水拍攝海龜,因此辨識了許多海龜並為常見的命名。截至2004年,在夏威夷總共記錄了將近七百隻的海龜個體。

這種被稱為「Photo ID」的辨識方式,常用於辨識各種生物,例如斑馬、青蛙等,海洋生物也不例外,不同種類的生物會選擇不同的身體部位做比對,通常是比較容易讓人們拍攝到、不會有重大改變的部位。例如鬼蝠魟就是拍攝牠們腹部的斑點,鯨豚大多拍攝露出水面的背鰭或尾鰭,鯨鯊或某些鯊魚則會利用牠們身上某一個區塊的斑點做辨識。

除此之外,在小琉球我也會用「交朋友」和「搏感情」的方式去認識每一位不同的海龜,花更多的時間下水和海龜們相處並參與牠們的生活。時間久了便會發現,每一隻海龜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習慣、不同的癖好、不同的行為、不同的特徵和不同的Style,海龜其實就和我們人一樣,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也因為如此,將常相處的海龜故事記錄下來變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沒有下水的日子,會在岸上想著:「牠們在水底下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好好吃飯?」「現在正在做些什麼呢?」

 
 
 
訊息公告
 
 
 
 
確診兒童有失憶後遺症!當心新冠病毒傷害腦神經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日的報告指出,確診的孩童及青少年即使無症狀,康復後仍然有11%∼15%的孩子會出現「Long Covid」現象,也就是長期性的後遺症。例如:上課時常出現腦中一片空白、記憶力衰退、疲倦和睡眠中斷等問題,令家長擔憂。

當我們「混」在一起 疫情後的職場新常態與管理挑戰
近兩個月的三級警戒則讓WFH「改變成真」。而隨著疫苗到貨與施打率逐漸提升,確診數下降與疫情趨緩,WFH的職場工作模式是否還會「持續發生」,企業又該如何面對員工心態與經營樣態改變,從而回應甚至進行職場管理的變革,現下正是企業需要審慎思考與超前部署的時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