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菇之父」胡開仁一生都在蟾蜍山農業試驗所擔任研究員。圖/好蟾蜍工作室提供 | | | 民國10年出生的胡開仁,隨國民政府來台,一生都在蟾蜍山農業試驗所擔任研究員。 當年洋菇得由日本進口的年代,胡開仁以5元美金請在美友人,海運運來洋菇菌絲,先後在九份、金瓜石防空洞、農試所溫室培育洋菇,終於成功培育台灣自產洋菇並外銷,當年為台灣創造出世界第一、1億美元外銷的亮眼成績。 胡開仁之子胡宣德回憶,當年蟾蜍山農試所是台灣農業研發重鎮,父親一生致力培育洋菇,記憶中的父親長年不在家,除培育洋菇外、也全台奔走教農民怎麼種,父親還將「西洋菌培養法」寫成書,被稱為洋菇之父。 另一位宋細福今年80多歲,也有「金針菇之父」美名,宋是台灣菇類真空包的創始者。 當年宋細福與胡開仁一同在農試所研發培育台灣菇類,培育出20多種菇品種,不僅洋菇,還有雞肉絲菇的台灣獨創品種,這些農業歷史都記錄在霧峰菇類博物館。 至於研發金剛花生的林爺爺,今年已80多歲,除在蟾蜍山農試所研究尖端農業技術,也因長年派駐世界各國擔任農技團,是台灣最早一代的外交尖兵。 還有杜老先生早年在日本東京大學讀書,返國研究如何分辨剛出生小雞性別,但因杜老先生的老房子很早被拆,後代子女也希望這段農試所的歷史能繼續保存。 胡宣德說,原住戶對蟾蜍山感情非常深,記憶中小時候的蟾蜍山,半山腰還有防空洞、高射砲。 胡提到,父親胡開仁今年已99歲,目前還住在蟾蜍山,父親的心願,就是希望讓後人知道蟾蜍山過去的輝煌歷史,「盼將台灣農業發展史透過文化景觀修復活化,再利用流傳下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