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從陪伴到送別/我與奶奶的1825天交往日記,你,想起誰了嗎?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Career職場情報誌】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學習進修課程等內容,讓你提升職場競爭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7/12 第103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從陪伴到送別/我與奶奶的1825天交往日記,你,想起誰了嗎?
作家的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到引擎室;禮拜堂到淋浴間,帶你闖禁區!
死者的審判/拿性命犯下的罪行,就拿性命來償還!
臺灣女鬼/為何恐怖故事裡最嚇人的總是女鬼?
被討厭的女兒/媽媽似乎只討厭我這個孩子,為什麼?
驗屍官傳奇/《CSI犯罪現場》真實版,直擊「聖昆丁監獄」
閱讀筆記 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卻將萬字平戎策 換得東家種樹書

新書鮮讀
從陪伴到送別/我與奶奶的1825天交往日記,你,想起誰了嗎?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你也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嗎? 由金孫寫給奶奶的真摯情書,記錄著與奶奶共同經歷的生命旅程。這段路既短又長,從金孫的年幼,到奶奶的年長;從活著的難熬,到放下的遺憾。 你,想起誰了嗎?

內容簡介:

奶奶叫做賴蘇秀琴,87歲。在金孫童年時,他只知道她是 「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和爺爺的太太。從來沒有想過奶奶小時候在幹嘛、為什麼嫁給爺爺、家裡有幾個兄弟姊妹、她在想什麼。直到爺爺去世後的某日,他看見奶奶躺在床上痛哭,才發現原來她也只是個女孩,一個經歷過我們不曾碰觸的世代,一個以爺爺為世界中心的女孩。於是金孫開始為她拍照,因為他想要珍惜這女孩,他想要為他們祖孫留下紀錄。

祖孫情是許多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個主題並不陌生;然而,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過那一輩的長者呢?作者透過細膩的眼睛與敏銳的感知,一一記錄與奶奶的一切,希望能夠讓所有人一同珍惜與懷念。

在我們不長不短的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有發生的意義,有些人就是來告訴你如何快樂、有些人就是來告訴你如何傷心、有些人就是來告訴你如何告別。失去總是令人傷感,傷感推砌成了遺憾,然而遺憾過後,不該只剩下缺憾。如何用離開的人遺留下的片段重新啟動不一樣的人生,是金孫最想實踐的奶奶精神!

面對高齡社會來臨,親人的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過程。老化是一段不得不出發的旅程,不知道終點在何方、更不知道何時會抵達。我們或許因為前途茫茫而害怕,因為對未來無知而擔憂,但最重要的不是旅程的終點,而是沿途美麗如昔的風光。

作者介紹:金孫(賴思豪) ,七年級生,因緣際會下成立 「奶奶來了」粉絲團,記錄與奶奶賴蘇秀琴的祖孫互動,引起廣大兒孫迴響。在奶奶中風、失智而至離世的過程中,持續以他一貫俏皮又溫暖的金孫風格紀錄相處的點滴。生命中經歷過阿祖、叔叔、爺爺及奶奶四次離別,在這四個人中,透過奶奶才終於知道喪禮的意義。

搶先試閱:〈就愛整奶奶〉

我從小就很愛整奶奶,像是躲在桌子下,用遙控器偷偷關掉奶奶正在看的電視,連續好幾次,讓她氣得破口大罵,只差沒砸了電視;或是躺在衣櫃裡趁她不注意時跳出來嚇她。進入求學階段以後,和奶奶有段小小的疏離,沒有任何原因,而是當時會覺得自己的事很重要,朋友更像全世界一樣,和奶奶的親密感還在,但就沒有這麼黏膩。

雖然現在重新接上了,但還是不太敢整她,畢竟奶奶老了好多好多,就怕她心臟受不了,但是我實在忍不住那股玩興,只好慢慢測試。

測試一: 錢包動手腳。把奶奶錢包裡的錢藏起來,然後假裝跟奶奶借錢,引導她進房拿錢,我就躲在門外偷看。結果看到奶奶緩緩打開錢包後,發現沒錢,馬上把錢包倒過來搖幾下,看看錢會不會卡在深處(但明明錢包就超小),結果掉出好幾張大頭照,看她一張一張撿起來後發現都是我時,還是搞不懂狀況,抓了好幾次頭,我直接在門外大笑,奶奶的臉瞬間從萌呆變成爆怒。我馬上把錢還給奶奶,還多貼了幾百元奶奶才終於氣消。

我把這事件稱之為花錢買奶奶的臉部運動。

測試二: 踩狗屎。奶奶走路常常不看地上,雖然每次牽著她走都會提醒路況變化及地面異物,有次我故意大叫: 「奶奶!妳踩到狗屎了!好臭好臭捏!」奶奶一緊張,整個人跳了起來,一邊大罵好幾句,然後轉頭看地板什麼都沒有,又努力看了看自己的鞋底,整個人呆了幾秒,抬頭發現我在一旁憋笑到全身顫抖後,馬上又賞了一丈紅給我(痛)。

測試三: 冰奶奶。冬天時,奶奶有個小名叫做 「肉粽琴」,因為她非常怕冷,總是把自己包緊緊,只露出微胖的肉臉,相當可愛。每次我下班回到家,全身被凍得像根冰棒時,就會窩進她的粽葉裡取暖。剛開始會小心翼翼,生怕冰冷的四肢冰到她,但奶奶常常聊到一半,只要我稍微靜止一分鐘回個手機訊息,她就會馬上睡著,如果這時候讓她熟睡,奶奶半夜就會提早清醒,像小偷一樣,不斷遊走在客廳和房間……我只好狠下心讓她一次醒來,我會用冰冷的四肢觸碰奶奶,結果奶奶反應超大,還發出少女的尖叫聲,然後狂打我(但都不會痛呀)。

就這樣,測試到最後,我索性也不忍了,每天都在想如何整她。

▶▶ 閱讀更多 金孫(賴思豪)《奶奶來了!從陪伴到送別,我與奶奶的1825天交往日記》

 
作家的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到引擎室;禮拜堂到淋浴間,帶你闖禁區!
文、圖節錄自麥田
圖/麥田提供
帶你闖進此生無緣得見的海上漂浮異空間

造訪陸地以外的三不管樂園、軍事堡壘小宇宙,降落在航空母艦上,就像降落在郵票上一樣,駛入偉大的航道 !

內容簡介:

童年時期的代爾經常沉浸在模型戰機的世界中。 長大成人後的他,當然不會錯過難得機會,欣然奔赴一趟航空母艦的駐艦之旅。描述他在 喬治•布希號航母 上的半個月生活,詳實記錄他如何一頭闖入地表終極軍事載具的異世界:在飛行甲板上見證戰機起降的震撼奇觀、行走於漫無盡頭的通道隔間、親歷人員落海的驚險一刻、見證軍士晉升典禮的光榮時分、施展放屁大法呼喚同伴現身、參加牛排無限暢吃的 「鋼鐵海灘大會」等,妙事一籮筐。在這艘神奇航母上,他與艦長、牙醫、牧師、戰機飛官、戒毒輔導員等各路人士相遇交心,激發出種種超越想像的對話與情景,投射成五花八門的 「縮寫密集環境」

一名身材高瘦的英國人置身一處十足美式風格的地帶:他精妙靈活地載錄了艦上兩週生活的分秒點滴,彩筆如透鏡,在這處不著陸、不接天的鋼鐵浮島微型社會裡,紀律與一致、奉獻與樂觀並行不悖,成為某種表達自我的形式。

這或許是我們此生登上 航空母艦 的唯一機會,且隨代爾登艦,明目張膽、邁開大步地硬闖三不管漂浮樂園。又一個美妙的出海日,偉大的航道,正在前方。

作者介紹:傑夫•代爾Geoff Dyer ,英國當代知名全方位作家,著作豐富,橫跨多種文類。包括小說、散文、評論,以及多部難以歸類的作品,如《說故事的方式》、《然而,很美》、《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出於純粹的狂熱》、《給懶得做瑜伽之人的瑜伽》、《持續進行的瞬間》、《潛行者:關於一部前往房間之旅的電影》等。

搶先試閱:〈在航空母艦上我不是低頭,就是彎腰〉

就我個人而言,在航空母艦上我不是低頭,就是彎腰,或者說得更準確點,是低頭閃避和快速彎腰。走在走道上,我總得低頭彎腰通過艙門,一心一意只為達到一個目標:不要撞到腦袋,因為每隔幾秒就會有這種危險。這就像待在威爾斯的鄉間小屋,只是這棟小屋已經氣勢磅礡地擴大改建,使用核能。每一次我只要伸直腰桿,就會置身危險。所以我只好時上時下,忽左忽右,低頭和彎腰。

在小小人生中,身材矮小的優勢遠遠超越了高頭大馬的虛利,隨著年齡增長,這一點也越來越明顯。為了換來網球發球的小小優勢,以及吸引身材高䠷的女子(說不定這是我們自欺欺人的想法),我們高個子這輩子都得一直努力,把自己的四肢塞進汽車和飛機,而且還常常撞得腦袋開花。我在這艘艦上待的十四天是我這輩子腰彎得最厲害的時日,講求身心放鬆的亞歷山大技巧在這段期間根本無用武之地,抬頭挺胸優雅體態的觀念也成了胡說八道。我從一上艦開始,就時時在留心有沒有其他高個子可以和我結盟。我會是船上最高的人嗎?

(海軍有沒有最高身高限制,就像警察或陸軍有最低身高限制一樣?如果有,那麼已經因空間侷促而惡名昭彰的潛水艇,會不會把天花板的高度減到更低?)

卑躬屈膝低頭彎腰地走了五分鐘之後,我們抵達了我的臥艙。

注意這裡用的所有格,不是 「我們的」,而是 「我的」,是單數,而非複數。我被帶進我的房間。一想到要和人同居一室,就教我滿心害怕,因此打從一開始,我就一直吵著一定要單獨艙房,不過他們告訴我,免談: 攝影師和我要和紐沃爾少尉及其他三位軍官同住一房,總共六個人一間!

可是我聲稱,我們作家需要 「自己的房間」,相信海軍應該了解我引用維吉尼亞.吳爾芙(著有《自己的房間》)典故的苦心。我還說,我喜歡在晚上寫作,我打字的聲音一定會吵到其他人。不必擔心這個,對方輕鬆回應,飛機起起降降,你會變得對噪音充耳不聞,所以光是一點敲打鍵盤的聲音絕不會打擾任何人。可是不只是打字,我回答說(透過安排我上船的中間人),我的前列腺已經報銷了,每天晚上至少要起床尿尿兩次。

海軍的答覆來了: 你得要明白,艦上空間非常有限,男女士兵都是睡在兩百人以上的臥艙裡,六人一間房已經是天大的特權。

我回答說,他們要了解的是,我年紀已經太老,沒辦法和人共用房間,不然我會瘋掉。我沒有兄弟姊妹,因此天生就沒學會和人分享,我太太常為此抱怨,我說。基本上只有艦長及其他幾位高階官員才能有自己的房間,對方嚴厲地責備我。那麼不然,也許我可以用艦長的房間,讓他搬去和紐沃爾和其他男生過個兩週,你知道,重新與群眾打成一片,我用電子郵件回覆(給我的中間人,並不打算讓這樣的回覆直接送到海軍去)

隨著上船的時間迫近,我努力讓自己接受必須和其他人共用房間的命運──甚至還買了一套條紋睡衣,只是發現自己實在辦不到。因此不妨想像,當我被帶到一條盡是貴賓套房的小小VIP走廊,走進副總統房時,多麼如釋重負。憑著決心和意志力,我弄到了自己的套房。

我和美國海軍交手對決,而且贏得勝利。

紐沃爾要送攝影師到他們共用的艙房,說他們十五分鐘內回來,我一點也不在乎攝影師要睡在哪裡: 就算他露天睡在群星之下的飛行甲板上,我也管不了。 重要的是,即使我艙裡多一個備用的鋪位(或者如他們海軍的說法:架子),他也不能睡在這裡,和我在一起,否則那就是最糟糕的結果:和攝影師,或者任何一個人分享艙房。

與一個人共用一個房間比與六個人一起共用還糟,而與六個人共用房間,在某些方面也比與六十個人共用更糟。能夠獨自一人在這裡……有這個可愛的小房間──一張書桌、一把舒適的椅子、洗臉盆(洗臉和晚上撒尿用),以及一本老布希女兒關於她父親的回憶錄──可真是福氣。甚至還有一件厚厚的毛巾浴袍──老天爺,這簡直就是蜜月套房了,老光棍可以在這裡光靠一隻手,就自得其樂地在海上發揮打飛機的技藝。

不過有個小問題,我在房間裡待了大約三分鐘,這個問題變得益發明顯。 噴射機起飛時如雷的轟隆聲響。老天爺!一陣轟鳴,隆隆作響,接著是彈射器自動倒回或者不論它在做什麼的巨大聲浪。我在倫敦所住的那條街最刺耳的噪音不過是吹葉機偶爾作響。

你可知道那有多大聲?多教人瘋狂?

這邊的噪音使吹葉機的聲音像是微風中的樹葉,那種在水晶治療或者靈氣療法大會中播放的氛圍CD;這裡像一列火車在頭上呼嘯而過,卻也不像是火車在頭頂上呼嘯而過;它就像噴射機在頭頂上起飛──或者在你的頭裡起飛。這噪音難以用筆墨形容。任何描寫都描繪不出它實際的聲響。它嘈雜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但比起降落來,噴射機起飛的噪音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我還以為天花板掉下來了。接著是攔阻裝置發揮作用的震動,因此在起初頭上的猛衝和轟鳴之後,是一陣震撼全艦驚天動地的搖晃。我知道我就在飛行甲板的正下方,在它下面一層樓,雖然我無法確認那個噪音意味什麼,但看來我的房間恰好就在大部分飛機落在甲板上的那一個區域。這樣我要怎麼睡覺?

尤其因為──紐沃爾和攝影師由他們的艙房回來後,他解釋說,整夜都會持續這樣。我要在這裡待兩週,一分鐘都不得安眠。他們的艙房也一樣吵嗎?不,他們在兩層樓下,紐沃爾說,雖然仍可以聽到飛機的聲音,但不會像這裡如此吵鬧。我們盡力扯開嗓門大喊,不是為了爭吵,而只是要讓對方聽見。

「這會持續整夜?」我大喊,重複我剛剛才得到答案的問題。「全天候。這是航空母艦。我們的任務就是讓飛機起飛。」「你們房間還有沒有空位?」我說,連我都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在開玩笑。

我左右為難,一方面因為有自己專屬的房間而安心,一方面卻又為了有自己專屬的房間會帶來什麼後果而焦慮。在艦上我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從沒有和大家融為一體。艦上官兵都太忙於長時輪班、飲食和其他在繁忙工作中占掉他們時間的一切事物,沒空理會我,我覺得自己好像要搭便車的人伸出的拇指一樣突出。 ▶▶ 閱讀更多 傑夫•代爾《作家的航空母艦:從飛行甲板到引擎室、從禮拜堂到淋浴間,傑夫•代爾帶你闖入禁區》

 
死者的審判/拿性命犯下的罪行,就拿性命來償還!
文、圖節錄自暖暖書屋
圖/暖暖書屋提供
人類的罪與惡,該以何種形式來審判?

為何即便處罰了犯罪者,兇殘的犯罪事件依舊層出不窮?對於殺人兇手,社會能給予的「完美審判」為何?「罰」的目的是教化?抑或是處罰本身?我們必須原諒加害者嗎?

內容簡介:

世界各地頻頻傳出枉死的人突然以生前模樣從靈界歸來,只為了進行 「死者的審判」,在找到殺害自己的加害者並且親自殺掉之後,就會自行消失。媒體稱呼這些人為 「犧牲復活者」。儘管這怪異現象令人恐懼,但受害人含冤而死的真相得以破解,也同樣大快人心。

然而,七年前遭扒手刺殺身亡的崔明淑卻與其他犧牲復活者不同。她沒有去找殺死自己的扒手,而是攻擊自己的兒子。

國家情報院與CIA把尚未消失的 「犧牲復活者」當成研究對象,得知只對兇手出現反應的明淑攻擊自己的兒子振宏,懷疑蘇振宏就是案件的真兇。他們拘留了振宏與明淑,對兩人進行各種心理檢查與交叉詰問。另一方面,刺殺明淑的兇手也遭到逮捕,三人聚首一堂。隱藏的真相開始逐一浮出水面……但「以牙還牙」這樣的正義真的能讓犯罪者感受到痛苦嗎?痛苦的不應該是被害者遺屬,是犯罪者才對!

作者介紹:朴嘏翼 ,辛酉年出生於韓國清州。中學時代十分喜愛松本清張的小說,對於推理小說能從現實角度探究社會問題、引起大眾關注而傾心,也因此開始創作小說。現為韓國推理作家協會、韓國懸疑作家俱樂部會員,以創作任何類型的讀者都能深陷其中的推理小說為目標。2008年以《畫面那端的人》獲得懸疑季刊新人獎,從此出道。2010年《石蒜的故事》入選東洋日報新春文藝,同年又由韓國推理作家協會頒發金筆獎。2015年,以《偵探禁止戀愛》獲得韓國推理文學大賞。2016年,在超過八萬名的讀者網路票選下,獲得「韓國最受期待的年輕小說家」第二名。

搶先試閱:〈鬼甦〉

聖熙的嗓音顫抖著,從話筒的那一端傳了過來,說的全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話語。「什麼?妳再慢慢說一次。」振宏完全搞不清楚姊姊在說什麼。接著,聖熙像是鬱悶到不行似的,再度大聲吼道:「我說,媽回來了!現在正在看電視,還一邊挑著豆芽!」

媽回來了?「我們能抓住那個傢伙了。」從最後一句話語中,甚至能感受到一股令人打起寒顫的喜悅。「知道了,我馬上過去。」振宏安撫姊姊,掛掉了電話。放在書桌上的咖啡已變得溫涼。姊說的話是真的嗎?即便接到了電話,振宏依然沒有真實感。

振宏也知道,打從幾年前開始,便發生死去之人以生前的模樣歸來的事情。準確地來說,是慘遭殺害的被害者親自懲罰加害者之後,再驟然消失的現象。據聞,這些人唯有在警察沒能抓到犯人,或者加害者未繩之以法時才會出現。他們只會盯上加害者,以快、狠、準的方式報復自己的怨恨,接著不著痕跡地消失。

媒體稱此怪異現象為RVP(Resurrected Victims Phenomenon),換句話說,即是 「犧牲者復活現象」。即使警察或特務想在私底下收拾並加以掩飾,但因為事件早已層出不窮, RV(Resurrected Victims,犧牲復活者)的存在也如同雪怪與外星人,在一般人之間廣為流傳。

日常生活中,這些全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在振宏想起幾天前和姊夫通過電話。他說,姊姊無法適應調職的新學校,壓力很大,正在考慮退休。這會不會是工作壓力所引起的妄想與幻覺?振宏披上夾克,一走出辦公室,秘書就皺起了臉。半小時後已約好了要和瑞典的買家開視訊會議。由蘇振宏擔任共同執行長的股份有限公司Antique Korea,在拓展西歐的市場之後,便持續保持盈餘的紀錄。

韓國大眾文化的成功為整個貿易創造了可觀的漣漪效應。尤其是去年輸出後,在法國大獲成功的韓劇《匠人》 中所使用的道具,大部分都是廠商贊助的,公司因此有了全新的轉機。

「叫李民旭執行長自行看著辦,大致的內容都協議過了。」「蘇執行長您也要出席呀。」「反正和人打交道是李執行長的強項,我只是個輔助的角色。我已經留言給他了,就這樣。」

秘書打算大發牢騷,但振宏假裝沒看見,走到了外頭。

在不知不覺中,路旁的行道樹已換上了楓葉裝扮。振宏在上午時段的寬敞道路上穿梭,再度陷入了沉思。大概是一時錯亂吧,要不就是憂鬱症……。沒錯,一定是憂鬱症引起的。

雖然這段時間沒有表現出來,但姊姊一定也過得很煎熬吧?

說不定是潛在的心靈創傷加上更年期的症狀,引起了幻想性謊言癖──會說謊,而且就連自己也信以為真的病。抓著方向盤的手掌沁出了一顆顆冷汗。姊姊從話筒那端傳來的激動嗓音,直到此刻仍在耳畔縈繞。「真的啦!我是說真的!振宏,現在媽……媽就在家�堙I」眼前老是一片模糊。不,不可能的。

因為今天舉行國際馬拉松大賽,進行了部分路段管制。可以看到對面的馬路上,選手身穿各色衣服成群奔跑的模樣。替選手指示方向的警察摩托車從車子旁邊騎過。領頭奔跑的選手,臉龐被陽光晒得黝黑、揮汗如雨,看起來猶如發出光澤的銅碗。摩托車所發出的引擎聲,如同鞭打聲粗糙乾澀。振宏閉上了雙眼。

七年前的那天,他也與此刻相同,開著車要去見母親。

母親崔明淑披了一件褪色的橘色針織外套,站在對面選手們經過的斑馬線上。在他東張西望,忙著尋找停車位之際,聽見了人們的尖叫聲。轉過視線的瞬間,看見一名騎著摩托車的強盜正要搶走母親的手提包。崔明淑像個傻瓜般,直到最後都緊抓著皮包不放。那個傢伙忍無可忍,從懷中取出了凶器,那是一把尾端呈弧狀的廓爾喀刀。

七次。那個傢伙在振宏的眼前,足足刺了母親七次。

接著搶走皮包,溜之大吉了。

振宏甚至沒想到要去追趕犯人,也沒看見車牌之類的東西。他將車子丟在路旁,朝著倒地的母親飛奔而去。車輛有如水牛群般蜂擁而上,警笛聲大作,振宏的耳朵卻像是聾了似的,只覺四周安靜無聲。鮮血在柏油路上擴散蔓延。每跨出一步,陽光便閃爍不停、忽明忽滅。

「媽!醒醒啊,媽!」崔明淑聽見兒子的吶喊聲,微微張開了眼睛。

她動了動嘴唇,悄聲低語:「對不起。」

不知道是因為自己被刺傷,抑或是因為錢被搶走而感到抱歉。肯定是後者。媽一直是這樣的人,時時刻刻以子女優先。假如當時沒有緊抓著強盜試圖搶走的皮包不放,或許崔明淑就不會丟掉性命。可是那皮包�媕Y裝著事業正要起步的兒子所需要的錢。明明在銀行轉帳就能搞定,崔明淑卻說要見好幾天沒回家的兒子一面,親自把錢提來了。

雖然警察隨即就趕來了,振宏卻無法好好回答任何一個問題。

不管是犯人的穿著打扮、摩托車的機種、顏色等對解決案件有幫助的細節,沒有一項想得起來。精神科醫生解釋,經歷了無法承受的痛苦時,記憶功能會發生問題。崔明淑過世之後,振宏拚死拚活地埋首於事業中。只要有一刻不工作,那如同野狗般的悲傷就會找上門來,不斷地啃食自己。然而事業越是順遂,母親的死就越是肆無忌憚地成為一根尖銳的鑿子,將自己的心臟敲得支離破碎。

振宏害怕走在路上。不管走到哪,歐巴桑的樣子都差不多,髮型、背影、走路的姿態,甚至還有笑容相似的人。每看到崔明淑生前喜愛的紅豆饅頭與核桃菓子時,心臟就像要撕裂、炸開似的。即便是在事業穩定之後,他也無法隨便揮霍。

身為共同執行長與同學的李民旭,將大把的鈔票花在汽車、女人、名牌等上頭,相反地,振宏卻只使用最低限度的生活費,過著簡樸的生活。因為錢導致母親過世的不孝子,這份自責感使他對各種好事敬而遠之。

到國外出差時也一樣。振宏的母親崔明淑女士從未去過國外旅遊,一輩子都待在韓國,而且還是在郊區輾轉流離地生活著。只要在同學會聽到朋友們帶父母到東南亞旅行,一陣空虛感就會如同海嘯般席捲而來。 ▶▶ 閱讀更多 朴嘏翼《死者的審判》

 
臺灣女鬼/為何恐怖故事裡最嚇人的總是女鬼?
文、圖節錄自台灣東販
圖/台灣東販提供
溫柔如水的女人何以成為猙獰恐怖的女鬼? 男鬼、小鬼這麼多種阿飄,為何是女鬼是大眾最恐懼的對象?對傳統女子而言,化作厲鬼是唯一得到自由與力量的方法──

內容簡介:

傳說中眾多的女鬼故事,都是女子因為生前受限於傳統禮教與生理的弱勢,受盡屈辱並不得善終後,被迫成了可怖的厲鬼逗留於陽世間,藉由自己或求助生人滿足生前的願望。這彷彿也說明傳統下的女性,受限於父權體制,唯有到了另一個世界,生前的委屈才能得到平復的悲哀……

書中舉列處隧道、校園、水邊、山中等處的女鬼傳說,剖析民間之於女鬼的意象。

第一本從台灣民間傳說來談女鬼的專書;蒐羅各處的通俗鬼話結合+兼顧嚴謹的民俗論述=充滿閱讀樂趣的女鬼專書;雙面書封:優雅哀怨與驚悚嚇人正是反映女性生死面貌;時常聽聞,怨氣難斷的女鬼依著生前執念纏著生人報仇、冥婚;為何傳說總是女鬼的故事多?為何鬼故事中總是女鬼傳說最恐怖?

作者介紹:陳秀華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目前為學校教師。自小因特殊體質,除了具有某些能力外,也深受另一空間鬼神的干擾,尤其是女性的鬼魂時常展現出她們不安定的靈魂,令人狐疑不已,因此結合學術專業,藉由大眾耳熟能詳的民間傳說,抽絲剝繭將她們的無奈與心酸一一呈現出來。

搶先試閱:〈絕祀〉

「女鬼」強大之靈力,則是因其身分處在 「非正常」、「非自然」的死亡狀態,結果必然為 「厲」,只要為 「厲」這與她們在世時軟弱屈服男性的心態與行為恰巧相反,即可能變為堅強、憤怒、怨恨。而之所以成為厲鬼絕大部分是由於含冤而死,譬如被丈夫拋棄自殺而死,或是被強暴、遭遇意外,也有養女被虐待的故事。

另一現象則是身分較卑微死後也容易成為女鬼,如傳說中 〈民雄鬼屋〉的案例,婢女因身分上的弱勢,在遭受到上位主人的欺凌,心中怨恨無法傾吐,待死後則將在人間所受的冤屈,一一反映出來。導致很多女人在陽間活不下去,就想以死來擺脫陽世間的痛苦,更甚在死之前會放下狠話說: 「做鬼也要找你復仇!」含怨甚深,如民間流傳的紅衣女鬼就是如此。

其實這也已經擺脫絕後無祀的意念,必成為厲鬼回頭復仇。

另一說法,臺灣信仰習俗 「桌上不擺姑婆」,女孩如果未嫁,桌上不能擺她們的神位,無法受到子孫供奉,導致這些女子易成為孤魂野鬼或厲鬼。很多女孩在生前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只有等她成為鬼的時候,才能藉助超自然的力量來復仇,而她們的力量往往大於男性,現代作家李昂也曾於著作中提到陰間女鬼確實能做到陽世女人辦不到的事。

男性對女性的恐懼就如同鬼魂信仰中對鬼的想像,是陌生人、是危險者。 祂們作為死後無子孫奉養,四處討祀、無家可歸,或是含冤含恨而死且遊蕩於人間的女鬼,對男性而言,女鬼無遠弗屆的力量,令他們恐懼,這是由於千古流傳下來父權主義的遺毒,父系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甚久,害怕女性做出反彈;而又女性在文化象徵體系裡屬於弱勢的角色,女鬼的產生其實是反映女性地位的低落,是整個社會文化意識型態運作的結果,也因此女鬼的傳說才會如此的盛行。

漢人的家庭社會是一個相當縝密的父系結構,女性常須被三從四德所規範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性在陽世的生活中沒有自己的位置。漢人的父系結構對女性的不利,一直延伸到她們死後,使她們比男性更易於成為孤魂野鬼。基本上,女性最終的歸屬是在夫家,未婚的女性,年輕的叫做閨女,年老的叫做姑媽,都不屬於原生家庭的譜系。

她們一旦死去,便成為無祀的鬼。而婚後被休的女性,命運與未婚女性一樣。

至於一般的已婚女性,若她們有嗣,便可以成為正常地接受持續祭祀的 「祖先」。有後代子孫加以祭拜的亡者成為祖先,有人供奉才能再到另一個世界過舒適的生活。但也有無嗣而死亡的死者,若無嗣,她也可以附在家族中的他室,即附祀的。在臺灣的習俗中未婚女子常有認親人或非親人的子孫為子的風氣,為的只是希望死後能得到子孫的祭拜。

在世時若無子孫供奉的女性,則較容易成為孤魂野鬼。如 〈林投姐〉 〈玉環記〉中的自殺寡婦、孩子死亡,無後人祭祀;又如 〈民雄鬼屋〉中的婢女生前飽受欺凌侮辱,死後陰魂則持續遺留在此屋,繼續作祟不肯罷休,她們全是因含冤而死變成厲鬼。這些厲鬼常是死於非意願又絕後無祀,就變成絕後無祀的厲鬼。

◈ 女鬼的這輩子:生前身分與特性

在臺灣,早期移民為了開拓墾荒,需依賴龐大的勞力生產,男性比女性有著先天的優勢,而又認為男性需擔負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的責任,有義務讓家族繁衍興盛下去。

在傳統社會裡,更有著根深蒂固的 「男主外,女主內」、「重男輕女」的觀念,使得很多女性受到相當嚴重的歧視,像被要求無才便是德,只有男性才可以讀書、當官,過去由於經濟貧乏,女性因為婚嫁而無法像男性長期伺奉父母,出嫁時還需要陪嫁品等等,這令女性對原生家庭比男性來得沒有實質的貢獻,所以女性較不受重視。因此,女嬰比男嬰更容易遭人遺棄,如澎湖的 「七美人塚」就是拋棄剛出生的女嬰而形成的傳說。

然,臺灣人民崇拜泛靈的程度到了極點。人們相信死後尤其是夭折、未出嫁女子或離婚的婦女,若是沒有人供奉,就會變成孤魂野鬼,到處漂泊作祟,無法參與投胎。又由於重男輕女的風氣,使得這些女子無法得到奉祀。無人供奉者,就成了孤魂野鬼四處遊盪。為求有所依歸,「女鬼」 出現的機會就比男鬼高。這些女鬼,有分為幼女及閨女、被休婦女等身分;前者稱之為「姑娘仔」,後者稱之為「姑媽」。

●無抵抗能力之幼女

臺灣早期環境惡劣,醫療落後,醫學常識不足的狀況下,小孩一旦染病,不易痊癒,若稍有痊癒機會,又在貧困雙親的權衡取捨之下,通常是救男不救女,幼女往往而慘遭遺棄,落入萬劫不復的悲慘命運。以澎湖 〈七美人塚〉故事為例,這七美人塚是一個令人鼻酸的故事,當時生活條件差,需要身強力壯的男子,來支撐整個家庭,男子可以出海捕魚替家裡掙點錢,女子礙於先天體能的差別,無法勝任此工作,只能負責簡單的家務工作,所以當經濟條件不允許時,就會將剛出生的幼女丟棄於洞內任其自生自滅。

幼女無辜,卻也反映出當時人民生活的困境與無奈,以及封建制度男尊女卑觀念下不得已的抉擇。再則,長輩為貧窮所困,大多的心力都是放在如何生存下來,自然對幼孩疏於照顧,尤其是較不被重視的女孩,導致她們因病而亡的機率遠遠大於男孩。即使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人心,大人還是會充滿罪惡感,故通常會將內心的惶恐訴諸於無形的力量,他界女子的形象因此就被塑造出來了。

當毫無抵抗之幼女失去父母,無所依時,又慘遭長輩的凌虐而死,含冤的幼女亡魂心有所不甘,亡魂便會不時藉由依附在生前熟悉的物品上以呈現怨念。如國外《安娜貝爾》 戲劇傳說,女鬼將魂魄寄託在洋娃娃身上,實施報復之行動,而在臺灣以民間傳說〈椅仔姑〉 為例。 ▶▶ 閱讀更多 陳秀華《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

 
被討厭的女兒/媽媽似乎只討厭我這個孩子,為什麼?
文、圖節錄自光現出版
圖/光現出版提供
媽媽似乎只討厭我這個孩子,為什麼?

每一個逞強的女兒,到頭來,都得面對那個傷痕累累的自己。寫給那些只敢把疑問與痛楚放在心裡的女兒,期待找到能夠從疼痛中走出來的方法

內容簡介:

◎被討厭的理由1:因為妳是媽媽的夥伴,也是媽媽的對手

對母親來說,女兒,特別是第一個女兒,總是特別的。特別期待,也特別依賴。不但只是女兒,也是自己的同志。對媽媽來說,這個女兒或許可以成為她理想中的那個樣子(或許是幹練的,或許是溫柔的),也是自己商量的對象。這個孩子,將會是最能夠理解自己的人。但另一方面,背負這樣期待的女兒,最後往往也會成為媽媽的對手。

不想被媽媽的期待束縛,也不想當媽媽的分身。希望能與其他的孩子一樣,不用被期許當個 「小媽媽」;不希望得一直承受媽媽的負面情緒與要求。自己的期待與付出最後卻被報以抗拒──於是原來被視作為 「夥伴」的女兒,有時、或因此便被視為對手。

◎被討厭的理由2:因為放不下母親的身分,因為放棄了母親的身分

有些母親非常重視自己 「母親的身分」,自然認為管理女兒的生活是理所應為之事。說是管理,或許更像是經手一切大小事項,舉凡掌握女兒的交友關係到干涉升學、就業、結婚等,母親都認為 「我是為了你(女兒)好才幫你的」。用這句話來限制女兒的行動,甚至是操控女兒的心。但也有一些母親, 「比起身為母親,更想以一個女人的身分活下去」。她們缺乏母愛,有些甚至很乾脆地放棄職責,根本不理會子女做什麼事或者說什麼話,只關心自己內心的感受。而當期待自由,或期待被關愛的子女反抗或要求母愛,無從操控或認為負擔增加的母親,便會產生 「討厭」的感情。甚至,因此破壞女兒的人生。

◎被討厭的理由3:即使是母親,也會害怕孤單,緊抓著女兒不放

有些母親,在為人妻、為人母後,便放棄從前的朋友與人際關係。她們把重心都放在家庭上,期待家庭成員能夠回應自己的付出。在這當中,母親們最期待的回應對象往往不是丈夫或兒子,而是女兒──特別是第一個女兒。是依賴的對象,也是商量的對象。此外,更是能夠敞開心房說心裡話的人,更是自己與外界的連結。害怕孤單的母親,往往因此緊抓著女兒不放。期待女兒能夠配合自己所有的期待,付出對自己的忠誠。

但也有一些母親,雖然內心孤單但善於交際、經常受邀外出,給人長袖善舞感覺,但回到家卻總是對女兒說那些朋友們的壞話。表面上和朋友相處那麼親熱,實際上卻緊閉心房,甚至是在背後輕蔑他們。或是雖然結交眾多朋友,也積極參與親戚間的送往迎來,但那純粹是因為這麼做於己有利的關係。這樣的母親,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分身,自己教養大的女兒。只有對女兒才能敞開心房,說出真心話。

因此,當女兒無法回應或是拒絕被依賴時,便可能被視作為「背叛者」。

「背叛者」被討厭,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作者介紹:橫山真香 ,心理諮商師。精神照護臨床心理師。改善母女關係心理諮商師。日本心理治療師協會認可之溝通分析心理諮商師。藝術治療引導師。除了以改善母女關係心理諮商師的身份進行心理諮商外,也在男女共同參與籌劃中心及青少年中心等的委託下,以母女關係及自我肯定感等主題,舉辦講座和演講等活動。在mynavi_woman等網站上針對母女問題撰寫相關報導,同時也以時事評論員的身份在電視及雜誌上探討母女問題。

搶先試閱:〈嫉妒女兒的母親「什麼都會的完美母親」〉

任何時候都讓女兒傷透腦筋的母親。這或許是母親的自卑感在作祟—你也曾經這樣想過嗎?

原本和母親開心地談天說地,卻在提到某個話題時,母親突然生起氣來,憤然離席而去,而且好一陣子都不和自己說話了。你應該也遇過這種情形吧。或是母親因為自己無心的一句話突然生氣,但自己事後回想卻還是不知道母親為何那樣生氣。

母親會出現如此劇烈的反應,很可能是因為你觸及到母親深感自卑的事。導致母親舉止的背景因素之一就是自卑感,這是不容忽視的因素。母親的自卑感會對女兒造成各種影響。

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E小姐(25歲• 廣告業)的母親擅長烹飪和手工藝,以什麼事都難不倒她廣受好評。E小姐小學時曾多次舉辦生日宴會,邀請同學來家裡玩,當時母親還親手烹製各種美味料理和蛋糕來招待大家。E小姐身上穿的洋裝也幾乎都是母親親手縫製的,當年在鋼琴發表會上所穿的禮服因為太可愛,還一時在媽媽社群中蔚為話題呢。

E小姐因為經常聽到親戚和學校同學說:「小E的媽媽什麼都會,你真是幸福啊!」 或是 「真羨慕你,我也想要那樣的媽媽。」所以E小姐向來以母親自豪,也非常崇拜母親。然而,在母親的要求下,考試沒有第一名就是不夠認真、鋼琴比賽沒拿到冠軍就是不夠努力,每當E小姐因此遭到責罵時,都會看輕自己,覺得 「媽媽那麼優秀,我卻是個差勁的孩子」。

這樣的E小姐到底也長大成人,出社會工作了。因為業務的工作非常有趣,所以她在家裡時常分享公司的事。

剛開始E小姐還沒有意識到哪裡不妥,但漸漸地她卻發現每當提起工作上的事,母親便會開始心情惡劣,然後在清洗碗盤時故意發出碰撞聲,或是突然拿起吸塵器吸地板,有時還會賭氣不說話。有一天,E小姐問道: 「媽媽以前做什麼樣的工作呢?」 母親聽了,表情突然一沈 「你沒必要問那種事吧!」說完便離席而去。E小姐後來才知道母親年輕時雖然也有嚮往的工作,卻因為沒有通過就職考試,最後只好放棄。

後來打工時認識了爸爸,就這麼結了婚。事實上,母親的親生母親一直工作到退休為止,所以她也曾經期待女兒能從事某種職業,沒想到女兒結婚後卻馬上懷孕生子,成為家庭主婦。

所以,母親的自卑感源自於缺乏社會經驗。

得知自己懷孕時,為了成為一位優秀的母親,E小姐的母親讀遍各種育兒書籍,還親手縫製嬰兒服,做好萬全的準備。生下女兒讓她喜出望外的原因之一,便是她覺得自己可以縫製各式可愛的洋裝給女兒穿。E小姐因為苦惱於自己和母親的緊張關係, 而來到我的心理諮商室尋求協助,後來就連她的母親也希望能夠前來尋求諮商。母親告訴我,她之所以努力成為一位優秀的母親,就是為了消弭內心的自卑感。

「當年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內心竟然存在這種想法,只是我每一次聽到『偉大的母親』、『厲害的媽媽』等稱讚,心中難免產生一股優越感。」 還有,在她的內心深處,獲得賢妻良母的稱讚也成為一種向平時忙於工作、疏於打理家事的親生母親示威的行為。後來內心這股努力的想法變得更加激進,以至於對長女的期待也變得更高了。原本得到好母親的稱讚就滿足了,現在更進一步期盼女兒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好孩子。

然而,當長大成人的E小姐在工作上有活躍的表現時,內心的自卑感卻又悄悄萌芽,開始嫉妒起女兒了。像E小姐的母親那樣心存自卑的人實在不少。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自卑,但很多人完全沒意識到這一點。E小姐的母親透過工作這個關鍵字察覺到內心的自卑,這才明白自己是在嫉妒女兒。 ▶▶ 閱讀更多 橫山真香《被討厭的女兒:媽媽似乎只討厭我這個孩子,為什麼?寫給那些只敢把疑問與痛楚放在心裡的女兒,期待找到能夠從疼痛中走出來的方法》

 
驗屍官傳奇/《CSI犯罪現場》真實版,直擊「聖昆丁監獄」
文、圖節錄自方言文化
圖/方言文化提供
深入人性最黑暗面,揪出犯罪背後動機

深入人性最黑暗面,揪出犯罪背後動機,國際刑事鑑識權威李昌鈺博士台灣版專文推薦

內容簡介:

當凶手一再虐殺,無情地將人體推上祭壇,驗屍官如何展開對決,加以阻止? 血跡、指紋、齒痕、屍斑及DNA,線索和迷宮的錯綜交織……馬林郡內的公園裡發現年輕女性屍體,她的脖子被割開,身上只剩下內褲。霍姆斯抵達時,屍體已經開始腐敗並散發恐怖氣味,讓眾人只想奪門而出,但他必須抓緊時間,利用屍體的分解狀態和上頭的昆蟲種類來估算死亡時間——那是他首度值勤,第一次面對凶殺案。

數月後,他遇上一個吸引全國目光、被認為足以媲美楚門.卡波堤著作 《冷血》的凶殺案。一名消防員看到焦黑骨頭,以為是獵戶炭烤鹿肉後遺留下的殘骸,卻在其中發現一塊下顎骨還有金牙冠。骸骨顯示死者有兩人,他該如何利用僅有線索,找到殘骸身分並揪出幕後凶手?

模特兒卡蘿被發現陳屍家中,調查員根據垃圾桶中的空藥瓶判斷應是死於藥物過量,沒想到實驗室的毒物檢測報告出爐後,死者體內沒有任何藥物痕跡。霍姆斯決定展開調查,究竟是誰能夠如此不著痕跡的殺人?

一名沒有明顯健康問題的囚犯,為何會在被帶離牢房時死亡?霍姆斯想要釐清到底發生什麼事,獄方卻告知監視錄影機「故障了」,沒有影片可看。犯人到底是誰?

★從微物跡證、法醫病理到毒物分析,拼湊過程原貌 驗屍官是多數人無法想像的工作,必須要思緒敏捷,掌握各種專業技巧,更要無懼死亡,即使周遭的人悲慟欲絕,也得專注工作,不能妄下斷論,更不能忽略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的細節。

★全美最大死囚監獄,幫派如何滲透牢房 自殺勝地 「金門大橋」,境內更有一座以古老、囚禁重刑犯聞名的聖昆丁監獄……獄中囚犯會利用各種用品製造能割傷、穿刺、絞殺或擊打的武器,藏匿於自己的體腔內,藉由暴力來展現自身強大,並得到他人尊敬。他們也會想盡辦法偷運毒品,或是用任何能拿到的物品製造。獄方很清楚誰在從事違法勾當,但若沒有人提供香菸、性服務,囚犯會變成真正的禽獸。若沒有人進行毒品交易,聖昆丁將無時無刻亂成一團。

灣區的幫派組織也延伸到監獄裡頭,幫派成員以不同的刺青區別階級,而刺青位置也呈現各種意義。例如,將與幫派有關的刺青刺在頸脖、頭部或臉上,表示這個人是幫派中的高層成員;眼睛下面刺上眼淚代表曾替幫派殺過人;沒有指針的手錶象徵這個人正在長期服刑……

八百多個真實案件中挑選出最錯綜複雜的死亡案例,讓我們了解面對充滿暴力、不公平與疑點重重的死亡案件時,要耗費多大的精力與決心,才能為生者找出所愛之人死亡的真相。

作者介紹:約翰.貝特森 ,擔任舊金山灣區國家危機干預和預防自殺中心執行董事已有十六年之久。因其表現優異,獲頒加州立法機關的特別表揚。也曾擔任三所大學諮詢中心的執行董事。貝特森職涯早期為自由撰稿人。為《舊金山紀事報》、《舊金山書評》,以及《太平洋太陽雜誌》針對環境和社會議題,審閱相關傳記、小說和書籍。自2013年起,其主要工作轉為寫作。其中一篇文章還被美國公共電視網拍成紀錄片。另有篇關於標點歷史的文章,則獲得國際寫作獎項。其文章常刊登在《洛杉磯時報》。

搶先試閱:〈林徑殺手〉

判斷死亡原因的困難度會依屍體的狀況而定。刀傷與繩絞最難判斷,槍傷則最容易。在某些有刀傷的屍體上,骨頭上會有刀痕,某些絞殺的案件中,屍體的頸骨會受損,而槍傷的屍體中有時會有子彈。

1979年夏天,警方在馬林郡的塔瑪派斯山上發現艾德娜.凱恩的屍體,她身上除了襪子之外什麼也沒有穿,這顯然是一個凶殺案。44歲的艾德娜是一名已婚的銀行業務員,凶手在強暴她後,在她胸前刺了好幾刀,最後要她雙膝跪地,處決式地往她頭部開了一槍,當時她或許正不斷請求凶手饒她一命。她的大部分衣物、眼鏡和放了錢包的黑色腰包都不見蹤影。

艾德娜在調查人員找到她屍體的前一天到塔瑪派斯山健行,卻遲遲沒有返家,她的丈夫與朋友一起到山上搜索,擔心她可能是失足跌落某個山溝。他們一直沒有找到她,因而向警方報案。沒人知道她為什麼會被襲擊,最可能的解釋,是凶手只是隨機犯案——針對獨自到偏僻地區的女性下手——不過這個可能性卻更讓人疑惑。

多數強暴殺人犯的犯案地點都在都市,因為他們能輕易融入都市的人群中,也更容易找到獨自行動的受害者,並在不被目擊的狀況下消失。為什麼會有強暴殺人犯會跑到山上呢? 沒人有答案,也沒人找到凶器。

隔年春天,塔瑪派斯山上發生了第二個凶殺案。受害人是23歲的芭芭拉.史瓦茲,她常販賣手作麵包與蛋糕給當地的餐廳,被稱作「麵包小姐」。她帶著她養的黑色拉布拉多上山健行,在被凶手襲擊後跪在泥地上,胸口被刺了十二刀。艾德娜一案的調查員是比爾.湯瑪斯,芭芭拉一案的調查員是霍姆斯。

這次的案件有一名證人,一名女性登山客在樹林後方目睹了案件的發生。她在芭芭拉的狗大聲吠叫時跑去尋求協助,警方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但他們還是不夠快,凶手已經逃離了。

警方沒有在艾德娜的死亡現場找到凶器,但現在他們有了證人對凶手的描述。然而不幸的是,證人的描述是錯誤的,不但沒有提供任何協助,反而阻礙了調查。 當局致力於追緝一名削瘦、穿著運動服、二十多歲、可能綁著馬尾的黑髮鷹勾鼻男子,卻忽略了其他登山客的證詞:他們在凶案現場附近看到了一名單獨行動、禿頭、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在沒有下雨的天氣穿著雨衣行動。

因為想要再次檢視死亡現場,所以霍姆斯於當天入夜後再次回到警方用封鎖線隔離的區域。他在死者被謀殺的小徑旁發現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被葉子與樹枝蓋住了,因此白天時沒有人發現這副眼鏡。是因為鏡片恰巧反射了手電筒的光束,霍姆斯才得以找到它。鏡片的外側有一小片噴濺上去的血液,法務部的實驗室檢驗出這是芭芭拉.史瓦茲的血。警方把眼鏡拿給一位驗光師檢查,他表示眼鏡擁有者的近視度數十分罕見,兩眼的度數差距極大,掉了這副眼鏡的人看東西時可說是接近全盲。

這個線索應該極為重要,但警方並沒有繼續大力追蹤此線索。

他們依然聚焦在證人對凶手的描述上,而證人並沒有提到凶手戴了眼鏡。又過了幾天,一群年輕人在犯罪現場三百碼外的地方找到了一隻十吋長的剔骨刀。刀子上沾滿乾涸的血跡,警方追查後發現這把刀子來自於連鎖商店,但無法確定是哪一間。在報導這個凶殺案時,一名女性電視記者竟然拿起刀子,破壞了所有可能殘留在上面的指紋。因此,這把刀除了讓警方確定殺人凶器為何之外,並沒有促成任何進展。

接連不斷的凶殺案,在第二個塔瑪派斯山凶殺案發生的7個月後,又發生了第三個凶殺案。

這個凶殺案與我有些淵源。26歲的死者安妮.奧德森是我姊姊的摯友,曾在年輕時與我們家一起出遊。她聰明漂亮,個性獨立,熱愛動物與戶外活動,曾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修習畜牧系,以碩士學位畢業,計劃將來要成為獸醫。畢業後,她加入了美國和平工作團,花了兩年的時間在哥倫比亞的波哥大研讀動物遺傳學。

她在凶案發生的前一週回到馬林郡的父母家,很可能並不知道塔瑪派斯山已發生過兩個凶殺案。一名公園的工友說,那天他看到她獨自坐在可容納五千人的圓形劇場看夕陽。他原本打算提醒她一聲,但又覺得她可能不想被打擾,因而作罷。他還告知警方,他在當天稍早曾看到一名年約五十多歲的獨行男子,但那名男子的長相與警方發布的嫌犯描述不符。

安妮和艾德娜一樣,被凶手用點三八口徑手槍一槍打在頭部,被槍決時可能也是雙膝跪地的姿勢。她死時衣著完整,顯然凶手在強暴她後允許她穿回衣服。她陳屍在電話線步道上,距離戶外劇院四分之一哩遠。霍姆斯很慶幸自己沒有在屍體被發現時當值。他和我一樣,也認識安妮的父母。他們兩人都是醫師——鮑伯.奧德森是我家的家庭醫師——霍姆斯有時會請他們開立死亡證明。

隔年,塔瑪派斯山上又發生了四個凶殺案,舊金山南部的聖克魯斯山上則發生了兩個凶殺案以及一個謀殺未遂案件,凶手都是同一個人。此外,在安妮的屍體被發現後的第二天,警方又接獲通報,塔瑪派斯山山腳下的一棟民宅中發生了一起雙屍命案。凶手在擊斃74歲的海倫.麥德曼與其40歲的兒子艾德溫之後,留下了手寫的氣憤留言,讓警方懷疑凶手很有可能就是林徑殺手。

警方在鄰居的要求下到麥德曼家確認他們是否安好。那位鄰居說,他已經有一天以上沒有看到麥德曼家的人了,而房子裡的燈一直亮著。麥德曼家的車庫外有一間位於地底下的房間,裡面的地板上放了一張床墊。房間的門是鎖死的,警方不得不強行進入。房門內部的把手上有一張紙條。

「親愛的爛貨們:你們讀到這則留言時已經太遲了。下次你們見到我時,我若不是在新聞上,就是在喪禮上。無論在哪一個場合,我看起來都會跟現在一樣:很醜陋。」署名是「仇恨先生」。

房間很髒亂,氣味刺鼻。地上有好幾個點三八口徑彈殼、點二二口徑的彈藥、一只手槍的腳踝槍套和一把刀。霍姆斯抵達現場,發現艾德溫身上有好幾處槍傷,而他的母親只有一處槍傷。艾德溫的屍體位於通往左側客廳的門廊中,麥德曼太太則陳屍於床上,身上蓋著一條毯子。房子裡十分凌亂,但沒有明顯的抵抗痕跡。唯一脫離原位的東西是凶手開槍後散落在地上的彈殼。

霍姆斯告訴警方,麥德曼太太與他兒子已經死亡三至四天。也就是說,凶手如今可能已經跑很遠了,但至少警方知道可能的嫌犯是誰。35歲的馬克.麥德曼,他和母親與哥哥三人一起住在地下室的房間中。他在丹尼斯餐廳擔任快餐廚師,警方曾因他侵占當地便利商店的財物而對他發布不可交保的逮捕令。

麥德曼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只能留在這裡,也因此他能密切注意與自己有關的新聞報導。他寫了幾封信寄給當地報社與馬林郡治安官辦公室,在信中承認自己必須對母親與哥哥的死亡負責。

筆跡鑑定專家確認了寫信的人就是在地下室門把上留下紙條的人。

麥德曼在信中說自己 「像是躲在睡袋裡的珊瑚蛇一樣危險」,只要他還活著,就永遠不會被抓到。然而在7天之後,這位六呎四吋、一百九十磅重的凶手還是在鄰近索拉諾郡的鬆餅國際之家前向警方束手就擒了。

他依照警方事先在電話裡要求的姿勢,將雙手交握放在大腿上,坐在他的汽車引擎蓋上。他褲子的右後口袋裡有一把已上膛的點三八口徑左輪手槍。警方搜索了他的車,在這輛無車牌的黃色雪佛蘭中找到一把點二二口徑手槍、十二口徑獵槍和彈藥。車裡還有一個裝滿了一罐罐胰島素與皮下注射器的金屬盒。麥德曼是糖尿病患者。

他說,他寫的信不是給大眾看的,而是為了更正媒體對他的錯誤描述,他並不是塔瑪派斯山凶殺案的凶手。他說,那些人不是他殺的。他殺害母親與哥哥的動機,是因為母親身患重病,已不久於世,而他的哥哥罹患了精神分裂症,他不知道母親死後哥哥會做出什麼事。有鑑於麥德曼已坦白認罪,且外表不符合警方對塔瑪派斯山凶殺案嫌犯的描述,警方傾向於相信他的說辭。陪審團認為他犯下了兩個一級謀殺案,做出有罪的裁決,他最後被判死刑。

警方在後來確認了麥德曼使用的武器與艾德娜及安妮兩案的子彈不同,之後便不再有人懷疑他是塔瑪派斯山凶殺案的凶手,也就是所謂的林徑殺手。此外,在麥德曼入獄後,謀殺案也沒有停止。塔瑪派斯山成了每個人——尤其是女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意外的發現

1980年11月,兩名素不相識的女性在不同的登山步道與朋友分開,之後卻都再也沒有出現過,同行友人向警方通報失蹤,警方卻在搜索過程中找到另外兩個人的屍體。這兩名死者皆被一槍打在頭部,接著被藏在塔瑪派斯山登山步道旁的隱匿處。霍姆斯再次被警方叫到現場,但這次他要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挑戰。

「面對腐壞的屍體時,」 霍姆斯說, 「最困難的部分就是判斷死者的死亡時間。死亡時間越長,就越難判斷確切的時間。受害者的性別很好判斷。男性的鎖骨、頷骨和耳朵後面的區塊比女性還要突出。女性生過孩子後,骨盆會有明顯的改變。」

驗屍官可以藉由分析骨頭中間的細胞結構判斷受害者的年齡。人的骨頭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 「重組」,也就是製造出包含血管的微小管束,名為骨元。隨著年齡增長,骨元會變小,此外,形成新骨元時老舊的骨元會瓦解,骨元的斷片也會變多。年輕人的骨元較少且較大。

判斷死亡原因的困難度則依屍體的狀況而定。刀傷與繩絞最難判斷,槍傷則最容易。在某些有刀傷的屍體上,骨頭上會有刀痕,某些絞殺的案件中,屍體的頸骨會受損。而槍傷的屍體中有時會有子彈。

在這次的案件中,驗屍官辦公室透過失蹤人口通報中的牙科紀錄找出死者的身分,省下了不少力氣。其中一名死者是19歲的理查.斯托爾。他在帕塔露瑪附近的海岸防衛隊訓練中心接受無線電人員的訓練,即將要畢業了,因為未出席而被認為無故曠課。

另一名受害者是理查的未婚妻,18歲的辛西雅.莫蘭,她是蘭喬科塔高中的學生,也是當屆畢委會的副會長。她曾擔任開學典禮時校方指定上臺演講的兩位學生之一,同時也是返校日皇后的決賽者。此外,她還被選為年級代表隊的領唱者,但她為了在訓練中心商店打工而放棄了領唱者這個位置。她在訓練中心的商店與理查相遇。理查在失蹤前,已經安排好要在未來進入雷斯岬的海岸防衛隊通訊中心工作。

兩人的屍體被找到時,他們已失蹤了六週。

若非警方正在搜索近日失蹤的兩名女性,他們很有可能根本不會找到理查與辛西雅的屍體。其中一名近日失蹤的女性名叫黛安.歐康納,22歲,她與朋友一起到塔瑪派斯山健行,在沒人注意時脫離了隊伍。另一名失蹤者是23歲的蕭娜.梅,在黛安失蹤的前一天,她和朋友約好在雷斯岬國家海岸公園附近見面,但卻沒有依約出現。

警方在塔瑪派斯山找到理查與辛西雅的屍體後,沒隔幾分鐘就又在天幕露營步道旁的密林裡找到黛安與蕭娜的屍骨。兩人全身赤裸,並排陳屍在地,解剖驗屍結果顯示她們都在生前被強暴過。兩人身旁放著她們的衣物與背包,現場沒有掙扎的跡象。凶手往黛安的頭開了一槍,往蕭娜的頭開了兩槍。警方推測,在凶手襲擊其中一名受害者後沒多久,另一名受害者就碰巧走到了同樣的地點。

此外,警方認為凶手之所以會犯下較近期的兩個凶殺案,是為了要讓他們注意到較早被殺害的兩名受害者。理查與辛西雅在安妮死亡數天後被害,陳屍處距離黛安與蕭娜不到15呎。但霍姆斯並不這麼認為,因為若是黛安與蕭娜的屍體先被找到,警方可能根本不會搜查到另外兩具屍體。

在發現林徑殺手殺了一男一女,隨後又殺害兩名女性後,警方開始思考林徑殺手是否真的是獨自犯案。蕭娜本是在雷斯岬健行,但卻在塔瑪派斯山與黛安一起被殺害,而且凶手在六週前已經一次殺害過兩人了,這表示在這附近遊蕩的掠食者或許有兩人。彈道檢測證實了安妮凶殺案中的行凶槍枝,和射殺黛安與蕭娜的是同一把,因此警方再次肯定凶手應該只有一人。這勉強讓警方稍稍鬆了一口氣。

拒絕認罪的凶手

在一天內找到四具屍體後(其中兩具是意外發現的),警方認為或許山上還有其他尚未被發現的屍體,因此找來了空中搜救小組,他們使用可偵測溫度的紅外線攝影機,以可穿透枝葉與土壤的特殊感光膠卷進行拍攝。連死掉的鹿都會顯示在膠卷上。所幸警方並沒有發現任何預料之外的屍體。

警方再三提醒要到這兩座山脈健行的登山客不要獨自行動,不過結伴同行並沒有幫助到理查與辛西雅。5個月後,在舊金山南方八哩的聖克魯斯附近的國家公園中,又有兩個人遇到了林徑殺手,證明了這個建議並沒有多大用處。

1981年3月29號,艾倫.韓森與史蒂芬.海爾托被一名揮舞著槍的男子攔了下來。他告訴艾倫他將要強暴她。海爾托拜託他讓他們兩人離去。凶手在艾倫拒絕配合後,往她的頭部開了兩槍,接著又往肩膀開了一槍,三槍都是在極近的距離擊發的。然後他把槍口轉向海爾托,往他的脖子開了一槍後便逃走了。

海爾托倖存下來,爬行到步道上尋求他人協助。他在描述凶手時說,男子有一口歪斜的黃牙,大約50歲,身高不到6呎,大約170磅重,禿頭,戴著眼鏡。警方一把新的凶嫌描述公布出去後,附近的登山客立刻通報警方,說他們曾看過神似凶嫌的男子持槍進出一輛紅色的新型號外國車。車輛、獨自行動以及年紀讓這幾名登山客特別注意到他。

一個月後,一名住在聖荷西的人向警方通報,他20歲的女友海瑟.史蓋茲失蹤了。他說,其他人最後一次看到她時,她正要去找一位名叫大衛.卡本特的人買車。卡本特和她在同一間印刷店工作,曾特別交代她要獨自去找他取車。警方前往卡本特家偵訊時,立刻注意到他的外表十分符合海爾托所描述的凶手。此外,他家的車道上停著一輛排氣管彎曲的紅色小型飛雅特。

51歲的卡本特和年長的父母同住在舊金山。他是一名性犯罪慣犯,但因為技術性問題而沒有在警方檢視更生人的犯罪紀錄時出現在資料中。海爾托在列隊指認中,認出了卡本特就是殺掉艾倫後,又差點殺死他的凶手。警方當場逮捕卡本特,他們在他的車裡找到了介紹灣區登山步道的書籍和步道地圖。

10天後,在聖克魯茲郡的大盆地紅杉公園登山的人發現了海瑟的屍體。凶手用來射殺她的手槍,正是射擊艾倫與海爾托的點三八口徑手槍。她也在死前被強暴,凶手把她的屍體藏在灌木叢中。警方透過牙科紀錄確認了她的身分。

在調查卡本特時,警方發現他還和另一個凶殺案有關。1980年6月4日,警方在聖克魯斯山區的城堡岩國家公園找到17歲高中生安娜.馬賈瓦的部分屍體。警方原本認為凶手並非連續殺人犯,直到他們發現這名死者其實是卡本特的朋友,卡本特常在她工作結束後載她回家。

馬林郡當局得知了聖克魯斯凶殺案後,立刻將卡本特視為塔瑪派斯山凶殺案的首要嫌疑犯。聖克魯斯的兩個凶殺案得到的彈道測試結果,與馬林郡的五個凶殺案相同,檢方以殺害安妮、黛安、蕭娜、辛西雅與理查起訴卡本特。

但芭芭拉並沒有被涵蓋在馬林郡的被害人中,這讓霍姆斯感到沮喪。他認為他找到的那副沾有芭芭拉血跡的眼鏡是屬於卡本特的。撇開眼鏡的特殊度數不談,根據資料顯示,芭芭拉與卡本特看的是同一位眼科醫師,卡本特很有可能因此鎖定芭芭拉為受害者。但警方認為,他們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起訴卡本特殺害芭芭拉以及艾德娜。在執法部門與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看來,他們不關心卡本特是否會因其他凶殺案而被判刑。既然他必定會被判死刑,那麼就沒有必要花時間為他所犯的其他凶殺案蒐證。

於卡本特一案吸引了太多目光,因此兩次庭審都在南加州進行。由這兩次庭審他都因犯下一級謀殺與強暴而被判有罪。1984年,他因在聖克魯斯殺害艾倫與海瑟,以及意圖殺害海爾托被判刑。1988年,他因在馬林郡殺害安妮、黛安、蕭娜、辛西雅與理查被判刑。卡本特在兩次審判中都堅稱自己無罪。

在洛杉磯進行的第一次庭審中,卡本特被判應在聖昆丁的毒氣室被處以死刑。狄翁.莫羅法官在庭上說:「被告過去犯下了無數幾乎令人難以想像的極端暴行。我認為,若世上只有一個案件應將被告處以死刑,那絕對是本案件。」 在聖地牙哥進行的第二次庭審也得到了相似的裁決。而後卡本特多次提起上訴,但一律被否決了。

霍姆斯每隔一陣子就會興起和卡本特聊一聊的念頭,或許他會在與霍姆斯談話時,改變被逮捕時對警方的說辭,或是改變他在庭審時對法官與陪審團的說辭,又或者是改變他在尋求重新審判時對申訴委員會的說辭。霍姆斯與此案密切相關,直到現在還耿耿於懷,他從沒有停止過追尋答案,但其實他知道,自己是永遠都找不到答案了。卡本特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的罪行,因此他也不太可能願意和霍姆斯談話,或者告訴霍姆斯任何他沒告訴過別人的事。

不過,或許人在走到生命的終點時會認罪也說不定。卡本特已逐漸走向生命的終點。他生於1930年,如今已80多歲了。根據資料顯示,他是目前聖昆丁裡最老的囚犯。 ▶▶ 閱讀更多 約翰.貝特森《驗屍官傳奇:讓屍體說話,四十年與殘酷凶手的智力對決》

 
閱讀筆記
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卻將萬字平戎策 換得東家種樹書
聯合報 徐國能
《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書影。(圖/三民書局提供)
逯耀東(1933-2006)先生在〈出門訪古早˙祇剩下蛋炒飯〉一文中說:

有次在香港與朋友聚會,座上有位剛從美國來的青年朋友,經介紹後,寒暄了幾句,我就問:「府上還吃蛋炒飯嗎?」他聞之大驚道:「你怎麼知道?怎麼知道的!」

逯先生在文中沒有說明,但這位青年必是唐魯孫(1908-1985)先生家族的後人,唐先生在〈雞蛋炒飯〉一文中就說過他們家試新到大廚手藝,就是煨雞湯、炒青椒肉絲,再來一碗雞蛋炒飯,能夠做出腴而不爽的雞湯、嫩而入味的肉絲和潤而不膩的蛋炒飯,這位廚師便文武俱備,可以在唐家掌廚了。

唐魯孫和梁實秋相差五歲,可算是光復後第一代以飲食書寫享譽文壇的作家,他老人家以王孫之後遊戲人間,閱歷之博、日常之雅,當世文人難出其右,信筆寫來都是掌故與趣味,文中不論時政,不談道理,是閒適雜文一派的掌門人。

逯耀東先生繼唐魯孫之後,也以飲食書寫著名當世。不過逯先生的文章和唐魯孫同中有異,逯耀東是歷史學家,治學雍容博肆,長於史料觀點分析,敘事穩健,判斷幽微案情又懷有一種深遠的人文意境,而他的散文作品,也蘊藉了這樣的人文趣味。

逯先生在他著名的學術著作《從平城到洛陽》一書中,花了兩章篇幅分析北魏時期的崔浩這位人物,尤其點出《崔氏食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逯耀東認為:「崔浩是一個從中國文化傳統裡,薰陶出來的典型知識分子。不僅對中國文化,有宗教的熱誠,而且對動亂中沒落的門第社會,懷有濃厚的情感……」論及中國最早的飲食著作《崔氏食經》,則說:「(崔浩)為了保存其家族中,婦女『朝夕養舅姑,四時祭祀』的飲食資料……在胡漢雜糅的社會中,使代表農業文化特質的中原飲食傳統,得以持續。」

我每讀此段文字,便想到逯耀東先生其人其文,逯先生是蘇北人,他在《出門訪古早》寫「霸王別姬」那道名菜的文章中,提到了外祖母「端過一碗民生館的過油肉給我吃」、「當年母親在世身體還健康時,有時打點白丸子給我們吃」,還說到了故鄉的狗肉製法特別,淵源悠長,「相傳出自漢代的樊噲」,這些兒時滋味或歷史風華充滿情感,和崔浩作《崔氏食經》的用心並無二致。他將飲食、生活和歷史緊緊結合在一起,古人的生活便是我們今人所謂的歷史,而我們今天所享所用,除了滋味本身,真正動人的恐怕還是記憶中的一點溫暖。因此他寫涼拌海參、寫櫻桃鰣魚、寫南酒燒鴨,或都是對已漸失傳的飲食文化懷著某種追想。

在《肚大能容》這本書裡介紹的各路菜色,更表現出逯先生對固有文化的熱情與憧憬,他感慨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處於戰亂後的社會,無法想像北宋汴京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的世界,寫當時最有名的「樊樓」,只能「輕輕一筆敘過」;又如《紅樓夢》裡,經劉姥姥評點的名菜「茄鯗」,逯先生也認為曹雪芹「配料凌駕主料」,並引夏曾傳「富貴之人失其天真」作為《紅樓夢》中擺出這道料理的註解。

如此看來,逯耀東談吃,不僅出入於歷史文獻之間,同時也能查其背景、諒其人情,每有他人所不能到之溫厚與細膩。尤堪重視者,「飲食」之為「文化」,好像成為精緻、奢華或深奧的一種玩意兒,脫離日常與群眾,成為市井小民只可遠觀而難以親炙的一盤樣品。但逯耀東文章裡的飲食文化卻非如此,他遍訪街頭、著意品嘗在地風情,尊重當地、當令之飲食現象,筆下尤多庶民美食,相較於炫富獵奇式的飲食書寫,逯耀東的文章更有一種江湖草莽之概,土生野長,偏偏又揉雜那麼多學問在其中,逯先生喜以「那漢子」自居,共冶豪爽與馴雅於一爐,我認為他的文章很像辛棄疾。

逯耀東之後,談飲食的作品很多,但逯先生也提出了他的憂心:

費孝通以所謂的科學的方法,討論民間俚俗,就失去原有詩意和美感了。不過,現在有一支討論飲食文化者,用的就是這種方法。但只能說明一種現象,卻不能析其原因。(〈多謝石家〉)

現代社會,食品是一門科學,因此用科學的方法研議發酵過程、營養成分、保鮮方法,乃至於冷藏包裝、物流行銷,都有其可觀之處,但知識面的增長,情感面卻不免有所降低,而逯先生的文章特色,就是知識與情感的調和,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些掌故鋪陳和史料引述,最後終歸要回到人情的念想和時代的溫涼中去體會,才能品出真正的好滋味。

是知「詩意」和「美感」是逯先生文章的精髓,他的文字樸素中自有凝鍊,篇什步調非常緩慢,但又始終保持著莊重的韻度,平實的敘述中,也總能創造悠遠的餘韻。飲食文化專家在大學裡上完生涯最後一堂「中國飲食史」,竟只寫了一篇〈便當〉作為退休的誌念:

學生像平常一樣,嬉笑著陸續走出教室……拍拍身上的粉筆灰,離開教室。再回轉頭,教室已經空了,一陣聚散的涼意剎那湧上心頭……(《那年初一˙便當》)

我讀到此處,不禁掩卷嘆息,是啊,正值盛世的年輕學生怎能體會垂老帝國暮色的餘哀呢?逯先生幾個字便帶出了滄桑。在最平凡的事物裡發現可堪回味的雋永便是詩,用最簡單藝術手法擷取生命中心動或遲疑的一剎那便是美,逯耀東的散文用極淡的筆寫極深的情,為歷史、為文化、為飲食,也為他自己留下了無窮的「詩意」和「美感」。

逯耀東先生不僅在飲食散文上擁有很高的成就,他書寫一般題材的記敘或抒情散文也十分耐讀,例如他寫錢穆在蘇州的生涯,儼然一篇小小外傳:「賓四先生心中自有山林而超越現實世界,因此他對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沒有愁苦,充滿樂觀與希望」,可說是對錢先生內心世界最為玲瓏的註腳;又如他寫自己台北的書房〈糊塗有齋〉,感慨中充滿情味,「淡淡幾筆疏枝,上染桃紅點點,人在舟中,舟在中流……」,人生到了中晚年的情境,彷彿就是如此。

白話散文從民國初年發展到二十一世紀,也歷經了百年摸索,有了丰姿各異、品味不同的書寫策略,逯耀東的散文不應僅限於飲食的主題上,而應該看作是融合傳統與現代、學術與藝術的文字結晶。其濃情淡筆,藉學養之力,追求大羹玄酒最淡薄卻最深醇的至味,無疑是現代散文裡最難以模仿的寫作風格。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逯耀東先生一生傳奇而精采,正如他筆下的崔浩,「是一個從中國文化傳統裡,薰陶出來的典型知識分子」,他的文章,有知識分子的襟抱與無奈,是上一代文人的縮影,逯先生將一世憂國的心意寫成了學術論文和飲食散文,我在其中讀到的,是一個逝去不返,令人懷念的舊時代。

▶▶ 閱讀更多 逯耀東《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

 
音樂促進左右腦之間的溝通
一份來自芬蘭大學的新研究認為,音樂不只可以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如果規律地習樂,還可以重組腦中的迴路。研究指出長期規律地練習樂器會使腦中職司聽覺和靈活反應的中樞變大,進而促進左右腦的溝通。

好吃白米飯 吃在地、趁當季
為什麼煮飯的過程加了點油會變更好吃呢?這是因為油具有滋潤的作用,在飯鍋裡加一點油,煮飯過程中,油會隨著水份的吸收而包覆於米粒外。具有油包覆的米粒,比較不會黏在一起,較鬆散且不黏鍋,口感也較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