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發改委昨天宣布,在大陸全國範圍啟動碳排放交易市場。首先以電力公司為對象,還將擴大到鋼鐵等製造業。這將推動電力來源從煤炭轉向天然氣,有助於減碳排放。大陸的碳交易規模可能成為全球最大,也有可能成為資金投機對象。
中新社報導,大陸國家發改委昨宣布,經國務院同意,該機構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這標誌著中國大陸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總體設計,並正式啟動。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透露,大陸將會建立碳排放權的配額分配管理、交易體系,確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別領頭承建兩大系統,北京、天津、重慶、廣東、江蘇、福建和深圳共同參與系統建設和營運。
大陸國家發改委最初計劃覆蓋電力、石油化工、化學、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航空八個行業,以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全年二點六萬噸以上的企業為對象。國家發改委氣候司長李高昨表示,此次先鎖定電力行業,首批納入企業約一千七百多家,排放量超過卅億噸(歐盟碳市場年均排放量約廿億噸),然後逐漸擴大。
首批納入碳排放交易為何選擇發電行業?大陸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李高表示,發電行業數據基礎較好、產品單一,排放數據計量設施完備,數據管理規範且易於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解釋說,建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基於市場的手段,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履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承諾,實現國內約束性的碳減排目標。
張希良指出,未來將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這些行業年能耗一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大約有七千家,總排放量占工業部門碳排放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管住這七千家左右的企業,就管住工業部門碳排放的大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