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在月初月底的早晨與中午,超商的櫃檯前總是會有不少人拿著帳單繳費,從水、電、瓦斯到信用卡帳單及電信費用,不一而足。超商取代了銀行郵局,成繳費最佳去處。
我詢問了許多身邊的朋友,明明能透過帳戶代扣,也能以ATM轉帳付費,為什麼還要拿著郵寄來的帳單,提出現金繳納呢?大多數的人沒想過這問題,但還是給了些答案:
●支付現金比較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不會轉錯。
●透過帳戶代扣會怕帳戶無錢可扣。
●ATM轉帳還要收15元手續費,但櫃檯繳費不用。
顯然在超商繳費,對大眾來說不僅成本低,也比較方便。但我與超商店員閒聊時發現,這些遠超過一般超商消費的帳單,不僅帶來保管與找零上的風險,處理各式各樣不同的帳單也讓店員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影響了一般顧客的權益。
前陣子麥當勞主打得來速60秒出餐廣告,結果受到各方壓力提早結束,原因就是這服務給了消費者方便,卻帶來從業人員的種種壓力。麥當勞為了讓得來速的顧客快速取得餐點,也多少讓店內的顧客等待更久。這和超商收費的狀況如出一轍。而這些壓力也反映在超商餐飲業的招募上,近年願意投入的人才愈來愈少。
相對之下,大陸從去年起微信陸續與各城市合作,可以直接透過支付平臺繳納水、電、瓦斯等費用。這就是技術帶來方便,讓大眾改變習慣的好範例。台灣近年各種行動與第三方支付服務陸續推出,應該也會看到類似服務的出現。但要如何讓人們知道服務需要成本?我想反映在手續費上,或許是個明確的方法。
只要我們無法認識到為你服務的人也有其成本、有所付出,就無法體驗到技術帶來的方便。各消費者產業也更會偏向推出帶給從業者壓力的快速取貨、立即服務,而不會把心思放在如何透過技術轉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