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前瞻計畫須釐清是「需要」還是「想要」


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5/02 第398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誰在慶祝勞動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前瞻計畫須釐清是「需要」還是「想要」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川郭會舖路 台美新經貿關係啟動
聯合晚報社論 保全年齡放寬 避免年齡歧視
民意論壇 基隆輕軌Tram-Train 有什麼問題?
全台瘋軌道 時機不佳風險高
繳多領少 勞保年金修惡更殘酷
聯合筆記/課綱遲到 考招失序 師生亂了調
可怕的報稅來了,政府這樣糟蹋…
我不累,我是家庭照顧者!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誰在慶祝勞動節?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春光明媚,昨天五月一日是「一例一休」上路後的首次勞動節,也是廣大勞工理應享受權益、感謝政府英明的日子。但昨天的街頭並不平靜,勞工抗議的對象不是直接針對資方,而是指向「政府偏袒資本家」;就連外籍勞工也上街,抗議政府政策縱容仲介剝削。

勞工在自己的節日裡,不慶祝而寧抗爭,問題其來有自。一例一休政策,是決策者對經濟和社會生態無知,卻自以為是地強力干擾及主導市場秩序。結果,資方、勞方、消費者三方都成了受害者。

資方的人力成本暴增,從大財團到小店家同樣消受不起,不得不縮減營業時間;本來可以多賺的錢現在賺不到,新增的成本只好轉嫁給消費者。勞方受害更是首當其衝:本來不無小補的加班費,如今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反而賺不到;也因此,當物價齊漲,有假期沒錢花,勞工的心情反而更鬱卒。無怪乎,勞工在勞動節當天選擇上街,以抗爭取代慶祝。

蔡政府執政將滿周年,其自詡的政績中,不知是否洋洋自得地把「一例一休」臚列在內。但如果稍稍深入民間社會,官員應心知肚明,一例一休不但成資方之痛,也是勞工最不滿意的政策之一,稱「經濟殺手」應不為過。

在華航罷工、高速公路收費員事件中,蔡總統曾親上火線向勞工交心,也為個人「站在弱勢的一方」之形象美容。但昨天的五一卻像「執政成績驗收日」。到底誰在歡慶勞動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前瞻計畫須釐清是「需要」還是「想要」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日前強勢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初審,但各界反彈立刻排山倒海而來,蔡總統也怒批行政院溝通不足,民進黨團隨即宣布條例重審。閣揆林全對此坦承溝通不夠,但他也反擊外界對計畫的批評不具體,要求外界必須逐項指出缺失。這種態度,似乎沒有準備要接受不同意見的挑戰。

如果條例退回重審只是為免程序「太難看」,以民進黨在立院的多數優勢,通過此案毫無懸念,只不過時程多了幾日。然而,這並沒有回應民間對計畫的兩個擔憂:這些投資,真是當前台灣最迫切的項目嗎?這些投資能帶來什麼效益?後續營運會不會成為下一代的負擔?

近月來,蔡總統走訪基隆、新竹、彰化與高雄等地,四處允諾新建或增建捷運與輕軌,這股軌道熱爭取到不少媒體版面,也拉升了民進黨明年地方選舉的聲勢。其中,軌道建設總投資額四千二百餘億元,是前瞻計畫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軌道建設規畫之輕率、對後續營運之輕忽,不得不讓國人對其前景感到憂心。

攤開軌道建設項目看,包括基隆與新竹輕軌、台中捷運延伸彰化、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等十個投資案屬新興計畫,中央與地方能否負擔這麼龐大的計畫,令人擔憂。以高雄為例,該市在軌道建設中拿下一千七百餘億元經費,堪稱大贏家。但是,連民進黨市議員都質疑高市要自籌近八百億、融資逾五百億,如此龐大的資金負擔極可能排擠高雄市的經常性支出,甚至拖垮財政。

朝野政黨民代雖都對前瞻計畫有不同批評,但因為明年即將進行縣市長大選,在此氛圍下,中央送來的大禮,地方誰敢說不要?至於自籌經費來源,未來能否自償,幾乎看不到可靠的說明。軌道經營不容易,檢視高雄經驗,即一目了然。高雄捷運是國內第二個大眾捷運系統,但高捷通車九年多,迄今未擺脫運量不足的困境。今年三月,高捷平均每日運量十七萬人次,僅達當初設計目標每日五十萬人次之三成;其平均每公里旅客僅三千六百人次,比起台北捷運每公里一萬五千人次,遠遠望塵莫及。

高捷運量的低迷,正反映前瞻軌道建設計畫缺乏翔實的評估。民進黨常說,高市缺乏資源,如能興建更多捷運路線,運量即可急起直追北捷。問題是,若連擁有兩條捷運的高捷都陷入十年慘澹經營,未來基隆、彰化等地的捷運或輕軌,不僅路線單一,與現有公共運輸的結合嚴重不足,豈能不重蹈覆轍?不少交通專家認為,城市大眾運輸要以現有的公車或鐵路路網為基礎,據此發展捷運,才能發揮相乘效益。但是,前瞻計畫卻只想一次到位。試問,將台中捷運延伸到彰化北部,這種光桿式的路線,能為當地帶來什麼實質改變?

然而,專家的聲音,一遇上地方父母官一句「難道我們不配擁有捷運」的反駁,立刻就被擋了回來。民粹政客更強有力的話術是:「這會讓台灣區域發展更平衡。」但是,所謂區域平衡,就是鄉村複製都市嗎?小小的台灣要打造幾個跟台北一樣的都會才會滿足?

蔡英文日前赴高雄視察時說:「菊姐,妳該有的都會有。」暗示高雄市想要的需求,中央都會埋單。但如果換一個方式反問:政府若把前瞻的資金交給地方公投決定,捷運會是地方民眾的優先選項嗎?他們更想要的,也許是更完整的公車路網、拯救生命的醫療體系,或者更能讓他們自在呼吸的空氣品質。

林揆認為外界對前瞻計畫的批評不具體,事實上,「不具體」恰恰就是前瞻計畫的最大罩門。「想要」與「需要」是前瞻計畫必須釐清的分界,加速推動民眾「需要」的建設,才是前瞻;錯把政治人物「想要」的當成民眾的「需要」,則往往變成錢坑。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川郭會舖路 台美新經貿關係啟動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郭台銘與川普的會面是大新聞,卻也不令人意外。川普以「美國優先」做為施政主軸,力圖把製造業工作帶回美國。郭董也證實將優先考慮在有精密機械基礎的賓州設置面板廠,投資規模可逾70億美元、創造3萬至5萬個就業機會。此一事件可望啟動川普時代的新台美經貿關係—在川普新政下,台灣廠商赴美投資趨勢恐不可免。

對於此一發展趨勢,對台灣固然有產業外移、就業機會流失的疑慮,但我們寧可正面看待,或許這正是台灣產業轉型發展的契機所在。

首先,台廠赴美投資有助於增加美國就業,也有助於鋪陳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有利氣氛。台美自貿協定在雙邊友好氣氛及川普雙邊貿易協定優先的主張下已頗有機會成真,其中的關鍵除了美豬美牛的開放問題外,如何說服美國可增加其就業機會也是重點。台廠赴美投資既有助於增加美國就業,自也有助於減緩台美經貿摩擦,奠定自貿協定的成功基礎。

其次,台廠赴美投資不會切斷台美的生產鏈關係,只是生產鏈的一部分移轉至美國。台灣廠商可藉此機會更加融入美國生產鏈與美國市場,這有助於台美長期經貿連結,對於台灣廠商的技術提升、參與國際產業標準的制定、直接掌握市場通路等皆會有所助益。台灣經濟已長期陷入微笑曲線中段代工製造微利的生產模式,欲自拔而不可得。台廠赴美投資有助於台灣產業往微笑曲線兩側的研發與市場端邁進,優化產業結構。

再者,台灣實無需過慮產業空洞化及就業機會流失。過去台灣對中國大陸大量投資由於無助於產業轉型升級,的確產生下游產業空洞化,對美投資則意義完全不同。以就業而言,台灣已不需擔心就業的「量」,如何提高就業的「質」與創造適合青年就業的機會才是重點。對美投資雖不一定有立即效果,但連結先進國家,長期有可能因技術優化而帶來就業品質的提升,與適合青年的勞心而非勞力工作機會。

面對無可避免的對美投資趨勢,台美間的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 BIA)便顯得重要而迫切。台美BIA除了提供投資保障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可同時解決美國對台投資的障礙,例如飽受批評的法規、管制及政府效率等問題,進而吸引美商來台投資。更進一步,若台灣可藉此調整法規、健全軟硬體各項基礎建設,也可發揮綜效,吸引歐洲、日本等其他先進資本來台投資。基於以下原因,這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也有重要意義。

第一,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較之亞洲各國明顯偏低,外人直接投資不足現象已持續多年,其中尤其缺乏來自先進國家的優質投資。台灣早年的經濟成長,得力於美日歐各國的直接投資甚多,而今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緩慢,缺乏優質外人直接投資是原因之一。

第二,台灣產業結構多屬各產業的中上游,已缺乏下游最終產品,導致出口不易擴張。相較於韓日中美已積極建構完整產業鏈,台灣務須急起直追。欲重建下游產業殊為不易,必須借助先進國家的優質投資。

第三,無論欲發展完整供應鏈或強化現有產業結構,尋找互補性的關鍵廠商或技術非常重要,這也有賴優質外人投資。吸引外人投資的重要性已不在創造就業,而是填補生產鏈或技術缺口。

台灣過去經貿投資高度連結中國大陸,目前顯然已遭遇若干困境,中國經濟下行、紅色供應鏈崛起及兩岸政治因素都導致台灣必須積極開拓下一階段的國際連結。透過台美自貿協定來鞏固與發展台美經貿關係是下一階段的重要解方。但自貿協定除了本身即龐大複雜之外,還涉及美豬美牛開放及國際政治等難解因素,恐需耗費若干時日,緩不濟急。因此,若能先完成較容易的台美BIA簽訂,再努力談判包含投資協議在內的台美自由貿易協定,應是較可行而值得政府努力以赴的方式。

   
聯合晚報社論
保全年齡放寬 避免年齡歧視
鄭佑璋/物業管理(桃園市)/聯合報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保全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保全員任用年齡限制放寬為廿歲至七十歲。

這讓筆者想到不久前接觸的個案,有業主(管理委員會)迫於住戶抗議,以年逾六十歲為由,要求業者(保全公司)改派遣人員,然在非有執行業務過失或曾有刑事紀錄致有不適任之狀況下,業主恐違反就業服務法的年齡歧視條款。因此,筆者認為,只要健康狀態無過勞或達到職災風險,提高保全年齡上限未嘗不可。

年齡不該成為適任與否的必然條件,在台灣成為高齡社會且退休年齡不斷延後的狀態下,提高保全年齡上限,可增加二度就業人口,且對目前供需失衡的保全業市場有正面幫助。

   
民意論壇
基隆輕軌Tram-Train 有什麼問題?
馮駿松/開南大學軌道運輸兼任助理/聯合報
日前蔡總統質疑政院前瞻基礎計畫宣傳不足。確實前瞻計畫甚多關鍵點,官員未講清楚,民眾也無從問起,問題也絕不是加強宣傳就可解決。例如從交通部長至地方首長都說基隆輕軌是採用「Tram-Train」型式,但何謂「Tram-Train」及後續必須解決的問題、八十一億元將用在哪裡,卻不見有人站出來說清楚。

其實「Tram-Train」是一種可以行駛於傳統火車軌道上,也可以行駛於路面軌道上當成輕軌的列車,即市區路面電車與傳統列車共享的鐵路路線。兩種型式以何者為主,又有「Tram-Train」及「Train-Tram 」之分。依此解釋,車輛既走在郊區城際傳統鐵路又走在都會區內輕軌路線上,兩種運輸系統就必須是採用相同軌距及使用相同的號誌及電力系統。

交通部的基隆輕軌構想係在基隆到七堵間與台鐵共軌,七堵至南港展覽館附近使用台鐵現有的第三軌,再新建三百公尺的輕軌軌道銜接第三軌終點後出土,於南港展覽館旁設置平面終點站,全線共十九公里。

基隆到南港的輕軌如果採用「Tram-Train」,首先須面對的就是軌距問題。台鐵目前是一零六七毫米軌距五十公斤級軌道,而世界上輕軌絕大多數是標準軌距一四三五毫米(高雄輕軌及現在興建中的淡海、安坑輕軌系統都是標準軌距重軌),已建設「Tram-Train」的歐洲或日本城市,也都採用標準軌距的六十公斤級軌道。也就是說,基隆輕軌無法利用現有的台鐵第三條軌道,是拆除窄軌再鋪設標準軌,或是購買不是主流、客製化的窄軌輕軌車廂,哪種方式較合算則必須詳細評估。而車站及月台又將建於何處?如是與台鐵共用車站月台,經營、運轉由誰主導?

台鐵西部幹線每處變電站供電範圍約四十公里,南北雙方各約廿公里架空線饋電。電源來自台電一次變電所,為三相交流60Ηz 161KV高壓電,經變電站降為二個單相60Ηz 25KV交流電,送至電車線系統。世界上多數輕軌列車均採用七五○伏特直流電源;交流電與直流電在同個運輸系統內如何共處又是大問題。

在相關問題未釐清前,決定撒八十一億元建設基隆輕軌方案,就真的是把納稅人的心血當「打水漂」。

   
全台瘋軌道 時機不佳風險高
吳健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教/聯合報
自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來,其中投入經費最多且引起爭議最大的莫過於軌道建設計畫。

重大交通建設,都會先進行可行性評估。就技術面而言,目前軌道技術已臻成熟,唯一令人擔心的是,一次投入這麼多系統,各級政府或工營建業是否有能力來承擔。

就經濟面而言,考量的是成本效益是否符合投資報酬要求,而為使系統能夠永續發展,必須另外評估財務是否可行,亦即自償能力問題。由於前瞻軌道建設計畫投入的縣市大多財務狀況不佳,需要挹注大量的資金,所以引發極大的爭議。

就基隆與桃園而言,若以生活圈的角度,將其軌道系統納入大台北地區捷運系統的一環,或許還有存活的空間。然而就目前的氛圍來看,台北捷運公司不願接手機場捷運線,未來新北市亦將會有自營路線,整合之路談何容易。

最後談到環境面,軌道系統如果經營完善,能夠吸引一定的民眾棄汽機車而就軌道,會對環境帶來正面的效果。然而較為人詬病的是,體積龐大且運轉時會產生大量的振動與噪音,加上為求快速與低成本,多採高架方式興建,造成景觀上巨大的衝擊,以及街道兩邊民眾生活上的疏隔,鐵路高架或地下之爭即在於此。

其實重大交通基礎建設可以站在更上層的高度加以思維,賦予其國家長遠發展策略與振興經濟的重要意義,此次行政院採用「前瞻」二字即當含有此意。然而若欲講求前瞻與效率,且不拘泥於繁瑣的程序與評估,尚須具備很高的政治智慧,精準拿捏適當的推動時機。

當年經國先生決定推動十大建設,正值國家經濟發展起飛,但國庫仍十分拮据的時候。建設完成後,整個國家脫胎換骨,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不但時機拿捏相當精準,而且讓所有質疑的人封口。那句「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經典名言,至今仍為國人所津津樂道。

再以德國為例,自一九五○代經濟奇蹟以來,德國政府即著眼於國家長遠發展大計,不計代價持續投入大量經費建設交通。同樣因為掌握時機得宜,不但促成經濟的快速成長,便捷的交通更帶動了人口的分散,城市低密度的發展,進而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目前淡海輕軌的興建,不無此種供給導向的思維,提供淡海地區發展優質生活環境的契機。當年台北市若能優先發展捷運系統,而非高架道路,則今天城市的發展與風貌斷不致於此。

反觀現在的台灣,政府早已負債累累,經濟又停滯不前,絕對無法像德國政府般,持續以強大的財政力道支持軌道運輸的建設與發展。若要賴以形成一產業來帶動經濟發展,則無論是技術或規模又都不夠。換言之,不是軌道運輸不好,而是現在推動的時機不佳;貿然行之,風險極高。總之,軌道運輸便捷、舒適且可靠,但卻不是每個地方都享用得起。擇其優者而推之,才是正確的做法。何者為優,則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與說服力。

   
繳多領少 勞保年金修惡更殘酷
廖嘉鴻/工鬥年金行腳成員、桃園市/聯合報
昨天是五一勞動節,自四月十三日高雄勞工公園出發,到昨天走到凱道參加五一遊行,我和工鬥「年金要基本保障」的行腳夥伴走了十八天,超過四百公里。我們願意風雨無阻,從南到北一路苦行,就是希望能擋下影響超過千萬勞工的勞保年金修惡,並要求蔡英文總統兌現選前對工鬥的承諾,讓年金改革至少能有基本工資的保障。

目前社會雖然普遍將焦點放在軍公教的退休待遇,但行政院勞保年金改革草案,其實早在三月底已送進立法院一讀付委,最快五月底就可以二三讀。而這個勞保年金改革草案,其實仍延續馬政府時「多繳、少領」的邏輯,只追求財務平衡,而無法回應年金弱勢與青年世代保障不足的問題。

依照目前政院版勞保年金改革,不但保費將逐步調高到十二%,勞保年金給付更會因為計算基礎從最高六十月平均投保薪資擴張到一八○個月,而導致給付平均降低約一千多元。依據勞動部在年金改革委員會提出的報告,截至二○一五年,勞保平均給付金額只有一六一七九元,超過七十五%的勞工領不到兩萬。

不過,目前勞保年金更嚴重的問題,不只是在給付降低,更是在保障已然不足的情況仍要多繳少領,導致年金弱勢和青年勞工更沒保障。依據前述勞動部報告,女性勞工的勞保年金,平均只有一五二五六元,更有高達八十%以上女性勞工年金不足兩萬。而工鬥依據政院版一八○個月最高投保薪資,以年資卅年進行估算,則長期領基本工資,只能投保最低級距的勞工,年金將會從一一六二○元減為一○三○七元,降幅高達十一%,遠高於長年投保最高級距的一%降幅,現在的方案等於讓愈弱勢的勞工愈沒保障。

更可怕的是,依據主計處二○一六年統計,全體八八四萬受僱就業者中有六十八%以上,超過六○二萬人月薪不到四萬,而卅歲以下的一九五萬受僱勞工,更有一七一萬人月薪不到四萬,比例高達八十七%,若台灣低薪的結構沒有改善,再加上就業日益非典化,以及薪資漲幅趕不上物價,導致實質薪資減少的趨勢。在低薪和年資中斷的影響下,現在得要多繳勞保保費的青年世代勞工,不只在職期間可支配薪資會逐步減少,未來將面臨更嚴峻的退休保障危機。

因此,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年金,或者是為下個世代的勞工,都該站出來反對目前修惡的勞保修正草案,並要求政府負起責任,比方說透過增加資本稅,或在前瞻計畫中加入基礎年金和長照的建立,以確保退休生活的基本保障。

   
聯合筆記/課綱遲到 考招失序 師生亂了調
許俊偉/聯合報
馬政府課綱微調曾引發反課綱行動,當時遭指程序不正義,是「黑箱」課綱。蔡政府上台後執行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程序,原定一○七學年上路,但因課審會委員聘任比例不符規定,程序也不正義,教育部緊急重聘委員、歸零另啟審查。

課審進度大受影響。教育部長潘文忠上周親上火線,宣布十二年國教課綱延後一年,一○八學年再實施,跟著新課綱連動的大學考招新制,也被迫延後一年,一一一學年才上路。

馬政府時代讓十二年國教趕在一○三學年實施,不僅全面免學費政策跳票,高中職「免試入學」是空殼的「假免試」,各地超額比序一團亂也引發民怨,「特色招生」成了最沒特色的菁英升學跳板,更別提十二年國教核心—課程統整、減少銜接落差的新課綱,早已遲到多年。

如今新課綱又因蔡政府課審程序瑕疵,歸零重審,還波及大學考招新制,家長和師生全都亂了調。

大學考招選才攸關高教發展,也關係下一代能否有更健全的高中學習、多元適性發展。但國內對此意見分歧,從去年吵鬧至今,不僅頂大隔空互槓,也引發兩百多位高中校長、主任及大學教授連署「大學,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又有高中老師發起「招聯會,請以台灣教育為重!」連署。

爭論中,大學招聯會今年三月底總算經大會通過,確認申請入學將從現行的三、四月延至五、六月,採計考科也將降至四科,當時也宣布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考招新制雖於一一○學年全面上路,但會「分階段銜接」,時程及考科將提前逐年調整。

未料受新課綱延後衝擊,大學招聯會上周緊急宣布,本月中將召開常委會,討論「分階段銜接」的逐年調整時程是否也要跟著調整。原「分階段銜接」包括一○七學年起逐年延後大學申請入學的作業時程,以及一○八學年起「鼓勵」大學端提前調降申請入學的採計科目。

教育現場長年「考試引導教學」,才剛宣布的「分階段銜接」時程又見變數,恐加重師生和家長惶恐,為十二年國教再添一筆荒腔走板紀錄。

十二年國教是一九九○年代教改後最大幅度的教育變革。任何教育制度的改革成敗,難以一朝一夕論斷,但如同現在回頭看廿多年前的教改「失敗」,廿年後若檢討今日十二年國教亂象,會有什麼評價?

   
可怕的報稅來了,政府這樣糟蹋…
張子筑/家庭主婦(台中市)/聯合報
一早兒子在群組裡叫著:可怕的報稅來了,今年破紀錄多兩萬。我只能安慰他,這表示賺得多,但是心中著實有話要說。

受薪階級所得一分一毫逃不出政府法眼,我們不是想抗稅,只是覺得這樣公平嗎?看看那些節稅大戶,看看那些銀行呆帳,看看那些逃稅大亨,心中真的氣憤不平,又能如何?只怨自己只是升斗小民。

既然所得無法隱瞞,那麼扣除額能不能有彈性?兒子上班南北奔波,周休才能跟妻兒相見,每周來回的高鐵票價所費不貲,又時間的磨耗與精神壓力,豈是區區標準扣除額可以彌補。

看到前瞻建設幾千億的大餅,各方人馬張牙舞爪爭食的亂象,感嘆啊!我們辛苦掙的錢竟然是政商饗宴的米其林大餐,沒個什麼高瞻遠矚的大道理,只用幾張紙幾個字來交差,這何止「一字千金」。

想到主政者的揮霍,除了忿恨又如何?看看馬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不僅影響交通,更浪費金錢,難道各種管線施工之間不能橫向聯繫?

再說,公共政策未何不能延續,每次經過台灣大道,看到BRT候車亭,斑白剝落就像被忽視的前妻孩子。為何新政府可以一夕之間全盤抹掉前朝所為,難道不能有民意,納稅人的錢就這樣糟蹋,令人無語問蒼天。

   
我不累,我是家庭照顧者!
李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聯合報
長照2.0的A、B、C服務推廣「蓄勢待發」,筆者希望從另一個照顧資源需求角度來看服務提供的方向。上周六參加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大會,表揚一年一度優秀的長期照護從業人員,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一群犧牲自己的工作與興趣,奉獻自己時間及青春的「隱形照顧者」—家庭照顧者。

國偉卅三歲是名原鄉青年,廿二歲開始獨力照顧外公外婆,經濟負擔讓他喘不過氣,也無法完成高中學業。在同儕出外郊遊、唱歌、跳街舞時,他是在家中幫長輩洗澡、復健、料理三餐,而他卻輕鬆表示照顧外婆是他的責任,「只要外婆少抽點菸、少喝點酒、檳榔也少吃點就好了」。

金鳳阿姨六十五歲,照顧公公已經十五年,灌食、翻身、拍背、洗澡、復健…,沒有自己的時間,但是她卻甘之如飴。她說:「先生及家人都會適時的接替她的照顧工作,讓她有時間喘口氣」,家人還一起研發「口水吸附袋」,讓公公吃東西及流口水時不會弄髒衣服,研發過程樂在其中。

麗玉阿姨七十歲,獨自照顧失能的公公、失智有鼻胃管的婆婆、長期臥床有鼻胃管及氣切管的先生,一人照顧三人,即使有三頭六臂也讓她身心俱疲。親戚朋友都建議她把最重症的先生送到護理之家照顧,以減輕負擔,但她卻說:只要她在的一天,先生就會在她的旁邊,公婆就會在自己家中,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

每位家庭照顧者在分享自己從否認、接受、學習、關愛、責任…等照顧過程,都讓與會者感同身受淚流滿面,但是他們卻都表示:「雖然辛苦,是自己的家人,就不覺得累」。因為他們也尋求政府給予的相關資源,如居家護理、居家照護、居家復健、喘息服務、交通補助、輔具申請、諮商輔導、社會福利補助…等,減輕他們照顧的負擔及經濟的壓力。

在政府推動長照2.0的同時,這些「隱形照顧者」—家庭照顧者,就是我們要照顧的對象,我們要讓家庭照顧者不再是「悲情角色」,幫助他們變身為能充分運用資源的「照顧達人」。

   
吃一碗繽紛富士山刨冰 迎接夏日的到來
富士山刨冰以法國藍柑橘製成的淋醬呈現水晶般的藍,搭配白色優格就是一座小小富士山,除了手工白玉,在冰山中心還埋藏一球濃郁香草冰淇淋,讓人驚喜。

貧窮造就成功
達文西不僅是個畫家,同時也是軍事技師、水利家、雕刻家、建築設計家、自然科學家……等。這一切都是出生貧窮所賜。只有經歷過貧窮的人,才懂珍惜努力得來的結果並對社會有貢獻。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