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一個來自香港的僑生,居然能在台灣創業成功,而且創業的內容,竟然是韓語教學,近年甚至還開始了政府新南向政策鎖定的東協各國的語言教學?這樣的前瞻力和執行力,是如何養成的呢?這期專欄想要介紹的,便是這位擁有膽識與執行力的就諦學堂執行長李三財。
李三財來自香港,不過由於家境不好,英語能力也不佳,在18歲時便已經「預見」到自己的未來,勢必只能做勞力密集或服務相關的工作,還得被香港驚人的高房價給壓得透不過氣。於是他決定「賭一把」,選擇來台灣求學,希望結束學業後能留下來工作,為自己開創一片天。
初到台灣時,李三財身上僅有5萬元港幣作為盤纏,而且還是朋友的阿姨借給他的。正是因為這份來自「非親戚」的幫助,18歲的李三財在心底埋下了一顆「未來有能力一定要幫助陌生人的種子」,於是後來當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助人從不間斷,迄今已經捐近千萬元新台幣做公益。
遭逢愈大困難 厚植更多能力
在世新大學時期的李三財,必須不斷打工和借錢,才能支付自己的學費與生活費。不過生活上的拮据,並無法阻擋他想要自我成長的意志及努力,他一天當兩天用,參與了各種校內以及校際大大小小的活動,試圖培養自己運籌帷幄的能力、溝通協調的能力、辯才無礙的能力等。
尤其在擔任世新大學學生會會長期間,夾在學校、學生以及幹部之間,折衝協調,各方面都必須詳加考慮,更學會了責任與承擔,對於自己的視野以及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他特別提到自己在競選期間,會抓緊時間趁著各個班級班會或課間的時間,到每間教室為自己和競選搭檔宣傳,這不但訓練了自己的普通話(國語),還強化了勇氣,這對於自己後來創業時招生與陌生開發有著極大助益。
不過,李三財在大四的時候,開始有點無法抓準自己的方向,一方面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活動上,一方面在情感上也不是那麼順遂,再加上經濟上的壓力等多重的挫折與打擊之下,課業上無法保持佳績,於是選擇了延畢,在修課與打工賺錢之間,想辦法找到平衡,也慢慢重拾自信。
以專長為基礎 挖掘未開發契機
在打工的時候,李三財靈機一動,心想為何不發揮自己廣東話的長才,主打教授廣東話這件事呢?廣東話雖然不像英語是主流的外語學習大宗,但還是有很多人因為工作的需要,特別是被派駐到香港金融界工作的台灣人,都有必要先學會廣東話,才能讓之後赴港的生活更加容易。
由於李三財認真教學,建立起不錯的口碑,老學員之間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奠定了開班教授廣東話的基礎。
2005年,在韓流還未大紅大紫、蔚為風潮之前,李三財便決定除了教授廣東話外,再把語言中心的主力產品設定為韓語,即使他本身一句韓語不會說,卻堅定地相信正因為市場上沒有其他人做,只要苦幹實幹,必能有所收穫。
果然,在他的堅持之下,維多莉亞的名聲漸漸傳開,大家想學韓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維多莉亞。後來台灣政府在2009年為了刺激經濟所發放的消費券,也對於李三財事業的穩定和發展功不可沒。那時很多人拿到消費卷,心想最好的消費也許就是投資自己,便拿著消費卷來報名學韓語,這使得李三財的韓語補習班在不景氣的大環境底下,反而能站穩腳步,甚至愈來愈蓬勃發展。
助人的初心 往往能成就一番事業
在台灣奮鬥了這麼多年,甚至娶台灣女孩為妻,李三財在很多方面,卻依然可以感受到台灣社會在對待外來「新住民」時,尚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於是當他事業穩定之後,近年來特別關心新住民的議題。
他常想,如果可以讓嫁來台灣的新住民,能夠發揮自己的語言專長,成為語言教師,隨著東協各國的蓬勃發展,這肯定是一門有未來性的事業,於是從2012年開始了東南亞語系的教學。
沒想到這樣一個想要幫助新住民、促進台灣社會融合的初心,剛好遇到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更能順勢而為,有所發揮。他的宏願,是在40歲之前,能夠成立亞洲語言學校,而這個願望在提出後,立刻就得到金甌女中的大力支持,聘請李三財擔任該校亞洲語言中心的主任,於開設給金甌同學的第二外語課程中,加入了緬甸文及越南文。未來,李三財希望能囊括所有亞洲的語言教學,使得不同國家的人民與文化,都能跟輕易地彼此溝通和交流。
回首來時路,李三財對於時下青年感受到的迷惘、徬徨、挫折與無奈等情緒,常能感同身受,因為他一路走來,也歷經過很多人的不看好與看不起。但他總是樂觀積極,把每一段好與不好的際遇,都當作是最好的磨練,抱著感恩的心情,化打擊為養分,不斷邁向自己的高峰。他鼓勵年輕人,懂得抬頭看見希望、願意苦幹紮好根基,那麼所謂自己設定的成功,應是指日可待!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六月號(47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