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棒球迷引頸期盼之下,大聯盟封館終於在新協議簽訂後結束。這幾天球員陸續走進春訓球場,很快球季就要開始,整季一百六十二場比賽並沒有減少,再過一陣子,大部分球迷應該會忘記這段時間勞資雙方將近撕破臉的惡鬥。撇開對球迷無感的薪資爭議不談,新版勞資協議有許多重大改變,像是中止疫情期間使用的突破僵局與七局雙重賽制度,兩者雖然都是不得已變通措施,實際運行起來讓大聯盟比賽跟少棒沒什麼兩樣,還好在後疫情時代沒有延續下去。除此之外,季後賽將擴充讓十二支球隊參加、明年起禁止部分守備布陣,也都是球迷將要重新習慣的新制。
最重大變革,應該算是美國職棒兩大聯盟,終於在將近一百二十年後完成實質統一了。曾經是死對頭的國家聯盟與美國聯盟雖然合併,始終仍有指定代打制當作區隔。像曾經效力洋基隊的王建民就是在跨聯盟比賽跑壘不幸受傷,讓原本可望更璀璨的生涯多了一些惋惜,然而從今年球季開始,整個聯盟都採指定代打制,除了天使隊大谷翔平以外,將很難再看到其他投手上場揮棒了。
不過,對台灣棒球來說,新版大聯盟勞資協議最具實質影響的,並非以上改變,而是國際自由球員選秀。根據球員工會說法,球團老闆在談判最後階段才提出國際球員選秀方案,這個部分甚至差點讓協商破局,最後雙方同意讓球季先開打,約定七月二十五日前再來決定選秀制度細節。
什麼是國際球員選秀呢?簡單地說,球團老闆爭取除了目前美國、加拿大與波多黎各選手以外,所有球員都要經過選秀制度進入聯盟。當下國際球員只要跟單一球隊在簽約金上限內談妥合約即可,資方希望徹底打破現狀。
單一球隊跟選手談約有不少問題,首先是不管球探、養成,到簽約金都要花錢,球隊貧富差距會嚴重影響海外投資能力,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從保護球員角度來看,球團各自為政防弊能力就相對薄弱,在拉丁美洲還出現孩童被教練逼迫用禁藥的情況,這當然不是聯盟樂見的。
聽起來現行制度問題重重,為何仍有許多球員反對改變?原因是在許多地區,養成球員已經成為一個經濟體,這個經濟體系裡,教練,或是把持球員的關係人,將心血投入栽培球員就是期待豐碩收成。在拉丁美洲,這些人背後獲得分紅可能高達簽約金一半。在有選秀制度的北美,選手家長經常需要自己出錢讓孩子接受訓練,倘若國際球員也要經過選秀,教練不能綁定球員等著分錢,那還有誰要教人打球呢?所以,接下來幾個月,大聯盟當局必須提出可行替代方案,像出資提供更多棒球學校當作配套措施等等。
類似經濟體當然也存在於台灣,因此國際選秀制度亦將斷了一些人的財路,連帶影響台灣棒球生態,不過,是好是壞還很難說。(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