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討黨產的目的不該是為了羞辱國民黨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8/02 第379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登太平島的法律與政治
聯合報社論 聯合/討黨產的目的不該是為了羞辱國民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電力自由化 快踏出第一步
民意論壇 蔡英文向原民道歉 比扁還保守
向原民道歉/英全的歷史 不是原民的歷史
向原民道歉/遲來的道歉 前瞻與疑慮並存
向原民道歉/總統當召集人? 給原民當才對吧
向原民道歉/拋棄對日的人質情結
向原民道歉/平地人不懂幹麼道歉
李登輝終究不是日本人
中華文化 要拱手讓給越、韓?
聯合筆記/致 我們的青春和偏鄉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登太平島的法律與政治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太陽花翻牆破窗,強占立法院,侵入行政院。林內閣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對涉案者撤告。理由:一、這是政治事件,非單純法律事件。二、其訴求是普遍社會共識,具正當性與社會貢獻。

若用撤告太陽花的標準,林內閣將用什麼理由對登上太平島的漁民開鍘?

船隊啟錨就宣示是為了「保祖產/護主權」,這是一個昭告天下的「政治事件」。何況,蔡政府對太平島仲裁案,已宣示「絕對不能接受」,蔡總統更稱「擔心台灣二百浬經濟海域從此喪失」;尤其,絕大多數國人亦認同此一立場。因此,這非但是一「政治事件」,且其訴求更屬「普遍社會共識,具正當性與社會貢獻」。

若太陽花是政治事件,不可訴諸法辦;則漁民登太平島的「政治性」較太陽花更無爭議,也更符「社會共識」,尤無疑義。

再就法律面言,裁罰的理由之一是活魚運搬船駛離了法定航路,但「難道不能空船試車嗎?」何況,記者隨行更是求之不得,只是不及辦理手續。林內閣看待太陽花如此寬鬆,為何卻用僵硬的法匠觀點對待護島漁民?

以太陽花的種種看漁民登太平島的種種,即知林內閣非但對執行「法律」的寬嚴不一,且對「政治」的解釋亦是非不明。太陽花受到蔡政府的萬般寵愛,但登島漁民返航,綠營卻連一名地方官員及民意代表皆未到場,更立即傳出可能開罰的說法。

兩套法律標準,兩套政治標準,令人錯愕。

   
聯合報社論
聯合/討黨產的目的不該是為了羞辱國民黨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和時代力量聯手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簡稱「不當黨產清理條例」),執政黨立刻磨刀霍霍,將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推動其所謂的轉型正義。國民黨雖有黨產歸零之心理準備,卻也擬就此條例之正當性聲請釋憲;俟「清黨產」程序啟動後,也勢必針對個案提出行政救濟程序,最終也可能走上釋憲之路。

討黨產行動一旦演變至此,勢必演成一場法律戰、持久戰、割喉戰。就法論法,已有不少學者指出《不當黨產條例》的內容確實有違憲之虞;諸如,對「不當」的定義不明、採有罪推定原則,黨產處理委員會設在行政院下,違反權力分立原則,以及違反一般法令追溯時效原則等。這些,未來在憲政法庭上的攻防,恐怕都非三言兩語說得完,更不是任何一方可侈言必勝。

至於行政救濟一途,則可能比直接申請釋憲還要曠日廢時。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民進黨政府真的討回黨產,可能是雙方纏鬥多年之後,彼此耗費了大量資源,乃至社會人心。而另一可能的情況是,民進黨政府輸掉憲法官司,所謂為了「轉型正義」、政黨公平競爭的清理不當黨產,不過成了違憲鬥爭的鏡花水月一場。柯建銘擔心,黨產若討不回來,這個問題將變成「民進黨的大巨蛋」,其原因在此。

平心而論,國民黨黨產屢屢成為對手的「政治提款機」,正是因為龐大的黨產造成了政黨間的不公平競爭,至少是「懷璧其罪」。在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國民黨運用黨產介入政治、甚至操縱股市、財團,形成龐大的黑金網絡,在在讓民眾反感厭惡。因此,不只一般民眾支持「黨產歸零」,許多國民黨員也覺得這個包袱必須處理、拋棄。

但在辯論黨產的公義性質前,也必須認清國民黨黨產其實是一種「歷史共業」,其牽扯之時間、範圍與複雜度遠超過想像。例如,目前隸屬政府機關的法務部調查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都曾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國史館的鎮館之寶「大溪檔案」,曾經是國民黨的黨產;而如今李登輝掌控下的台灣綜合經濟研究院,也曾運用國民黨的經費成立。就連民進黨,都曾是李登輝用黨產「餵奶水」的對象。凡此種種,都讓所謂的「轉型正義」充滿糾結。

正因如此,要透過《不當黨產條例》來達到清黨產、轉型正義、政黨公平競爭等目的,由於該條例框架未盡合理,反而是最治絲益棼、且可能一事無成的方式。就算民進黨政府清算黨產成功,最後留下的,可能只是淪喪的法治、永無寧日的政黨惡鬥,以及無限擴張的行政權。

事實上,國民黨已對「黨產歸零」提出承諾:在扣除負債、需支付的人事、退撫等相關費用後,其餘全數捐出作為公益。此一承諾若能落實,就能直接達成「黨產歸零」的目的;未來即不會再有黨產衍生的不公平競爭問題,「轉型正義」也可獲得相當程度的伸張。然而,《不當黨產條例》立法後,此一途徑反而喪失了可能性。從這點看,民進黨決意使用可能耗時更久、成果更不確定、更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方式來追討黨產,說穿了,並不是真正想要追求轉型正義,而只是想藉著這個可以翻來覆去的追討過程來羞辱、凌遲國民黨罷了。在民進黨眼裡,那才是「極大化」討黨產的政治效益。

如若民進黨政府真有心用最少的資源、最小的衝突,和最大的法治原則,讓國民黨黨產歸零,未來在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運作上,就需要拿出更多的彈性與包容。國民黨承諾的由「公正第三方」清查黨產後捐出,順理成章也可由此委員會擔綱。而國民黨除了自我瘦身,也應重新審視退休黨工的退撫制度。如此,才是兼顧正當性、可行性、目的性的妥善處理方式。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電力自由化 快踏出第一步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近來已經很不平靜的電力問題,隨著台電董事長請辭及電業法修正公聽會而再次沸騰。在台灣的特殊環境下,一方面力求穩定供電、價格合理,另方面要完成2025非核家園目標,挑戰已然艱鉅,電業法修正又要導入競爭、拆分台電,無疑是火上加油。但電力自由化已是超過20年還在紙上談兵的難堪老案,也是先進國家實施多年的制度,固然細節爭議仍多,但再不跨出第一步,真無法對下一代交代。

電力市場的結構可略分為發電、輸配電及售電三個層面。發電顧名思義是上游生產者,輸配電則負責將電力傳輸到消費者,而售電業是類似電力的批發商,向發電業買電後再銷售給用戶。目前台灣的電力市場是由垂直整合「發、輸、售」三者的國營台電公司依法獨占經營;零星的獨立發電廠或自用發電者(如工廠、太陽能等),則像是台電的發電外包商,只能將電賣給台電。

這個垂直整合、公營獨占的電力市場結構有其淵源。首先過去認為電力服務是典型的自然獨占,競爭反而更加無效率;再者垂直整合不但能降低「發、輸、售」三層的交易成本,且能確保供電穩定;最後,電是民生必需,公營獨占才能確保有足夠的投資及穩定的電價。

然而公營獨占的結構也有其問題。例如缺乏競爭造成的營運及人事效率低落、引進新科技、新能源的反應緩慢、資訊不對稱及不完全,再到公營事業身分所受到的諸多法規/政治拘束及新建電廠不易等,更阻礙了民間資金及新科技的投入。這些至今仍困擾台灣的問題,歐美各國卻早在30年前便已開始推動電業自由化。

各國自由化的方向大致一樣:打破垂直整合、開放發電及售電投資及競爭、維持輸配電網公有(國營或由業者共同擁有),同時成立電力監管機關及交易所確保價格及供應穩定,以上的自由化方向,基本也是這次電業法修正的內容。事實上,我國電力自由化從醞釀規劃到1995年第一次提出修法,也已近30年的光陰,基本方向類似,相關影響評估研究也不知多少,但始終沒能踏出一步。

踏不出去的原因很多,但約略可歸納成三個「害怕」,一是怕缺電,二是怕漲價,三是怕台電。三個害怕加總,就變成政治上的燙手山芋;雖然自由化的長期利益顯著,但政府任期只有四年,所以總是長期利益敵不過短期考慮,每一任政府都能拖就拖。

這三個害怕雖然都有道理,但也都有解決方法。特別是電力自由化早已不是新鮮事;從先驅者英國,到國情接近的日本,乃至於彈丸之地的新加坡,都已累積了大量正面效益的證據,以及解決修正負面衝擊的經驗,台灣作為一個遲到者,只要跟著各國先進的足跡走就能找到解方。再者,台灣20年前電信自由化的過程,也提供了打破垂直整合、消滅公營獨占的本土經驗。電信自由化的經驗絕非完美,但回顧當時各界的擔憂及反對,無疑是多慮了。

當然任何改革都有阻力,電力自由化也不例外。透明、傾聽及對話是絕對不能跳過的步驟,而如何有效降低受影響者的衝擊及疑慮,更是推動自由化的基本馬步。新政府勇於任事,不鄉愿式的迴避問題,我們絕對給予肯定與支持,但也要秉持急事緩辦的原則,以更細緻的方式推動,應堅持的原則仍不能退讓,而且要堅定的落實。國際間的許多研究指出,電力自由化最可怕的結局,通常是因為落實不完全、改革做半套,導致原有結構打破,但自由化效益卻被少數既得利益者所分食;這就要看政府的決心和執行力了。

   
民意論壇
蔡英文向原民道歉 比扁還保守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選擇在八月一日「原住民族日」,代表政府(而非國家)向族人道歉,儀式相當熱鬧。

全國的耆老被要求穿著傳統服飾觀禮,在充滿東方主義的氛圍中,彷彿一七八八年清朝鎮壓林爽文事件後,蒙乾隆皇帝召幸御前賜宴領賞的卅八名助清軍有功原住民族戰士,又有幾分像一九一一年賽德克領袖莫那.魯道與其他部落的頭目,在日本警察的安排下,前往內地參觀武器展覽。

在總統大選中,蔡英文的原住民族政策有九大項,第一大項就是向原住民族道歉、積極實現轉型正義。只不過,究竟如何實踐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原民菁英希望「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能一併處理,而民進黨政府則擔心節外生枝,認為在總統府設置真相和解委員會即可。

問題是,由外國經驗看,沒有調查權的真相委員會形同虛設的諮詢單位,原民立委因此至少提了五個草案要求國會授權,可惜,不知為何,總統依然拒人於千里之外,儼然就是不信任族人。

道歉演說的內容,大體是在陳述原住民族所承受的不公不義,聽起來有點像是認識台灣史的作文比賽。儘管前後出現至少十次以上的道歉,然而,在政府主導下的道歉,難免有原民被迫接受和解的味道,特別是來自蘭嶼的達悟族老人家被罰站聽訓了十幾分,令人相當心疼。坦誠而言,如果這是相互的傾聽,應該是由總統府的高度舉辦,而非交辦原民會動員族人,好像跟所謂的漢人主體社會沒有什麼關係一樣。

整體來看,蔡總統小心翼翼、避重就輕,不願意有比較宏觀的承諾,譬如恢復原民的主權、簽訂條約,比一九九九年陳水扁跟原民簽訂的「原住民族與台灣政府新的伙伴關係協定」還保守。在最後關頭,定稿把政見中的土地權,以及原民憲法專章承諾都拿掉了,只剩下「原住民族基本法」所規範的自治區法、土地海域法,以及語言發展法,至於平埔族身分,及傳統領域都有期限,卻是支支吾吾,更不用說連狩獵權的開放都七折八扣,沒有令人興奮之處。

和解的前提是道歉,道歉的前提是真相,而真相的前提是要有調查權,一個空殼的「原住民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不知道有何實質的轉型正義功能?

所謂的誠意不是掛在口上,至少要先還點東西,譬如國家公園的土地權,可以像澳洲一樣,先行歸還,再回租給國家九十九年,同時培養原民的管理人才,待自治區成立後,可以考慮移交、或是共管。至於土地也仿效加拿大做蛋黃、蛋白,以及蛋殼的區隔,分區歸還或使用。

最後,要提醒總統,必須跟從政同志曉以大義,特別是立委,不要危言聳聽,說什麼一旦土地歸還給原民,漢人就要被趕去澎湖金馬云云。畢竟,即使接自日本殖民政府,不當「國」產也是邪惡的。

   
向原民道歉/英全的歷史 不是原民的歷史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昨天早上蔡英文總統在府內邀集原住民各族代表向他們道歉,但對於府外抗議的原住民團體,卻是讓他們在大太陽下與警方對峙,這是道歉的高度不同?還是誠意因人而異?

在下午的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林全院長表示,「過去各個政府所犯下的錯誤,我們今天都概括承諾,並且正式道歉,這個擔子充滿歷史的重量,道歉代表我們的決心,為了台灣社會的和解共生,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這個重擔真的很沉重,民進黨真的願意一肩扛下嗎?

然而,對於這場道歉,原住民歌手巴奈質疑,推動轉型正義卻不面對歷史,顯然執政黨這場道歉,並不是真的站在原住民的立場與角度來處理,「只圖自己的利益,丟臉!」

執政黨上台後,這兩個多月,對於轉型正義推動不遺餘力,先是處理國民黨「不當黨產條例」完成三讀立法,接著就是向原住民道歉,並表明總統府將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強調這個就是邁向和解的開始。

無論是「和解開始」也好,或者「和解共生」,基本上都要面對歷史,邀請全國各族群一起來開創未來。可惜的是,英全團隊的歷史,並不是原住民的歷史。

在面對南北戰爭族群對立,與衝突氛圍中的美國總統林肯,在蓋茲堡演講中,追悼在戰場上犧牲的南軍與北軍官兵,他回到美國的立國理念:基於對自由的堅信,並致力於所有人皆生而平等的信念。追思戰死的英靈,讓這塊土地神聖而可貴之餘,更重要的是生者應繼承過往創造歷史的英雄未竟之業,來讓這個新興國家成為—民有、民治與民享的自由國度,這才是真正地面對歷史。

只是,英全團隊到目前為止,所推動的轉型正義真的是站在中華民國的高度與全民的公理正義高度呢?還是…

   
向原民道歉/遲來的道歉 前瞻與疑慮並存
陳張培倫/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聯合報
台灣這塊土地上原來的主人,終於等來了國家元首的道歉。總觀蔡總統演說內容,對原住民族發展而言有其前瞻宣示,但也有其令人擔憂之處。

道歉內容具前瞻性者,有兩處。首先,總統致詞一開始,就點出了我們這個社會仍有人認為不需要道歉,把過去原住民族所遭遇的不公平與苦痛,視為理所當然,但她仍然堅持要向原住民族道歉。

其次,總統也指出了,我國早有了原住民族基本法,承諾了該族群種種權利,但「並沒有獲得政府機關的普遍重視」,因此她要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總統演說所刻意強調的這兩點,顯現出她深知恢復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的障礙,其實在於社會許多人以及政府許多部門,根本無法認識、體會原住民族所遭遇的歷史傷害與不公平待遇,甚至視之為理所當然,因而對改變此一不公平的族群關係無動於衷,這是不對的。

蔡總統願意以元首之尊棒喝國人,非常值得肯定。

然而,道歉內容也有令人擔憂之處。總統雖承諾於府內設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會,並親任召集人,試圖以其權力地位,推動相關工作。然而,單憑元首個人意志,原住民族轉型之路,究竟能夠走多遠,實堪疑慮。屆時人去政息,原住民族不又是一場空!

根本之計,仍宜將原民轉型正義機制法制化,令其有明確法源依據以及穩定的法定權力。蔡總統若好人做到底美成原民社會此一期待,定能在台灣歷史上留下雋譽。

當然,踏出道歉這一步總是好的,但後續工作真的不容易,請蔡總統廣納原住民族社會這一陣子的各種批評意見,化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助力,促成難得而有的歷史契機。

   
向原民道歉/總統當召集人? 給原民當才對吧
馬志政/社工員(花蓮市)/聯合報
我是一位社工,也是一位原住民。從都市到原鄉服務,讓我看到因為資訊及資源落差與不公不義,致使許多族人只能被迫選擇離開自己的土地,進入強權鬥爭的環境勉強生存,長期下來原鄉部落呈現家庭弱勢邊緣化、教育及照顧資源不足、傳統文化及與語言瓦解,這就是政府長期不認同不尊重原住民存在的事實所造成的。用自以為是的主流價值迫害壓制真正台灣的主人。

其實,總統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是一場政治秀,因為即便說一萬遍道歉,沒有實質具體的政策與作為,都只是假象。而原住民真相調查委員會召集人絕對不應該是總統,應該由原住民擔任及籌設,這才符合對等與尊重的精神,也能貼近原住民歷史。

另外,原鄉福利資源缺乏,且輸送不易,致使老殘者及弱勢家庭無法立即獲得充足且公平合理的資源,政府即便提供相關福利資源,但如同施捨救濟的模式,甚至強壓制訂法規,要求原住民配合,未以尊重與對等的態度,認真傾聽原鄉原住民的需求。

所以,從社會福利及照顧措施面向,就無法顯見政府真正以對等與尊重的態度面對原住民。因此,深深期盼現今的政府與國家,可以真正理解原住民的需求,讓過去歷史獲得真相與和解,而原住民擁有的權益及美麗文化,不再遭受傷害與剝奪,因為我們不要華麗假象的道歉,是要實質具體且有意義的道歉。

   
向原民道歉/拋棄對日的人質情結
朱文心/教(台北市)/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昨天向原住民致歉。一方面,總統用美麗辭藻,願意虛心向原住民致歉,爭取彼等之認同;另一方面,對日本殖民主義者殘害原民的真實歷史,卻不願正視,使部分原住民感受不到誠意。畢竟歷史不容切割,還原歷史全部真相,才是轉型正義迫不及待要做的事。

當年日本殖民者攻打泰雅族人,為紀念死傷日本軍警設立「大豹忠魂碑」。可是蔡總統為了聯美、日制中之需要,對日本刻意求全,從而使得原民歷史受到扭曲,或是陷入黯然不彰之局面。在當下台灣土地上,只有歌頌日本軍警英勇的碑誌,而無原民慘遭屠殺的碑文,就是一項最大的諷刺。

身為自尊自信的台灣人,早該揚棄斯德哥爾摩情結,此種人質症候群不早日袪除,台灣不能正常發展,繼續陷入藍綠惡鬥!

究竟日本政府還是原住民始為台灣主人?這是蔡英文總統向原民致歉,須率先釐清的第一件事。

   
向原民道歉/平地人不懂幹麼道歉
黃瑞麟/媒體工作者(新北市)/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究竟為何要向原住民道歉?筆者不懂,就問當日採訪這新聞的記者。採訪記者說,因為蔡英文選前的政見之一,就是訂八月一日為原住民族紀念日,不過也不知道為何要道歉。

蔡英文代表政府向長久以來被統治者壓迫的原住民族道歉,被部分原住民批評,蔡英文的道歉,只是一場空洞的儀式。我們平地人,卻也看不懂為何「道歉」。想想,國民黨執政以來,不早就有讓原住民學生聯考加分、公費補助學費與住宿…,諸多平地人沒有享受到的福利;這些難道不夠代表前朝的誠意嗎?

既然要因拚「轉型正義」而道歉;是否也請蔡英文為這段執政不力的日子,全民恐慌、不滿,也向全民道個歉吧!

   
李登輝終究不是日本人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李登輝無疑深受日本思想影響,思考之深邃超過日本知識界,並能一針見血提出鞭辟入裡的指正,深獲日人敬重。

但他對日人的情感絕非浪漫,那是建立在對其弱點瞭若指掌的認識上,故常說他比日本人更日本。但李登輝近來鼓吹台日共同體,卻揭露他終究不是日本人的無奈,這也是蔡英文必須面對,而台灣人只能承受的現實。

李登輝甫發表新書,以石垣島近代史做為啟發,聯想日台的IOT物聯網技術合作,暗藏翻轉世界產業的潛力。他據以指出台灣是日本生命線,台日是生命共同體。這項新主張與過去《台灣的主張》、《亞洲的智略》、《為主做見證》等作品,幾乎都是在開展他早先對台灣進入「歷史的開端」的嚮往,把自己與台灣都投射到京都學派的「無的場所」,享受無拘無束的創造生命的權力。

台灣本受日本殖民,故京都學派回溯受神道眷顧的場所,是日本,非台灣。當然,後來在台灣有皇民化運動,卻因日本投降而功敗垂成,致台灣回歸中國,延續曾為殖民地的烙印。對李登輝而言,建構台日生命共同體,無非是在完成這段未竟歷史進程。可是,他有意無意透露出殖民地人心態。因為他的設想中,已是無極之場所的日本,竟還要以台灣為生命線。

李登輝是站在台灣位置設想台日生命共同體,與他在一九九二年宣告要把台灣重置於「歷史的開端」,同樣是不折不扣的「台灣的主張」,而不是日人主張。

因為,日本沒人關心台灣從歷史開端再出發,但或可理解他的語法,反而台灣少有人明白,因李登輝採用日人熟悉的場所邏輯。這剛好說明,李登輝即使嫻熟場所哲學,依舊跟日本身處不同場所。

深諳此一尷尬,他在一九九四年提出膾炙人口(或聲名狼藉)的〈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他還沒解答的關鍵是,台灣是不是日本終極場所中一個有創造力的生命泉源?日本知識界固然佩服李登輝的哲學素養,但無論如何,日人不會對石垣島聯結台日成為生命共同體想法太衷情,於是間接揭露,一廂情願的提倡者受苦於揮之不去的殖民地人身分。

安倍晉三向來敬重的李登輝,還在進行心靈掙扎,相形之下,安倍當成戰略棋子,卻也是李登輝化台入日最後希望所繫的蔡英文,就顯得不在狀況內,甚至玩世不恭。如安倍對李登輝的敬重,並不能超度他的卑微感,那安倍對蔡英文利用,更不可能顧及蔡的情感。李登輝終究不是日本人,蔡英文就算把玉山送日本,恐怕對台灣擺脫棋子角色,也於事無補,遑論去面對殖民地身分。

   
中華文化 要拱手讓給越、韓?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最近一個月內去了越南及南韓,心中頗有感觸。這兩個地方雖然現代化的程度不同,但都具備強烈的企圖心,積極躍進。但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倒不是他們的經濟成長,而是兩個國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珍惜。其實不只這兩地,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過中華文化的影響及薰陶。

以南韓來說,朝鮮時代引入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的主導文化。在金融風暴後,更提出「文化立國」國策。將傳統儒教文化的精髓,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融入到現代生活中,開創「韓流」新路,並以此做為經濟發展新動力;他們的現代化不是建立在否定和拋棄傳統文化,反而是在尊重、繼承,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反觀台灣,華夏中原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都隨先民移植台灣。

然而,十多年來,卻因政治,刻意要淡化與中國大陸的聯繫,不論是在教育、思想上,都想與中華文化脫勾。

從現實上剖析「中華」這個概念,我認為應該有「政治」、「經濟」、「文化」三種不同的面向。面對「中華」這三個面向,我們的自我定位極其重要。

政治上,台灣與北京分治,是不爭事實,但面對兩岸微妙情勢,要學會生存智慧,以維持台海和平為目標。

經濟上,基於現實利益考量,不可能無視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也是我們目前最重要的貿易國。即便政府提倡南進,也不能漠視西進的成果,應該要審慎處理,利用我們在文化、地理及語言上的優勢,增強兩岸的合作,維護甚至增強台灣的實力。

最重要的,在文化上,應該珍惜並發揚光大老祖宗留下的寶貝。民主社會裡,大家對政治或許有不同的認同,但不可因此犧牲了中華文化、儒家思想,走向「文化台獨」的偏鋒。

台灣承襲中華文化,應該善用這個優勢,對內身體力行,對外積極宣揚,這樣才是愛台灣的具體實踐。

   
聯合筆記/致 我們的青春和偏鄉
沈珮君/聯合報
「我也是鄉下長大的」,聯合報系「逆轉騎士」紀錄片首映會後,很多出席貴賓紅了眼睛,這些中壯年菁英幾乎都來自偏鄉。我們,各在不同崗位,但是,不論族群,驚人的相似,兄弟姊妹一樣,有共同的集體記憶。

我們,戰後嬰兒潮,在農村誕生,在麻雀站滿電線桿的天際線下長大,抓蟬、抓蛙、自製彈弓和竹槍,雖沒錢買玩具,但也自得其樂。

經濟起飛時,家庭即工廠,小小年紀也幫父母作代工;出國念書時,傾全家之力加借貸,才能湊一張機票,到達異國就開始端盤子打工,一周通不了一封家書,因為郵費太貴,更別說打一通國際電話了。

當年,台灣是世界的「偏鄉」。直到我們GDP連續十年成長十趴以上,他們說我們是「奇蹟」,叫我們「四小龍」,台灣終於像小巨人站上世界舞台。

現在,台灣又往世界邊緣滑落,我們這些在偏鄉長大的孩子,怕她又變偏鄉。我們在偏鄉孩子身上看到過去的自己,我們想幫過去的自己一點忙,想幫現在的台灣培養未來的人。

去年底,龍應台到偏鄉教了一次作文,那堂課實在經典。她先播放一段影片,逗引孩子觀察、思考,然後才是如何以文辭「達意」、「傳播」、「溝通」;最後,她以另一則影片跟孩子討論,當大家得到「共識」後,她揭發真相,原來以為眼見為憑、正確的,其實是電腦特效偽造的。這給孩子的震撼教育,豈是區區一堂作文課,它將像種子一樣,在孩子心田發芽、生長,無比珍貴。

龍應台在窮鄉長大,她選擇在偏鄉給孩子上這樣一堂課,並感謝邀請她去偏鄉的單位。來自哪裡,回歸哪裡,這是美麗的圓。

「偏鄉」不僅是地理上的,因為在都會區也有某種形式的偏鄉孩子,他們經濟或家庭資源不足;它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心遠地自偏」,很多孩子在人群裡是荒涼、寂寞的,他們可能因成績、家庭,長期受老師、同學、鄰居霸凌。若沒有任何「地心引力」拉住,他們將像宇宙中無數無名的星星,或漂流或橫衝直撞,輕則自生自滅,重則「彗星撞地球」,自毀毀人,多少隨機殺人案,是這樣孤單的靈魂悲劇。

我們來自偏鄉,並同心同力,把台灣逆轉成不是偏鄉,但台灣仍然到處有偏鄉。「逆轉騎士」紀錄片讓我們看到過去的自己、現在的孩子,我們也可像「逆轉聯盟」那群人,成為幫助孩子逆轉命運的那雙手。孩子當然必須自己去走那長路,但適時的推一把,或一個擁抱,讓他們知道自己不孤單。他們將信任這個社會。

「逆轉騎士」單車環島,又有一群新的小騎士在昨天「載夢出發」,若在路上看見,請為他們喝采、加油。他們是未來的台灣。

   
社會新鮮人投保 雙管齊下
根據勞動部統計,去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大約在2.7萬元;而研究所畢業生平均起薪在3.2萬元,但是略低的薪水不代表就沒有機會,業者建議,只要好好利用保單規劃,保障與儲蓄雙管齊下,為自己加薪。

首座「半透明球型帳篷」 就在八里文化公園露營區
新北市八里文化公園露營區推出泡泡帳棚,成為獨一無二的戶外休閒露營空間!半透明的帳篷讓旅客就算是睡在床上,夜晚時也可以欣賞滿天的星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