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 星期一

聯合報社論/操弄藍綠又扭曲概念,國土計畫將成災難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2/03 第584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賈永婕與沈伯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操弄藍綠又扭曲概念,國土計畫將成災難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積電轉化為美積電?應有所防備
民意論壇 軍校廢國史兵法 武德照妖鏡
台灣高教國際化 需要重塑形象
棒球、AI登頂世界 政壇日趨下流
為何博幼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無限包容? 犧牲教師人權
嚇嚇學童? 法治教育薄弱
學生輔導法修正 滿足誰的需求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賈永婕與沈伯洋
黑白集/聯合報
大陸奧運桌球六金得主馬龍,隨前總統馬英九邀訪的陸生團來台。有人歡迎,有人唱衰,綠委沈伯洋警告說,「所有交流都是統戰一部分」,還說「如果覺得馬龍可愛,中共就成功了」。反中反到走火入魔。

此一說法,大有問題。剛頒完的金馬獎,有二百多部大陸影片參加,並橫掃最佳導演等三大獎,難道也是統戰?我國桌球好手林昀儒、莊智淵等人,和馬龍等大陸名將都是好友,難道他們都被統戰?如真是統戰,陸委會還放他們入境,才是失職。

近日,賴政府新聘的一○一董事長賈永婕,在馬龍一行人參觀時不但全程陪同,還稱許馬龍是「可愛的大男孩」、「說統戰太嚴肅」。賈永婕認為,交流應該是「他們來我們這邊玩,我們去他們那邊玩,大家都很開心」。此語,直接打臉沈伯洋。

近年兩岸敵意螺旋上升,有大陸因素,但諸多綠營黨公職都扮演了推手。「沈伯洋們」對馬龍和陸生如臨大敵,不知是把自己看得太聰明,還是把民眾看得太笨。難道一個桌球好手,就能瓦解台灣心防?

馬龍和陸生訪台同時,沈伯洋的「黑熊學院」也正在舉辦「台灣主站派,接力護台灣」活動。這項活動高度政治性,用的卻是「公益勸募平台」的募款,很快就募到上千萬元。看來,「認知作戰」生意和一○一差不多,都是金雞母。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操弄藍綠又扭曲概念,國土計畫將成災難
社論/聯合報
隨著《國土計畫法》上路期限逼近,究竟是要如期實施、展延上路,或分批實施,各方角力拉扯,各地農民皆感焦慮。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日前審議國土法修正草案,各方對上路時間無法達成共識,只能保留送黨團協商。但「農業權」應否納入國土法,卻引發內政部長劉世芳和雲林縣長張麗善互槓、互批災難。

劉世芳強調,國土法最大問題是,八個未繳分區圖的縣市都是國民黨主政。此話相當偏頗,事實上綠營立委也在告御狀,要求展延。亦即,縣市長看到了農民的焦慮,劉世芳卻只看到藍綠對立。包括雲林等六縣市預計本月送出計畫,桃園也打算明年二月交出,只剩南投還在等待中央修訂相關子法。然而,雲林建議「農業權入法」,仍未獲中央正面回應。

劉世芳拒絕農業權入法,稱此概念不合時宜,恐造成農地水泥化,造成國土災難。張麗善則反駁,農業權入法讓農民有穩定收入,增加農地面積及生產效率,何來農地水泥化?張麗善說,農業權的核心概念是:糧食安全是全國的責任,不應只由農業縣市承擔;農地限制形成的特別犧牲,國家應予特別補償,沒有農業權的國土計畫才是災難。

劉世芳不僅扭曲概念,理由和說詞都自我矛盾。其「農地水泥化」之說,除了誤導,也簡化了該制度的理念。如果她擔憂的是「農業發展地區」的農地,但該農地既已無法變更,只能永久作為農業生產之用,怎麼會水泥化?如果她指的是劃為「城鄉發展地區」的農地,則未來允許變更開發,難道她還期望這些農地免於水泥化?

劉世芳還說,農業發展權的概念將導致掮客炒作土地;公共設施容積移轉是「發展權移轉」的典型案例,有不少案例顯示地主權益受到影響,因此土地發展權不宜直接入法。事實上,發展權移轉制度源自美國,目的即在保育農地,以合理補償限制土地移轉,讓農民有足夠誘因與保障維持農業發展。發展權移轉概念廣泛應用在公共建設與環境、農地、古蹟的保護上,各有因地制宜之調整,其本意顯重在公平,而非鼓勵開發,劉世芳根本搞錯概念。

以雲林為例,也不主張以容積移轉方式讓農地永久不能更動,而是主張參考碳權交易制度,讓農民每年額外承擔的糧食安全總量義務,透過交易、移轉等方式轉由非農業縣市共同分擔。發展權移轉制度並非全無缺點,雲林建議參考碳權交易制度也待討論,但劉世芳用容積移轉概念否決農業權入法,就是誤導。

農業部也跟進內政部說法,稱農業部門無法處理農業權問題,並主張以生態給付鼓勵生態保護,而非補償;這種態度,也錯失了農業部自身的角色。而它提出的堆疊式給付,仍只是空中畫餅,迄無任何動靜。

值得注意的是,綠營主政的屏東只把台糖土地劃為「農一」,其他數萬公頃優良農地一夕消失;對此,農業部反對,內政部卻縱容。雲林現在有樣學樣,大減農一面積,增加農二面積,其他縣市也躍躍欲試。內政部若不准,要如何解釋「綠能你不能」?但如果各縣市競相效法屏東,優良農地將所剩無幾,台灣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堪憂。

國土計畫法通過近九年,蔡政府曾展延過一次,雲林四年前即建議農業權入法,但內政部不溝通、農業部不作為、行政院不協調,現在卻怪藍營阻撓。好笑的是,綠委反對如期上路,竟然也找「馬維拉」救援,指國土計畫法是馬政府的立法。推動國土法也要操弄藍綠對立,國土將成災難!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台積電轉化為美積電?應有所防備
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人事布局告一段落後,隨即祭出關稅武器;墨西哥、加拿大首當其衝,被要求出口美國商品課徵25%關稅,而眾所矚目的「抗中」則僅提出10%的額外稅率。這次川普藉著打擊毒品理由,規避《美墨加協定》,逼迫墨西哥與加拿大就範。未來四年川普必然會用各種手段,要求他國順從其推動「美國優先」的意志。

川普自稱「關稅人」,為落實「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口號,世界各國恐將無一倖免其關稅大刀。不過,根據商務部長被提名人盧特尼克說法,美方對他國課徵關稅目的是要取得關稅對等待遇,但對大陸的關稅則是涉及大國戰略競爭。因此,除非大陸能重大讓步,未來恐怕不易再見到川普在2020年初與中方簽定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美中地緣政治衝突已經讓「台灣製造」亮起紅燈,台灣對美出口紅利的效應越益不樂觀。過去國際企業為了規避政治風險所採取的「China+1」供應鏈分散策略,如今加速質變,導致「Taiwan+1」竟成為選項。據聞不少傳統產業被客戶提醒要分散投資海外,而川普競選功臣馬斯克更直接要求供應SpaceX零件工廠將生產移出台灣。

社會最關注「護國神山」台積電的發展前景。台積電(2330)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受邀」赴美設廠,如今大家擔心當初讓台灣安心的承諾並非牢不可破。媒體不時報導台積電增設在美包括先進封裝技術的高階製程晶圓廠;最近更證實董事會明年2月將移地美國開會。無論台積電官方如何解釋,社會憂慮「台積電」轉化為「美積電」的陰影日益沉重。

國內「就商論商」的說法無法讓高階晶圓代工根留台灣。最近經濟部前部長認為川普主張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是「不了解半導體業」;「美國占全球半導體產值43%,若沒台灣幫忙製造無法賺大錢」。這樣的說法無法阻止美國從國安角度,持續要求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川普民粹化的重商主義或許就認為晶片產業應該是美國的「本土產業」。

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宣稱,在美中對抗前提下,川普常以「桌上的筆尖」比喻台灣。如果這真是川普眼中的台灣,而白宮若決定台積電最先進製程應赴美設廠,那麼經濟部投資審議流程將難以阻擋。更何況外資持股台積電73.4%股權,變更董事會決策並非難事,因此台積電若被美方要求遷出台灣,證交所與金管會亦將束手無策。畢竟,台積電的歸屬本質是政治而非商業問題;地緣政治張力下,台積電「護國神山」角色反而成為國家的重大風險。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激烈幾已是定論,台灣產業發展將受到衝擊;可是政府迄未與社會溝通,建立共識面對挑戰。行政院還在談前途未卜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經濟部「境外關內」政策試圖舒緩高科技業赴海外設廠壓力。但這種「送作堆」作法只會加速美國收歸台灣企業「做伙」的方便性。我方憂心台積電赴美獲利受損,則根本無法阻卻美國掌控半導體設計與製造的意圖。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美中對抗愈演愈烈,預判川普再次執政對台灣經濟的衝擊,並不是杞人憂天,更不是「反美」或「疑美」。這是提醒政府面對各種可能情況及早要有備案。

政府過去八年的兩岸關係僵硬,台灣早已無折衝與轉圜的國際空間。然而檢視政府經濟發展策略,讓人擔心台灣能否面對川普2.0的挑戰。舉例來說,國發會推動「五大信賴產業」與川普的MAGA衝突性大於互補性,未來落實的機率就不甚樂觀。

未來四年,政府除持續支持國內高科技產業,更該從氣候變遷趨勢、平衡產業必要,以及刺激國內需求等三大面向回歸經濟發展的全面性。易言之,運用「分散、分散、再分散」的投資訣竅或許才是化解川普再次執政對台灣經濟衝擊的錦囊妙計。

   
民意論壇
軍校廢國史兵法 武德照妖鏡
丘智賢/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聯合報
賴清德訪問夏威夷,到美國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獻花鞠躬,正是理所當然。若沒有抗戰與二戰的浴血犧牲,賴清德哪有可能登上今日之位,大放厥詞?在鄉碰到日本警察,都只有哈腰作揖的份。

但當賴清德向美軍陣亡將士九十度行禮時,卻傳出民進黨由國安會下令國防部,刪除軍校現行通識教育中的中國現代史與孫子兵法課程,理由竟是這些課程過時且不符實際效益,實在諷刺至極!賴清德在珍珠港的花圈上大書紀念陣亡美軍英雄,國軍的新生代卻無緣認識張自忠、鄭作民、高志航、薩師俊等先烈楷模,沒有在戰場上開過一槍的現役將領們,有何資格批評前人?實是武德蕩然無存!

其實,升官發財遠比槍林彈雨更考驗良心,過往已有陸軍官校高層起心動念修改校歌,最後經過全校校務會議一致反對,堪稱保留了黃埔校史與精神,這也是多年以來,官校校方聘任校史顧問群,加強黃埔校史館陳展的努力結果。大概正因有逆上意,今年七月間,官校突然用一封電子郵件,宣布解聘所有的校史顧問,跟過往重道尊師的風格大相逕庭。試問,一個沒有軍事倫理的校園,能夠鍛鍊出國軍幹部嗎?

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賴清德當然不知道,美軍強大的因素之一,就是重視歷史。翻開美軍聯合作戰季刊,討論軍事事務革新的專業論述,幾乎都要檢視美軍過往歷史,才能瞻望未來成敗;談中國現代史,就是瞭解國軍自己的歷史,沒有東征、北伐、抗戰,就沒有今日的國軍,也無光復的台灣。而早就被舉世認定為研究戰爭藝術必讀經典著作的《孫子兵法》,竟也成了賴政府必欲去之後快的內容,其原因還是擔心中華文化對下一代軍官的潛移默化;美軍讀孫子兵法也是過時之舉嗎?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國防部廢除國史與兵法教育,正與孫子兵法所述背道而馳。考試琅琅上口,治軍棄如敝屣,這樣的高階將領,歷史自會有最嚴厲的公斷。

   
台灣高教國際化 需要重塑形象
陳憶寧/政大國合長、傳播學院特聘/聯合報
台灣作為科技經貿島國,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的必然,加上少子化趨勢,對高等教育的生存更是無法迴避的挑戰。教育部曾經以各種政策引導各大學積極推行國際化,近年最重要的政策手段是大學雙語計畫,目標在與藉由大量以英語為媒介的教學,來提升本地人才的國際競爭力,並藉由英語課程的質量提升以吸引國際學生來台。

台灣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並不是這幾年才開始,筆者服務的政治大學即在二○○三年積極籌備設置國際學程,並在近年成立全英語的學院,而短期國際交換生(不含陸生),也於二○○八年之後蓬勃發展,每年可高達千人,占本校學生數百分之十以上。這條路走得並不容易,尤其近年國際交換生人數似乎已達到飽和狀態,要再突破,需要各種條件配合。不容否認,雙語計畫所添加的柴火有相當的幫助。

然而國際生數量絕對不能單靠雙語計畫,政策推動者必須理解國際生的養成成本極高,不僅僅是英語授課,另外需要轉變教學方式、提升校園生活條件、提供國際生需要的心理輔導以及安排未來本地就業。另外一項最嚴峻的挑戰是如何找到台灣想要的國際學生,這項挑戰迎來我們必須有的最痛的反思,也就是當台灣高等學府中的教師多具有歐美博士學位所隱含足夠的英語教學能量時,仍具有系統性難以突破的局限,也就是台灣在國際呈現的風險形象,對於吸引全球人才的負面影響。

筆者在各種國際場合,包括於國際招生展與各國大學國際事務人員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台灣在國際上的風險形象對於國際學生招攬的影響。許多國際事務人員坦言,儘管他們深知台灣文化的豐富性與教育質量的高度,但因為地震、颱風及可能的兩岸衝突等安全問題,他們在推薦學生前往台灣留學時感到踟躕。安全問題無疑是影響學生選擇留學地點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試想二十歲的外國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通常只有一次國際交換機會,如何能讓台灣而非日韓,成為他們的最佳選項?

國外大學生多靠國際宣傳與媒體認識台灣,在國際形象的建立上,台灣以珍珠奶茶、熱鬧的夜市及台積電為代表。然而,這些符號雖然富有特色,卻不足以全面代表台灣多元而豐富的文化及高等教育的優勢。在全球教育舞台上持續吸引國際學生,我們需要更全面地展現台灣的學術研究、文化深度與生活品質等更有吸引力的長項。政府與高等教育機構應當積極對外傳遞正確並平衡的訊息,以消除或減少國際社會對於台灣存在風險的過度擔憂;強調優越的地理位置帶來的自然美景及其先進的防災技術,包括台灣的建築法規嚴格要求地震防護設計,學校和公共建築都裝備最先進的安全設施,確保在發生自然災害時人員的安全。

更嚴峻的挑戰在於兩岸關係的風險,台灣應持續向國際社會展示台灣在政治穩定和地區和平方面的努力和成就。這些交流不僅有助於增進國際理解,也有助於建立國際間對台灣長期政治環境的信任。

透過上述的策略,台灣能夠重新定位國際形象,將自身塑造為一個學術優秀、文化豐富、高度包容與安全的國際教育目的地。這將是一項長期且挑戰性的工作,透過持續的努力與創新,台灣將在國際教育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吸引更多全球青年才俊來台學習與交流。

   
棒球、AI登頂世界 政壇日趨下流
葉明德/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聯合報
今年五月,賴清德上任之後,台灣政壇紛紛擾擾,依舊在低階政治打混戰。六月,黃仁勳來訪宣示, 未來AI缺台灣不可。十一月,中華隊贏得十二強棒球賽冠軍。政壇這一邊是官場,是「公領域」;AI產業及棒球則是在民間,是「公民社會」。台灣政壇公領域打群架、貪瀆、霸凌層出不窮,AI產業及棒球則登頂世界,兩者形成強烈的對比,牽動著台灣的日常。

賴清德領導執政的民進黨,面對立法院多數反對勢力,不思妥協談判,反而採取杯葛議事。在院外,民進黨發動所謂的「青鳥」群眾活動,院內則是吵架無厘頭、追趕跑碰跳,不論政策法案的內容。賴清德的組閣是「分贓制」(spoil system)的台灣版,拿政府的官位獎賞競選有功的人,以忠誠為準,不考慮才能專業,完全談不上開放舉才與公平競爭。而地方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台南,則爆發一連串的光電弊案及台鹽綠能的掏空案,令人匪夷所思。中央的勞動部、衛福部等,則出現公務員遭霸凌,甚至導致輕生的案件。民進黨主導的政壇呈現出非理性、分裂、不團結的特色。相反的,AI產業及棒球展現了理性、科學、自由競爭、團結的典範。

龍年六月,黃仁勳訪台宣講帶動起AI的熱潮,有理想、有願景、有內容,讓人感覺到台灣乃至於人類社會又將要掀天巨變。黃仁勳和台灣半導體科技大老餐敘,隱約出現的是,美國的輝達正與台積電、矽品、廣達、鴻海、英業達、緯創等科技公司努力製造AI產品。今日台灣半導體製造已經站上世界頂端,未來台灣AI產業也勢必會是世界級。台灣科技界的成就隱含的是理性、科學、公平競爭及精益求精的團結合作。

十一月,中華隊勇奪世界十二強棒球賽冠軍,不僅是棒球史新紀錄,也是台灣棒球界數十年來上下持續一致努力的總結果!

中華隊的成功絕非偶然,首要原因是,每一位選手都是從小到大長期學習努力,在公開競爭的比賽當中砥礪技能,沒有投機取巧的空間。國手們在各級教練指導之下,從四面八方的球團聚集在一起,這是團結的典範。賽事的「情蒐」數據分析,球員比賽紀錄的評估、改進及體育科技的應用,代表的是科學與理性。

非理性、貪汙、搞分裂的政壇令人厭惡,導致人民的政治冷感。人民的政治冷漠易使得政治人物持續作惡多端,造成台灣民主的惡性循環。可預見的將來,台灣的自由民主素質暨政策品質,仍將在世界民主標準值之下;相反的,理性、科學與團結精神支撐的棒球及AI產業,已經造就了台灣公民社會的典範,攻頂世界。

在棒球及AI產業,台灣民間人士團結一致,跨越綠藍白惡鬥,占世界一席。對外,不僅在中共的外交軍事強壓之下一吐悶氣,成就台灣奇蹟2.0;對內,棒球及AI產業的發光發熱,則也對比出台灣「公領域」爛泥仗的低階與不可取!

   
為何博幼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李家同/聯合報
因材施教是沒有人會反對的,但是我國的小學很少能夠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首先,我們已經廢棄了留級制度。在同一個班上,有些學生跟不上,應該至少實施能力分班的,可是能力分班往往受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因為過去一直有所謂「放牛班」這個名詞。學習能力比較遲緩的孩子會被分到放牛班,當然家長會反對,因為這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之所以會有放牛班,乃是因為學校根本就放棄了那些比較不聰明的孩子。我們的社會對一個學校的評論,永遠在於這個學校能不能教出非常優秀的孩子,而不會要求學校幫助所有的孩子,尤其不會注意到不夠聰明的孩子。這種情形使得我國有很多孩子早就被放棄了。

我們沒有留級,又沒有能力分班的制度,也就等於我們沒有因材施教的機制。可是博幼基金會可以很驕傲地說,我們是完全因材施教的。我們做到因材施教,乃是因為我們反而更看重不夠聰明的孩子,要設法幫助他們,給他們更好的資源。博幼的一個中心裡面有一兩位課輔老師是來自頂尖大學的,他們往往都被抓去教那些非常落後的孩子。從這一個措施就可以看出,博幼絕對不會放棄任何孩子。

一個孩子進入博幼,我們會給他英文和數學的測驗,立刻就會知道他的程度在哪裡。有的孩子雖然是小六的學生,可是數學只有小四的程度,我們也將他從小四數學教起。不過我們沒有告訴他留級,而是告訴他到哪一間教室上課。這種做法使得孩子在自尊心上沒有受到打擊,他並不清楚和他一起上課的同學是幾年級的。可是他會學得比較愉快,因為他可以跟得上。

學生即使是在同一個教室上課,老師仍然會細分地因材施教。有一次,我在博幼一個英文班上,看到一位老師和七、八個學生,這位老師可以告訴我,每一位同學現在的程度到了第幾課,比方說,某一位是第八課,另外一位是第九課。那個老師負責這個中心的所有英文教學,他告訴我,他知道所有學生目前的程度。我當時深受感動。

還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師在發數學練習卷,大概七位同學中,仍然有三種不同的練習卷。這也使我非常高興,因為博幼真的是在施行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先要有一個最基本的觀念,那就是校方不但不能漠視程度不好的學生,反而要使他們有更好的老師來教他們。教育部評鑑一所學校,也應該看這個學校有沒有很多學生在學業程度上是非常落後的。除此以外,教育部要知道,如果老師不夠多,因材施教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可是,如果沒有因材施教的制度,我們的學生之中,有很多人是在浪費時間的。(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無限包容? 犧牲教師人權
趙埜均/研究人員(台北市)/聯合報
在台中小學生被警方帶走的事件中,警察未持傳票就進入校園,且全程無師長陪同,這些程序上的瑕疵確實需要檢討。本文不討論現場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師生衝突的孰是孰非,要討論的是市長盧秀燕對教師的指控—「最壞的教育示範」、「不適任」—展現了一種危險的社會心態。

法律和社會固然應該對未成年人採取更寬容的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錯誤行為可以完全免除後果。當教師感受到威脅時,訴諸法律程序是理所當然的權利,是憲法保障的人權。我們可以討論警方的執法過程是否妥當,但不應剝奪教師尋求法律途徑的權利。有人可能會批評教師的做法是「拿大砲打小鳥」,但判斷救濟手段是否符合比例原則的,應該是權責部門,事件當事人並不承擔此種義務。

傳統觀念將「師」與「親」相提並論,期望教師能像父母一樣無條件地愛護學生。然而,教師並非家長,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和引導,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必須犧牲自身的權益來滿足對學生的無限包容。要求教師將學生的利益置於自身權益之上,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現今的教育體制一方面要求學校大量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卻縮減教師人力,導致第一線教師疲於奔命,難以深入關懷每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求教師扮演完美的典範,展現無限的包容,無疑是苛求。這種「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現象,凸顯了制度對教師的過度期待及對其獨立人格的抹殺。

遍覽《教師法》,它對教師的保障主要在於其工作權及工作上的自主性,唯一一處提到「人格」一詞時的對象是學生。這反映出制度對教師人格權的忽視,或是對教育現場權力動態的無知。在這種背景下,市長對教師的公開指責,更是對教師人格的不尊重。

真正應受指責的,是社會領導人在處理教育議題時所主張的情緒化道德批判。教育問題需要理性討論,情緒化的指責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師生關係,損害教育專業的尊嚴。如果教師的人格權都得不到尊重,我們又怎能期待他們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嚇嚇學童? 法治教育薄弱
游龍吟/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台中市有國小教師在三月間遭學童以軟式樂樂球棒攻擊腿部,對學童提告傷害。轄區派出所兩名警員入校將教師與學童帶回偵訊,引起議員與市長的動怒,有人甚至要求要依照少年事件處理法處理。筆者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少年事件處理法所稱「少年」,是指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國小學童多半未滿十二歲,適用少年事件處理法似有爭議。

國小學生情緒失控打老師,這也不是第一次。如果下次再發生,相關人員該如何處理?類似案件處理的SOP,教育部訂立了嗎?警察這次很熱心,協助校方處理師生衝突,反倒是越俎代庖,惹上麻煩。

其次,教師遭學生毆打,該如何處理?教育部必須說清楚,大家才可依循。這次老師撥打110進線後,如果警察不處理,會被罵「吃案」;但兩名警員前往處理,將教師與學童帶回派出所詢問,又不符合「比例原則」,也會嚇壞家長與學生。當然,如果這是學校與警方「特意」只是嚇嚇學生,只能說手法不夠細膩,一旦上新聞,學校與警方都鐵定完蛋。

其三,警員進入校園辦案,警政署有相關規定,例如需經校方同意、需有校方學務主任以上人員陪同、低調原則(如著便服、使用偵防車),當然不能「穿警察制服入校辦案」,以免嚇壞學生。

最後,刑法規定未滿十四歲人之行為不罰,小學生未滿十四歲,不能以刑事責任論處,老師只能以民事責任向家長求償。

教育人員與警方的法治教育都須強化。大家管教學生的立意或許良善,但事件一旦鬧上媒體,兩者鐵定挨罰,得不償失。

   
學生輔導法修正 滿足誰的需求
董馨梅/高中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去年十二月發生震驚社會的國中校園案件後,教育部火速提出學生輔導法修正案以回應輿情,第廿二條定明人員配置自一○六年起每五年進行檢討,此修正案已延遲兩年。此次修正案將國中小的專輔教師師生比提高,國中提升至十二班一名,國小提高至廿班一名,但是高中仍維持十二班一名。教育部提出的修正案,滿足了誰的需求?達到了什麼目的?

首先,便宜行事疊床架屋。去年發生割喉案之後,主管機關要求學校必須針對十二歲以上觸法學生,在接獲公文通知七日內召開「個案聯繫會議」,必須邀請少年調查保護官與會,擬定輔導策略;若學生已被收容,必須研擬「中介教育過渡方案」。依據學生輔導法針對行為偏差或重大違規學生,學校進行處遇性輔導,教育部二○二○年編印各級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明訂,評估學生需求後召開個案會議,此階段個案會議的功能就在於跨專業的合作,本已包括司法警政系統,何須再增加個案聯繫會議呢?近年來少年犯案人數增加,少保官因案量大增,根本無暇與會,難道主管機關以此方式回應輿情,企圖蒙混社會大眾?

再者,各種措施相互矛盾。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各級學校學生自殺與自傷通報數急遽增加,高中自一○六學年度至一一一學年度案量從六二六件增加為二九九六件;但根據自殺防治通報標準,僅有「自殺企圖」與「自殺身亡」才能通報,有「自殺意念」與「自傷行為」均不符合自殺防治通報指標。根據筆者通報經驗,衛生局自殺關懷員私下透露案量多到無法負荷,但經費有限人力未增加,只能緊縮通報類別標準。然而,衛福部去年八月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十五至卅歲族群三次免費心理諮商,今年八月加碼提供十五至四十五歲族群,總經費近五億,政府砸下大筆稅金企圖以心理諮商規格進行全國自殺風險的「普篩」,卻將各級學校輔導室已評估具「自殺意念」的高風險個案,排除於可通報對象,本末倒置,資源錯置,極其荒謬!

第三,人力不足問題根源。以高中專任輔導教師人力而論,十二個班級、逾四百名學生配置一名輔導教師,要包辦特選繁星申請分科各項升學輔導、一○八課綱的微課程、生涯規畫必修課等等眾多發展性輔導工作,以及介入性與處遇性輔導,還有上級機關為隨時回應輿情增加各式各樣的方案與措施。即便增設專業輔導人員,但一位心理師與社工師負責七至八個學校甚至更多,無法提供三級個案每周一次諮商。對於需要處遇性輔導的個案而言,校園中的專任輔導教師才是隨時隨地穩定個案的主要人力。

執政者不願意積極增加校園內的專任輔導教師人力,做好第一級的發展性輔導工作,卻讓全體專任輔導教師時時修補人力不足的破網。十年後才修訂的學生輔導法,未能回應學生輔導需求,且繼續讓第一線專任輔導教師疲於奔命,修法目的何在?

   
Double-talk 不是要你講兩遍!
Jack 向外籍老闆報告,解釋新產品出貨延期的原因。老闆告訴他:�籺o not double-talk.�紃ack 愣了一下,double talk 是講兩次嗎?他明明連一次都還沒有講,為什麼老闆叫他不能講兩次。原來 double talk 不是講兩次,而是「為了掩蓋事實,故意含糊其辭」。

戰爭之王 盤點2025全球軍工股
各國積極向美國預購的F-35超過千架,要交畢至少要等到二○三○年之後;何況經過戰爭而火紅的陸軍戰術飛彈、針刺飛彈等也是供需吃緊。所以國際軍火公司諸如包括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雷神、德國的萊茵金屬、日本的三菱重工、川崎造船、韓國的韓華航太及挪威、巴西軍火公司,近一年業績及股價都大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