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同步有聲電影是在電影發明後的三十五年才出現的嗎? 瓶頸不是技術,而是如華納兄弟家族中的大哥哈利・華納所說:「誰想聽演員說話?」 當年,電影人公認,默劇是最好的產品,因為演員一旦說話,出現語言隔閡,一套電影就很難賣全世界,更何況,觀眾也沒說想聽聲音⋯⋯。 不可思議嗎?重回過去,你可能也會陷入同一套主導邏輯,不敢冒險。 主導邏輯(Dominant Logic),由密西根大學教授普哈拉(C.K.Prahalad)所提出。它,是企業發展的基本邏輯,也適用於個人。 它是住在你心裡,最常被你忽視,但影響你最深的隱形決策者。如果你相信:結交人脈比埋頭苦幹更容易成功,你會拿最多時間應酬交陪。如果你是靠苦讀才成功,你會直覺認為,排除孩子其他誘惑,對他才是最好的安排。 我會提及它,自然跟這期封面故事相關。 這期,採訪主任中傑率領的採訪團隊,深度討論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跟超微(AMD)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姿丰在台掀起的人工智慧(AI)旋風,他們的賽局,決定台灣股市的下一個明星。 有意思的是,台商在這波熱潮中的起落,成為電子代工新股王的廣達信仰「先做先贏」。這是林百里一致的邏輯,為此,他付出的代價是:長達二十年的投資成本。 其他對手如仁寶則相信:「客戶至上」,早期AI伺服器都是白牌生意,跟現有客戶有衝突,他們就先選擇迴避。
一個邏輯差異,竟決定兩家公司今日高達四倍的市值差距。 我最深的感觸是:過去我們花太多時間討論如何變強大,卻吝於拿時間自我察覺。慣性無對錯,但你越早察覺,就越有機會成為它的主人,而不被它綁架。 從「我們以前都這樣」,到開始自問「為什麼不」,這是不容易的練習,但唯有如此,你我才不會總拿屁股決定腦袋,被立場定斷未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