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No.472 藝術介入:重新開啟史前館的大門、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下)、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是實習也是學習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8/01 第47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藝術介入:重新開啟史前館的大門

考古探索

  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下)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是實習也是學習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蘭嶼島與飛魚:教具箱介紹

  飛魚在海洋中扮演著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控制浮游生物族群增長,也作為許多大型魚類的食物來源;在臺灣的部分地區是當地民眾重要的營養及經濟來源。

  現今飛魚族群面臨威脅,我們應共同思考如何讓飛魚永續。本館的環境教育教學運用不同種飛魚模型,讓學員認識臺灣的飛魚的種類、生態及習性。

線上特展

文•圖/史前館

 


 

  這個暑假,女藝會在臺東各空間帶來以女性藝術為主題的聯合展覽,史前館展出「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主軸是「藝術考古:性別、神話與科技越界」,讓人看到藝術與社會的對話來創造並突破既有社會文化框架的可能性。

  上一期介紹太巴塱遺址的位置與故事,緊接著這一期來看考古人員清理整理石板棺周圍的工作,以及移開蓋板後看到了些甚麼。儘管相關紀錄極少,但也希望有機會與在地居民共同推進土地記憶的深度與廣度。

  完成實習任務也是一項自我挑戰,特別是要在幾小時內理解與吸收展覽單元內容,再轉換成解說的角色引導他人接觸與認識,絕對不是簡單的任務。然而克服與完成之後便是滿滿的成就感,這是實習迷人之處。

 
 

藝術介入:重新開啟史前館的大門

文•圖提供/呂憶君


「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特展海報。

前言

  在歷經兩年的建築再造和常設展廳更新及全面開館之前,史前館康樂本館於2022年6月25日隆重推出「特展搶先看」的兩檔特展「我們這個NEW博物館」和「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來迎接今年的暑假。

  「我們/Women」特展的核心目標,在於重新定義原住民與女性等諸多既有框架及促成藝術作為互動與對話的介面。在史前館這個轉型及目前全球疫情的當下,雖然這目標的達成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此特展還是盡力在現實與理想中取得平衡,希望能用藝術來重啟史前館大門及連結更多的人群,並在未來觸發更多的實踐。

詳全▲TOP

 
 

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下)

文•圖/姚書宇


清整石板棺範圍。

  本文前期〈太巴塱遺址與石板棺開箱!(上)〉交代了太巴塱遺址過去至今的變化,這一期針對清整過程與開箱結果來討論。

石板棺清整過程

  由於太巴塱遺址位於部落重要之祭祀空間,因此在計畫開始前便先前往部落拜訪相關重要人士,包含頭目、祭司、議員、民代、村長等,向他們說明本案執行方式以及期程,並訪問長老們關於石板棺的記憶。於清理工作開始之前,則由祭司與頭目帶領族人與工作團隊於引靈祭祖儀場(發祥地)進行儀式,向祖靈報告我們的工作內容及祈請保佑。非常感謝部落人士的協助與分享,讓本計畫能在極短的一個月內順利結案。

詳全文▲TOP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是實習也是學習

文/溫歆•圖/廖碧蘭、高師大原專班學生


與教育推廣員一起在展廳大合照

  這次博物館實習有研究人員及教育推廣員的細心陪伴和精密導覽,讓我們能夠更深入了解認識史前館,也讓未來有興趣投身博物館工作的我們,有很大的指引和方向,從他們身上分享各自經驗談,也都能一一解開我們心中所有的疑惑,例如怎麼讓觀眾很清楚了解我們要表達的是甚麼。教育推廣員扮演博物館對外重要的角色,解說導覽時的儀態、表達以及對文物的了解,以及針對有異議的問題是否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他們的工作就是帶你走進一場意猶未盡的故事。

  實習第一天在享用豐盛午餐之後,就前往史前館會議室,由館內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實習流程和經驗談。其中我最喜歡研究人員頌恩姊的分享,在報告的內容加入了很多自己的slogan,彷彿把我們帶入一場展演,增添不少樂趣。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我們/Women的歷史之前與之後特展
    時間:2022/6/25(六)∼2022/9/21(三)
    地點:康樂本館-第1、2特展室及迴廊
  • 第一浪潮:當代澳洲與臺灣原住民時裝藝術展
    時間:2022/7/1(五)∼2022/9/30(五)
    地點: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室
  • 「卑南史前大聚落」特展
    時間:2021/11/18(四)∼2022/9/11(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特展室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 ─七腳川(Cikasuan)戰役110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日)∼2022/12/31(四)(週六、週日)延展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1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26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1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