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醫材產業比的是氣長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9/01 第1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醫材產業比的是氣長
   
法規訴訟 採用馬庫西式請求項時於Claim解釋的注意事項(Multilayer v. Berry案)
什麼是軟體專利主觀用語明確性?
   
研發創新 大者恆大趨勢明顯! 歐亞展開工業機器人大比拼
   
智財管理 The Unwritten Rules of Renewals Services which will Help you Manage Patent Costs Effectively
   
 
醫材產業比的是氣長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新政府在產業政策上的一大亮點,就是將生技新藥條例所獎勵的對象,擴大適用到醫材產業。台灣在血糖機、血壓器的市佔率早就已經傲視全球,是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力道,但未來若想要往高階醫材發展,除了技術之外,更有法規、品牌、行銷通路的考驗,難度一點也不比當年發展科技業更低。這一仗,能撐到最後的才會是贏家。

在台灣提到醫材產業,許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聯合骨科。聯合骨科成立於1993年,是台灣老牌的人工關節製造商,2015年的合併營收為14億元,毛利為9.85億元,意即毛利率是電子業難以想像的71%。但即使如此,董事長林延生還是認為聯合骨科才剛起步。「全世界人工關節市場有將近80%被四家美國公司佔據,我們只有小小的0.3%左右,其實還很小,還有很多路要走;」為了能在國際上跟這些大廠抗衡,聯合骨科至今每年都砸下將近一半的營收在研發以及行銷上。

從2007年到現在,雖然全體生技業的營收連年成長,但其中大半的成長動能都來自醫療器材。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分析,2015年時製藥產業因為原料藥競爭加劇,導致營收衰退了7%,反而是醫材和應用生技雙雙成長,尤其醫材產業受惠於隱形眼鏡銷售增加,整體營收成長了8%(圖1)。

圖1:2007年至今醫材及整體生技產業營收變化

資料來源:生技產業白皮書,經濟部工業局,2016年

「賺裡子」的醫材產業

從圖1中也可以發現,近八年來醫材產業對整體生技產業的營收佔比,從不到40%一路成長至將近45%,等於將近一半的生技產業營收,都是靠醫材貢獻的。換句話說,雖然近年來市場的注目焦點都放在新藥開發上,但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各式各樣醫材廠商,才是真正的生技產業支柱。其實,醫材產業是一連串醫療相關用品的統稱,從藥妝店裡的一盒棉花棒、醫學中心裡的核磁共振檢測儀器、到人體內的心血管支架,以及愛美女性趨之若鶩的各色隱形眼鏡,廣義來說都屬於醫療器材的範疇。

根據產品的風險等級,醫材還可以分為Class 1到Class 3三個等級。舉例來說,聽診器、紗布口罩等屬於低風險等級、隱形眼鏡、血糖儀屬於中風險等級;高風險等級的產品多為體內的長久植入物,如血管支架、人工眼球水晶體等等。

三種產品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產品上市前所適用的查驗程序。衛福部食藥署的葉旭暉視察指出,Class 1的產品在上市前,廠商只需要簽署切結書即可,但Class 2以上的產品就必須繳交技術資料和臨床報告,而Class 3也沒有簡化流程的適用,廠商的負擔也比較大。

圖2:不同等級的醫材,上市前查驗登記程序也不同

資料來源:「高階醫材研發技術平台暨商機論壇」會議資料,2016/08/10

高階醫材不一定高風險

邵耀華發現,談到醫材產業時,大家常常把高、低階醫材的概念與風險等級掛勾。「例如高階醫材就一定是高風險(Class 3)等級的;其實很多Class 2的產品也是高階醫材,」他指出,台灣應該利用在傳統製造業以及電子工業的優勢,全力往高階醫材發展。他點出眼科、牙科、骨科的替代填充物,以及高階醫學影像(如超音波造影)的商機都已經浮現,接下來應該再往體外診斷、微創手術前進。

醫材產業不比其他電子製造業,只要打入大品牌供應鏈就功德圓滿。因為產品關乎人們的健康甚至生死,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產品查驗程序,即使過關也得再想辦法打入醫療院所的採購體系。即使只是做代工,國際大廠為了維護品質信譽,也很少為了成本考量輕易更換供應商,更不用說初創品牌的台灣醫材公司,想要成功打入醫療院所體系更是難如登天。這也是為什麼歷史悠久的聯合骨科拚了那麼久,全球市佔率還不到0.3%的原因。

醫材產業比的是氣長。技術只是起點,在真正成功之前,還得歷經無止盡的失敗、退件、前功盡棄,能夠苦撐到最後的,才會是贏家。




【起薪50k-70k!】專利職能養成系列課程即日起開課!

 
採用馬庫西式請求項時於Claim解釋的注意事項(Multilayer v. Berry案)
蘇之勤/北美智權專利工程研究組
馬庫西式請求項(Markush Type Claim)是常見的專利請求項撰寫方式之一,多用於化學、生技等專利案,其格式為「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A, B and C」,而這次聯邦法院 (Federal Circuit) 針對Multilayer v. Berry案的判決,再次提醒申請人對Markush Claim釋義時該注意的事項。

背景

MULTILAYER STRETCH CLING FILM HOLDINGS公司持有美國專利U.S. Patent No. 6,265,055('055),此項技術係有關多層拉伸纏繞膜(multi-layer stretch cling film),其中Claims 1與28是獨立項,同時也是本案的系爭請求項,以下為Claim 28內容,其中請留意粗體字部分(此部份加上縮寫以利閱讀):

「28. A multi-layer, thermoplastic stretch wrap film containing seven polymeric layers, comprising:

(a) two outer layers, at least one of which having a cling performance of at least 100 grams/inch, said outer layer being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very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and ultra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resins, said resins being homopolymers, copolymers, or ter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alpha-olefins; and

(b) five inner layers, with each layer being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LDPE), very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VLDPE), ultra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ULDPE), and metallocene-catalyzed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resins (mLLDPE); said resins being homopolymers, copolymers, or terpolymers, of ethylene and C.sub.3 to C.sub.20 alpha-olefins,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said inner layers comprises a metallocene catalyzed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resin with a melt index of 0.5 to 3 dg/min and a melt index ratio of 16 to 80.」

MULTILAYER拿'055專利告Berry Plastics Corp.侵權,地院判決對'055的claim解釋有2點,第1點為claim只包含所列之四種樹脂(resin),第2點為claim不包含所列之四種樹脂的混合(blend),並依據此claim解釋判定Berry沒有侵權;此外,地院也以35 U.S.C. § 112(d)判定'055的Claim 10無效。MULTILAYER不服,上訴到聯邦法院。

聯邦法院判決意見

聯邦法院基本上同意地院的意見 (Multilayer Stretch Cling Film Holdings, Inc. v. Berry Plastics Corp., Fed. Cir., No. 2015-1420, 8/4/2016[1]),確認Claim 10為無效,但針對claim解釋的第2點則與地院持不同意見,所以撤銷了地院的未侵權判決。

先看claim解釋第1點,claim是否僅限制在所列之四種樹脂?或是換個方式闡述,claim是否能擴及至說明書或附屬項有記載但該請求項未列之材料?聯邦法院法官說明consisting of是強力推定(strong presumption)的封閉語法,因此會排除claim中未列之元素、步驟、材料等,且consisting of不含未列之元素的推定已行之有年,法院也多次再確認該推定,

MULTILAYER辯駁說明書與附屬項對於未列之元素的揭露應於claim解釋時被考慮。法官同意'055專利說明書的確有記載inner layers含有claim未列之LDPE,但不足以推翻consisting of的強力推定;附屬項僅為支援性質,不具決定性,且其用語不能改變獨立項的範圍。

此外,聯邦法院法官基於claim解釋第1點的結論,進一步確認附屬項Claim 10為無效。Claim 10記載:「The multi-layer, thermoplastic stretch wrap film of claim 1, wherein at least one said inner layer comprises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homopolymer (LDPE)…」,由於Claim 1已經確定是只能包含所列四種樹脂(LLDPE、VLDPE、ULDPE以及mLLDPE),所以Claim 10記載inner layer包括LDPE就是與Claim 1衝突了,因Claim 1已經排除LDPE,導致Claim 10不符合35 U.S.C. § 112(d)之規定。

再來看claim解釋第2點,claim是否包含所列之四種樹脂的混合?聯邦法院法官同意原告MULTILAYER的說法,認為claim必須被解釋為允許所列之四種樹脂的混合,並說明與地院不同看法的理由。

Abbott案中指出Markush Claim若沒有寫出mixtures thereof則應被解釋為one and only one of,也就是不包含元素之混合,此論點同時也是地院的判決依據。聯邦法院法官認為所有型態的claims,包含Markush Claim,的解釋必須依據請求項、說明書、答辯歷史等任何相關外在證據,法官認為'055的說明書有記載樹脂可混合,獨立項本身所列之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LDPE)與metallocene-catalyzed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mLLDPE)也可說明樹脂之混合。此外,法官提及Abbott案中對於mixture的推定與consisting of的推定有所區別且強度也不同。

結論

在實務上,對於 consisting of的解釋已無太多疑問,用了封閉語法就不要期待可以擴張到未列之元件,至於混合的部分,其實通常撰稿時會於句末加上combinations thereof,例如「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A, B, C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所以此判例應是提醒申請人若是忘了在claim寫入混合字眼,可試圖以說明書有記載之內容來補救,最後就是Claim 10因為與所依附項相牴觸而無效的部分,這提醒申請人應於使用封閉語法時要特別注意後項所載內容是否與前項範圍有所衝突。




【起薪50k-70k!】專利職能養成系列課程即日起開課!

 
什麼是軟體專利主觀用語明確性?
葉雲卿╱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本文作者為世新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

自2010年以來,由於智慧手機專利戰的開展,使美國最高法院對於軟體專利有效性,已經累積數個重要判決,包括軟體專利標的是否具有可專利性、軟體專利請求項明確性的爭議。在最高法院見解的基礎下,美國聯邦上訴法院(CAFC)陸續對於軟體專利明確性也發展次要性的原則。雖然全球智慧手機專利戰已趨於和緩,智慧型手機相關軟體專利訴訟數量也有所下降,然而隨著物聯網時代來臨,未來物聯網相關軟體專利重要性將有增無減。因此,本文將討論過去聯邦法院審理案件中,有關軟體專利使用主觀性用語明確性的問題,提供企業未來發展物聯網專利參考。

物聯網與軟體專利

物聯網時代來臨,未來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活動相當程度都將與網路連結。2015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2020年全球物聯網的市場將高達1.7兆美元。龐大的商機,使企業開始思索如何切入物聯網市場,並保護其技術。由於物聯網的連結相當依賴軟體程式控制,因此軟體專利將是保護物聯網核心技術的重要方式之一。統計數據也顯示,企業申請有關物聯網相關之軟體專利數量逐年提升,顯示企業對於相關專利已開始布局。許多專家已經預測,未來一波的專利戰,將與物聯網專利有關,當物聯網商業模式與技術成熟時,可能將是物聯網專利戰開戰之時。因此,了解軟體專利有效性與相關專利侵權議題,對於企業布局物聯網專利與避免未來專利訴訟有其重要性。

與軟體專利有效性常見爭議包括標的是否適格,例如美國最高法院在2010年Bilski v. Kappos案討論商業方法適格性與軟體申請專利之標的是否適格有關。2014年美國最高法院再度於Alice Corp. v. CLS Bank International,討論專利標的適格性問題。2014年美國最高法院則在Nautilus v. Biosig案中,建立用語欠缺明確性新的判斷標準。最高法院見解出爐後,陸續於CAFC討論新的見解時適用。以下將以主觀性用語為探討核心。

美國專利法第112條第二段與專利請求項明確性

專利有效性議題包括專利標的可專利性、是否具備新穎性、進步性與可利用性。而專利說明書的撰寫也可能影響專利有效性,美國專利法第112條第2段:

The specification shall conclude with one or more claims particularly pointing out and distinctly claiming the subject matter which the inventor or a joint inventor regards as the invention.

由條文字面翻譯,是指「專利說明書應可由至少一個以上的專利請求項可以特別指出與明確主張單一或共同發明人所認為的專利標的」。但是在美國案例法的發展下,本條實際上包含二個要件:其一,專利請求項必須建立專利申請任主觀所認定的專利標的;其二,請求項必須清楚指出且定義所授予專利標的的範圍。

第一要件為主觀要件,因為本要件所要滿足的是專利申請人所認定發明標的。第二要件為客觀性要件,即所關注的問題為專利請求性是否可以明確定義專利標的。當專利請求項所包含專利標的與專利申請人所認為發明範圍不同時,則為第一要件問題,例如專利發明人在專利說明書中揭露發明標的限制,但是在請求項欠缺該限制。第二要件,專利請求項明確性是指以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之人標準認定請求項範圍是否清楚,也就是以客觀標準評估請求項是否明確?

幾種常見軟體專利請求項欠缺明確性態樣

在軟體專利案例中,因為請求項經常必須使用抽象主觀性的用語、或請求性中有使用手段功能用語、或有說明書的請求項有混合二種不同類型的情況都可能造成請求項欠缺明確性。

由於抽象主觀性的用語在聯邦上訴法院專利訴訟中相當常見,以下針對抽象主觀性的用語所造成用語明確性問題說明,其餘態樣日後撰文說明。

抽象主觀性的用語

2014年美國最高法院在Nautilus v. Biosig案中,對於用語欠缺明確性提供新的判斷標準。本案爭執專利為U. S. Patent No. 5,337,753(753專利),在1994年授予專利,發明人為Dr. Gregory Lekhtman,專利權人為Biosig Instruments公司。

753的專利為運動的心速監測器。本案專利訴訟爭議在'753專利請求項就提到"heart rate monitor for use by a user in association with exercise apparatus and/or exercise procedures."(心速監測器被一個使用者用於運動裝置及/或運動程序),請求項"comprise[s],"(包含),以下其他元件:一個圓柱物並與展示裝置連結(a cylindrical bar fitted with a display device)、電子線路包含不同放大器(electronic circuitry including a difference amplifier)、一個圓柱物的每一半部,有一個活性(live)電極與一個通常性(common)電極,兩電極彼此以空間關係(in spaced relationship)耦合。爭議為"spaced relationship"的用語是否明確?本案於CAFC,法院判斷請求性用語是否明確,其所適用的標準係指解讀當請求項包含之用語,如果該用語並非"not amenable to construction"(無法解釋)或並非"insolubly ambiguous"(無法解決地模糊),則請求性用語具明確性。

然而,本案最高法院認為CAFC所採標準無法正確表達美國專利法第112條第二段之需求,因而推翻「無法解決模糊」與「無法解釋」的標準,改採合理確信標準。

合理確信標準與先前標準的差異在於,法院認為請求項用語,如果在判讀專利說明書與申請過程(prosecution history)中,如果無法使該發明技術領域之人獲得請求項「合理確信」意涵,則該專利請求項欠缺明確。換言之,法院要求專利請求項用語必須使該發明領域技術之人,憑藉專利說明書以及申請歷程就可以判斷專利請求項用語所涵蓋的範圍,如果該領域技藝之人尚無法需憑藉說明書或申請歷程文件的資料,合理且確信專利用語範圍,則該用語欠缺明確性。

在Nautilus案之後,2014年CAFC院首度在Interval Licensing LLC v. AOL, Inc乙案中,以最高法院在Nautilus v. Biosi所建立標準,判斷主觀用語是否明確性的問題,該案發生用語爭議為:「以一種不干擾方式,而不使使用者分心(an unobtrusive manner that does not distract a user)」。不干擾方式(unobtrusive manner)事實上是一種具有主觀判斷的抽象用語。法院審理時,認為專利人主張"unobtrusive manner"係以螢幕保護(screen saver)模式與螢幕背景(wallpaper)間的空間關係來定義。但法院由專利說明書內容來看,該熟悉領域技藝之人由專利說明書可以獲知(informed)「unobtrusive manner」可能是一種空間(spatial meaning)觀念,但是專利說明書其他部分也可能使該領域技藝之人將「unobtrusive manner」用語界定為一種暫時性(temporal dimension)連結概念,因此該用語並不明確。況且說明書並未提供足夠且充分案例,說明螢幕保護模式與螢幕背景連結,因此認為「unobtrusive manner」用語欠缺明確。簡單來說,如果使用抽象性的用語可能造成多種解釋的意義,而在說明書無法界定其範圍,則將被認定為欠缺明確。

然而在DDR Holding vs Hotel.com乙案,CAFC判定"look and feel"(介面外觀視覺感知要素)用語明確。法院基於三個主要理由,認為該用語明確:1. 專利申請人在說明書所建立的案例足以建立其用語意義,2. 被告也使用視覺感知要素來說明自己產品,同時3. 被告承認其與客戶都理解切面外觀一詞意涵。CAFC進一步闡釋,所謂用語不明確係指用語「完全取決於特定個人之未受限且主觀意見…...實施發明時,如所屬技術領域具備通常技藝之人無法自專利說明書獲得教示的指引」。因此,在說明書中如果可以提供具體與明確案例,通常可以通過明確性的檢驗。

小結

專利請求項用語是否明確,在最高法院所提出「合理確信」標準後,更加貼近於專利法第112條第二段立法原意,使得專利請求項真正具備「教示」功能,達到揭露發明以授與專利主要政策目的。

然而,合理確信的標準仍是一種不確定的法律觀念,最高法院並未提出進一步判斷之依據或準則供審理法院遵循。具體在不同專利案件中,美國聯邦上訴巡迴法院逐漸將請求項用語欠卻明確的態樣加以類型化,除了主觀抽象用語可能產生用語不明確的問題。在軟體專利中另二個重要類型造成請求項欠缺明確的態樣,包括手段功能用語問題與混合式請求項等在最高法院2014年提出新的明確性判斷標準後,在2015到2016年間,CAFC均有相關見解均有值得參考依循的價值,留待下次再討論。




【起薪50k-70k!】專利職能養成系列課程即日起開課!

 
大者恆大趨勢明顯! 歐亞展開工業機器人大比拼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4.8萬台,比2014年成長12%,同時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市場。為了縮短和日本、德國、瑞士等機器人大廠的實力差距,中國家用電器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斥資12億歐元,成為德國機器人製造商KUKA的第一大股東,未來亞洲企業將會比歐美企業更積極透過併購來提高成長,一場機器人的國際級戰爭即將展開……

德國慕尼黑在6月底舉辦2016第7屆「自動化與機器人展」(Automatica),今年參觀人數與參展廠商皆創新高,數位化製造、人機協作、勞務型機器人是趨勢。未來工業用機器人的主要需求,將受到中國經濟、原油價格動向,以及機械設備更新需求等影響。

在機器人(Robot)產業中,依據使用性質可分為「工業型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兩大類,而兩者之間的界限正在日漸模糊。目前應用最廣的是「工業型機器人」,用來取代人類進行危險性或勞力密集較高的工作,主要應用在各種製造業,以機器模仿人的手臂運作或傳遞、搬運。「服務型機器人」種類更多元,不僅運用在廠房,因具備智慧化功能,可對於環境進行感測和辨識,有特殊用途的專業用服務機器人,也有應用於個人或是家庭的服務機器人,像是掃地機器人、醫療照護機器人。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4.8萬台,比2014年成長12%,連續三年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亞洲需求旺盛,中國、韓國、日本占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2015年工業機器人在大陸的銷量達到6.7萬台,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市場,成長率達17%;韓國則是大幅度成長50%,以3.7萬台位居全球第二;日本去年工業機器人銷量成長20%,達到3.5萬台,排在第三位。若加上美國和德國,光這五國銷量即占全球需求的75%。國際機器人聯盟也預測,未來幾年工業機器人將保持兩位數的成長,到2018年,全球運行的工業機器人將達到約230萬台,以應付消費品大量生產的需求。

圖一、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占率

資料來源:2016Automatica、工研院IEK,2016

機器人四大家族 大者恆大態勢明顯

占據全球工業機器人絕大部分市場的四大家族,依序為日本的發那科(FANUC)、德國的庫卡(KUKA Roboter)、瑞士的ABB和日本的安川電機(YASKAWA),每一家在全球市場銷售總份額都超過一成。這四大家族從70年代開始全球布局專利並逐年上升,隨著中國市場地位日趨重要,四大廠不僅都在上海設立中國總部,也加快了在當地專利布局的腳步(詳見表一)。

表一、四大機器人企業在美國及大陸公告專利數量

國別

專利權人

美國公告專利數

大陸公告專利數

日本

Fanuc Ltd

4,912

3,270

德國

KUKA ROBOTER GMBH

707

568

瑞士

ABB Technology AG

1,986

1,818

日本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923

527

資料來源:Patentcloud /資料庫檢索日期:2016/8/22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分析師黃仲宏指出,全球工業機器人大者恆大趨勢明顯,尤其在機械、汽車、電子、家電、橡塑膠等領域,未來決戰點在於機器人的手眼力、高穩定性的精密度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中成長最為快速的領域,機器學習中更進一步的「深度學習」,就是讓機器像人類一樣會判斷事物知識的屬性。【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166期:大者恆大趨勢明顯! 歐亞展開工業機器人大比拼




【起薪50k-70k!】專利職能養成系列課程即日起開課!

 
The Unwritten Rules of Renewals Services which will Help you Manage Patent Costs Effectively
Conor Stuart/IP Observer

Photo credit / Jon Rawlinson

When was last time that your company made a renewal payment? How much does your company spend on maintaining its patents every year? And more importantly, how much of this money went into the pockets of your patent agency? This figure may be well beyond what you might imagine.

Although it normally takes 4-5 years from application to grant, being granted a patent is by no means the end of the patent process; on the contrary, you should see it rather as a starting-out point. Just one slip-up, such as forgetting to pay a fee at the allotted time, could result in you losing your patent.

Companies usually assign responsibility for renewal payments to their in-house legal or IP departments; however,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dedicate a specific staff member or team to each country in which the company holds patents, if the company's scale and costs make this unviable. For this reason, a common choice for most firms is to outsource renewals to a dedicated renewals agency, which gives these agencies relatively free-reign when it comes to pricing.

In economic theory, adverse selection occurs when there is an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between a buyer and a seller. If buyers can't distinguish between high-quality and low quality products, they will only be willing to pay an average of the price of a high quality item and a low quality item; the seller, knowing which items are high quality and which are low quality will use this knowledge to sell the low quality items at an inflated price and then move out of the market without selling the high-quality items. This leads to high-quality goods being eliminated from the market. If we apply this concept to the patent renewals industry, we can see that large international renewals agencies first offer low service fees to entice unsuspecting clients, and then take advantage of the client's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renewal payments to make unreasonable profits by quoting inaccurate renewal fees. There has already been substantial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in the international IP community after an article entitled �Hidden Fees: Foreign Exchange and the Dark Side of Patent Renewals� was published on the website of UK renewals agency RenewalsDesk, which exposed the underhand practices of many international renewals agencies.

Table 1: How disreputable agencies use the exchange rate to defraud their clients
Quoted Price
Renewals Agency A
Discrepancy

(Agency A Price – PVIGO Price)

Service Fee Quote (NTD)
1,500
3,000
-1,500
Renewal Fee Quote (NTD)
42,074
38,249
3,825
Total(NTD)
(Service Fee + Official Fee)
43,574
41,249
2,325

  • The prices quoted below relate to patent renewal fees payable on the 15th year of a patent with 17 claims registered with the Japan Patent Office (JPO). The official fee quoted by the JPO is ¥143,000.
  • Taipei-based 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quoted a spot exchange rate of NT$0.27 against the yen for Nov. 13, 2014.

※ You can see from the table that Renewals Agency A adopted a spot rate of NT$0.29 against the yen, while NAIP PVIGO e-Services used the rate of NT$0.27 quoted by the bank. Although Renewals Agency A offers a lower service fee, the total cost to the client is still NT$2,325 more than that quoted by NAIP's PVIGO e-Services platform (See Figure 2).

Figure 1: Spot rate for Taiwanese dollar against the yen in 2014

Historical Exchange Rate Data: Oanda Currency Converter

Figure 2: Total Fees Collected - Renewals Agency A vs PVIGO e-Services

【unfinished; for further reading:IP Observer 005:The Unwritten Rules of Renewals Services which will Help you Manage Patent Costs Effectively

Subscribe to IP Observer




【起薪50k-70k!】專利職能養成系列課程即日起開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