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旅行是一種娛樂的方式。旅人的足跡,將京都參透得分分明明,到此旅遊的我們,比當地人還知道京都的景點分布、如何感受京都的優雅、必訪的美味餐館與咖啡店、神社參拜的流程方式、四季的慶典活動、體會茶道的靜謐趣味……等豐富內容。 佇立在介紹京都的書櫃,琳瑯滿目的旅遊書籍,彷彿就像是自家後院般的鉅細靡遺,將其放置在書架上廝殺,關於品嘗京都咖啡、迷戀京都文化、百年老店、手作雜貨,更有達人的私藏路線,保證深入當地生活的經驗方式……哪一本能夠脫穎而出,最終獲得讀者的認同,證明作者對於京都的獨特見解?
眾多的旅遊書籍,已經是全球旅人廝殺後的結晶成果,有效率地安排著熱門景點,類型齊全,任君挑選,不能不去的精神標誌。
如果是資深旅人,遇見一知半解的初級旅遊者,嘴角揚起不可見聞的微笑,迫不及待分享著京都的熟悉與透徹說:「你不做功課,怎麼能了解京都的美妙? 你何時要去,旅程有幾天呢? 我幫你安排最佳路線。」如果遇見旗鼓相當的對手,如獲知己般一拍即合,談論著如何拜訪京都的祕密結社,眾人所不知的品味小店,恨不得彼此結伴而來,不用再替旁人規畫行程,充當導遊角色,重複一去再去的觀光景點。
旅遊的籌備過程,除了蒐羅精挑細選的資訊之外,拍照所占據的地位,足以決定這趟旅程的生死存亡。相機是旅人的畫筆,也是旅遊的精神糧食,若是相機故障沒電沒記憶卡,彷彿籠罩在烏雲當中,所有京都回憶即將煙消雲散,旅程也失去了色彩。
旅程中,我們經常會開啟連拍攝影模式,把眼前所見的一切都儘可能記錄下來,那是貪心的表現。拍攝了大量的旅行照片,展示著乍看之下似乎很精彩,但若細究卻乏善可陳的內容,關於歷史論述,心情故事,感覺美好卻說不分明好在哪�堙C
京都有太多的精彩,要細細品味所有面貌不太可能,而大量地造訪神社名寺,購物逛街,瘋狂拍照的路途中,很有可能就錯失了更多的感受。
關於拍照,有則謬論之說,就是當我們拍愈多照片,事實是對於現場的印象就愈淡薄。
倘若將照片視為回憶的收納櫃,把一切記錄的功能都交給了相機,觀看的同時沒有任何的觀看,到頭來自身反而空空如也,因為我們所關心的是相機螢幕的呈現,而不是真切的景色感官。
在京都居遊的日子�堙A我學到第一件事,便是迷戀京都的生活,但不要時刻掛念在心上,闊論高談自己的見解。同樣地,喜歡拍照,也無須把拍照看得太過重要。
拍照所追求的內涵,和散步的道理是相通的,都是儘量將目的範圍縮到最小。如果在短暫的時間內,安排去造訪神社,去哪間名店購買物品,做著此事,同時想著接下來的事情,總是迫不及待想要達到目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對於京都印象就會顯得倉促。
若說拍攝的要求,把眼光放在生活本身,不去追求昂貴的拍照器材,不要放任自己毫無限制地拍攝,或許是對於攝影態度最好的方式之一。如布列松、森山大道、梅佳代等攝影師,總用輕便的相機,拍照處在刻意和不刻意之間,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時間就被暫留在影像之中,似乎不怎麼費力氣,卻又掌握得如此精準。
京都的美麗與優雅眾所皆知,我們在此處按著快門,拍出極美的照片,是毫無懸念的結果。
關於京都印象,不用太過銳利,不用太過清晰,充滿粗粒子的味道即可。
如同轉動鏡頭的對焦環時,會經歷起先模糊,繼而清晰的過程,轉動一圈對焦環,專注著吸引自己的主題,果決地按下快門的瞬間,會清晰地知道眼前的景色是哪部分所不可或缺的內容。
透過減少快門的次數,每張照片的情感反增濃厚,更能傳遞一種必須要有的真實感,這就是拍照最根本的魅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