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陳立恆/廿年文創:期待T-Culture的明天


2022農曆春節期間原則上電子報暫停出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下列電子報將在春節期間持續熱力放送。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名人堂電子報
2022/01/25 第23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陳立恆/廿年文創:期待T-Culture的明天
陳立恆聯合報
日前工商協進會依照慣例,邀請工商百業菁英以及行政機關各級長官們一起探討、分享與交流對於經濟發展與國家前途的議題觀察與方案分析。

自加入工商協進會以來,身為文創產業工作者的我,無論面對總統還是院長,從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當面請益他們對於台灣文創產業的思考與見解,終於這次等到文化部長李永得先生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他指出台灣文創始終難以突破GDP之百分之六的魔咒天花板,其實歸咎於過去的氛圍與政策總是將重心放在了鼓勵創意、而忽略了扶植產業,因此未來文化部的努力方向會納入更加完整務實的產業思維。

李部長的一席話確實道出了台灣文創產業蓄積已久的苦衷。從二○○二年當時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並成立專案辦公室開始,台灣加入全球爭先恐後發展文創產業之列恰恰正好整整廿年。前十年算是台灣文創的黃金發展期,從國家到鄉鎮的各類創意園區拔地而起、大專院校文創相關的科系也遍地開花,可是後十年的文創發展顯然欲振乏力。

廿年來文創產業產值看似翻倍成長,但換算成GDP整體比例都在百分之四點三二到五點八五之間徘徊,且從二○一六以降,文創產業的比重就沒有再超過百分之五的門檻,文創相關科系院所也紛紛面臨停招困境。或許有人認為文創的厚度不能完全以金錢丈量,然而,任何缺少市場支撐的人才、產品與服務,談什麼感染力、影響性與話語權都太過蒼白。

誠然,每年的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年報或多或少都會提及「市場規模太小」這個硬傷,吾人以為市場規模小是硬傷,卻不是不治之症。以人口不過我們兩倍的韓國為例,根據韓國內容振興院的數字顯示,二○一九年韓國文化內容產業突破一二五兆韓元,大約台灣同期整體產出的三倍,而且我國文創類別中還要加上工藝製造、產品設計、建築設計等未被納入韓國文化內容產業範疇的營業額,一加一減之間,不難看出市場規模並沒有侷限了韓流的發展。

君不見亞洲金融風暴後,山窮水盡的韓國開始生聚教訓,他們於一九九八年提出「文化立國」的國家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廿一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政策起步只不過比台灣早了四五年的時間,但其後的廿年間,世界看著一個捍衛國家文化幾近偏執、投資內容產業非常大膽的大韓民國迅速崛起,K-Culture一步步走進亞洲乃至於全球的千家萬戶。

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其實是三位一體的缺一不可,過去的台灣文創發展多半傾向在創意上追求獵奇,殊不知真正能夠讓文創撐起台灣這塊招牌的關鍵,還需要在文化與產業這兩個層面沉潛耕耘,除了李部長提及一個貼近市場需求的產業思維,其實台灣也需要一個足以跨越國界的文化格局。

相比一九九八年的韓國,台灣的現狀條件已經優異太多,還有一個龐大如斯的華人市場作為發展腹地,此番欣聞文化部長已經覺察了台灣文創產業的癥結,是而期待下一個廿年,政府能夠為台灣文創納入具備實務經驗的產業運作,以及活化深厚底蘊的文化資本,從根本移除市場規模對於台灣文創的侷限,讓T-Culture有朝一日也能搖曳生姿地走進亞洲乃至於全球的千家萬戶。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購買新保單 注意四重點
年終要布局保單,假設購買新保單,壽險業者提醒,有四大點在布局保單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如第一,假設購買外幣保單,要留意匯價波動,最好選擇較為了解的外幣,例如美元等,避開波動高風險大的南非幣保單。

《阿達一族2》笑料多半在快速的英文對白中
全片有太多的妙處是在英文的對白中,且中文字幕都沒有傳遞,所以如果無法聽英文(且要英懂),整部片子的娛樂性就少了一大截了。還有許多的幽默是有點故意把我們正常的對話改成阿達版的(對他們來說,死亡、骯髒等等才是正面的),年紀太小的觀眾可能也不太能感受這種黑暗說法的趣味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