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No.330 4000年前都蘭灣的穀類使用證據、強颱來襲的小故事、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從走馬看花的過客升級為佈置展場的生力軍


【e研快樂日語初級報】提供日文初學者實用生活日語,以及東京旅遊資訊,體驗日本文化並將所學用於生活中。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9/01 第3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考古探索
  4000年前都蘭灣的穀類使用證據

博物館頻道

  強颱來襲的小故事

回想•迴響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從走馬看花的過客升級為佈置展場的生力軍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史前大冒險

  暑假期間卑南遺址公園規劃了兩梯次的單日型營隊,以國小學童為主要參加對象,活動藉由趣味的尋寶遊戲,引導學員逐漸融入史前人的生活與文化,緊接一連串狩獵、桌遊、手作DIY等動態活動,使學員親自體驗史前人類的生活,並了解過去人類透過對這塊土地的認識而發展出適應這塊土地自然環境的生活樣貌。

  尋寶遊戲場地設定在卑南二期國定遺址區,該區保留較多原貌地景,學員置身當中較能感受尋寶的神秘氛圍與樂趣,寶物以複製的出土文物為主,加上精心設計的遊戲規則,學員即能體驗尋找寶物的樂趣,亦能瞭解史前卑南文化的內涵。

  今年營隊特別加入考古桌遊的部份,遊戲以現今流行的桌遊為主軸,加入考古的元素加以變化,使考古這門課不再是想像中那麼冷硬,遊戲中以分數多寡來決定勝負,學員無不認真思考,採用最有利的攻勢取得領先。

  此次活動參加學員除了台東本地人之外,也有外縣市小朋友參加,每位小朋友在小隊輔的帶領下皆玩得盡興,相信在每位小朋友的心中也留下了對卑南遺址深刻的印象。

文•圖/李麗雲

 


 

  透過遺址的挖掘與研究可以知道好多先人的事情,隨著越多出土物件結合科技的解密與解讀而陸續得到許多解答,這是鼓勵研究人員繼續埋首前進的動力。當臺東都蘭灣一帶發現千年前已有稻米存在的證據,這代表了哪些令人興奮的現象與可能的提問,可以對著我們發出遠古的問號呢?

  身處臺東,我們對於地震與颱風的發生早已習慣,但是面對尼伯特颱風帶來如此重大的災害與花費甚鉅的災後復建,對所有台東各家庭與各機構單位而言都是辛苦的開始。史前館這次不管是本館或遺址公園都有嚴重災損,風雨後不眠不休的清理與復健也反映館員與協力夥伴疼惜史前館的心情與使命。

  如果有機會來博物館展示部門跟著特展製作的計畫實習一兩個月之後,包管對於展示製作的概念、以及對於以後可以如何看待展場的概念,絕對會有不同於以往的新看見與新發現。特別是置身部落特展的製作時,要如何兼顧局內人與局外人兩種角色與視角來呈現展覽,就成了一個更高的挑戰。

 
 

4000年前都蘭灣的穀類使用證據

文•圖/吳意琳


都蘭灣位置。

  自從臺南科學園區發現了距今4800年前的稻米、小米等豐富的穀類遺留,很自然的,考古學家也開始搜尋臺灣其他區域的資料,想要拼湊起史前臺灣早期人群對於穀類使用的完整圖像。

  最新的發現顯示,位於臺東的都蘭灣區域也有了稻米使用的證據,相當令人驚訝的是年代達到4000年前,比一般推測的年代早了許多。臺東的都蘭海灣即是臺東人熟知的風景區杉原灣,這一帶範圍自北郡界開始,往南至黑髮橋與志航基地是史前新石器時期遺址密集分佈的區域,可以說,史前人與現代人有志一同,皆喜愛這處風景優美、資源豐富的樂園。

  若要判定史前是否有穀類作物的利用,在考古工作上可以利用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來推測;直接證據是穀類種子的直接遺留,或穀類矽酸體的遺留,間接證據可以是收割石刀等工具的遺留、陶器上的穀類印痕或烹飪煮食之有機殘留。

詳全▲TOP

 
 

強颱來襲的小故事

文•圖/游清志


清理遊客大廳滲水。

  2016年7月8日強颱尼伯特直撲臺東,在17級強陣風肆虐過後,呈現滿目瘡痍的景象。隨處可見招牌、鐵皮、水塔散落於地,路旁行道樹橫倒於馬路中,阻礙交通,臺東成了名符其實的災區。史前館位於臺東市區,當然亦無法倖免於難,對於颱風,本館向來有一套災害應變體系,並已運作多年。

  本館災害應變措施係於氣象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且臺東地區列為警戒區域時啟動,開始進行防颱準備工作,包括固定喬木、疏濬溝渠、檢查門窗及發電機、抽水機等,依權責大致由植栽、清潔、保全及機電人員辦理,各業務承辦人則負責檢查。而自縣府宣布停止上班上課起,立即成立「災害應變中心」,由以上業務主管及相關人員進駐留守,其任務為處理館內所發生緊急事故,直至陸上颱風警報解除。

  本次尼伯特颱風來襲,本館於7月7日16時成立災害應變中心,22時所有防颱準備工作全部就緒。7月8日凌晨2時起風雨漸強,全館各處迎風面開始滲水,此時館區停電,自動發電機啟動。不過由於雨勢過大,位於全館中央的山之廣場積水來不及排出,直淹至1樓遊客大廳。另外,也有雨水自對外通風口滲入地下室典藏庫,所幸沒有發生玻璃窗遭強風吹破等影響館內更嚴重的情形。7月8日12時風勢稍緩,留守人員出外巡視災情並陸續召回清潔人員、植栽人員協助清理環境,13:30台電恢復供電,當日下午,大廳、典藏庫積水已大致清理完畢,戶外倒塌而影響交通之路燈、路樹也在第一時間以人力搬運搶通。

詳全文▲TOP

 

 

2016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從走馬看花的過客升級為佈置展場的生力軍

文•圖/劉俞妏


我們跟族人一起布展的展覽開展了。

  以前對博物館的認知是重要的寶物保存地點,裡面有許多文物,是個充滿許多知識的地方;或是博物館展示的東西包羅萬象,有未來科技、現代技術或者是以前的文物。這次我實習的地方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要就是展示和史前人類活動有關以及原住民文物的地方,常設展主要是展示自然史、史前史以及南島民族相關的物件,此外也有些有意思的特展,這次我接觸到「戴著花環的人們:下賓朗部落特展」便是有關卑南族的特展。

  來史前館實習除了抱著興奮的心情,也懷有想要多吸收一些知識的心態。這次實習單位是在展示教育組,暑期剛好碰上卑南族下賓朗部落的展覽要開展,所以工作內容是展場布置、影片剪輯等相關的一些事宜。由於就讀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的關係,剛好能學以致用。

  因為原先沒有和部落接觸過,所以這次吸收到的資訊對我而言很新奇,就像海綿一樣一直得到新的認識,例如部落裡面的向心力,看到族人參與活動時高興活躍的模樣,讓我能夠感覺到他們相當自傲自己是其中的一員。

  看到展覽的相片跟影片,不管是部落的祭儀例如少年刺猴的訓練,或是以前的媽媽小姐合唱團,或是兩年一次的卑南族聯合年聚,都讓我大開眼界。剪片時看到祭典的影片也很有感觸,能夠身歷其境般知道以前的人事物和活動的意義。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部落采風:第四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台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
    時間:105年6月4日至105年9月1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mi'aputr戴著花環的人們:下賓朗部落特展
    時間:105年7月27日至106年5月21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顏色的基因-色彩與文化特展
    時間:105年9月27日至105年10月30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鳥瞰臺灣─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特展
    時間:105年10月6日至105年10月3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尋找東方金銀島-看見台灣四百年前東部村社特展
    時間:105年1月26日至105年12月18日
    地點:本館第四特展室
  • 青年藝術節-身體展演與文化實踐
    時間:105年10月1日至106年2月5日
    地點:
    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
  • 人神盟約:排灣族maljeveq展
    時間:103年12月30日至105年9月30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主題活動:

  • 史前文物創意設計競賽
    2016/8/1 (一)∼2016/9/30(五)
    競賽統一採線上報名與繳件,競賽簡章、各類獎項、報名流程以及校園巡迴說明會請至競賽官網查詢:http://cc.nmp.gov.tw

主題講座:

  • 環境考古學工作坊
    9/7(三)13:50-17:00
    講題:史前時代臺灣南部地區的野豬與家豬
    講師:李匡悌(亞利桑那大學博士,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講題:從分子演化看臺灣野豬與蘭嶼家豬的關係
    講師:朱有田(臺灣大學動物科技研究所教授)
    講題:由太平洋構樹之親緣地理研究所揭示的南島語族遷徙圖像
    講師:張至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 島嶼DNA
    9/23(五)14︰00–16︰00
    講 師:陳耀昌(國立臺灣大學法醫研究所主任)
    與談人:林秀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 【國際小型研討會】陶器技術與考古工作專題研討會
    10/11(二)8︰50–12︰00
    地點:本館2058教室
    有關演講最新資訊,敬請隨時至本館網站「教育活動」區查詢。
  • 本館主題導覽(較適合親子參與)
    活動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10:00及下午3:00各一場
    活動人數:每場次20人(因場地限制,請包涵)
    請至本館二樓展示廳入口處登記
    〔9月〕數說彩虹部落Yutas和Yaki的神祕圖紋密碼
    〔10月〕石話石說-史前石器簡介

 

普悠瑪產業示範區推動計畫系列演講:

  • 在地音樂節的價值創造:阿米斯音樂節X為土地唱歌音樂祭對談
    9月22日(四)下午14:00-17:00
    地點:本館2058教室
    講師:阿米斯音樂節與為土地唱歌音樂祭工作團隊
    合辦:米大創意有限公司、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
    主持:Bakkan Meyci(太魯閣族)
    與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黃郁倫
  • 不只是歌舞,更是孩子與土地的未來:談當代議題於原住民兒童歌舞劇的展現
    10月21日(五)下午14:00-17:00
    地點:本館2058教室
    主講:椰油國小顏子矞、知本國小高雅玟(卑南族)、土坂國小歌樂恩•達力谷(排灣族)
    主持:郭靜雯(臺東廢核反核廢聯盟秘書長)

特展教育活動:

  • 手腦並用瘋桌遊
    2016/9/1∼2016/12/31(每週六、日)9:00~16:00
    教育資源中心
    透過玩,讓孩子認識台灣動植物及生態
    透過玩,讓孩子在世界上進行考古探索
    透過玩,可以玩出潛力、玩出創意、玩出競爭力
    史前館提供美國「玩具奧斯卡」得獎團隊設計的
    「台灣特有種」及「世界冒險」兩款桌遊 讓孩子懂得玩,培養積極、冒險、帶得走的能力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日期:9/18、10/16(週日)10:00-11:0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人,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

優惠訊息:

  • 國際女童日• 台灣女孩日
    2016/10/11(二)
    聯合國2011 年指定10 月11 日為「國際女童日」,是促進及保障女童人權之關鍵。我國亦將每年10 月11 日訂為「台灣女孩日」,未滿20歲女孩於當日免門票參觀本館。

紀念商品店:

  • 法琉與27個工作室的邂逅
    圖騰訴說了每一段台灣原住民的功勳、傳承、識別、生存的內涵, 虎頭蜂的勇敢 颱風的家徽
    拼板舟的顏色 媽媽的月桃 讓工藝師們用作品傳達他們的故事。

  》卑南文化公園      

  • 天然植系防曬乳
    活動日期:2016/9/24(六)14:00-16:00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200元
    參加對象: 親子、一般民眾、教師
    活動內容:戶外活動時為防過多的紫外線傷害皮膚,擦防曬乳是必要的保護措施。蘆薈自古以來即為眾所皆知的護膚聖品,具有舒緩與鎮定功效,將蘆薈融入防曬乳即天然也能達到防曬效果。
  • 自然風手作相框
    活動日期:2016/10/15 (六) 14:00-16:00
    活動費用:酌收材料費150元
    參加對象:親子、一般民眾、教師
    活動內容:黏土的可塑性極高,可充分發揮創意,無論是花樹蟲魚或星月太陽皆能自由變化,也很適合親子一起共同創作,在假日休閒的午後時光,大手小手捏出一個屬於全家的獨一無二幸福自然風相框。
    活動地點:卑南文化公園
    報名方式:請逕上本館官網報名,網址:http://reservation.nmp.gov.tw/
    聯絡洽詢:(089)233466#210李小姐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5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 105年公務機關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本館卑南文化公園為全國首座具有自然風貌的考古遺址博物館,擁有在地史前文化、原生植物、自然生態等豐富多元的資源,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故兼具本土與國際視野的多重風貌,可提供公務人員既廣域又深入的多元學習內容,並使公務人員之身心靈有親近自然、汲取原始能量,充實終身學習資源網絡的機會。 在文化素養的課程中,我們安排了公園展示廳的導覽解說,可搭配「手創軟陶飾品」、「卑南玉飾」、「玩彩繪」、「陶罐大變身」體驗活動。 在生態教育的課程中,安排公園原生植物解說,搭配「天然手工皂」、「拓印樹葉手提袋」、「月桃編留言板」、「葉打葉美麗」或「薏米珠手鍊」體驗活動,以增進自然保育的觀念,達到生態永續經營。 以上所安排之課程兼具滿足個人與組織雙面需求的功能,對個人而言,參與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可獲取不同領域知識、能力與技巧,將可更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與生態;就組織而言,透過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以蓄積再出發的能量,可確保組織內的成員具有因應現在及未來工作需求的能力。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5年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