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精通五國語言博士-韋佳德,寧丟教職也要表演

遠見電子報 遠見電子報:精通五國語言博士-韋佳德,寧丟教職也要表演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讀小說•愛閱報】提供最新女性網路文學,內容涵蓋愛情、穿越……熱門排行不錯過,一同情話綿綿來說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308期
2015.12.31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自信又熱情,韋佳德寧丟教職也要表演
精選文章: 沒選課前就要交作業 吸引2000名學生搶修
  凝定美好瞬間,李國欽用陶瓷記錄生態
訂閱方案: 【年度旅行輕裝必備】Travel Fox後背包
  【除舊佈新】台灣製造四季烘焙機

自信又熱情,韋佳德寧丟教職也要表演

作者:尹俞歡 攝影:魯皓平

韋佳德是道地的義大利人,精通五國語言,熱愛中華文化,並不斷跨越身分限制,誓言要在台灣演藝圈發光發熱。

若非韋佳德的綠色瞳孔和高挺鼻梁,一般人或許認不出他是外國人。

這一個外國人不僅活躍於台灣電視圈,還極端中國風。

在《康熙來了》節目裡,他曾以一口流利中文,說明自己的藝名「佳德」,佳為師法自然,德則為儒家思想,因此是刻意汲取儒、道思想於大成。

精通五國語言 身兼三職

下了節目,韋佳德會在粉絲專頁上,引用陸羽《茶經》,討論中國茶道。他的中文程度連台灣粉絲都自嘆不如:「你的中文,打趴一堆土生土長台灣人!」

本名Moratto Riccardo的韋佳德,來自義大利。除了中文好,資歷更耐人尋味。他是《國民漢字須知》節目的主持人、也是台師大翻譯所博士,專長口譯及語言學研究,並在多所大學兼課。

語言天分過人的他,在上節目、教書外,也從事中、義、英、法、西等五種語言的口譯及筆譯。

韋佳德兼備藝人、譯者和語言學家三種身分,並非只因觸角伸得廣,而是在每項專業上都掘得比別人深。

談起學中文的起點,韋佳德說,小時候的成長環境,讓他英、法語很流利。大學主修語言與國際交流科系,選擇外語課程時,因看準中文的人口占全球1/4,但學中文的義大利人卻不多,因此選擇學中文。

企圖心旺盛的他,除了要求自己會講,還想把中文說得和母語一樣好。於是他刻意在義大利吃中菜、看台灣電視節目;在挪威當交換學生時,也與台灣好友一起吃滷肉飯、聽王力宏專輯,想辦法「變成那種語言。」

目標成為專業口譯員及學者的韋佳德,先是花了不到兩年時間取得口譯碩士學位,又獲台灣國科會的補助來台。

2010年,韋佳德選擇落腳台灣,成為第一個以外籍生身分錄取師大翻譯研究所博士班的學生。韋佳德的論文指導老師、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長張榮興回憶,在入學前他就已比較過師大與其他大學的師資與研究項目,一入學就進入狀況。當其他學生入學後需要一段時間確定研究課題,韋佳德早已選定手語翻譯為主題,並積極與手語人士訪談。

在語言已具一定水準下,韋佳德只花兩年就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尋求正式教職。然而當某大學開出授缺額時,卻以韋佳德曾在台灣電視節目中「有不莊重表演」為由,要求先「觀察」他六個月,再決定要不要聘用。

韋佳德無法接受自己的專業竟被一次螢光幕前表演否定,連原本的約聘教授一職也不做了。少了教職束縛,憑著流利中文和敢講的個性,韋佳德爭取到固定上節目的機會。隨後幾次在《康熙來了》的突出表現,也為他帶來更多節目及主持邀約。

韋佳德坦言,失去教職時確實低潮了一陣子,但轉念,演藝工作其實也是另一個教育舞台。相較於在課堂上只能面對一定數量的學生,透過電視及網路,他反而能與更多觀眾互動。

身為外國人,韋佳德比一般人還要在意自己的中文,如他主動要求經紀公司安排正音課程,因為他認為,即使已在台灣住了五、六年,外國人身分仍時常被過度放大,讓他覺得自己像小丑,娛樂台灣的觀眾。因此他希望淡化異國身分,講出一口沒有口音的中文。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外語學群〉專業語言接軌國際 走到哪裡都吃香
英文高手 用單一語言勝過通才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沒選課前就要交作業 吸引2000名學生搶修

作者:李雅筑 攝影:張智傑

美國史丹佛大學「設計思考」課程,近年來風靡全球校園。台大順應潮流成立創新設計學院,吸引2000名學生搶修,成為台灣培養創新人才的新重鎮。


是什麼樣的課程,還沒選上,就得先交作業,仍舊吸引2000名學生搶修?答案是台大的設計思考!

源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課程,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新解決方法論,近年早已快速風靡世界各大學和產業。今年,終於引進台大校園。

跨國交流 豐富創意內涵

身為大學領頭羊,台大宣布成立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學習史丹佛經驗,將學院打造為業界和學界的交流平台,強調「以設計改變社會、以設計改變世界」。

「Our dreams come true!(我們美夢成真!)」10月底的開幕記者會上,台大校長楊泮池說,台大最大遺憾就是缺少設計和建築等科系,創新設計學院的開幕,就是要回應創新設計的時代需求。

這個校內共同選修課程,今年開出200個招生名額,已經吸引2000名學生報名,選課成功率低於一成,堪稱是近年來最紅的課程。

這間教室也長得很不一樣。位於台大水源校區的卓越研發大樓內,有3D列印機、車床和銑床等,教室內設有移動式桌椅和白板,並擺有吸管、舊報紙、麥克筆和便利貼等用具,提供學生動手操作的素材。

籌備一年,設計思考課程幕後最大推手是副校長陳良基。他四處奔波,找尋台大各系所師資,去年更帶十多名老師到史丹佛大學受訓學習。

攤開課程,台大創新設計學院今年共開設「全球創新的原理與實踐」「設計思考」「老人福祉科技專題」「創新車輛工程設計」四堂課。主要有三大特色:解決社會問題、動手做,及跨領域學習。

其中「全球創新的原理與實踐」課程為全英文授課,並與美國南加大、中國清華大學和德國阿亨大學等校學生同步視訊上課。寒暑假期間,還將選擇某校作為創意發想的工作坊地點,延伸學習。

這堂課源於六年前,由南加大的機械系教授、台大校友盧志揚發起,他認為唯有跨國交流,才能豐富創意內涵,因此這些年他不斷拓展合作學校。

今年台大加入後,由機械系教授劉霆授課。

劉霆表示,課堂上挑戰性極高,像是老師會直接點名視訊螢幕中的學生回答問題,世界各地的學生無形中相互學習、競爭,「討論時,我們也堅持跨國分組,」他笑著說,有些學生才上完兩次課就叫苦連天,直說壓力很大。

透過創意發想回應業界需求

至於其他三堂課,則是強調與業界合作,讓學生進入實際場域,理解業界問題後,發想解方,最後動手做。

例如設計思考課,與天成飯店和桃園機場等業者接洽,讓學生從服務業中訓練思考創造力。

10月底的週六,記者來到台大水源校區,親身觀察上課情景。只見大批學生陸續湧入,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整整7小時的密集課程。

教室裡,學生輪流上台報告。前一個星期,有一批學生已先到天成飯店蹲點,經由觀察、訪談等方式,歸納問題後,現在他們正在提出解方。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台科大設計學院 試10次就會贏
實踐設計學院 眾望所歸,設計圈喻為哈佛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凝定美好瞬間,李國欽用陶瓷記錄生態

作者:陳承璋 攝影:張智傑

馬習會中,馬總統送給習近平的伴手禮「台灣藍鵲」陶瓷受到矚目。李國欽的作品,為何能多次成為贈禮外賓的首選?


睽違66年,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領導人,終於在新加坡有了歷史性的一會。當時海內外的媒體,全都屏息以待,深怕漏掉任何一個關鍵的珍貴畫面,長達81秒的握手時間,早已成為歷史。

而這一次歷史會面中,同樣搶盡鎂光燈的,是此次獲選為馬英九總統送給習近平的伴手禮。那是一件有台灣特色的陶瓷作品,台灣藍鵲。

透過照片,可以看見這隻站在樹梢上的台灣藍鵲,雙眼明亮有神,羽翼豐厚,毛色濃淡都清楚呈現。型態的線條流暢,神韻做得維妙維肖,驚鴻一瞥,還可能信以為真。

作品多次獲選外賓伴手禮

創作該作品的藝術家,來頭可不小。他的作品除了獲選此次馬習會的伴手禮,更已多次被外交部欽點,以贈外賓。

就連前總統李登輝,看到他所做的「櫻花鉤吻鮭」也驚豔得當場掏錢買下。

這名屢獲國家級人物肯定的人,全台灣可能找不到第二個。他是生態陶瓷藝術家,今年47歲的李國欽。

許多人看見他的作品,第一個反應都是:「這真的是陶瓷捏出來的嗎?」之後就會引來激辯。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館長李蘭齡就有很多類似經驗。因為市長官邸多次展出他的創作,時常會碰到觀眾就站在瓷器前爭論,「這一定不是用陶瓷做的,一定是拿其他材料來替代,」她說。

的確,大眾所悉知的,在螢光幕前曝光的那款台灣藍鵲之作,其實並非李國欽臨摹此鳥的第一號作品,最初版本被他收藏在工作室裡細心呵護著,根本捨不得賣。

走進李國欽位在蘆洲的工作室,注意力定然會被窩在鳥巢裡孵蛋的藍鵲所吸引,因為用來築巢的上千根樹枝,每一根都極為分明,不管是枝上的紋路,還是木材獨有的光澤,與真的木頭毫無差別,簡直是同一個模子所刻畫出來,「築巢用的樹枝都是一根根捏製,再上釉色,最後才燒製成型,」李國欽解釋。

這也難怪,不少人看到他的創作,都會難以置信是出自陶瓷所製,因為李國欽對於每一個細節,都十足要求完美,不把神韻做出來,他肯定不罷休,而這樣的工作態度,一堅持就過了將近30年。

出生自屏東枋寮的李國欽,家族裡並沒有人從事藝術相關行業,會走上藝術創作這條路,純粹是個偶然。他自己不諱言,本身就是個「怪咖」。

從小奔跑在田裡的李國欽,由於家裡的庭院甚大,時常有機會接觸到各種花花草草,進而讓他自小養成對於花卉的熱愛。不過,真正讓他喜愛藝術,有一部分要歸功於他的姑姑。

熱愛藝術 觀察微妙生態

李國欽啜了口茶,過往的記憶隨之揚起。他還記得姑姑很愛買一些奇花回家栽種,老是抱著好奇心看待事物的李國欽,特別關心這些花卉,到底是如何含苞待放,蘭花是怎麼在清晨微光中,悄悄舒展花脈的。

印象中,姑姑不只愛買花,更愛買禽鳥回家養,只因隔壁村落是原住民部落,由於當時沒有動物保育法,這些原住民便捕一堆帝雉、藍腹鷴當山產店的招牌菜,每當姑姑看見這些美麗的禽鳥關在籠子裡,即將遭活剝下肚,就會於心不忍,一隻隻買回家,讓家中彷彿成了「鳥類避難所」。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