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老的一直退,新的進不來】揭開人才斷層真相

遠見電子報 遠見電子報:【老的一直退,新的進不來】揭開人才斷層真相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風車童書報】專為學齡前小朋友設計,讓父母和小朋友一起玩立體勞作、益智七巧板、拼圖等有趣的遊戲!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309期
2016.01.07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消失中的教授
精選文章: 薪水至少是台灣七倍,能和國際級教授合作
  這裡充滿活力,就像70年代的台灣
訂閱方案: 【美味團圓】西華40cm超硬陽極炒鍋
  【健康隨行】太和工房250ml保溫瓶

消失中的教授

作者:陳芳毓 攝影:陳之俊

近年來少子化衝擊,全民關注的是大學將招不到學生。 其實,另一個危機也在醞釀——大批精英教授即將退休,卻後繼無人!

 目前台灣有24.9%的大學教授逾55歲,未來10年,超過一萬名教授屆齡退休。其中,19所曾獲頂大補助的學校更上看4000人,高達全國退休教師人數1/3。薪資落差、國際競爭、業界搶人,導致台灣學子讀博士、留學的人少了,想當教授的人更少。某些系所貼出招聘啟示,一整年竟然一封履歷都沒有,尤其商管、電資、會計、財金領域,愈來愈難找到留美名校畢業的人選。一名教授直言,「這已經是國安問題!」《遠見》深入剖析高教人才供需失衡問題,正視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

週一晚上,漆黑的指南山下,政治大學商學院七樓燈火通明,企管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正在上個案討論課。

無論在企業界或學界,「司徒達賢」都是管理的同義詞。教育部長吳思華曾是他的研究助理,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都是他的學生。他率領的政大企家班,培育近千位企業主與無數專業經理人;他緊湊的個案討論課堂,讓企業主們既愛又怕,趨之若鶩。

今年,是司徒達賢在政大教書的第40年。一轉眼,這位亞洲第一位策略管理博士,已經68歲。依規定,台灣教授須65歲屆齡退休,最多延聘到70歲。也就是說,他頂多再教兩年。

高教精英教授將退休
卻聘不到年輕人遞補

近幾年來少子化衝擊,全民關注的是大學將招不到學生。但其實,台灣的高等教育也面臨大批精英教授即將退休,卻找不到年輕精英遞補的危機。

目前台灣有24.9%的大學教授、也就是每四個中有一個超過55歲。未來10年,將有1萬2290位大學教授將屆齡退休。台大等頂尖大學,10年內退休比例更將超過1/3。

這群將在10年內退休的教授們,是出生於1950年代的嬰兒潮世代,每四個高中生才有一人能考上大學。當時的台灣幾乎沒有博士班,大學生畢業後,很多出國留學,在海外念書、教書、工作多年後才返台,成為台灣的教授主力。

世界銀行在〈研究型大學的崛起——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The Rise of Research University)一文,說明港科大在20年內快速崛起、三年蟬聯QS亞洲大學排行冠軍的關鍵,是「八成教授在世界前24名頂尖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打造港大的,多數是在台灣與中國出生、在美國大學求學的學者。

同樣背景的人也正是打造過去30年台灣高等教育競爭力的主力。「他們是學界頂尖的一群人,」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陳春龍形容。

獵師.紅色警戒〉商管學院
政大會計減班因應 台大兩系互搶應徵者

但此刻,這群教授將退休,卻後繼無人。近幾年來,某些系所貼出招聘啟示,一整年竟然一封履歷都沒有。

缺人狀況有多嚴重?先來看看商學院。

兩年前政大會計系主任俞洪昭上任時,年年有人退休,長達八年聘不到新教授。教師陣容從全盛時期23位跌到剩16人,全校修初級會計的學生超過千人,師資不夠,開班數從20班,砍到15班。

問俞洪昭一年收到幾封履歷。他苦笑,「應該問『幾年收到一封』吧?」未來五年,會計系還將有10位老師將滿65歲退休,簡直想到就睡不著覺。

直到2015年9月開學,不到40歲的張佑慈和陳宇紳成為新進教授,俞洪昭終於喘口氣。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四個菜鳥土博士,憑什麼登上頂級期刊?
台大經濟系組跨國聯軍,擺脫教師荒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薪水至少是台灣七倍,能和國際級教授合作

作者:陳芳毓 攝影:何志浩提供

過去十年,香港與新加坡,是台灣的大學競爭頂尖人才的假想敵。但這幾年來,台灣又冒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競爭者——開發中國家。《遠見》越洋專訪在沙烏地阿拉伯、中亞哈薩克、大陸與澳洲教書的台灣人才,探詢他們選擇離開台灣的原因。


沙烏地阿拉伯〉阿布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何志浩

台北時間晚上8點,沙烏地阿拉伯時間下午3點。透過越洋電話找到台灣去的阿布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副教授何志浩。

「實驗室窗外可以看到紅海,」他向《遠見》記者描述。

這所2009年才成立的新學校,硬體建設經費高達200億美元。只有800名學生,卻有139位教授,規模相當於一個台大電機系,每年預算卻高達台幣350億。

由於強調多元,學生來自80個國家,任何一個國籍都不超過3%。校長Jean-Lou Chameau是加州理工學院前校長,一所與麻省理工學院齊名的工程名校。

一年多前,何志浩的光電實驗室還在台大電機系館。研究經費一年約600萬,研究團隊有30位成員,規模數一數二。

但在KAUST,他的研究室啟動經費就高達台幣8000萬元。

聽到台灣謠傳沙國研究環境差,他不以為然,「有這些經費,什麼設備買不到?什麼人才請不來?」現在,他的研究團隊有六位是從台大一起被挖角過去。以下是何志浩的心聲:

台大與國科會給我很強的支持,但我已經看不到未來。國際上跟我做類似研究的人,薪資或研究經費都比我多出一大截,所以我決定離開台大,試試自己的能耐。

2014年,我透過另一位台籍教授引薦加入。當時,台大開高薪留我,我不想引起同事不快,所以沒接受。

研究設備豪華 博士生學費、房租全免

在KAUST,教授平均年薪是美國的三倍,台灣的七到十倍。除了薪水高,這裡經費多,也能和國際級教授合作,研究的能見度更高。

台灣有人說,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環境落後,我覺得可以過來看看。我在美國看過30多間大學,這裡無疑是最豪華的(研究設備),甚至超越史丹佛大學!我的實驗室啟動經費近300萬美元,現在有10個博士與博士後研究生。

博士生學費、房租全免,每年回母國來回機票、百萬年薪。博士後研究員則有180萬到300萬年薪,又免稅。

不只沙烏地阿拉伯,整個灣區國家如科威特、卡達、杜拜等,都在拚高教。1970年,沙烏地地阿拉伯只有7000名大學生,現在已突破百萬,高教預算一年150億美元,將近台幣5000億。

此外,KAUST十分強調多元背景,任何國籍的學生都不超過3%,全校學生分別來自80個國家。

種種投資,使KAUST在QS的2015到2016大學排名迅速竄升,從論文引用數(衡量研究影響力)、國際教師比例與國際學生比例,都拿下全球第一。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只剩親情、友情,留住「跑不掉」的人
四大解方突圍,讓優秀人才源源不絕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這裡充滿活力,就像70年代的台灣

作者:陳芳毓 攝影:李樹山提供

過去十年,香港與新加坡,是台灣的大學競爭頂尖人才的假想敵。但這幾年來,台灣又冒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競爭者——開發中國家。《遠見》越洋專訪在沙烏地阿拉伯、中亞哈薩克、大陸與澳洲教書的台灣人才,探詢他們選擇離開台灣的原因。


哈薩克〉納札爾巴耶夫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系助理教授 李樹山

台灣人陌生的中亞產油大國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冬天溫度可以下探到零下40度,但發展高教的雄心卻很火熱。

2009年才成立的納札爾巴耶夫大學 (Nazarbayev University),以現任總統命名,目標是成為全國第一所國際級研究型大學。這所全英語教學的大學有2000個學生,開出台幣300萬年薪,到全世界找教授。

每個學院都有國際合作對象,如教育學院與劍橋大學合作,社科院則與威斯康辛大學合作。

「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很大的計畫裡,」從台灣到當地任教的40歲李樹山說,這個國家讓他想起1970年代的台灣。

曾獲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李樹山,是目前唯一台籍教授,但未來可能會更多。去年,他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全世界尋找教職,發現有愈來愈多非英語系國家正在建立全英語大學。他也應徵了匈牙利的中央歐洲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這所由金融鉅子索羅斯捐款8億8000萬美元成立的大學,僅20年,卻已是歐洲最富裕的大學之一。以下是他的心聲:

政治哲學在全球的教職偏少,畢業那一年,台灣沒有大學開出任何缺,我也不希望小孩在政治認同混亂的環境中長大,所以決定要到全球找工作,留在英語教學環境,以後比較有競爭力。

校園言論自由 吸引西方學者

另一個原因是,我讀的是社會人文,發表文章用中文,對台灣社會才有影響力;但為了升等,用英文寫的才能上國際期刊,感覺很撕裂。

當時,納札爾巴耶夫大學校長帶著院長們來華盛頓徵才,面試地點就在哈薩克大使館。

哈薩克正快速改革開放,2017年還要辦世博會,充滿活力,彷彿1970年代的台灣。雖然還不是個民主國家,但為吸引西方學者,國會立法通過,校園內擁有百分之百言論自由。

這所公立學校,只成立六年,約有250位教授。我們系還沒有博士生,但招全國最好的學生,相當於是哈薩克的台大,學費與住宿都免費。

教授薪資約是台灣的三倍,宿舍免費、有保險,還提供我們家三人每年兩次的台灣來回機票,福利很好。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很有未來的大計畫裡,每天能盡情啟發年輕學生思考政治議題,很正面。

雖然,台灣的大學也有「邁向頂尖計畫」和「教學卓越著計畫」,但教授們仍得花很多心力拚論文、升等,不知道能對社會有什麼實質貢獻?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