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生活進行式】林力敏/在每一條環島的路上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1/21 第5114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生活進行式】林力敏/在每一條環島的路上
【青春名人堂】吳毅平/台灣籃貓
 
 
 
今日繽紛
 
【生活進行式】林力敏/在每一條環島的路上
文/林力敏/聯合報
巨大火雞在路中央囂張散步。照片提供/林力敏

這路是一段盲腸,懸在台灣島角落

總想騎機車環島。大學環過西岸,多年後終趁疫情實現。一人上路,台北出發,沿海逆時針七天環台一周。

第一天從台北直攻台南,太趕路趕趕趕,之後遂緩下步調。台北冷雨,過新竹放晴,天氣隨緯度往下落啊落進焚燒裡,人們落進熱情裡。

大學那趟最深感受是廟為無數村鎮的中心,最輝煌的所在。這趟挑些廟當景點,竹南五穀宮驚豔瞥見石獅子胸口綁大紅緞球,從沒見過好別致。後來好多廟卻都有這招,回家隔天猶在離家三分鐘的廟外失笑:「咦,這裡的石獅子也有綁紅球嘛。」只是不旅行看不見罷了。

廟是景點,也是環島時上廁所的據點,真是格外感謝神佛庇佑的時刻。另一個上廁所的據點是便利商店。在西濱,便利商店一間比一間壯大,大成一方之霸,是空間的奢侈。而城裡是空間的死去或凝練。店附車位,尿急口渴躲進去,很了然會有什麼商品食品。

便利商店是旅途上的堡壘,是城市的延伸,日常的延續。在店裡跟家附近的店一樣熟悉,全家就是你家。到嘉義東石,一山山白灰蚵殼的鎮,但一喝家附近有賣的飲料,還在日常裡。麥當勞是全球化,7-11和全家是全島一體化。可也有不熟悉,空間放恣放大,我想起美國生活就是在大天大地開車到附車位的店。當疫情封鎖,城市人進鄉,鄉下人進城,就是一種出國。

往墾丁的路燒著快樂。一坳湛藍海灣伴椰子樹咖啡車吊床躺椅閃現,再一坳,再一坳,通往永遠盛夏的笑聲。國境之南,原來環島是在追尋某種幻想。原來椰子樹的重點在召喚熱帶與度假心情,椰子樹是屬於召喚術的樹。

椰子樹在製造幻想。環島在追尋他方。

隔天興奮繞過鵝鑾鼻從台灣的西邊翻進東邊,龍磐地勢攀高,路飛在天涯海角。紅頂灰屋浮現,細瞧是海巡署,稱海洋驛站,供環島客如廁補給。過後赭紅樓房是派出所補給站。是安心,也是不安,意謂偏僻邊陲到由軍警肩負補給線。這路是一段盲腸,懸在台灣島角落。

在滿州山路我撞見一段黑白黑白雨傘節屍體。心有餘悸,遠遠又竄過隻猴子。但我從沒在台灣的馬路看過猴子,難道其實是猴子體型的灰狗?稍早墾丁有路牌「陸蟹出沒減速慢行」,城裡防公車小黃,這裡要防陸蟹、雨傘節、猴子狗?頓時我是對鄉下陌生的城巴佬。

窄路不斷彎進深山。台二十六線斷成三截,斷成整趟環島唯一須遠遠繞開海邊的兩段路,環島的兩缺角。寂寥,斷裂,整條幽幽山路只有我,把我包進雨傘節森綠的盲腸裡。回家後整趟最懷念的卻是這兩段路。攀過海拔四百多公尺的壽卡,沿海環島的最高點,經原住民部落,原住民石雕,原住民壁畫。西邊翻進東邊,是從宮廟的領地翻進祖靈的領地。

環完更是外人,更知道有好多不懂

回平地大雨降下,路包進噩夢裡。當晚微微頭昏手曬傷,滿身殘留暴雨、大風、日曬,車的震動是地震,騎一大趟車是把台灣所有天災經歷一遍。環島是快樂與痛苦的集合,是用肉體去記憶光與風。

隔天繼續通過祖靈。自從翻進東邊常回想遇過的原住民友人,出發前才見過某某阿密斯。我離廟好遠,也離部落好遠,在IG看他捕魚捕大蝸牛過豐年祭依然好遠。他的部落到了,就在大路旁,我騎進去三分鐘環部落一圈。環完更是外人。就像環島完更知道有好多不懂,關於山與海,關於宮廟與部落。

可有些事又很懂。大學環西岸對騎車穿鄉越鎮本身有好多感想,這趟慢了,懂了,感受卻片片斷斷了,記得此處彼處景點,不太記得騎過的路,環島變成景點的累積,不是道路的累積。不過關於路仍多少有點體會,比如原來砂石車不是載砂石的車,是濺砂石的車。

比如幾次路過徒步環島的人,皆獨身,背包牌子寫說在環島。在全台灣的路上時時刻刻有一些人一步一步揮汗環島,血性與勇氣,一想就有悠長的敬佩。他們把島環成一枚戒指,套在手指。環島一圈是一生。

西岸是大地與大海的路,東岸是大山與大海的路。蘇花改已通車,在舊蘇花公路我穿過被遺棄的荒村荒路荒山,峭壁與廢棄,更迭與殘酷的美。大自然能教人的不只是平靜更是殘酷。忽有猴子從護欄鑽進樹叢。幾座山後我看見環島以來第一面畫猴子的注意動物路牌,確認屏東瞥到的是猴子,不是什麼猴子狗。

南澳加油站旁的大馬路中央,一隻巨大火雞在囂張散步,在笑我是城巴佬。

隔天鼻頭角大雨裡大卡車剛撞倒電線桿,車頭扭斷懸半空,電線橫過馬路斷絕雙向交通,上百輛卡車汽車堵住。我回頭找岔路繞開,一路撞見三、四位卡車司機站車邊路邊滔滔拉尿,大車輪隔成小便斗。大概他們研判路會堵死個把鐘頭,這是司機的職業智慧。這我不懂。

過汐止雨停了。汐止人南港人有雨通常到哪裡會停的智慧。這我也不懂。只懂我有許多不懂,等著在下一次環島弄懂。弄懂後會有下一個不懂。過了這村會有下一個鎮,過了這山會有下一片海。路是愈騎愈長的,島是愈環愈大的。

於是回家後還會想像,在這樓,在那嶺,有一樹,有一人,有道理有故事,正在生長著或守護著或盛開著或經過著什麼,在這麼這麼大的台灣,在每一條環島的路上。在每一個人每日每日日常生活的路上。

【青春名人堂】吳毅平/台灣籃貓
今日登場/吳毅平/聯合報
台灣籃貓。今日登場/吳毅平

前陣子發生了一件跟貓有關的新聞,引起全國各界討論,就是有兩百五十隻走私品種貓被「銷毀」了。贊成與反對的意見都有,但是當這件事被大眾知道時已經發生,或是說已經結束了,根本無法挽回,而且之後每天都有新的話題,大家就把這件事給淡忘了。我重新找出新聞仔細一看,發現有個特別的地方,文中提到當中有一隻是俄羅斯藍貓,而且只有一隻,市價達十萬元。這讓我想到以前在幫某個寵物雜誌拍照,去採訪一間貓咪繁殖場,要幫老闆拍照時,他就挑了一隻藍貓入鏡,可見那真的是品種貓裡很珍貴、厲害的代表吧。

其實我對那些所謂的名種貓實在沒有感覺,折耳根本就是基因缺陷、鼻子太扁的那種不好看,還會一直流眼屎,而藍貓根本就是灰的,老鼠灰。至於短腿,自從路上的狗腿愈來愈短,短到不像話之後,有人把腦筋動到貓身上了,真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會想養一隻連沙發都跳不上去的貓呢? □

名種貓都是國外來的,英短、美短、暹羅、俄羅斯,但台灣明明也有啊,也叫籃貓,籃子的籃。我每天走遍大街小巷,都在尋找「名種貓」。從我的觀點來說,台灣最醜的風景是腳踏車籃子裡的垃圾,最美的就是籃子裡的貓了。二十多年來,真是很難遇到,珍貴稀有。最近遇到了一隻,雖然牠只是呆呆地睡在裡面,還冷眼地看著我的打擾,但我卻看出了那橘色身體與黑色籃子的完美搭配,優雅不失莊重,貴氣不逼人還帶點青春氣息。

之後只要經過附近,我都會繞過去看看那隻台灣籃貓,牠似乎頗為習慣在那裡午睡。直到有一天,我又過去時,發現籃子裡出現的不是貓,而是立了好幾個寶特瓶。是誰亂丟垃圾?怎麼可以這麼沒公德心,老師都沒教嗎!但冷靜下來之後,我理性分析,如果只被亂丟一樣垃圾,很大的機率寶特瓶是躺著的而非站著;如果是被丟愈來愈多垃圾,絕對不會統統都是一樣的東西。我想,應該是車主受不了了吧。

想想看,你要騎車出門、趕時間,結果看到肥橘躺在籃子裡,該怎麼辦呢?總不能載著走(那算綁架),但又捨不得抱起來打斷牠美好的夢(其實是抱不動),所以只好在籃子裡放入「劍山」,但這劍山可是環保又低調,藏於民間,還溫和不傷肌膚,應該也可以算是台灣最美的風景吧。

 
 
 
訊息公告
 
 
 
 
NPE愈來愈強大 科技業者必須強化專利管理能力
專利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來自NPE的訴訟威脅只會更強大,如果不想一直挨打,除了更積極投入研發外,也必須善用分析工具來了解競爭態勢,才能在強敵環伺下找出致勝的方法。

疫情會終結全球化嗎?病毒竟讓中產階級竟成了全球化浪潮的犧牲者?
全球化的實際代價是不可忽視的!隨著Covid-19病毒對世界各地的經濟帶來衝擊,互相連結、彼此依賴的世界經濟,因病毒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全球經濟衰退,中產階級竟成了全球化浪潮下的犧牲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