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聯合報社論/用大罷免扳回立院劣勢,將成民主醜聞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0/18 第581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羅文嘉的「二六共識」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用大罷免扳回立院劣勢,將成民主醜聞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AI有疑慮
民意論壇 亂槍難補綠電 真要棄核能?
赴菲種電 如捧金碗當乞丐
艾司摩爾股價跌 美科技鎖陸 恐催化鯰魚效應
學子手機成癮 明確禁令刻不容緩
把錯脈抓錯藥 觀光難救
相互拉抬觀光 有助緩和兩岸緊張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羅文嘉的「二六共識」
黑白集/聯合報
羅文嘉是海基會秘書長,但他更像是標題黨主席。最近他到馬祖,竟一天一標題,先拋了個「二六共識」,再丟出個「和平之鹿」。雪藏多年的神功一使,眾人都驚呼:寶刀未老。

羅文嘉馬祖行在圍台演習次日出動,將反差效果拉滿。無非就是凸顯:你氣急敗壞,動刀動槍;我口吐芬芳,呼喊和平。

老羅並不年輕,然而演技仍差了點火候,對兩岸議題的掌握仍難稱精準。先說和平之鹿。難道把兩隻鹿取名和和、平平,就愛和平了嗎?那老共送的團團、圓圓,連圓仔都生了,兩岸怎還沒團圓?更何況,美言也得有些誠意,美中失和,老共送的可是瀕危的貓熊;梅花鹿繁殖遍野是不是也太稀鬆平常?

「二六共識」距離就更遠了。老羅是客家人,「二六」在客語裡就跟「阿陸」沒兩樣,朱鳳蓮難道聽不出箇中況味?兩標籤一看就露餡,這哪是來談和?

羅文嘉揣著明白裝糊塗,說「九二共識」根本就不存在,一拍腦就把維繫兩岸和平多年的共識扔進垃圾桶。而他這口氣,大得讓人發暈;彷彿前一天被圍的不是台北,而是北京!

賴政府裡都是抽象派,每天雲山霧罩,不知所云。當年土狗vs.貴賓狗的標題黨原創,老羅再獲重用,為的就是想像力豐富。但賴總統連憲法都棄如敝屣了,就算簽了二六共識,能保幾天效期?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用大罷免扳回立院劣勢,將成民主醜聞
社論/聯合報
基隆罷樑案剛以失敗收場,綠營旋即又在台中發起一波罷免,劍指三名年輕的「盧系立委」。綠委許智傑更列出九名藍委名單,指這九人因仇恨值較高或因三腳督勝出,若能罷免,民進黨必能順利填補。民進黨處心積慮發動大罷免潮,目的是欲藉此奪回國會多數地位。但今年一月剛大選結束,身為「雙少數」的民進黨不虛心檢討,卻要用宵小手段來踐踏及竊取民意,不怕淪為民主國家醜聞嗎?

為什麼說過度的罷免動員是對民意的蹂躪?原因是,罷免權的設計是對選舉權的一種「補充」,而不是「替代」。罷免的用意,是讓人民可以對某些顯不適任的民選公職人員進行「回收」及「汰換」。但如果公職人員並無不當或失職行為,僅因對立政黨基於私利私心,即瞎掰理由發動罷免,這就變成在濫用民意。尤其,我國的罷免門檻設定為選舉人的四分之一,遠低於投票人數;如此一來,很容易演成「少數民意壓倒多數民意」的結局,這就是對選舉權的侵害。

以民進黨說得沸沸揚揚的「大罷免潮」為例,儘管民眾黨內有綠營眼中「仇恨值最高」的黃國昌,但因黃國昌是不分區立委,依規定不能罷免,民進黨便轉而鎖定七地區的九名國民黨區域立委為對象。《選罷法》規定,公職人員「未任滿一年」不得罷免,就是為避免濫用。但民進黨在前一波「國會改革法案」的對峙中,即將一批藍委納入黑名單,並利用基層悄悄展開罷免連署。對綠營而言,對區區選罷法,根本不放在眼裡吧!

也因此,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近日受訪,稱罷免「不是民主政治常態」,又說要透過罷免來增加國會席次的想法「不是很健康」,雖然論調正確,卻顯得無比虛偽。原因是,他在罷樑案中如何賣力介入,如何利用秘書長職務來粉飾自己基隆市長任內的失職,全民都看在眼裡,非他所能狡辯。再說,如果不是民進黨提供指示及火力支援,為何所謂「民間罷團」鎖定的對象,都恰好與民進黨的目標一致?且看,基隆罷樑團體甚至有餘裕舉辦演唱會,其充裕的資金來源,難道是那幾位為首的年輕人自己籌得?

進一步看,如果某些公職人員確實有行為不良、操守欠佳或遭到判刑,選民基於義憤起而罷免,自是理所當然。但依民進黨「大罷免潮」的規畫,其鎖定對象卻是以「容易得逞」為標準,連問政表現良好的立委都難逃其災。其中最荒謬者,要數對「盧系立委」羅廷瑋、黃健豪和廖偉翔三人的罷免案。三人被綠營列為黑名單,除了他們年輕、資淺、較易罷免外,更重要目的在藉此打擊盧秀燕。綠營利用罷免抹黑及仇恨動員的過程,把這位藍營看好的二○二八年總統候選人物先汙損個夠,削弱她的氣勢以及對民進黨的威脅,便能幫賴清德連任鋪路。

放眼全球民主國家,設有罷免制度者約廿多國,但從未有任何國家把罷免權「武器化」到這個地步。民進黨一次列出九名罷免對象,國民黨則提出「獵殺廿綠委」反制;朝野之間如此殺聲震天,還有什麼餘裕好好問政?試想,大選投完票不到十個月,人民都需要休養生息;然而,民進黨卻要利用大罷免潮再度攪動這缸社會的仇恨渾水,利用少數人的不滿情緒來顛覆多數選民剛表達的民主選擇,這不怕淪為民主國家的笑話嗎?

諷刺的是,賴總統剛在國慶喊話「開啟朝野合作」,以團結國家,安定社會。如今,又坐視大罷免潮政爭硝煙蔽天,他以為民心是靠戰鬥贏得的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AI有疑慮
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強生(Simon Johnson)及芝加哥大學教授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因研究社會制度的形成以及如何影響國家繁榮,而共同獲得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人已在國內出版三本中文暢銷書,故許多國人已知悉其貢獻。

「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的作者戴蒙(Jared Diamond)認為各國地理位置不同,是導致各國所得不均的最重要因素,而他們三人則以新加坡與非洲許多熱帶國家間的所得差距懸殊來反駁。相對的,他們以歐洲人從16世紀起,殖民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經驗,顯示社會制度才是決定國家是否繁榮的最關鍵因素。

他們認為,殖民地的人口密度以及傳染病是否嚴重,會影響殖民統治者如何設計制度。而且,此兩影響因素間的關聯性極強;通常人口密度高的國家,致命傳染病流行率也很高,而土著人口密度愈高,殖民者遇到反抗阻力愈大,因此,歐洲人較不願意遷移去定居。相對地,土著人口稀少的地方,對殖民者的抵抗較少,故吸引更多歐洲人前往。

而殖民地內,殖民者定居人數相對土著人數的比例,會影響之後所形成的社會制度以及經濟發展情況。若此比例極稀少,則殖民統治者傾向剝削土著居民及掠奪自然資源,因而發展出「榨取型制度」。反之,若此比例極高,則殖民統治者為了定居者的長期利益,會建立具政治、經濟體系包容性的「廣納型制度」。艾塞默魯及羅賓森所出版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即以許多例子說明為何「榨取型制度」的國家必然失敗。

相對於當代流行的「現代化理論」,認為經濟繁榮催生民主,本屆諾貝爾獎得主並不認同。他們以下列與精英和群眾間互動有關的三項因素,說明歐洲國家及其殖民地,可能形成獨裁或民主國家的動態過程:精英和群眾間的衝突、群眾能透過動員和威脅統治精英,以及精英和群眾間不相信對方的承諾。

只要政治制度有利於精英,群眾就不會相信精英會兌現改革經濟制度的承諾。另一方面,若新的政治制度允許民眾透過選舉取代不履行承諾的精英,則可能導致經濟制度改革。然而,統治精英不會相信,一旦實施新制度,民眾會補償他們失去的利益。不過,即使雙方無互信基礎,但仍有機會綻放「民主之光」。這是因群眾可以動員起來,來威脅統治菁英。當這種威脅極嚴峻時,精英可能只好引入民主機制。在「自由的窄廊」一書中,艾塞默魯及羅賓森說明,「窄廊」會出現在精英與群眾處於無一方有絕對優勢的恐怖平衡時。

他們近期研究AI的出現如何影響社會制度、權力平衡及資源分配,並集結在艾塞默魯及強生合著的「權力與進步」一書中。此書認為,AI出現會增加所得不均度,以及獨裁者的控制能力。

而在最近的專訪中,堪稱此三位得主中翹楚的艾塞默魯,對AI的發展做了較不樂觀的預言。他估計,未來十年內,只有5%的工作適合被AI取代或極端仰賴AI協助。他也認為,未來AI發展最有可能出現下列兩種情境:AI熱潮持續至2025年,最終導致科技股崩盤,情況類似千禧年「網路泡沫」;或AI熱潮延續,企業紛紛用AI取代人類工作,卻「不知該拿它怎麼辦」,以致被迫重新聘用員工。

艾塞默魯的觀點和我國政府樂觀的看法正好相左。不過,若延伸艾塞默魯的看法,則我國政府與其對AI廠商進行租稅獎勵及主動培養AI人才,不如轉移經費來提升AI需求者的相關知識。例如,在高中、大學、甚至職訓中心,開設科普型的AI入門課程,以使民眾知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AI。

   
民意論壇
亂槍難補綠電 真要棄核能?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聯合報
經濟部長郭智輝受訪談及在海外興建綠能電廠構想。郭指出,台灣使用綠電的廠商「不能等」,因此要尋找一個最快能在二○三○年綠電達標的方法。他已透過AIT處長谷立言協助,尋求在菲律賓、日本等鄰近台灣之處蓋綠能電廠,再由船運或台電拉海底電纜、買回綠電,供國內業者使用。

郭部長天馬行空的構想令人佩服。但前天面對立委質疑,郭又表示「對我發言感到抱歉」,承諾半年內再提可行性評估。所以部長對國家能源大計發言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在未進行可行性評估就冒失開口要AIT幫忙?據稱「苦主」台電對此計畫持保留態度。

規畫在國外裝設綠電並用海底電纜輸電回國的構想不少,但多未實現,茲舉兩例:

日本十年前曾規畫在蒙古建七GW規模的風力發電,利用跨國電網由韓國經對馬海峽輸電到日本,希望在二○二○年東京奧運用上蒙古輸入的風電,因成本過高,計畫未實現。

規畫跨國輸送綠電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地廣人稀、太陽能資源豐沛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建置太陽能,再以輸電線經直布羅陀海峽輸到歐陸。這計畫現在也沒人提了,因工程經費龐大,沒有國家願意埋單。

郭部長坦承有跨國購電構想,乃因為在台灣興建綠能電廠,地方政府和群眾對於電力設施有不同認知。但在菲律賓蓋太陽能電廠就沒有環境評估、輸電線路權取得及民眾反對等問題?台灣有把握掌控在菲律賓進行工程的進度?

其實郭部長真正透露的訊息是二○三○年台灣綠電無法達標,要另尋出路。兩年前國發會提出「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信誓旦旦二○三○年階段性目標及二○五○年淨零碳排均可達成。國發會規畫二○三○年太陽能裝置三十GW,風力裝置十四點五GW,綠電可提供台灣三十%用電。郭部長的意思是目標無法達成,必將跳票,所以要由海外進口綠電?國發會整合眾多部會花了一年工夫推出的「行動計畫」被郭部長棄若敝屣,另尋出路,置國發會於何地?

郭部長近日為了歐盟將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告上世界貿易組織,搞得焦頭爛額,其心得為國發會畫了大餅。但舊計畫不可行還可以賴前朝政府。至於賴清德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加速地熱、氫能、生質能和海洋能等再生能源開發的錯誤政策,郭部長恐責無旁貸。

擺著減碳功能最強大的核電不用,正是今日政府能源政策亂槍打鳥,荒腔走板的主因。

   
赴菲種電 如捧金碗當乞丐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聯合報
經濟部長郭智輝拋出擬赴菲日蓋綠電廠的構想,真有可行性?

部長說,未來運回的綠電會低於本地價格,此話當真?透過幾百公里電纜送回還能更便宜,可見我們綠電貴得多麼不合理?

此外,大陸環台軍演剛過,要斷電纜、要阻電船對解放軍都不是難事,怎能將電源仰賴於海外?

非核也許是理想,但太過急進卻付出慘痛代價。大片土地鋪滿太陽能板、豎立喧囂風機,還須撥補台電並漲電價。

無視世界潮流,核電機組不延役,卻想要到國外蓋電廠,如同捧著金飯碗去當乞丐。

除了延役核電外,政府也可在水力發電再加把勁。企業界抱怨綠電不足,務實做法是修改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再生能源設備不應只限於小水力發電,可包括水庫型水力發電(抽蓄發電仍排除),或可稍解綠電不足之憂。

核電廠不延役,水力發電不開發,搞光電、風電不夠,腦筋還動到國外,實在不必要。部長不要只看到天邊彩虹,卻忘了腳邊玫瑰。

   
艾司摩爾股價跌 美科技鎖陸 恐催化鯰魚效應
范振家/管理學博士(高雄市)/聯合報
美國自二○二○年起在全球科技戰略中對大陸半導體產業實施封鎖,已經對全球供應鏈和產業生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從近日艾司摩爾(ASML)這家歐洲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在公布第三季訂單量僅達市場預期的一半後,股價跌幅創下廿六年來最大紀錄,自七月的歷史高點以來累計下跌達卅%,已確實反映了這種封鎖策略的實際後果。

ASML作為全球唯一的極紫外光刻機(EUV)生產商,其技術對全球半導體製造至關重要。該公司在大陸的市場規模相當可觀,過去也對大陸的半導體技術發展有重要貢獻。然而,隨著美國施加更多限制,ASML與其他歐美企業不得不面對大陸市場的縮減,這不僅對大陸,也對全球供應鏈和科技市場構成了挑戰。

美國對大陸的科技封鎖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陸獲取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尤其是那些可能被應用於軍事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技術。半導體作為現代科技的基礎,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量子計算、5G通訊以及國防設備等領域。美國在過去幾年強化對中國的制裁,並呼籲其盟友─如歐洲和日本─共同採取措施,限制半導體技術和設備的出口到中國。

這種封鎖的核心體現在對EUV光刻機的禁運,這些機器是製造最先進晶片的關鍵設備,ASML作為唯一的供應商首當其衝。ASML不能出口EUV機器給中國,導致了大陸高端晶片生產的進一步受限。隨著美國對技術供應鏈施加更多限制,ASML等公司在中國的訂單大幅縮減,使其股價下跌,影響歐洲科技產業的表現。

美國與其盟友針對中國的科技戰和貿易封鎖措施,確實擾亂了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產品的生產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封鎖措施將這些環節進一步分裂。短期內,這些封鎖和制裁會導致西方國家科技企業損失大量來自大陸的收入,並影響其全球市場占有率。

另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及其盟友的封鎖措施不僅試圖限制大陸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還有意外的反作用,即促使大陸進一步加快自主技術的發展。大陸已意識到依賴外國先進技術的不穩定性,因此加大對本土技術的投資和研發力度,並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試圖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例如,中國的半導體巨頭中芯國際已在不斷提升其技術能力,儘管距離全球領先的製程技術還有差距,但在成熟技術領域的發展速度已顯著加快,意味著大陸未來已經在成熟晶片製造方面實現自給自足的能力,並且對高端技術的需求減少。長期而言,這可能削弱歐美高端半導體科技公司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

美、日、歐等國對大陸半導體產業實施的科技封鎖,已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破壞,並正影響相關企業的市場表現。ASML近期遭遇的市場困境只是縮影。然而,這種封鎖可能會促使中國加快關鍵技術自主化之「鯰魚效應」,反而提早擺脫對歐美技術掐脖子的依賴,將對全球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最終,歐美可能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進而付出高昂代價,面臨失去市場份額和創新動力的風險,可謂自食惡果!

   
學子手機成癮 明確禁令刻不容緩
陳吳煜/高中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十七日聯合報報導,立法院舉辦「過曝世代、手機成癮與校園學習」公聽會,多數專家學者認為解決學生手機成癮問題需要家庭教育配合。筆者認為手機成癮已是不亞於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改變刻不容緩!

去年七月媒體報導,全球有六分之一的國家、地區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或不得在上課時間拿出手機,其中法國早在二○一八年即已提出這樣的規定,之後英國、荷蘭、澳洲、加拿大、美國部分州政府等也陸續跟進,聯合國更呼籲全球皆應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今年二月,英國教育大臣公布的教育指南中更指出,學生即使在下課或午餐時間都不該拿出手機,校長更應將搜查手機列為學校的管教政策之一。台灣此時才出現這樣的討論雖有些遲,但總比繼續忽視三C對學習的危害,甚至完全不處理來得好。

歐美國家提出手機禁令後曾引起不小的反彈,來源正是花錢購買手機給孩子們的家長,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安全考量。筆者身為中學生家長,可以理解家長擔憂孩子在上下學途中的安全,也會擔心現今詐騙猖獗,上課時間無法緊急聯絡上孩子的困擾。或許直接禁止孩子帶手機到校稍嫌極端,但若無法約束孩子在校使用手機的時機,就是放任!

就筆者近幾年的親身經歷而言,即使學校訂定了在校三C用品的使用規範,但根本沒有實質效力。老師在講台上口沫橫飛,學生眼睛盯著、手上拿著的,都是那支如同「第二生命」的手機!筆者甚至聽聞過,曾有老師以班級經營或教學為由,將學生的手機集中保管,事後卻被學生反控毀損他的手機、要求老師賠償,甚至還有老師直接被發狂的學生揚言控告「侵占財產」!老師們希望孩子專注課堂學習的好意,竟被如此抹殺曲解,倒不如放任就好,何需惹禍上身?難道這是家長樂見的嗎?

曾有不少家長在親師座談會時向筆者抱怨,當他在家要管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孩子就會開始鬧脾氣、摔東西,或與家長冷戰。身為老師的我們,在學校何嘗不是遭遇類似的問題?家長在家可以用各種手段處理孩子的問題,但學校老師現在除了「柔性規勸」或漫長的輔導,還能有什麼方法呢?

AI時代來臨,三C用品的便利可以幫助孩子有效率的學習,但絕不是毫無節制的使用。孩子的人際互動交流、課後的活動或學習,更不該局限在螢幕上。除了家長應與孩子理性討論清楚的使用原則外,懇請大眾支持教育當局與立法院訂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規定,明確約束與管控學生使用三C用品的質與量,而非只是用一場空泛喊口號的公聽會就畫下句點!

   
把錯脈抓錯藥 觀光難救
陳昶日/觀光業(台北市)/聯合報
千萬觀光客來台的年度目標註定落空,交通部長陳世凱預估,今年來台旅客總人數約七五○萬人,略等同於二○一二年的七三○萬人,一舉倒退回到十二年前。

回顧歷史,二○一五年來台觀光客首次突破千萬人次,換句話說,可能還需要至少三年,來台觀光客才能恢復千萬人次規模。

觀光署長周永暉解釋,國際觀光客不來台灣,主要受到地震、颱風、軍事演習和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最後一項係指日本人因為日圓貶值費用變貴而不出國。四者全都屬不可抗力因素:既不可能阻止地震發生,更無法讓颱風轉向繞過台灣,再加上兩岸關係低迷緊張短期內無解,日圓匯率要升要貶完全沒有台灣置喙餘地。不利條件通通無能為力,所以台灣觀光產業只好繼續沉淪?

二○一五年來台觀光客首次突破千萬人次後,二○一六年仍成長至一○六九萬人次。當年二月六日美濃地震,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造成有史以來單一建築物倒塌罹難人數最多紀錄,比起今年四月花蓮地震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以日本來說,地震頻繁每年超過一千五百次,今年元旦能登半島地震造成二六○人死亡的重大災情,但根據管轄石川等四縣的日本國土交通省北陸信越運輸局統計,今年每月外國觀光客過夜人數都比去年同期高,今年三月更是去年三月兩倍以上,絲毫沒有受到地震波及。

二○一五年八月上旬,強颱蘇迪勒肆虐全台,累計停電戶數多達四五○萬戶,台北市路樹傾倒超過兩千件,但無論天災帶來多大傷害,當年仍突破千萬觀光人次門檻大關。

如同台灣俗諺:「袂曉駛船,嫌溪彎」,觀光主管機關明明自己本事差,還要怪罪大環境作為推諉藉口。

以軍演為藉口,更犯了執政當局最大禁忌。以對岸「聯合利劍–二○二四B」軍演為例,賴清德總統一如往例出面喊話:請民眾放心,政府會持續捍衛民主自由,守護國家安全。觀光署長卻洩漏國安機密:外國觀光客被台海兵凶戰危嚇跑了,對頻繁軍演不放心。外國旅客用腳投票證明台灣不安全,遠離「全球最危險的地方」。

南韓觀光公社統計,今年前七個月接待外國遊客九一一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近七成,已回復至疫情前二○一九年同期九成以上水準,整體觀光產業復甦腳步穩健。近年來北韓頻頻試射彈道飛彈,大型垃圾氣球也飄到南韓首都首爾上空,卻從未聽說台灣旅行團因此取消行程。本周二北韓炸毀連接兩韓鐵公路部分區段,朝鮮半島緊張強勢加劇,本地旅遊業者馬上闢謠:出團不受影響,未出現退訂潮,台灣旅客赴南韓旅遊意願完全不受影響。

既然地震、颱風與軍演是威脅台灣觀光三大不確定風險,強化台灣旅遊「安全感」,釐清袪除外國遊客對台灣不安全的刻板印象乃當務之急。主管機關卻只是沿用旅遊補助與明星代言的舊招,顯然完全沒有對症下藥。把錯脈抓錯藥,台灣觀光豈能不一命嗚呼?

   
相互拉抬觀光 有助緩和兩岸緊張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解放軍「聯合利劍–二O二四B」演習剛過,國台辦又預告將對我祭出經貿制裁。連番文攻武嚇下,兩岸真的已無合作空間嗎?

我國旅陷入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巧的是,媒體亦報導或因經濟疲軟,今年大陸「十一」黃金周假期各旅遊景點消費降級趨勢加劇。許多酒店入住率遠低於預期,故當地業者感嘆是「有史以來最慘的一次黃金周」。

既面臨相同問題,試問在地理上僅一水之隔、同文同種、又有過去「大三通」締造雙邊旅遊榮景的基礎,此番兩岸能不能齊心協力以共度難關?

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坦言,陸客來台人數大減是造成國內觀光慘淡的一大原因。故解除「禁團令」誠是挽救國旅的良方。而以大陸幅員之廣,台灣遊客占比雖然不高,但對於交通往來較便利的若干城市或熱門景點,例如福州、廈門、武夷山等,開放組團後的台客,預期對挹注當地觀光收入,也應有助益。

目前我方堅持「放寬不解禁」,除衍生「地下團」化整為零赴陸亂象外,直航點更隨之劇減,連帶導致包括筆者在內原習慣自由行的旅客西進興致缺缺。反觀大陸只准許福建民眾赴金、馬旅遊,但據統計,直到十一假期結束(本月七日止),陸客申請赴金、馬旅遊人數累計一千一百餘人,實際入境則僅五二八人,即便有我方拒發金馬證等因素,然對其所謂建設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與「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也不啻是一大諷刺。

以上在在顯示,兩岸大幅解除相關旅遊禁令已不容緩。另據聯合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逾五成國人認為兩岸外交、軍事和官方互動關係偏向敵對或緊張。若兩邊能不再計較先後,同步展現善意,讓彼此人員密集互動交流,相互拉抬振興觀光產業之餘,相信也能有助緩和當前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

近期對岸推出了一些頗具新意、有利吸引台客的政策。例如一二五六個景區針對持首次辦理台胞證的「首來族」一年內免門票、實施「閩台關係檔案保護條例」以支持族譜對接、台胞跨海「謁祖尋根」等。為對等互惠計,我方何不相應推動類似優惠高齡陸客與陪伴家屬來台自助遊,並鼓勵其探索民國歷史文物的配套措施,以落實賴清德總統「祖國論」所謂「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五歲以上民眾的祖國」?

閣揆卓榮泰曾呼籲兩岸可先從重啟雙邊對等旅遊跨出第一步。上任未久的交通部長陳世凱也稱兩岸有序交流「是不是能從觀光開始呢?」據上建議,雙方領導人或可從中找出合作基點,為人民生計,各退一步吧!

   
Cash or Plastic? 結帳時聽人這樣說,跟塑膠袋無關!
去 New York 出差的Jim,在餐廳和老美同事用餐,結帳時候,同事問服務員:"Do you take plastic?" 當服務員回答yes時,Jim以為他會取塑膠袋來打包,只見同事拿出信用卡來付款。原來plastic指的是credit card,信用卡,不是塑膠袋。

太空執勤1110天 世界第一人
俄羅斯太空人柯諾年科(Oleg Kononenko)預定本月23日結束為期1年的太空任務返回地球,屆時他將締造在太空停留1110天的空前紀錄。他在今年6月刷新紀錄,成為迄今太空執行任務連續執勤天數突破1000日的太空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