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的經濟突飛猛進,而香港回歸廿年來,面對上海、北京等地的競爭,東方之珠是否仍璀璨明亮?這個問題曾令不少人擔憂,的確,隨著大陸成為世界工廠,香港製造業早被取代;陸客以前會到香港買名牌貨,但現在直接去歐洲買更便宜,過去香港曾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但現在吞吐量已掉到全球第四。大陸開放沿海運輸權,深圳、東莞的產業結構也轉變,所以貨物透過香港轉運愈來愈少,航運業恐是會慢慢被取代的夕陽產業。不過,香港做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仍是無可取代的,暫時還不會被上海、北京追上。主要原因是金融業需要自由開放的市場,而香港在這方面有四大優勢。
首先在文化上,金融業最重視信任及信心,但多數國內外投資者對大陸法制沒信心,上海、北京仍有些灰色地帶,政府說查你就查你,而香港資訊流通、交易架構完整、市場規則清楚。
第二,金融業是非常國際化的行業,但大陸在法規上還是比較保守。現在需要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就是因為大陸是不開放的市場。經濟跟政治掛勾,大陸的政治體制不容許有全面開放的金融市場,估計未來十年也不會完全開放。
第三,香港制度透明公平、尊重法律。現在香港的司法架構中還有很多外國法官,他們獨立不受人情關說影響,給國際企業及投資者很大信心。
第四項優勢則是語言,無論台北、東京、上海、北京等,都不可能用英語作為工作溝通的語言,而香港以英語作為共同溝通的工具,無論哪國人才都可以被吸納。
香港證券交易所目前仍是世界第6大的交易市場,市值達28310億美金,上市公司 2031家,今年IOP數126家企業,台灣公司也有十多家企業在此上市。對於台灣的企業來說,如果要追求國際化與更高本益比或更好的融資管道,在香港的交易所上市不失為一個可以考量的方向。
(想做企業教育訓練,又想聽故事案例的,請看新局企管網的 EZ有聲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