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中暑或心肌梗塞猝死?別傻傻分不清楚


每一波漲潮,《財訊月刊》的讀者都賺到了!!訂閱【財訊電子報】讓您邁向致富之路,從劣勢成為贏家!!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8/09 第 605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中暑或心肌梗塞猝死?別傻傻分不清楚
   
 
中暑或心肌梗塞猝死?別傻傻分不清楚
文/洪文嵐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103年台灣有19,400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平均每27分5秒就有一人因心臟病發作而死亡。

高溫脫水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

美國心臟學院、歐洲心臟學院與亞太心臟學院院士、新光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宗倫指出,心肌梗塞容易發生在氣溫快速下降的時候,氣溫下降幅度越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相對增加。就趨勢上來看,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仍較夏天來得高。

溫度變化對心肌梗塞的發生是個不利條件,但脫水的影響也不容忽略,因此,心肌梗塞就容易在炎熱夏天發生了。尤其高溫之下,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加重心臟負荷,心率也會加快,容易出現血管供血量不足的情況,因此,若長時間處於高溫下,大量流汗,但水分又攝取不足,還會出現脫水的狀態,進一步使得血液濃縮,易形成血栓,提高血管阻塞的風險。

由於高溫與脫水對心臟是個危機,王宗倫提醒民眾,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千萬不要輕忽心肌梗塞的威脅。一旦有不適症狀,務必盡速就醫。

胸痛是心肌梗塞發作典型症狀

王宗倫表示,胸痛是心肌梗塞發生時的典型症狀,病人如同被大石頭壓住胸口般,出現呼吸不順、冒冷汗、臉色蒼白,且出現轉移性疼痛。疼痛感會延伸到下巴,有些人會誤以為是牙痛,也可能延伸到左肩、脖子,誤以為是關節方面的問題,或是出現上腹部疼痛,被誤以為是腸胃不適。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胸悶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卻只有不到半數的患者會出現此表現,亦即有半數以上的病人發生心肌梗塞時,並未出現自覺症狀。

尤其糖尿病人、年長者,因神經功能病變或退化,也或許是女性因習慣忍耐,對症狀的表現相對不敏感等,都可能讓病人在心肌梗塞發作時,全然沒有感受到明顯的不適症狀。

中暑與心肌梗塞大不同

心肌梗塞發作時,會出現冒冷汗、臉色蒼白等表現,在炎炎夏日是否可能被誤以為是中暑?對於這一點,王宗倫倒不擔心。即使民眾認知的疾病與醫學的定義並不相同,但病人送醫後,醫師還是可以清楚辨別。

中暑是指病人因體溫調控機制失常,導致昏迷,與心肌梗塞大不相同。王宗倫指出,雖然中暑嚴重脫水時,病人會出現心臟不舒服的現象,例如心跳加速、心悸等,但多半不會出現胸悶這類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

急性冠心病分3大類

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之一。冠心病是指心臟血管管徑狹窄程度至少一條達70%以上,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平常處於穩定狀態。一旦出現急性症狀則為急性冠心症,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心電圖判斷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與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3大類。

❶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也就是血管狹窄會出現不穩定性的變化,是指新發生的心絞痛症狀(例如過去未曾出現的胸悶症狀)、程度加重的心絞痛(以前爬兩層樓會感到胸悶,現在爬一層樓就會胸悶)、休息狀態下的心絞痛(一般是運動量大時,血流供需失調才會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後的心絞痛等。

❷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 若病人出現急性冠心症的表現,死亡風險高,需盡速就醫。尤其是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病人,更需與時間賽跑,及時打通血管。ST段上升的病人,從症狀到就醫若控制在6小時內,死亡率約6%,但若超過12小時,死亡率則上升到16%以上。

❸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

非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病人,絕大多數即使血管嚴重狹窄,但仍有血流可以通過。這類病人通常年紀較長、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甚至曾被檢出有心血管狹窄的問題。病人的血管因多處狹窄,血管之間發展出側枝血管,以相互支援,病人常有胸悶等不適症狀。雖然病人整體的血管健康並不理想,但一處堵住後,因血管間可以支援,不致於出現即刻性的死亡威脅。

勿輕忽不穩定型心絞痛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意指血管狹窄出現了不確定性的變化。病人多半是症狀出現2天至2週間求診,其實不穩定症狀出現的前幾天,危險性最高,若病人2週後才求診,通常已安然度過危險階段,但因病人心肌已出現一定程度的缺血情形,血管出現不穩定性的變化,建議要盡速就醫,並經由心電圖判斷ST段上升與否,評估心導管手術介入的時間點。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前理事長黃瑞仁警告,一旦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意味病人已接近心肌梗塞的發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心肌梗塞診斷3要件

心肌梗塞的診斷要件有三大項,第一是臨床症狀、第二是心電圖、第三則是心肌酵素。黃瑞仁表示,心肌梗塞需符合三項診斷中的兩項,其中心肌酵素是必要的診斷條件。若心肌酵素診斷確定,可知病人的心肌已經開始壞死。

國外的研究指出,病人從症狀發生到給予治療,每延誤30分鐘,即會增加7.5%的一年內死亡相對風險。現今臨床上,已可藉由高敏感度的心肌鈣蛋白的檢測,一小時即可知道結果。

診斷ST段上升,盡速心導管打通血管

在心電圖的診斷上,則可從ST段的變化,區分為ST段上升的病人與非ST段上升的病人。王宗倫表示,ST段上升的患者會依標準流程,力求盡速以心導管打通血管。至於非ST段上升的患者,亦需接受心導管治療,只是時間上沒有那麼迫切。

ST段上升的病人,三條冠狀動脈血管中有一條被堵住,其中約7成的病人血管可是百分之百被塞住,以致下流血管完全受到影響,需盡速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經由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恢復血流。若無法於1小時送達可執行心導管手術的醫院,則可先施以血栓溶解劑,但有0.5%併發腦出血的風險。

若確診太晚,需採藥物治療

若被診斷出的時間較晚,則需採藥物治療。選用的藥物包括:抗血栓藥物(併用抗血小板藥物與抗凝血劑)、交感神經抑制劑(血壓穩定較不易併發心律不整)、血管強力素轉化?抑制劑或是血管張力素受體拮抗劑(心肌壞死會結疤,可延緩左心室擴大的速度,延緩心臟衰竭的時間)、降膽固醇藥物(斯達汀類,讓斑塊穩定不再破裂)。

王宗倫表示,ST段上升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只要堵住的血管被打通,即可恢復正常血流,但需要搶時間。

心肌梗塞的死亡風險有多高?

◆ST段上升面臨「鯨吞型」死亡威脅

ST段上升的病人所面臨的是「鯨吞型」的死亡威脅,由於大範圍的心臟肌肉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嚴重心律不整,短時間內死亡的風險極高。一旦救回來,病人只需戒菸及服藥配合,即可大幅降低死亡的風險。

◆非ST段上升屬「蠶食型」死亡威脅

非ST段上升的病人面臨的死亡威脅則屬於「蠶食型」。短期死亡率不像ST段上升的病人那麼高,但因問題血管很多,1∼10年的長期死亡率反較前者來得高。

王宗倫強調,一旦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或是心肌梗塞,以台灣現有的醫療便利性,病人最好第一時間即送醫。至於穩定型的冠心症病人,即使沒有立即的死亡威脅,但務必控制危險因子,並依醫矚服藥,尤其一定要戒菸。

在不增加病人心臟負荷的情況下,可採取適度運動,對心臟功能有所助益,但切勿進行過度激烈的運動,以免發生猝死。

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三高病史與抽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若有三高、抽菸、曾被檢出有冠狀動脈疾病者,一旦出現疑似心臟疾病的表現時,一定要盡速就醫,爭取搶救時間,降低心肌壞死的機率。

冠心病與心肌梗塞的發生,男性比女性來得高,男女比例約是3:1至4:1。但女性停經後,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即與男性不相上下,更年期後的女性得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01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