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緬甸米撲滿歲月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除了愛河、城市光廊外,高雄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KH STYLE高雄款】帶你瞭解高雄市吃喝玩樂好去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7/04 第32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粒米成籮」的慈悲資糧
證嚴上人專區 集善造福 人人有實力
慈濟脈動 緬甸蛻變與新生 納吉斯風災十年
焦點專欄 最美笑容 慈濟人醫會系列
「粒米成籮」的慈悲資糧
法句譬喻經》〈雙要品〉有云:「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意思是說,心能主導一切,若能將善念表現在言語行動上,福報和快樂會相隨而來。

這段經文在今日緬甸「米撲滿」的傳奇中得到印證。十年前遭納吉斯風災重創的世界米倉,許多農民在慈濟救助、發放稻種的陪伴關懷下,心懷感恩回報收成的米糧,攢成「米撲滿」濟貧。

近八年來,在不同村落間,已有六百多位「米會員」持有「米撲滿」。即使在橡膠園工作的村民,不種稻要買米吃,仍參與布施,在追求出世解脫的信仰傳統下,綿延出入世的慈善隊伍。

今年五月,納吉斯風災十周年,本刊記者重回過去發放稻種的村落,在拍攝「米撲滿回娘家」的活動現場,看到絡繹不絕的村民將米倒出米罐,匯集成好幾大袋,心中深受感動震撼。本期主題報導中,記者同樣隨村民前往貧戶家送米,見證「粒米成籮」的慈悲力量,這是讓無數人受用的身心資糧。

集善造福 人人有實力
畫作/林淑女
不珍惜資源,浪費過度,消費過度,會造成地球的大災難。

天地保護萬物的生命,要感恩與珍惜;敬天愛地聚福緣,集善就是造福!

全臺志工每三個月大精進,六月三日在臺灣及海外多處會所,超過兩萬位菩薩透過雲端連線,在空中道場會合共修,見影聞聲,無分秒之差。

這次精進的議題之一是「環保」,人人與環保息息相關,生長在天地之間,需要呼吸乾淨的空氣,需要健康的土地生長五穀雜糧,需要大山健壯、河流清澈。

可是,現在是否大山健壯、河流清澈?以往行經橋梁,河面遼闊、川流不息,如今不復見,溪床乾枯見底,毫無綠意。曾經高山流水,瀑布壯觀,在密集的開山穿洞後,千百年的林木已被破壞,山體斑駁。

眼睛看得到的環境,令人擔心;更嚴重的、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是地底下的水脈。山林水土無法保持,土質與樹木難以留住水分,一下雨,土石泥流迅速傾瀉,沖過了溪河,流入大海,有時甚至造成災難。土石大量淤積,河床墊高,也是惡性循環。

水是大乾坤的大生命,沒有水,萬物無法生存。大地的破壞、水源的乾枯,水情告急;今年夏天臺灣缺水,既期待颱風生成、帶來雨水,又害怕會造成災害。

人類不斷地開發、製造、生產,得到的利益是很多,但是「利」後面還有「害」,無止盡耗用天然資源,生產大量物資,日常生活總是浪費過度、消費過度,隨意丟棄物品、製造垃圾。有多少土地可以容納百年、千年難以腐爛的垃圾?五穀雜糧又能如何在受到污染的大地上生長?

二十多年前,慈濟開始呼籲環保,最先回收紙類,環保菩薩們仔細分類,提升再製的紙質;漸漸地,也回收各種瓶瓶罐罐、塑膠袋、保麗龍,其中很多連回收商也不願意收購。慈濟人不是為了回收物資的所得,而是心繫減輕地表上的垃圾問題。

科技發達,大家對天下的意識開闊了,更要善用資訊,啟發人人愛心的方向,而不是朝向無邊無底的欲念。人的習氣與脾氣,點點滴滴累積成濁氣,一旦四大不調,一個地震即可震垮一切,一陣大風即能摧毀建築物,一場大水就淹沒大地、毀滅人家。

人心不調,氣候就不調。要趕快覺悟,共知、共識、共行,人人都是有情人,要做利益眾生的事。天地保護萬物的生命,要感恩與珍惜,呵護和膚慰著它,讓地球的生命再延長,讓子子孫孫更平安;敬天愛地聚福緣,滴水成河、粒米成籮,不只是「竹筒歲月」,節約用水、珍惜點滴,集善就是造福。

期待人人向善,共善業在一起,讓地方更平安,讓社會更祥和。在苦難偏多的這個時代,需要增長人力、擴大範圍,讓每個角落都有菩薩心,把人心導向正確的方向,每個人都能付出實力保護地球!

力行師志,

虔誠走入苦難付出,

分分寸寸菩薩心。

這段時間,海外慈濟人紛紛歸來參與董事會,聆聽他們分享當地社會生態與志業付出,打從心�娷孚q著他們,人間就是需要身體力行的菩薩,他們走入苦難人的身心靈世界去付出,所說的每一分、每一寸,都是菩薩真實法。

慈濟在南非發展志業已經二十幾年,我與本土志工隔空、隔海、隔千山萬里,但他們一心一志,跟著師父的精神能量是那麼貼合。

他們很難回臺灣來,我更無法到那�堨h,只能靠著現代的科技互動,看見影像、聽見聲音。我無論是講中文或閩南語,他們聽不懂,可是「敬師如師在」,如同師父在那�堙A經過一次再一次的語言翻譯,認真聞法。

他們不是人人都有電腦,也無法隨時共修,每次集中在一起薰法,要走很遠的路,自己沒有車,搭公車也不方便,但是恆心精進,始終投入。

我這群在生活上清苦的弟子,自從成為慈濟志工,就開疆闢土,六年間走了十幾萬公里的路,跨區跨國去推展志業;大家自掏腰包,累積汽油錢,到了各地又要籌錢買網路上網,才能知道最新慈濟訊息,要守護非洲大地,是多麼不容易!

在賴索托,三千多位本土志工照顧千多戶以上的貧民與孤兒;當地土壤貧瘠,收成不多,他們自力更生,一塊錢、五毛錢會合起來濟貧,而且點滴不漏,誰捐了一元、誰捐了一條蘿蔔,都要仔細記錄下來,去幫助比他們更苦、貧病交集的苦難人。

賴索托志工瑪摩塔,即使自己家�堛甄陪僚矰l快見底了,也清出半杯麵粉,居家關懷時帶給殘疾重病者;他們走在路上,人人手�奡ㄤ萛a�媟奶眭甄陪飽A一邊歌唱、一邊步伐整齊地訪貧。因為心中有法,他們虔誠而且歡喜,緊緊貼住了師父的心、師父的精神教育,讓我滿滿地感恩!

人生因緣各有不同,

感恩與愛,

是生命最好的答案。

六月八日到十日,一連三天在靜思堂參與慈濟教育志業體的畢業典禮,孩子們很有禮節、很整齊,典禮氣氛莊嚴;慈濟大學的畢業典禮,還有三代人、四代同堂來觀禮,很溫馨,也是喜氣洋洋。

慈濟科技大學的畢業典禮,師生情很濃厚,孩子們很自愛,體貼人心。其中護理系翁振國同學,小學時罹患骨癌,歷經多次手術,堅強地面對醫療過程的艱苦,勇敢面對人生;也因為受到醫護人員疼惜照顧,他發願將來要當護理人員,像對長輩般孝順、對兒女般慈愛,去呵護病患。

他知道人生疾苦,經歷過病痛,感受到父母的疼惜、愛護,感受到醫護職業的神聖,以及在慈濟慈善的真誠,所以發心未來要將慈善志業與他的職業合併,把法脈、宗門在他的肩膀挑起來。他的心路歷程,很令人感動。

看到學生們受教的成果,整齊、簡潔、明朗,要感恩師長的用心,讓人感受到社會希望。分分秒秒累積人生的成長,也不斷地消耗人生的生命到最後,中間這段光陰要好好把握。每個人出生後的因緣不同,感恩與愛,是人生最好的答案,請大家多用心!

緬甸蛻變與新生 納吉斯風災十年
撰文•黃秀花
攝影/蕭耀華
二○○八年,緬甸納吉斯風災造成十三萬人罹難,震驚世界,緊接著,封閉半世紀的國度逐步開放,如今成為東南亞新興市場;

災後十年,慈濟志工回訪災區、深入貧區,驚喜發現,善願善力在民心中煥發而起。

五月溽暑、熱氣逼人,在勃固省阿萊尼村昂特帝寺廟學校(Aung Theikti Monestry)的樹蔭下,二十三歲年輕教師貌奈溫(Mg Naing Win)坐在長椅上,娓娓敘述一路走來的經歷;十年前那場浩劫,在他心版刻下又深又長的烙痕。

貌奈溫的故鄉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那是緬甸稻米主要產地,也是二○○八年強烈熱帶氣旋納吉斯席捲直撲,釀成十三萬人喪生的最慘重災區。十年過去了,當地產業仍難復甦,農村人口不斷外流,很多孩子因為失親或家庭經濟難以為繼,失學了。

在三角洲莫鐘鎮(Maw Kyun)的一處小村落,貌奈溫讀到八年級,父母就沒能力供他念高中;後來幸運地認識一位法師,把他帶到勃固山區這間寺廟學校來,讀完十年級,他考上仰光的西區大學經濟系,靠半工半讀支應生活開銷及學費,今年將升大三的他,課餘也開始在補習班任教。

在昂特帝寺廟學校�堙A像貌奈溫這樣從三角洲陸續被送來的孩子先後有二十多位,有些迫於經濟壓力,再度中輟;寺廟住持烏阿伽達摩法師(U Ah Ga Da Ma)頗感無奈:「去年有個孩子只差四分就可考上大學,我們本想讓他再補習一年重考,但父母卻希望他趕快去工作。」

這樣的現象,貌奈溫能體會。他談到,自風災過後,三角洲的農漁產業一落千丈,土地鹽化,農民收成掉了一半;而漁民因漁船毀損,許多人乾脆遠離家鄉,到外面討生活。

大災過後,不少孩子在失去依怙下,讀書路早早就阻斷;他是因父母都健在,農地有人承擔耕作,才可放心外出求學。

納吉斯風災 驚悚長夜

二○○八年風災發生時,貌奈溫才十三歲,回憶起當晚風雨交加襲擊、狀況之慘烈,真可謂驚心動魄!

貌奈溫形容,當大水不斷灌進來,很多人根本來不及逃跑而慘遭溺斃;村子�堣@些男人為了保護妻小,用身子支撐船或漂浮木讓他們登上逃離,自己卻在洶湧水勢中被沖走;村中留下許多寡母帶著一大群孩子艱苦度日。

貌奈溫家因地勢較高,得以倖免於難,但家當也全被沖刷一空。當度過驚悚一夜,等到風雨平靜,父親帶著全家人搭上小船暫離村子,沿途所見,水面上橫屍遍布,船槳划動時還得小心避開,才能前行。

「這真是一段傷痛的記憶!」貌奈溫說到此,淚水已忍不住在眼眶�堨朝遄A再開口說話,他嘆了一口氣:「村子�堨輕N窮,風災來襲前,政府雖預先發布警報,但當時收音機極少,十戶人家找不到一戶有,更別提電視機了!」因此,就算有人聽到訊息,也沒料到風雨會那麼兇猛、那麼恐怖,別說茅草屋難抵大水,更多是連命都喚不回。

僥倖存活下來,緊接著面臨是殘酷的生活問題。貌奈溫強調,風災過後,農人收成全毀,只能借債度日,隔年復耕又需借貸買稻種。四月旱稻收成後,大部分收入需清償債款,耕作不足再度向政府和民間借貸……有農地者,尚且難以脫困,何況是租地耕作的佃農;如此因果循環,難以翻身。

因此,在他的家鄉,大部分孩子最多只能讀到八年級,即初中讀畢業後,就必須投入農村的生產力,再不然就是離鄉到大城市,所能做的不外是工廠作業員、餐館服務生等工作。

城鄉遷徙 落地生根

二○一○年後軍政府逐漸開放改革,封閉半世紀的緬甸如今成為各國矚目的新興市場。在仰光市西邊的蘭達雅工業區,聚集大批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及香港商人投資的廠房;工廠正對面及周邊環繞著違章建築,不少住戶就是從伊洛瓦底省遷徙過來,落戶定居,形成龐大聚落。

二○一五年,從上海跟隨客戶遷到緬甸經商的慈濟志工蔡重吉和郭敏姿夫婦,自家產業是做污水處理工程,主要合作廠商都分布在這一區,他們常往來其中,對此地生態有一些觀察。

「我看著住戶門口隨便一擺,就可設個小攤做生意,賣飲料、小吃、甜點、麵食等,有人索性做起摩托車載客生意,收入甚至比到工廠做工還要好呢!」郭敏姿說。

她還提起,三年前公司搬來時,這�堛犒H建戶只有零零落落幾間,隨著大量工廠整地後,對面的茅草屋也愈搭愈多,久而久之便形成另一番風景。

走在這一區的街道,幾家大廠的車輛不停進出,隔著馬路的另一邊,不少孩子跑動嬉戲,還有一群男人正鑿井開挖地下水,再走一小段路,見兩名男子將載客用的摩托車停靠在小雜貨店前休息。在郭敏姿及其司機林通(Lin Tun)帶領下,我們走近攀談,兩位男子正是從三角洲遷居過來,而且還住同一村。

現年二十五歲的丹尼(Than Ning)說,他在家鄉讀到八年級就輟了學,雖然種過田,但收成不好,五年前決定來大都市打拚;三十一歲的揚尼瑞(Yan Naing Swe)也說:「在家鄉難以求生存,我們整村人幾乎全跑光了。」

目前,兩人都打算定居下來。用摩托車載客的生意,月收入可達三十萬緬幣(約新臺幣六千六百元),比起在工廠做工,每月薪資加上加班費,頂多才二十幾萬,要好得多。

綿延好幾百公尺的大小茅草屋,有些人家還有前廳和後院;而一整排的屋頂上架設著太陽能板,用來發電使用,房子不用繳租金,生活也便利。然而,違章建築聚集一多,難免對環境造成髒亂,排水也不良,導致蚊蟲飛舞;也因街道變窄,影響周邊車輛的進出動線。

郭敏姿談及,附近廠商每每抗議;而緬甸政府的處理,是有撥出一塊土地,希望住戶搬遷過去,但因相隔太遙遠,極少有住戶願意搬離。

烏櫻村 故人重逢

緬甸這幾年的發展,看得出從農業進展到工商業,在慈濟援助過的幾個鄉鎮農村,就可發現下一代子女,開始往城市求學或就業,經濟情況正逐漸改善中。

最明顯莫過於仰光省南方的礁旦鎮烏櫻村(U Yin),二○○八年五月風災後,慈濟七月在受重創的坤仰公(Kungyangon)和礁旦鎮(Kyauktan),為一千四百多戶農家發送快熟稻種;農民烏閔壽(U Myint Soe)得知慈濟的「竹筒歲月」,效法日存一把米,等存到一定的量再布施,捐給村中的寡婦或貧困家庭。

「烏櫻村這些年,改變真大,先是新的碼頭建成,接著又有電力設施,家家戶戶都有電可使用,連接村頭到村尾的道路也開通,可以一路通到底了。」與我們同行拜訪的馬來西亞志工張濟玄,邊乘車邊興奮描述。

風災發生當年,張濟玄就是慈濟先遣九人小組成員之一。從最初的物資發放,到後來在兩鎮發放稻種,乃至於二○一○年對丹茵鎮(Thanlyin)二十九村發送稻種,他無役不與,與馬來西亞志工朱國財及緬甸本地志工賴星燦,各村落都走得很熟。

此行所見,烏櫻村蛻變成不同樣貌,他感慨地說:「當時船一靠岸,要登上碼頭,就是一大挑戰,高低落差好大;而大隊前來,走往村子的路面,下過雨後泥濘不堪,還是好心的寺廟住持法師,請村人先鋪上沙包,才讓大家走起來不致滑倒。」

當探訪烏閔壽時,六十三歲的他老了許多,妻子已過世四年,他一度中風,歷經病苦別離,如今他耕作依舊,布施的米也不曾中斷。只不過,隨著城市工業化,除了次女出嫁,其他三位女兒平日都到仰光市區的製衣廠工作,只有假日才能幫忙種田。

這一村,還有另一位農民烏奧緬(U Aung Myint),變化也很大。在風災那一年,原本連負擔兒女上大學的費用都沒有,更愁著沒下一季的稻種可播;還好慈濟贈稻種解除了危機。因著過去曾受人幫助,如今他擔任醫師的兒子感念在心,下班後常到偏遠鄉村免費幫窮人看病,這樣的善念循環,讓父母也感欣慰。

坤仰公 今昔轉變

再訪十年未曾再踏入的坤仰公,賴星燦駕車一彎進去,很快就看見一間寺廟,張濟玄指出,那是當年慈濟辦義診的所在;又開了一段路,行經一處運動場,他又言,當時大型稻種發放就在此舉辦,說著說著,車子一路暢通前行,最後直接開進了馬基村(Ma Gi)。

「這哪是當初的模樣?」坐在車上的張濟玄驚呼,另一位緬甸志工蘇金國也嘖嘖稱奇:「以前農人必須走好遠的路才能出來,現在可好,道路修得那麼平整,車輛可進出,載客的摩托車也不怕沒生意做了。」

彷彿上天安排一般,我們率先拜訪的烏誒岱(U Aye Dike),其實已搬去仰光,是因五月市區太炎熱,才回鄉下小住。烏誒岱本有五十畝田,賣掉一部分,在仰光購屋及培育孩子。他很驕傲地說,兒子從航空學校畢業後,現在是開民航機的機師;不過回首當年,他還是相當感謝慈濟及時來發放稻種和肥料。

「當初發給的兩種肥料,一種是尿素,另一種是『T-Spuer』……」一聽到「T-Spuer」,張濟玄眼睛發亮,連他自己都快忘掉的肥料名;當年農民灑下後,土質改善迎來豐收,深印腦海至今。

從馬基村再到馬揚村(Ma Yan),同樣是驅車直達,來到村�婸\得最好的一戶水泥房,村委早已聚集了一群人在等候。

四十九歲農人烏丁推(U Tin Htwe)表示,這是他岳父的家,因為地基高,納吉斯風災時有三十幾個村人來此躲避大水,另一處廟�堣]容納了一百多人去避難。

「若無慈濟來發放,我們真沒能力購買稻種和肥料,會過得很狼狽!」烏丁推回想當時,眼見收成全泡了湯,正煩惱孩子們求學怎麼辦,且新家只蓋了一半,就被大水沖到剩下一小塊廢墟。

而接受慈濟的快熟稻種和肥料後,那一年雨季的收成,總算可以打平開銷,過後也還不錯,才足以應付孩子們一路升學的費用,現今他的兩個女兒均已上大學,么子也將升讀七年級,看得出來他很重視教育。

張濟玄探詢,這幾年村子的整體經濟如何?烏丁推剛要回話,就見村長夫人走了進來,她一進門就說出「慈濟」兩個字,還知道是來自臺灣,有三十位婦女日存五毛錢幫助窮人的故事,她說道:「當年慈濟給稻種和肥料的恩情,我們可是一直都記在心頭。」

張濟玄藉此分享,慈濟這十年來持續在緬甸多處農村發放稻種,後來有很多農民仿效「竹筒歲月」精神,發起「米撲滿」的存米動作,去援助比自己困苦的家庭;若村民們有心效法,也可如此做,慈濟志工會再另覓時間來對大家說明。

行入鄉間,當年受災的農村逐漸蛻變。農民們人手一機通話,手機不再是奢侈品;村子的田埂泥土路,經政府鋪設或村民集資建設,已由水泥路取代。十年之間,農村孩子的教育程度提升,耕田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一些青年人口,選擇到工廠上班,有的是通勤,有的就近住到城市;最近政府剛調高基本月薪至十五萬緬幣(約新臺幣三千三百多元),收入比父母輩當農人要來得穩定,有人甚至還因此改善了家境。

從農業進步到工商業,本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否會影響到農村的耕作人口?數十年來停滯在傳統人力耕作的緬甸農業,實則從翻土、播種到採收、曬穀、碾米,機械化的腳步,近五年已加速在進展之中。

在坤仰公,我們採訪了當地農業局局長多丹丹信(Daw Than Than Sine),她提到,緬甸政府是有計畫在改良更優良的稻米品種,讓產品更好出口外銷;而農地也在設法整平,以利農耕機械運作;此外,道路的修建,有農業發展局、建設部等不同部門負責,未來電力的問題,也列入增設的範圍。

緬甸的農村起飛,還需時間醞釀,在仰光市周邊的幾個鄉鎮,脫貧之路已初見成果展現;但距離相對遠的莫比( Hmaw Bi)和岱枝鎮(Taik kyi),基礎道路、電力建設依然缺乏,更別提伊洛瓦底省的三角洲地帶了。

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資金投入,緬甸新政府上臺不過兩年多,卻是受到各方矚目和期待。問起農民們,現在生活可有比以前好?幾乎都是肯定的答案。納吉斯風災過去十年,期待農民們也能逐漸擺脫陰霾,迎來稻米豐收,重新擦亮「世界米倉」這塊招牌!

最美笑容 慈濟人醫會系列
約旦慈濟志工長期照顧中東難民,陳秋華師兄將自家客廳布置為診間,讓來自臺灣的慈濟人醫會醫護志工為難民義診;其中牙科區在三小時內服務了二十八位病患,牙醫團隊綻放安心的笑容。

撰文、攝影.黃筱哲 約旦安曼 2016.12.31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20期

《乒乓少女大逆襲》為自己的幸福與盼望打拼
新垣結衣飾演從小被逼打球的桌球女孩多滿子,原本以為母親離世後就能找回自己,不料只是浪費了十五年光陰,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小小的球桌面前,為了自己的幸福與盼望打拼。

寶寶愛吃奶嘴和手手怎麼辦?
醫師建議,幼兒不滿2歲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奶嘴漸漸遠離他的生活,例如:孩子習慣睡前吸奶嘴,在他睡著之後就偷偷把奶嘴拿開。通常2歲大後,多能以「簡單溝通」讓孩子自動自發減少行為。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