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土地與身體實踐的知識與文化─臺灣原住民小米文化交流論壇活動紀實 文•圖提供/林佳靜 小米論壇海報。 | 臺灣原住民族早期大多數以小米為主食並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儀式與文化,但隨著環境與生計方式的變遷,農作逐漸轉為其他作物,當小米種植不再,伴隨著小米種植的許多知識與儀式也逐漸流失。 近年來,小米田的復耕與文化復振在臺灣各地部落與體制內校園中逐漸展開,啟動許多各式的在地行動。因此,史前館於2020年6月21日在本館國際會議廳舉辦一場「臺灣原住民小米文化交流論壇」活動,邀請大專院校老師與部落族人等,分享其在自身場域推動小米文化復振的歷程。 活動開始,史前館王長華館長即指出,在距今約5,000∼6,000年的大坌坑文化時期(南科南關里東遺址等處)就已經發現目前所知臺灣最早的稻米和小米。對臺灣原住民而言,小米不但在傳統上具有文化的意涵,在當代社會也非常重要,標誌著族群的飲食文化,甚至小米在當代也成為許多年輕人尋找回到部落與族群認同的途徑。透過本交流論壇活動,期望能促進臺灣原住民傳統在地知識的交流,從小米文化找回族群與土地連結的關係。 【詳全文】▲TOP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