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深心信解 厚植善念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Mr.Play,不累 視視看】包含重要新聞、社群最夯話題、優質節目內容,讓你透過E-mail輕鬆觀看影音新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4/02 第23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恆願利生
證嚴上人專區 深心信解 厚植善念
慈濟脈動 佛道無上誓願成
焦點專欄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學貫中西 養成現代華陀傳人
恆願利生
以深心定力面對考驗,

善的潛能將持續自無數心田湧出,

愛的循環將在人間流轉不息。

深心信解 厚植善念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五年三月一日至二十日

深信正法,

厚植善念,

恆持付出,

以善以愛守護人間。

臺灣正面臨嚴重乾旱,水庫即將見底,農地休耕,民生用水不足;人人期待天降甘霖,能紓解旱象。

水是人類的大生命、地球的大生命,一旦無水,萬物生命就乾枯了;人人要有生命共同體的觀念,惜水如金。

古早人說:「好天要積雨來糧。」不只乾旱時惜水,平常生活中就要培養節約的習慣,惜福愛物、降低欲望,珍惜大地一切資源。

地、水、火、風、空,這「五大」乘載眾生、滋養生命、成熟萬物——雨水滋潤草木,森林吐新納垢,土地洋溢生機,自然界萬物相生相長。依止在這片美好的天地間,要有反哺之心——調和己心,不破壞大地,還要珍惜、善用自然資源,回報天地之恩。

要順應天理,也要遵循人間道理,莫暢一時之快而為所欲為;若行為脫離正軌、逆了道理,會陷入許多危機。

各行各業守在崗位上善盡本分,社會才能順暢運轉,才能滿足人人生活中食、衣、住、行所需,所以要感恩眾生恩,也要回饋人群。若人人能事事感恩、彼此互愛、疼惜萬物,社會上洋溢善的氛圍,天時、地利加上人和,人間就能祥和平安。

平安是福,

平安且有能力助人,

是「福中之富」。

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三月中旬在日本舉行。其實最根本的減災,是調和人心——心,能少欲知足;身,能力行環保。人人調順身心,大自然就能調順。

二○○八年五月納吉斯風災重創緬甸,鄰近的馬來西亞慈濟人肩負起賑災任務,將近七年來持續關懷;這分長情大愛感動了當地人,發心立願成為緬甸的慈濟種子,定期關懷照顧貧病鄉親。

三個多月前馬來西亞東海岸發生大水患,當地慈濟人投入賑災重建,換成緬甸人來幫忙。為支持馬來西亞慈濟人賑災,他們捧著愛心箱下鄉,走在田埂上,村民彼此招呼相偕來捐款。一位農民說,以往下大雨就淹沒田埂路,慈濟人來鋪路造橋、甚至蓋學校;今年稻米豐收,也來自慈濟過去致贈的稻種,所以他要回饋。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地球上人人都是生命共同體,莫因國界、種族之別,而隔絕、分別你我;人人互助互愛,才能減輕災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西非這一年多來,有近萬人感染伊波拉病毒而喪命,疫情最嚴重的三國是:獅子山共和國、賴比瑞亞、幾內亞。

面積約臺灣兩倍大的獅子山共和國,六百多萬人口中多數是窮人,國內醫療建設落後、物資缺乏,已有一萬一千多人感染伊波拉病毒,其中超過三千六百人死亡。透過新聞畫面,看到當地醫院環境簡陋,病患只能躺在破舊床墊上或坐在地上,隔離病房也僅有布簾相隔;實在讓人心疼。

臺灣與西非距離遙遠,當地也沒有慈濟人,加上又是疫區……要伸援,困難重重。

感恩因緣出現——在獅子山共和國援助多年、且在當地設有醫院的美國希利國際賑災基金會(Healey Foundation),以及天主教明愛基金會(Caritas Foundation)與慈濟合作,提供物資給獅子山共和國,協助照顧社區醫療站及隔離中心病患。

不忍病患躺在潮溼地上,慈濟準備了福慧床與環保毛毯,再加上香積飯為他們補充營養;這批物資已在元月起陸續海運到當地。慈濟也聘請出生獅子山共和國的美籍人士史蒂芬•豐巴先生擔任專案負責人,回國服務同胞。

希利基金會總裁及執行長,三月三日專程來臺與慈濟簽署合作備忘錄。他們參觀慈濟志業體,感受到祥和溫馨的氣氛,也了解慈濟從事國際賑災的真誠與人文,承諾將用尊重的態度,把物資送達病患手中。

這是超越宗教藩籬、跨越國界的人道援助;希望這分愛的能量,能幫助獅子山共和國的病患紓解苦難。

普天之下多苦難;有心靈煩惱之苦、有身體病痛之苦、有人身心俱苦,還有天地不調引發的災難之苦、人心不調造成的人禍之苦……慈濟成立近四十九年來,致力於救貧救苦,面對這麼多苦難蒼生,只能不斷把愛延伸出去;更希望啟發人心,讓人人心中愛的種子萌芽。

平安是福。身在平安之地,還有能力幫助苦難人,更是福中之富。當人人愛心匯聚,達成救人使命,也富足了自我生命。

時時問心:是否無愧?

無愧於心,

就要守護道心,

隔離惡法,堅定善法。

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物質欲望淡薄、喜歡離群索居,總是身著陋衣在荒郊野外修行;他不去有錢人家托缽,總是向貧窮人化緣,希望給予種福田的機會。這種修行方式引人質疑。

有一天他來見佛,佛陀看他全身邋遢、年歲又長,請他在僧團專心修行。迦葉尊者感謝佛陀關心,也秉告佛陀——除了衣、缽,他身無長物,以天地為家,從不擔心沒得吃、沒得住,也與人無爭,感到無比輕安自在。

不同於一般人以物質匱乏為苦,佛陀肯定迦葉尊者堪忍一切,不受人、事、物影響,定心專念修苦行,從中體會到禪悅法喜;故尊重他的決定。

佛陀告訴弟子,迦葉尊者如此清淨、不放逸的修行態度,真正能延續佛法慧命。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守戒,能防非止惡;心定心靜,才能產生清明的智慧。

佛陀成佛前,也有魔軍來擾亂,但他心能靜定,終於降伏了魔軍。成佛後,曾遭遇他人障礙、誣陷,但佛陀以「因緣果報」看待,不浪費時間與人爭辯、增加對立,也不會沈浸在煩惱痛苦中,而是以甘願心面對。

現代網路科技發達,善用能增長智慧、利益人間;若沈迷在虛擬世界中,對各種言論信以為真,就會亂了心,甚至聞聲起舞。人心如果不安、不平,社會就難以安寧。

莫將視野縮在小小的洞�,要開闊心胸與眼界;還要以法水滋潤心地,掃除內心無明、不平,才不會釀成心靈災難。

出家五十多年來,我時時刻刻戰戰兢兢,守護著自己的身、口、意,不使有絲毫偏差。但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需要會合愛心人一起付出;所以我對每一位慈濟人一再強調「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希望人人守好戒律,沒有絲毫偏差。

慈濟人的無私大愛,以及願意盡形壽、獻身命付出的心,無庸置疑。然而,人人都還是凡夫,難免有習氣,導致行事有瑕疵,或是不圓融。

慈濟是修行團體,每位慈濟人要謹記「修心養性,端正行為」,恆持「戒、定、慧」,時時觀照起心動念,虔誠反省、懺悔,及時修正瑕疵。

對的事,不只做就對了,還要再精進,做得更好。慈濟不是十全十美,但願意盡心盡力。

深心信解,

守護清淨身口意,

感恩逆增上緣。

迷者在苦中作樂,覺者在苦中說法。佛陀不斷來回娑婆世界,為苦難眾生說法,希望人人聞法覺悟,自度度人。

聽聞佛法,首先要「信解」。就像移植樹木,若時間不夠長、根還沒有深入土地,樹體不穩,風一吹就倒了。同理,對法一知半解,就容易人云亦云,讓信心動搖。信根一旦動搖,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起疑,使道心退轉,甚至自斷善根。

信根若深,契法無礙。以堅固的信心接受正法,信根扎穩,根深柢固,就不會受外境左右。

信願堅定之外,還要起感恩心——感恩逆境提醒自己,要更精進修行。

菩薩道是難行道。慈濟人志行菩薩道,以利益人群為目標,不論遭逢任何困難,都要殷勤前行,堅定不動搖;遇到再大的逆境,都要維持心的清明,才不會被無明煩惱籠罩。

世間事難以盡如人意,要時時問心——是否無愧?只要問心無愧,就要守護道心;不只要隔離惡法,還要堅定善法,專心向善。

就如種子入土,被石頭或雜草壓住,難以萌芽;受無明覆蔽,心地乾燥,智慧資糧就會枯竭。佛法能撥開無明雜草、移除沈重頑固的石頭;以清淨法水自我灌溉,時時勤耕耘,去除無明雜草,使心地回歸純淨,才能長養福慧資糧。心中有法,就能心平氣和、心安知足,不受煩惱障礙。

佛典中記載一段故事——

一位比丘靜坐時,忽然聽到一陣低沈的聲音由遠而近,他環顧四周,發現一條蟒蛇在他身旁。

比丘大驚。蟒蛇開口說話:「請不要驚惶,我不會傷害你,我只是想聽你說法。」比丘靜下心來問:「你為什麼會變成蟒蛇呢?」

「你聽過阿耆達王嗎?」蟒蛇問。

比丘回答:「我知道,他常善心布施,很護持佛法。」

「我就是阿耆達王。」

「怎麼可能?」比丘說,阿耆達王經常布施,造立佛塔無數,供養三寶、護持正法,「以此善行,理應往生天界,怎會墮落為蟒身?」

蟒蛇回答:「在我重病臨終之前,侍衛日夜來伺候我,當時天氣炎熱,他為我搧風,扇子不小心掉到我的臉上,我非常生氣,氣絕命終。往生後就變成蟒蛇。」

比丘感嘆,即使造無數功德,一念瞋怒,就墮落為蟒蛇身,「這就是因緣果報啊!」

修行,最重要是照顧好自己的起心動念;不要隨境而起瞋恨、怨怒心。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一念瞋心,可能釀成大災;心靈的無明火,會燒毀整片功德林。

慈濟人不忍眾生受苦難,發心立願菩薩道;然而入人群修行,要能不受眾生習氣染著,鍛鍊出殷實的定力與智慧——心靈靜、寂、清、澄,謹守戒律、方向不偏;無論遭遇什麼境界,都要安忍,堅定守護初心;照顧好身、口、意,莫增添人我對立。

民心良善是國本、是社會祥和的基礎,也是人間幸福的基本;一旦國家動盪,無論貧與富,人人都難以安居樂業。愛的能量不能只靠少數人,需要人人共同的善念與身體力行,才能成就。

期待人人培養愛心,也維護社會的善與愛——人人一起做好事、說好話、結好緣,伸出雙手利益眾生、呵護大地。

請大家多用心!

佛道無上誓願成
《維摩詰經》中記載,佛陀請文殊師利菩薩去維摩詰居士住處探病,文殊菩薩原以為維摩詰這位「上人」善說諸法精要,恐怕難以應對。結果兩人在對答間,開展出足供後世菩薩行者依循的中道,即離內見,離外見,斷攀緣,無所得,「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而不厭倦」。

維摩詰居士提示,需以智慧觀照一切事物真相。內心的妄念,以及對外界色相上的執著,皆依因緣而變現;菩薩和眾生的身體和病痛,非真也非有,不新也不舊,皆起因於無常。

在有形有相的器世間,這些道理難以理解,但對菩薩道上的修行者而言,則是點滴在心頭的體會與箴言。

慈濟即將進入第五十年,當初證嚴上人以悲心宏願,在偏遠的臺灣東部踏出第一步,立志救濟苦難眾生,而今從國內延伸到海外,這單純的目標未變。因為災難偏多,人心不調,契機發展出多元志業。

無數人出錢出力,海內外眾多志工辛勤地長年投入,才成就今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慈濟。善心善行的召喚與共鳴,使「慈濟」兩個字成為寶島共有的美善象徵。淨除身口意諸多習性,走出小情小愛,廣學覺有情,是慈濟志工最堅實的精神動力。

在十方善士志願和合的社群,菩薩精神相互薰習,素樸平凡的小人物也成為典範,影響更多人加入,實現《無量義經》所言「一生無量」的精義。志工群以戒以道制心,所發願力無窮,非任何制度所能管理。

菩薩行者在人我關係密切的現代社會,遭逢比過去更多的考驗,自身需調伏凡夫仍有的瞋慢、貪欲和執見,同時以誠信超越、止息外界的誤解和責難。修持印順導師所指「無煩動惱亂」的心地和平,也致力於人世的和平,這是慈濟所依循的大乘行。

我們服膺導師所言,信解在變化無常、種種相對差別中,有永恆的不變、平等無差別的真理。許多人在慈濟菩薩道上轉化煩惱執著、了悟眾生平等,救度自己,也救度他人。

遠古以來的清淨梵唱「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慈濟志工已力行在人間。近半世紀的足跡,綿延千萬里,膚慰為天災和人禍摧殘的人心和大地。

我們堅信,以深心定力依佛道而行,善的潛能將持續自無數心田湧出,大愛的循環必在人間流轉不息。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0期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學貫中西 養成現代華陀傳人
◎撰文•葉子豪 攝影•顏霖沼

他們學辨證論治,練針灸習推拿,

他們習大體解剖,熟記生理病理,

慈大學士後中醫學系學貫古今中西,

首屆學生於二○一四年全數通過中醫師第一階段考試,

締造中醫教育史新紀錄;

未來將結合傳統醫方與現代科技,

為病人提供更合適的治療。

二○一○年四月,芮氏規模七點零的強震重創海地後第三個月,三十九歲的克萊松拄著枴杖,蹣跚走進慈濟義診站。他不是因瓦礫砸傷而來,而是為回復正常生活,尋求一絲渺茫的希望。長達十四年原因不明的劇痛與顫抖,迫使克萊松放棄樂團小號手的工作,淪為無法謀生的依賴人口。本地醫師束手無策,克萊松懷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把身軀託付給來自美國的慈濟人醫會醫師,就算再失望一次也無妨。

經過一番「望、聞、問、切」後,中醫師廖明煌在他頭頂扎下幾根銀針,原本顫抖的身體竟然安定下來,劇烈的疼痛也消失了。克萊松於是擱下枴杖,小心翼翼地站起來,先緩步行走,然後小跑步、跳躍,最後甚至可以倒著跑!長年病痛瞬間緩解,克萊松激動落淚,廖明煌也跟著紅了眼眶……

源自東方,傳承千年的中醫,在二十一世紀的西半球妙解頑疾的實例,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於二○○二年所發表「傳統醫藥全球策略」,呼籲各國重視傳統醫學、醫藥的宣言。

儘管當前世界的醫學主流為發源於西方的現代醫學,但就療效、經濟考量、可親近性而言,包含中醫在內的各民族傳統醫學,仍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全球七十億人口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能享有教學醫院以上等級的醫療資源;發展傳統醫學,有其現實需要。」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主任林宜信解說道。

新秀老將,跨界多元

慈濟於一九七二年設立「貧民施醫義診所」時,就接引中、西醫師進行義診。一九八六年後陸續成立的六所慈濟醫院,都設有中醫科、部;「國際慈濟人醫會」也吸引許多熱心的中醫師投入義診,服務各國病患。四十多年下來,慈濟醫療志業體及人醫會的中醫師已隊伍浩蕩,而招募、接引現有中醫之外,證嚴上人更慈示要設立學系,以專業與人文教育培養新一代的「華佗傳人」。

二○一二年,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正式成立,是臺灣第三所學士後中醫學系,招收具有學士以上學位者,成立第一年即吸引一千六百多人報考,競逐不到五十人的錄取名額。在慈大現有的二十多個學系�,「後中」是學生平均年齡最高的系,目前三屆一百三十多位學生中,年過三十五者比比皆是。

「學生有從藥學系、生化系、護理系畢業的,也有讀文學系的人,甚至有博士、碩士。從各個不同科系過來,有多元性,加上中醫的陶冶訓練,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發展。」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認為,心智成熟、方向明確是「後中」學生的優勢。

相形之下,今年才滿三十的賴奇吟,可說是排行在後的小妹妹。「我是慈中第一屆學生,以前考慮過讀中醫系,但成績不夠上不了。碩士畢業後思考要繼續念博士或換跑道,從事中醫的姑丈說,念博士要五年,念後中醫也是五年,何不試試看?」

完成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碩士「五年一貫」的學業後,賴奇吟選擇報考學士後中醫學系,當時只有中國醫藥大學和義守大學設有後中醫學系,總錄取名額僅一百五十名,卻有數千人次應考,她一一報考,足足考了三年,才於二○一二年考入新成立的慈大後中系,成為第一屆學生。聽說有人真的「寒窗十年」才考上後中,她很慶幸自己「只」考三年。

針砭解剖,中西兼具

但入學不久,金榜題名的歡喜與榮耀,馬上被繁重的課業壓得煙消雲散。因為現代的中醫,不只要讀《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中醫古籍,懂方劑炮製、針灸推拿,還要學習西醫的基本知識技能,方能與西醫師溝通,運用現代醫療科技,為同時求助於中西醫的病人提供更好的照顧。

學士後中醫學系須修業五年,前三年為學科教育,後兩年則分別規畫西醫見習、中醫實習;以課程比例來說,一半為中醫課程,百分之三十五為西醫課程,百分之十五是通識;「同學們必須兼通中西醫知識,未來才有辦法和整個團隊合作。」系主任林宜信簡要說明「學貫中西」的理由。

不僅課業繁重,學生大一上學期就要上重中之重的一門必修課。「報到之後,馬上就上解剖課,有一種還沒暖身就要開始跑的感覺。」第一屆學生許菁雯坦言,大體解剖要背的醫學名詞很多,都是英文原文,但即使有壓力,還是學得很開心,「大體老師家屬對我們蠻好的,有時候會回想一些老師在世時的故事和我們分享。在他們眼中,中西醫學生都是一樣的。」

相較於老一輩中醫,在冷硬銅人身上找穴位、辨經絡的學習方式,後中同學們獲益於「無語良師」的無私奉獻,得以在有名有姓有故事的「真人」身上,窮究人體精妙,學習面對生死、尊重生命。而慈濟志工的關懷與協助,則讓這些未來的大醫王,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習得「看病人」的要訣。

看到年長的同學與年齡差不多的懿德媽媽、慈誠爸爸互動良好,重回慈大懷抱的賴奇吟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剛開始我還擔心,畢竟大家都一把年紀了,對他們會不會有點排斥?後來看不會啊,相處很融洽。」

擔任後中學生會會長的王仁甫,則是感恩當中醫師的慈誠爸爸,讓他在暑假期間到診所見習,學到寶貴經驗:「要讓病患進診間時,感覺是舒服的。」

炮製煉藥,學法煉心

在研讀中西醫書充實學科知識同時,同學們也親自動手實作針灸推拿,調製丸散膏丹。賴奇吟說:「我們到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的診間進行針灸考試,同學相互實作,抽到什麼穴就對那�下針,老師看扎對了就可以拿起來,連抽三個穴,然後交換。」

在「國手級」教師的指導下,具有侵入性的針灸實作課,其實是很安全的。可是大多數人都是生手,下針時難免偏離穴位,讓當白老鼠的搭檔多挨幾針;但也唯有經過這些跌跌撞撞的過程,方能由生疏到精熟,練就妙手回春的能力。

相對的,中藥炮製就溫和許多。中醫所言的炮製,就是對藥物的原料進行修剪、淘洗、熱處理等加工程序,以達到消減毒性、增強藥效、改變藥性的目的。許多炮製藥物的方法如蒸、煮、炒、煅(高溫烘烤)和烹調食物頗多相似,因此當師生們進入充滿鍋具的實習教室,備齊藥材準備實作,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餐飲科系上廚藝課呢!

「煮法有幾個目的,第一是清除跟降低藥材的毒性,以前有一句話即說『水煮三沸百毒俱消』。好比烏頭這種藥,炮製前後,其毒性成份差別可達兩千倍之多。」

講解告一段落,藥師出身的授課教師賴尚志,開始指導同學們實作蒸法與煮法,當日使用的藥材,有塊狀的地黃,粒狀的女貞子、白扁豆、山茱萸,細條狀的遠志,還有銀光閃閃的藥用珍珠。

同學們把各類藥材置入鍋具蒸煮,其中較特別的是煮珍珠。古人將藥用珍珠用紗布包起來,夾在兩塊豆腐中間放進鍋�煮,以清除附在珠體表面的油質。方法看似單純,但真要「如法炮製」沒有想像中容易,鮮嫩的豆腐稍有不慎就會破碎,逼得同學們必須全神專注。

相較之下,地黃的炮製就簡單些,只要把塊狀的藥用部位加上酒,再放進蒸鍋�蒸即可。經過約兩個小時的蒸氣洗禮之後,原本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的地黃,就成了具有溫補效果的「熟地黃」;煮過的珍珠性質沒有大改變,但原本透明的一鍋水,已變成黃澄澄,飄散些許燒焦豆漿味的油湯。

天然的植物、動物乃至礦物,都需要經過炮製,方能減毒增效治身病。而用藥救人的醫者、提攜後進的人師,又何嘗不需要下一番去習氣、增智慧的功夫?

啼聲初試,締造紀錄

回想剛接任系主任時的戒慎,今年受證為慈誠隊員的林宜信,對證嚴上人的恢弘願景十分敬仰,因為上人不只是辦學,更要為醫界注入一股清流,期許後中醫系培養出來的人醫,能依慈悲喜捨精神,發展中國傳統醫學,並結合現代醫學科技研究中醫,以達到濟世救人目的。

「因為上人希望老師成為學生慧命的父母,所以我就參加一系列包含志業體同仁共識營、精進研修課程,也加入慈濟志工見習培訓。職志合一從自己開始,最後回歸到學生的身上!」林宜信說。

為了給學生最好的教育,慈大後中醫系與六所慈濟醫院緊密結合,禮聘各院的中、西醫師到系上任教,整合服務、研究、教學,讓經驗豐富的醫界前輩,與潛力無窮的後進一同成長。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分享為後中醫學子備課、授課的收獲:「教學相長是這份工作最好的地方!教學生是溫故而知新,我在教學時會注重同學們如何思考、理解,要講得讓學生清楚明白,自己就要更了解課本內容。有時會發現臨床治療時忽略了一些東西,反而會更圓滿自己的看診工作。」

葉家舟為同學們講授病理學、傷寒論、中醫耳鼻喉科學、內科學等重要課程,往往在上課日的前一晚夜宿花蓮,當日上午連上四小時課,中午再趕飛機、搭高鐵回嘉義的大林慈院看診。

而同學們的表現,亦不負老師們舟車奔波的苦心,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讚歎:「我到慈大後中醫系上課時,每個學生都令人感動,他們眼睛看著老師,背不靠椅子,表現得很敬業,這樣老師就願意教更多了。」

學生精進學,師長用心教,復有慈濟志工的關懷與薰陶,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初試啼聲,即有不凡表現。第一屆四十四位學生參加考選部「一百零三年第二次專技人員考試」中醫師第一階段考試,締造百分之百通過的空前紀錄。

「臺灣設立中醫學系已五十年,我們的系是最晚設立的,但第一次參加國家考試,就百分之百通過,展現了同學自我學習、認真、合和互協的精神,也創造了歷史紀錄。」為了鼓勵締造佳績的同學,並為這段光榮歷史留下紀錄,系主任林宜信自掏腰包,致贈每位同學一尊小銅人模型以及一個把脈枕,為這些中醫的傳承者致上祝福。而隨著時序進入二○一五,慈大後中的第一屆學生也將在幾個月後完成學科教育,正式進入醫院展開西醫見習。

誠如慈濟大學校歌詞第一句:「醫海遼闊,有緣同航」,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慈濟所培養的良醫,已在臺灣醫界蔚然成林,造福病人。而今結合中醫優良傳統、現代醫學知識以及慈濟醫療人文的後中醫系,也已站穩腳跟,勇猛精進。展望未來,這些「華佗傳人」、「醫方菩薩」可望成為慈濟推動中西整合醫學的生力軍,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力量,也將因為他們的投入而增強。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0期

惹爭議!只因巧克力是「神明造型」
在關於宗教的問題中,這是相當小的一個。但無可避免的,這問題必須要問:吃掉你最喜愛的神明造型的巧克力沒關係嗎?這個問題在曼哈坦的一間小小的巧克力店「邦德街巧克力」出現。

學會沖煮一杯好喝咖啡
不同類型的手沖壺、濾杯及沖煮手法,都可能對萃取出的味道有所影響。不斷練習、品嘗,感受口感、香氣,找出屬於自己的味道,就是學好手沖咖啡的一大關鍵。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