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堅持初衷,尚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致富關鍵就在理財!【理財周刊電子報】讓你擁有最專業的股市投資指南、企業內幕追蹤、理財致富手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6/04 第32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改變世界的年輕力量
證嚴上人專區 堅定方向 成就眾生
慈濟脈動 正因為年輕難得 陳璽文萃取人生
焦點專欄 從子彈到茶葉蛋 廖世華
改變世界的年輕力量
在臺灣,宗教信仰是民眾投身志工服務的推力。這些志工以往多屬中老年人,以行善積德或回饋社會的心態利益他人。然而,近年來,已有愈來愈多的青年加入公益組織,成為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聯合國在二○○一年宣告這年為「青年志工年」。臺灣的NGO(非政府公益組織)數量及志工人數也在近十年間加倍成長,其中有許多年輕充滿活力的身影。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至今成立已逾二十五年,成員在大專校園�堬捰赤A務性社團「慈青社」。他們隨著慈濟委員服務醫院病患,關懷訪視貧戶,跨出了原本單純如象牙塔的校園,領悟佛法所言的「生老病死苦」。

這些青年生長在經濟成長,生活素質提高的年代。在滿足物質欲望的資本主義潮流下,他們對生命價值也產生疑惑:到底,人生該往何處去?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

他們在志工服務的過程中,遇見與自己生活處境的反差與衝擊,在與他人善的連結中省思做人的道理,以及生命的真諦。

隨著移民海外或留學,「慈青」也逐漸在不同的國家生根發展。在美國,「慈青」連續十一年參與聯合國青年大會,進行國際公益經驗交流。在福利制度良好,但醫療費用高昂的澳洲,有專業牙醫師背景的畢業慈青們,發起為經濟弱勢的城鎮居民義診,進一步帶動當地「慈濟人醫會」的成立。

學生時期投入慈青,也影響了日後的人生觀。曾有醫師回憶,就讀醫學院時期參與醫院志工隊,看見病人及家屬受苦而體會上人所言,人生最苦莫過於病。勇於承擔繁重的醫療工作,他立志成為為病人設身處地著想的良醫。

本期主題報導中,原本從事科技業的陳璽文放棄高薪,開設咖啡簡餐店,以便投身社會公益,包括為教養院成立庇護農場,協助原住民部落推動重建生態平衡的社區營造計畫。二十五歲時代表慈青獲選為英文版《亞洲周刊》亞洲青年代表的顏秀雯,和同樣從事教育工作的先生陳岳男,在步入中年後依然持續陪伴校園�堛熒O青。

「慈青」加入慈濟的菩薩隊伍,如今也浩蕩長,許多人成為受證志工,更在志業體中耐煩耐勞地付出,他們和海內外青年志工共同形成天地間善的清新力量。祝福慈青們如證嚴上人所言,人生之難得在於成為世間的拓荒者,踏出第一步,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淬鍊出人性的價值。

堅定方向 成就眾生
畫作/林淑女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將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真理能夠與人、事、物結合,

是對自己生命方向的肯定,也可以帶動人人朝同樣的方向前進。

今年五月九日、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慈濟度過五十二周年,邁向五十三年。五十二年前,從靜思精舍後方的普明寺,狹小的大殿�堙A少少幾個人開始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竹筒歲月也從那個時候起頭,會員每個月捐出五元、十元、二十元來濟貧。

從幾位家庭主婦改變自己、感動家庭,帶動了家人投入,也慢慢落實在社會;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無論是一塊磚頭、一包水泥、一根鋼筋,四大志業硬體的完成、功能的發揮,都是來自於分分秒秒、點點滴滴累積,同時也累積了善念,聚愛心共福業。

把心開闊、力量集中,可以發揮愛的能量。臺灣以善以愛為寶,半世紀以來,慈濟從臺灣起步,在全球近百個國家地區投入慈善救濟,五十七個國家地區發展慈濟志業,撒播愛的種子。「一」生無量,人人都能發揮生命的光與亮去助人,人間都是閃閃發亮的星光。

從農曆三月開始,一群群菩薩自各地歸來,參加五十二周年慶朝山,向著心靈的大道精進,步步往前、步步踏實。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威儀整齊浩蕩長的隊伍,人人身心虔誠、法喜充滿。

志工也分享薰法的心得,以及落實在生活中的感動。真理能夠與人、事、物會合,聞法入心,表達出感受,是對自己生命方向的確定,也可以帶動別人朝同樣的方向,這就是傳法。

每年五月第二個週日,慈濟三節合一,慶祝母親節、佛誕日、全球慈濟日;今年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地區,舉辦五百場浴佛典禮,數十萬人一念心,虔誠為社會祈求平安。

在菲律賓,慈濟奧莫克大愛村舉辦朝山與浴佛,有位村民背著一串香蕉,三步一拜,他說這是他自己種的,想要供養師父。我與他們沒有見過面,但他們感念慈濟在海燕風災後的幫助,帶著花或者米糕,表達對慈濟的感恩與祝福。

典禮前,連續多日午後大雨,讓浴佛場地泥濘不堪,大愛村的年輕人出動整地,以寶特瓶蓋做成地標;活動中,孩子們採集花朵帶來送給媽媽,親子互擁,場面溫馨。

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的浴佛大典,每一年有不同圖騰,需要人人配合,大家的心不只是合起來,還要「和」起來,感恩與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沒有你來幫助我、彼此作伴,就無法完成成就眾人的好事。

我也打從內心感恩與禮讚,一百四十多位長老、法師們用心投入浴佛大典、以身教帶動,現場氣氛莊嚴和諧,讓人人看見佛法之真、之善、之美。

各地浴佛典禮,不分信仰、相互尊重,表達宗教的合和,也提醒大眾行善行孝不能等,不僅在浴佛這天表達虔誠心意,也要天天落實孝、善、禮!

時間不留情,

人間菩薩覺有情,

恆持一念心,

助無數人離苦得樂。

十三年前的五月第二個星期日,臺北慈濟醫院啟業,來自海外的慈濟人不僅參加三節合一活動,也把握因緣見證醫療志業的成長。那一天多麼喜氣!

臺北慈院營建過程中,許許多多慈誠菩薩承擔了工程工作,無論是扛重物、當小工,從地下室挖地基,一層層往上爬,直到最頂端;工地事務粗重,有時遇上風雨,多少人辛苦地守護。

硬體裝修收尾了,志工們也開始清理每個角落,�悹堨~外、上上下下,不畏辛勞、不懼日曬;緊接著布置院內空間,無中生有,樣樣都是人間豐富的愛。

前一陣子,北區黎逢時大隊長跟慈誠隊回精舍,表達想重新鋪設臺北慈院院區的連鎖磚,讓人車行走更安全,也做好規畫,不會影響求診民眾的交通出入。

四月中旬起,工程分段進行;四月二十八日更有八十多位慈院同仁與家屬參加,把原有的地磚重新刷洗乾淨,準備鋪設。趙有誠院長說,因為有參與,才體會到過程很辛苦,更能彼此感恩。

十多年前,鋪下的那一塊塊磚,一鏟、一挖確實都是很辛苦;在腦海中,每位志工當年都還是中壯年,捨出時間、體力、錢財,盡形壽、獻身命,共同成就這個志業,分秒發揮救人、守護生命的功能。

如今他們頭髮已花白,但人人都是歷史中的過程與見證;行在菩薩道,守住這一念心無變動,讓無數人離苦得樂。即使年紀大了,但擁有人生歷練的精華,還能繼續充分利用時間與體力,不輸年輕人。

感恩這群活菩薩每一天發揮了良能,沒有讓生命價值停滯,也增長了慧命。人生總是有限期,時間不留情,但人人能夠覺有情,覺悟不迷惘,認清來人間就是為利益人群,與時日競爭來成就志業、道業。

有心就不難,扎實鋪出菩薩道;

付出愛的能量,也豐富自己的生命。

在非洲史瓦濟蘭(今年更改國名為「Kingdom of Eswatini」,外交部五月將中譯名稱調整為「史瓦帝尼王國」),十六歲男孩喜平雷,先天肢體畸形,只能在地上匍匐行動;他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如今祖母年邁退化,已經難以妥善照顧家庭。這樣的人生令人不捨,也感恩有慈濟人,願意長期關心他們;日前家訪,志工發現喜平雷久未梳洗,於是幫忙沐浴,穿上乾淨衣服的他,以笑容回應大家。

慈濟志業在南部非洲的開始,是一群南非臺商基於「取於當地、用於當地」理念,投入慈善關懷,即使族裔對立、社會動亂,他們還是勇於付出;二十多年來帶動出本土志工,愛的種子粒粒豐碩,還能跨國傳法,史瓦濟蘭志工就是在他們陪伴下,承擔起當地志業。

史瓦濟蘭的慈濟會務有六年歷史,通往慈濟社區中心的道路原本泥濘不堪、通行困難;一年多前,在當地經商的馬來西亞實業家蕭清順居士,看到這群本土志工很辛苦,於是協助鋪設平坦的石頭路,被志工稱為「史瓦濟蘭菩薩道」。

今年三月中旬,第五次史瓦濟蘭本土幹部研習會舉辦,第一堂課「慈濟行儀」,本土志工本戒師兄雖然具有崇高的牧師身分,但卻願意放下身段,示範正負面教材;他用心學習威儀,守規守矩,用心教育。

志工們各自帶著鍋具和食材,會合起來供應營隊香積所需;準備好用來燒飯的木柴,因為前天大雨淋溼,志工又趕緊聯絡家人送來乾柴;社區中心的水源來自於雨水回收桶,志工一趟趟提水使用,在露天廚房煮食。他們自力更生,雖然克難,但有心就不難,歡喜完成很滿足。

本土志工編了一首歌,從內心唱出來:「上人派我們到處撒播大愛,我們要去臺灣追隨上人」,他們傳承慈濟精神及愛的能量,在史瓦濟蘭扎實地鋪出了一條路;感恩他們用心信受,踏實付出,承師志、傳法髓,耕耘福田,也走出了貧窮,入於心靈的財富,豐富了自己的生命!

僅用耳聽,離道很遠;

聞法要身體力行,

解一切妙理,接近於道。

日常人間需要知識才能生活,更要提升智慧,會入道理。有一分的會理,就回歸心的一分清淨;增加一分的清淨,就增加一分力量,可以排除煩惱與無明。

智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就像環境黑暗時,完全看不清楚境界;但只要一盞燈亮,自然能分別景象,是平地或溝渠、是泥濘或乾爽,清清楚楚,有路可走。

即使燈光微弱,總是也能讓人看得出一點點方向;如果燈光亮度更強,無處不照,可以看得更明朗,高低遠近、一目了然;再深入其境,更能細膩感受。

「照見名智,解了稱慧」,內心充滿智慧之光,即能解一切妙理。如果只是用聽的,離道很遠;一定要身體力行,才能接近於道,道若有行才會通,聞法就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凡夫的煩惱無明總是消除得少、增長得多;即使聞法了,也會疑惑:「怎麼就是想不通道理?」原來就是過去累積的習氣障礙著。即使是這輩子,也常沈溺在凡夫境地;人與人互動,感覺有對自己不好的、對自己好的,若是對你好的這個人,有一次不小心讓你感覺反感,過去的恩德就抹煞,現前的怨就記在心中。

煩惱垢穢染著,要趕快運用法,法譬如水能洗垢;已經知道人性平等,就要相互尊重,不是去計較「這個人今天怎麼這樣」,而是善解「對方過去好的部分真的很多」,「過去了、放下了」,化解怨嫌。

「心性本清淨,諸過染成垢,以法智慧水,洗除諸心垢,此名靜思惟」,心思常在法中,心無雜亂,遇到境界即能應用。常云,修行就是修習氣,也就是在「習」字,用智慧法水洗滌過去的習氣,養成「聞法落實生活,待人觸事會理」的習慣。「學」與「覺」兩個字形很類似,認真學習就有覺悟的機會。請大家多用心!

正因為年輕難得 陳璽文萃取人生
撰文•葉子豪 攝影•顏霖沼
身為咖啡店老闆,陳璽文卻很難得在店�堿鬥�人親手沖咖啡,大多出外投入偏鄉社區營造、慈濟志工活動等多項事務。

不到三十歲,就捨下科技大廠百萬年薪,

投入扶助弱勢振興偏鄉的計畫,陳璽文的轉變令人費解;

他以手沖咖啡做比喻,年齡、心境不同,沖出來的滋味也不一樣,

有些事不把握當下去做,等到「有錢、有閒」時,只怕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冰滴咖啡的咖啡因含量,遠高於其他方式製作的咖啡,因為它萃取時間六到八小時,冷萃咖啡泡二十四個小時,咖啡因含量一定也高;但是這兩個不會差太多,為什麼?因為所有東西都有一個飽和度。」

新竹靜思堂「咖啡人文」課堂�堙A陳璽文細說專業級咖啡知識,他現年三十三歲,學生中卻有不少年過半百;當然,品味咖啡也得注意養生,因此他特別提醒大家:「不是喝起來淡的咖啡因就少,濃度跟咖啡因、萃取率沒有絕對的關係。如果怕咖啡因過量,盡量少喝冷萃跟冰滴,手沖和義式就比較不會過量。」

捨下「電子新貴」優渥的專職待遇,他選擇開設咖啡簡餐店,教人品咖啡、種咖啡、烘焙好豆子,行有餘力時,還為教養院、山地部落貢獻智慧。陳璽文的轉變讓認識他的人驚訝,卻不至於出乎意料。

為幫助更生少年創業

「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有自我主張,不會為了薪水高而完全犧牲自己,像陳璽文,是真的很在乎企業社會責任與環保的理念。」聯華電子公司前執行長、現任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的顏博文,對這個與自己同一年受證為慈誠隊員的青年印象深刻。

二○一○年,陳璽文取得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碩士學位,畢業後選擇服為期三年的研發替代役。憑著高中時入選「物理奧林匹亞」國手、清大電機系第六名畢業,以及就讀交大研究所時取得三項國際專利的傲人學經歷,他很快就被新竹科學園區前三大科技公司錄取。

「他告訴我最後選擇聯電,是因為在面談的時候,其他兩家用紙杯裝水招待他,只有聯電是用玻璃杯。」顏博文回憶道。

一只玻璃杯成為關鍵時刻臨門一腳,但促使陳璽文做出決定的,其實不只有杯子背後的環保課題,還有重視勞工權益與社會公益的企業文化。「面試時,我都會問在這�堣u時多少?公司有急單的時候,我加班沒有問題,但若要每天拚到十一、二點才下班,即使給再多的錢,都不會是我的選擇!」

拒絕血汗勞動,注重工作之餘的休假,陳璽文對工作職場的要求,頗能呼應當代臺灣青年重視勞動權益的趨勢;但他堅持不「爆肝」,維護休假權益,並不是為了休息或玩樂,而是希望能有多一點時間,做利益社會的事。

三年役期結束,當他可以轉為正職的時候,卻反而捨下優渥待遇,走上創業開店、服務社區的路。

「咖啡是我的興趣,但會投入咖啡產業,是為了幫助少年監獄的孩子。他們出獄後不知道做什麼好,我就教他們這一技之長,往後能去咖啡店或餐飲店工作。」陳璽文道出了五年前改當「咖啡達人」的緣由。

慈青經驗寶貴

為了取得優質咖啡豆,學習新的種植、加工技術,陳璽文特地飛往非洲、中南美直接造訪原產地。「取經」之後再到花蓮、屏東、南投等地,指導農友種咖啡,烘焙優質的豆子,過著「每週環島」的生活。

採購咖啡豆時,他優先選購符合環保要求及公平貿易原則的產品;營利的同時,也力求解決更生人就業、環保、勞動人權方面的問題,陳璽文的經營之道,頗有「社會企業」的理想色彩。但他也不諱言過去的自己,一心只想考上名校、領高薪,直到遇到了一位加入慈濟當志工的補習班老師。

「他每次上課時會和我們分享慈濟做的事,同學們上大學的時候,還送我們每人一本《佛門大孝地藏經》。」聽從那位老師的建議,陳璽文考上清大電機系後,就加入了校內的慈青社。

「大二擔任社團精進長,大三當慈青社社長,大四接任新竹區慈青副總幹事,進交大上碩一時進入全臺慈青聯誼會的團隊,碩二開始承擔年度專案負責人……」電機系課業繁重,又擔當社團幹部,陳璽文大學生活過得相當緊湊忙碌,但也從服務中獲得深刻的感動。

記得有次去榮民之家關懷,聽一位失去了一手一腳、裝義肢的長者,講述一甲子前烽火流離的歲月,身為「七年級生」的他震撼不已,也愈發珍惜現有的一切。「我感覺到,臺灣這塊土地,就是因為老一輩用生命、用心去經營才有現在啊!」

一杯子一輩子

榮家的體驗,讓陳璽文體認到,年輕人必須對自己的土地懷抱使命感,「因為它是我們的家。」加上證嚴上人一再疾呼:「來不及!」慈示全球慈濟人加強環保減碳、素食護生,陳璽文與新竹區慈青們便把上人的呼籲傳出去、做出來。

「今天政府規定超商,只要消費者使用環保杯就可折扣。其實十年前,我們在新竹區的商家、飲料店就開始推動了。」有感於大學生喜歡喝手搖杯飲料,用過即丟的飲料杯成為嚴重的環境負擔,陳璽文在二○○八年發起「一杯子一輩子」運動,呼籲同學們自備環保杯。

慈青們同時前往飲料店宣導,請店家優待使用環保杯的同學。為了配合大學生使用習慣,團隊推廣的環保杯都是七、八百西西的大容量,因此一開始義賣就賣出上千杯。呼籲自備杯子後,陳璽文接著搭上「蘋果i」熱潮,推動使用「i帕」也就是自備手帕。

為了接引更多人吃素,他甚至走進傳統市場,請大家「做對的事」。一如預期,有人響應、也有人的回應不是很正面,「就當是和別人結一分緣吧,這顆種子種下去,什麼時候開花結果不知道,但至少我有播種過。」

對於過程中碰到的困難,陳璽文認為只要是對的事,都要堅持做下去,而慈青們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

「當初推這個活動時,雲嘉區慈青去菜市場宣導,竟有賣肉的攤商願意響應;我去新竹竹蓮市場宣導,也同樣有豬肉攤老闆響應。」賣肉的人對勸素的人打氣,看似不可思議,但陳璽文卻認為,很多人為了生活計必須做某些行業,但他們也有慈悲心,只是一時沒辦法實現。

「我很慶幸參加了慈青,因為慈青的事情很多,一年之中,幾乎每個月都有營隊,要讀書又要辦活動,不斷地處在高壓力的環境下。但這些壓力讓我成長,出社會做事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難。」

研究所畢業進入聯電服研發替代役,陳璽文在電路設計方面上屢創佳績,三年內為公司提出了三十項國內、國際專利,堪稱新人中的「專利王」。然而在他畢業後的人生規畫當中,賺大錢已不是第一順位。

「我知道璽文很喜歡當志工,因此他到職一週之後,我就想帶他去認識聯電文教基金會的主要負責人,沒想到他已經早一步見到負責人並主動參與了。」時任聯電資深副總的顏博文回憶道。

二○一一年底,這一群熱心公益的科技人,就巡迴全臺二十三所偏鄉小學演出舞臺劇,拿著繪本為孩子們說故事。陳璽文還特別戴上綿羊帽,化身「黑皮(Happy)哥哥」與偏鄉小學生們同樂。「我花最多時間在慈濟和這些孩子身上。那時我經常一週只上三、四天班,薪水領得比別人少,但我不在乎。」

助人不只是「給」

然而隨著年歲增長,思慮更周詳,他也猛然驚覺,助人,不能只是一昧地「給」。

「我到底還要陪多久?到底可以陪多久?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他們還是老樣子。這樣的陪伴,對於這些孩子來講,究竟有什麼意義?」

從高雄老家北上新竹讀大學後,陳璽文就和新竹區慈青、社區志工,關懷竹東鎮的天主教世光教養院,帶動院生活絡筋骨、玩遊戲。隨著時光流轉,慈青們陸續畢業、進入職場,但同樣過了這麼多年,身心障礙的世光院生還是需要被照顧。

「所以我和朋友八年前幫世光做一個『手心翻轉』計畫。在竹東規畫一個有機農場,教他們自己種菜,就是希望手心向上的人可以轉為手心向下,自給自足。」

陳璽文觀察到,教養院�埵酗ㄓ皉谷~的輕度障礙者,智力或許不足但四肢健全;即便是腦性麻痺患者,也有些人能坐能站能動手。若能好好引導,就可從事簡單的勞作賺取收入,不用依賴外界濟助。

「要教他們做事,需要一段時間調適,家長方面也要好好溝通。」為了幫「慢飛天使」打造能夠發揮良能的庇護所,陳璽文會同熱心友人,與世光教養院密切合作,跑公文、開會、勘查土地、施工,在二○一○年四月,正式成立「拙茁家園」庇護農場,展開耕作輔導計畫。

輕度障礙的「大孩子」,在教養院師長們觀護下投入耕作之後,情緒穩定了,不再動輒吼叫、鬧脾氣,而且他們種出來的蔬果不僅能自給自足,還可以回饋社會。

「二○一六年中,他們就帶著自己種的菜,到新竹的警察局和警察伯伯結緣,並提供給創世基金會照顧老人。以前是你要進去關懷,現在他們可以到這些地方去幫助別人了!」

陳璽文表示,如果當初沒有這樣的決定,可能過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到此生終了之際,都看不到他們的成長:「只有從根本去解決他們的一些問題,思考如何把他們變成── 以後沒有我,也可以很好的走下去,才有可能看到曙光。」

拙茁家園站起來了,陳璽文轉而投入另一個任重道遠的計畫。就在耶誕節後,農曆春節前的一個星期天,他帶領團隊跑了七、八十公里山路,耗費半天車程來到尖石鄉的鎮西堡部落。

從源頭守護臺灣

「這地方很好認,都是樹。春天來了開始有鳥叫聲。」「但是我每次都迷路啊!哈哈!」

一行人和部落的阿道長老在教堂相會,長老熱烈歡迎大家,也不時展現原住民樂天的一面。但談起傳統文化與生態問題,外界對部落的偏見和誤解,年過六十的他感慨萬千。

「其實我們從年輕到現在都一直在種樹,種了幾萬棵。路邊的楓香樹全部都是部落自己種的,沒有任何國家的資源挹注。但外面的人卻說濫墾濫伐都是你們原住民,聽了好傷心!」

年輕的團隊成員們,專心聽阿道長老訴說原住民傳統。「過去部落的耕作是游耕,準備三塊地或四塊地,這塊地耕過三年以後就種樹,然後再開墾第二塊、第三塊,十年以後再輪回來耕第一塊。」

但經過日本殖民以及現代經濟文明衝擊後,部落的景觀、產業、生活方式,幾乎與泰雅傳統完全「斷層」。鎮西堡的民宿、街道景觀和山下的大同小異,族人應外地菜商的需求,投入農藥、化肥,大量種植高麗菜;生產過剩的時候,一顆高麗菜的價錢,甚至不如一罐汽水。

陳璽文曾訪問一家農戶,對方說一年種菜的收入大概是新臺幣二十四萬,等於每個月只賺兩萬,比「二十二K」還低。但尖石山區是大漢溪發源地,當過量的農藥、化肥從鎮西堡等高地流入水源地時,新竹以北及宜蘭民眾的飲水就堪憂了。

「我無法請族人不種高麗菜,但至少要做到農耕不用農藥、化肥。所以鎮西堡計畫,首先是土壤改良。」陳璽文訪查後發現,當地最好的資源,就是滿山遍野的竹子。

把一歲以上的「老竹」砍下來做成有機肥料,就能取代化學肥料改良土壤,改善長年來的化肥污染。而生長不滿一年的「新竹」,燒製成竹碳加進紡織纖維,可織造成口罩、襪子,發揮吸附有害物質及臭味的機能;製造竹炭時蒸餾出來的「竹醋液」更是天然的清潔消毒劑。

竹子量多、生長快,如果妥善運用,就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秋天砍下來,到四月份全部長滿綠油油的竹子。」阿道長老解說。

「產品一定要能賣到平地,所以要幫他們打通路,銷售量不用很多,但要可以維生。」在產銷竹製品、改良農業外,陳璽文也致力於把原住民祖先的智慧發揚光大。

「以泰雅傳統式竹屋民宿,結合深度旅遊,讓遊客體驗,生活中沒有任何塑膠製品,用品全部來自山�堙C」不過回歸傳統,並不代表要過沒水、沒電、沒網路的生活;團隊預計引進熱循環系統,把燒製竹碳產生的熱能回收起來,用來燒熱水、發電。

「最後就是青年返鄉。希望透過這計畫,讓部落的年輕人回來經營,延續部落的文化。」細說已經邁開第一步的鎮西堡計畫,陳璽文如是總結。

有意識走每一步

太多事情要做,太多地方要跑,有時還要應老東家的召喚,回去幫忙一些專利、技術方面的事情,陳璽文不禁自嘲:「我這幾年都沒生病,因為我沒有生病的權利,每天的行程就是滿滿滿。」

在新竹科技圈中,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少,但大部分轉行、投身公益的科技人,大多是等到四、五十歲攢夠了「老本」才離退做想做的事。而他三十不到就捨下高收入,投身利他的志業,著實令家人、親友不解。

「我媽媽對我說,你那麼年輕就是要趕快拚事業啊!很多去其他公司的朋友也會問,你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做這些?」

然而陳璽文認為,許多事情不把握當下,等到「有錢、有閒」的時候,只怕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好比上咖啡課的五、六十歲的學生,聽到他分享到偏鄉小學帶小朋友,紛紛表示自己退休了、有時間可以去;但考量到他們體力實在不允許,也只能婉拒了。

陳璽文以咖啡滋味,比喻每個年齡、每個階段不同的情調與因緣:「沒學過的人沖咖啡,他的年紀、心境馬上呈現。愈年輕沖出來就愈奔放、愈刺,酸味重,沒那麼舒服,但會讓你覺得動能大,層次比較明顯。」

「我跟他們說,當你有一天和我一樣,到了心境很平穩的時候,沖出來的咖啡,就沒有過去的味道了!那時候你就會知道,以前的你有多麼難得!」

同樣的道理,說起這幾年職業、志業的變化,他不認為自己的想法有多大的不同,而是許多因緣改變了。

「很多東西沒有時間醞釀、沒有對的時機不會成功。鎮西堡計畫其實十年前我就想做了,但當時就算募了五百萬也做不成,因為環境剛開始被破壞的時候,大家不會有感覺;相對地在這幾年,有意識的年輕人愈來愈多了。」

推動計畫,幫助弱勢者建立照顧自己的能量,擺脫對外來捐助的依賴,所需投入的金錢和心力,絕不亞於成立一家新創公司,但成功之後的金錢收益卻是遠遠不及。然而他樂此不疲,並同時提攜後進,將小計畫交給更年輕的夥伴,希望在三、五年內,培養出幾個可以獨當一面的青年人才。

「自己有東西可以奉獻,可以讓地球更好,這才是價值啊!」以商業模式幫助弱勢族群,實踐利他理想,陳璽文的「樂忙」哲學,顯示當代青年不願像老一輩一樣「做牛做馬」,但甘願為有意義的事付出所有,乍看之下帶有幾分唐吉軻德的傻勁,實際上卻是思慮周詳、穩紮穩打。

而那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的生命故事,也證明了證嚴上人對青年的啟發與期許,已然開花結果,成就斐然。

從子彈到茶葉蛋 廖世華
撰文•葉文鶯 攝影•黃筱哲
警界服務二十五年,

廖世華天天生活在真槍實彈中,

退休後賣起茶葉蛋,

把時間留給家人,

也從搏命擒兇第一線,

成為守護警消的後盾。

警界服務二十五年,天天生活在真槍實「彈」中,廖世華經常自嘲毀於一「蛋」。擔任過副總統保鑣,經歷偵查隊、迅雷小組,緝凶破案,立功無數;然而網路搜尋最響亮的身分,竟是茶葉蛋品牌創始人。

二十年前,他與太太施麗華雙雙受證為慈誠委員,是臺南第一位具有警察身分的慈濟志工。

警察廖世華出生入死、除惡務盡;志工廖世華布施行善、拔苦予樂;董事長廖世華藉茶葉蛋事業,希望延續「分享並創造價值」的理念。

行動雷達,另類巡街

「待在車上不要動!」對妻兒的話一說完,廖世華開門狂奔。

「賊仔!」施麗華聽見叫喊,稍早看見有人追逐,這時才看清前面那人手�堣ㄙ凝陬菑偵簹F西,先生很快趕過在後面呼喊的那位,不見蹤影。

車未熄火,當時後座才念國中的兒子開門尾隨而去,頓時,她被恐懼包圍,不禁念起佛號。

「他想保護爸爸,若發現危險可以求救。」廖世華記得兒子追上來時,他已將竊賊制伏。「爸爸好厲害!」兒子眼中的爸爸,一直是個英雄。

警察,是二十四小時的工作,任何時候遇有狀況立即採取行動。在與家人外出用餐的路上,廖世華滿頭大汗地將小偷交給警員處理,兒子一臉欣然,施麗華因為過於緊張,早已沒有胃口。

又一次夫婦在開車途中,「那個人後面好像有一把刀?」廖世華說完,立刻超前攔下機車騎士,出示證件後果然查獲開山刀。包括路人爭吵不休,他也會插手處理,情節嚴重者,通知警局帶回詢問。

車窗宛如大螢幕,施麗華幾次直視先生的英勇冒險行為,「廖世華身上所有的細胞都是『警察』!」她說,他愈不顧一切往前衝,她愈害怕;他從工作中得到的快樂與滿足,正好也是她的煩惱。每當他棄車追捕嫌犯,她甚至不安地查看四周,擔心可能會有歹徒同夥乘機將車輛開走,她和孩子豈不成了「人質」?

與家人外出的廖世華,不會介紹哪�埵n吃、好玩,總是用辦案紀錄遊走街道,不是想起某處有人燒炭自殺,就是偵破哪件命案,「很煞風景!」施麗華沒好氣地說。

身為警眷不只白天操心,很多緝捕行動都在夜間;一回,廖世華出門前特別交代太太:「不要打電話給我,今晚可能會有槍戰!」

看著他的背影,她不知道這個寄望倚賴終身的男人,還能不能從這道門走進來。夜�堙A她夢見自己在一家餐廳被叫醒,向老闆解釋:「我在等我先生,他說今天會回來。」

夢醒時分,槍戰結束了嗎?他人在哪�堙H會回來嗎?一顆心七上八下,只能繼續等待。

嫁給警察,冷暖自知

「什麼不好,偏做警察?」當年,廖世華根本過不了未來的丈人這一關。

「警察也是一份工作。」施麗華不排斥嫁給警察,況且這位媒妁之言介紹的同鄉,為人正直、誠懇,兩人談話投機,也給人十足的安全感。

「她的父親不贊成,要不是她尊重警察的工作,我們不可能有結果。」廖世華說。

新婚家庭很快添了寶寶,太太體弱、女兒早產,警察收入不豐,廖世華經常爭取代班機會,努力養家。因執掌不同,警察的工作風險也有高低,施麗華第一次意識到先生從事「危險」工作,是他支援交通隊維護火車站前的抗爭行動,遭人蓄意以指刃戒指傷於無形,滿臉是血。

經歷這次流血事件,廖世華格外痛恨「暴力」。他認為,警察的血液中有七分正能量,另外三分也屬於這種「負」能量,才能在遇見惡欺善的情況下,不畏暴力採取行動。

過去,他大膽修理地方流氓,也送不少黑道大哥去管訓,面對揚言將對家人不利的種種挑釁,他也有自信不讓對方得逞。

「當警察,不要辜負百姓;要兼顧情、理、法,該抓、該辦的,涉及刑法的部分絕對不能鄉愿。」來自父親的期許,廖世華謹守奉行。

「婚前不是很了解他,婚後才知道他對工作的熱愛,喜歡接受挑戰!」施麗華說,流血衝突事件過後,主管體恤,廖世華調往高雄擔任內勤,她在那�堨秅U老二,一家四口生活安穩。

兩年後,廖世華請調回老家臺南服務,「我的家庭從此變天!」施麗華說,先生自願轉任刑警,經常便衣辦案。一九九○年,在那個只有「BB Call」呼叫器、笨重的「黑金鋼」第一代行動電話,根本沒有衛星定位等科技辦案工具的年代,除了仰賴線民,廖世華不惜自掏腰包重金購置相關器材,別說下班時間不固定,休假也常待在警局找線索、分析案情,等待證據確鑿採取行動。

「打擊犯罪、除惡務盡!」單眼皮、鼻梁挺直,前額過高的髮際線,讓廖世華看起來一臉冷肅,很像電影中的日本武士。「對,他真的很可怕!」施麗華在一旁頻點頭,也說:「他衝出去的時候,只想到要把壞人抓到,不會想到我們。」

終身武將,樂在工作

翻開廖世華蒐集的剪報資料,�堶惇O他用生命和熱情為自己寫下的故事。

二○○二年九月,三名強盜持球棒和水果刀,連日搶遍臺南、高雄二十多家檳榔攤,正在轄區內巡邏的廖世華一得知逃逸行蹤,「快,上車!」他催促兩名同事,三人沿著新化往臺南巿區方向開車,一路直追。

強盜驅車從省道轉到快速道路再到巿區,見警車在後,時速拉到一百二十公里以上,衝撞安全島翻覆之後,跳車逃向樹叢。廖世華連開九槍示警,最後三名年僅二十多歲的嫌犯都落網。

「膽識過人,反應靈敏。」過去的長官鄭克明用這八個字形容部屬。他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當時他擔任分局長,接獲里長電告,有警員執勤時不慎踩破民宅屋瓦,希望派員察看。

廖世華勘察屋頂受損情形時,眼尖發現一戶民宅門縫內似有可疑人物和一袋物品,憑著當下直覺,他大力踢開門,隨即一個側身,將手放在腰間。

「趴下、不准動!」他先發制人。

「警察的這個動作就是準備拔槍。」鄭克明說,廖世華當時沒有配戴手槍,以智勇擒獲四名嫌犯,並起出五把手槍,立下大功。

功績彪炳卻立志不當官,廖世華自許是一名服從警紀、使命必達的「武將」,這也讓他在警界被譽為「不是普通的警察」。年輕一輩的警察可能不認識他,但是多少在課堂上聽師長講述過這號人物。

這位警專傑出校友除了搏命擒凶,也締造了許多溫馨故事,特別是在新化知義派出所前後擔任所長八年期間,住在宿舍、以所為家,為了讓部屬隨時補充營養和體力,他自掏腰包煮茶葉蛋。沒想到,天天都有而且免費的「所長」茶葉蛋,從一鍋增加到每天煮上三、四百顆,聲名遠播。

臺、日混血,在臺灣長大的弘廣次郎,即騎著越野車從臺北慕名而來。到達新化巿區,他騎錯方向誤入山區,打電話向知義派出所求助。廖世華前往將他接回時,弘廣次郎發現有人行蹤可疑,機警地拍下對方車牌,所提供的線索,讓派出所破獲一起竊取軍備設施的案件。為了感謝這位「線民」,廖世華宅配一百顆茶葉蛋到臺北,聊表謝忱。

「他的薪水不只養家。」施麗華笑說,先生只要拿到破案獎金,一定犒賞有功伙伴;另外半數交給她,捐給慈濟。

「我從來不說拿去『救濟』。」廖世華認為,那只是將工作所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透過分享,才能創造價值。」

警眷顧家,也要顧心

「如果沒有進慈濟,我的心一定很空虛。」施麗華說,先生希望她全心照顧家庭,尤其不希望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變壞;警察身分特殊,經常外勤,太太在家相對感到時間漫長。

「我要的是一個安定的家,這樣才有力氣在工作上拚命往前衝!」廖世華直言,警察基於保護家人,不希望被了解太多,同事之間不談家務,而且警察重視位階,警眷少有互動,避免讓家人「攤在陽光下」。

「直到加入慈濟,才知道外面的世界那麼大!」施麗華說,慈濟因緣來自廖世華同事的太太劉寶元,她是慈濟委員,廖世華以太太的名義參加會員。後來廖世華與同事雙雙調動,劉寶元改到家中收善款,也鼓勵施麗華走出家庭。

施麗華參與訪視、環保等活動,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在志工面前,她不用隱藏身分,放心表明是警眷;早期,環保站需要有人駕駛環保車,身材嬌小的她當仁不讓,也與志工到社區宣導資源回收;無意間被發現有一副好聲音,從此常在活動中擔任司儀。

而廖世華因為經常破案立功,不但拿到獎金還有休假,有空就陪太太做志工。跟在一群委員後方,他雖然穿著志工服,卻以警察之眼,偶有驚人的發現。

照顧戶的經濟狀況是評估補助的標準之一,但有少數人刻意隱瞞,志工難以掌握。不知道廖世華是怎麼辦到的,對方主動拿出存摺,存款數字令志工咋舌!還有個案向志工訴苦,邊接受濟助卻習慣小賭,廖世華也是第一個發現,提醒師姊多觀察,將資源用在刀口上。在警察與志工的身分之間轉換,廖世華從資深委員身上也見證「慈悲」,自覺最需要調整的是說話的「態度」。面對照顧戶,眼中所見的「不良」行為,絕不能以警察慣常的口吻要求對方改變,而是要學習委員「苦口婆心」好言相勸,適可而止。

如同身受,警消後盾

今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國道交通警察因取締違規車輛,不幸遭後方大貨車追撞,造成兩名警察殉職的不幸消息震驚社會,志工前往慰問。

身穿藍天白雲制服的廖世華,一百八十公分的身子直挺挺地站在殯儀館前,他讓痛失愛子的警員父親趴在胸前哭泣。同為人子、人父又是警察出身,他與天地同悲!

「我們都是吃同一鍋飯的人。」一同前往關心的施麗華說,警察與眷屬所承受的壓力,包括工作中潛在的危險,隨時可能導致類似的家庭悲劇,讓國家痛失人才。

有人說,警察很「冷漠」,因為每天面對偷搶拐騙、逞凶鬥狠的惡人,必須隨時警戒,心情不可能放鬆。志工主動關心,希望帶來暖流,傳達感恩與回饋。

許多人在孩童時期都曾被大人警告:「叫警察來把你抓走!」以往,民眾違規,只要警哨一吹,大部分的人都會停下來;廖世華說,早年獲報轄區內發生兒子多次毆打老母親的事件,經他出面適當「管教」,從此不敢再犯,親屬感激不已。

「現在不同,民眾任意向警察丟擲雞蛋、石頭表達抗議,甚至持械殺進警局都有。」廖世華感嘆,臺灣在追求民主自由的過程中,喪失良善的本質,警察的權威大受挑戰,形同至高公權力的最弱勢,功能相當於保全人員。

社會脫序,讓站在第一線的警察,首當其衝。證嚴上人也是從電視看見警察被抗議民眾丟擲雞蛋,心疼表示:「警眷一定很擔心,最好把他們帶出來。」

一九八六年成立的慈濟警察暨眷屬聯誼會(後來正名為「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簡稱「慈警會」),志工以茶道、花道、烹飪等課程接引眷屬,也走進警局為員警量血壓,致贈水果點心,並邀約參與訪視、環保、骨髓捐贈驗血等活動。每當發生意外事故或重大災難,更成為警消人員最貼心的後盾。

走進臺南永康分局,廖世華夫婦拿出從家�堭a來的茶葉蛋和切好的水果,邀請大家享用;甫過四十歲的所長邱緯賓泡茶親切招呼。

去年九月,邱所長與同事在夜間執行攔檢時,遭酒駕騎士加速衝撞而倒下。從警十七年,他料想不到民眾會二度拒檢,而且蓄意傷害警察。雖然身穿防彈背心,還是造成鎖骨骨折,兩根肋骨斷掉,臉部也有撕裂傷,可見撞擊力道多強大!

「不要告訴我太太!」被抬上救護車時,旁人聽見所長交代這句話。當他在醫院醒來,開口第一句問的是:「後來現場怎麼處理?」

肋骨斷掉無法以手術處理,疼痛導致他兩三天無法下床,慈警會到院關懷。其中,志工黃麗琴家中開設國術館,事先詢問邱所長對於傳統療法的接受度,之後天天來為他敷膏藥。

「師姊每天下班已經晚上九點,還是天天到醫院為我敷藥,她來回醫院至少一個小時,願意照顧一個陌生人,一定是很有心才會這麼做!」邱緯賓對於志工的無私付出,相當感動。

「經歷這次受傷,才知道慈警會對於警察的呵護。」在歲末祝福證嚴上人行腳到臺南分會時,邱所長親自來致謝。

「所長」精神,情比蛋香

在廖家客廳,中間是佛堂,右牆上掛著一方寶劍,造型相當美。一問之下,才知道它與李安電影「臥虎藏龍」中那把「青冥劍」,出自同一位鑄劍師。

友人贈劍,取意「一劍太平」。廖世華脫下警察制服,身上不再配戴武器衝鋒搏命,這個家過起太平日子。一九六一年出生的他,選擇在五十歲退休,希望有時間多陪伴家人,也把受證志工以後,因為工作繁忙「沒做的」,再補回來。

「幸好還有陪到母親。」廖世華的母親今年三月往生,八十一歲的父親獨自住在老家守著一片稻田,只要有空,他就回去陪父親泡茶、吃飯聊天。

至於一對子女,長大自立了,「他們很善良,不會危害社會。」竟是這位警察父親最大的滿足。

「夫妻在一起,就是多珍惜、多陪伴。」廖世華看著太太,昔日乖乖在家的警察之妻,後來是上人乖乖聽話做事的弟子,他坦言自己不像同修師姊這麼「標準」,不過身為一名慈濟志工,應該還不至於「落漆」。

「五十後」的人生,夫婦既是菩薩道上的同修,也是事業伙伴,兩人有較多相處時間。「人生在世,不需要太聰明,半憨半傻、半熟半巧,像我家師姊這樣最好。」廖世華突來的一段話,不知是褒是貶,讓太太不禁笑岔了!

至於創立茶葉蛋品牌,廖世華每每應邀到警察單位分享人生經驗,過去熟識的長官、同事總會指出,他之所以在退休後創業成功,其實是在警界服務精神的延伸。

從照顧部屬的一鍋蛋,看見社區少年在廟前打球,騎著腳踏車四處巡邏的廖世華,上前告訴那群孩子:「好好打球、不要鬧事,肚子餓了就到派出所吃茶葉蛋!」看見耆老在屋前閒坐,他停下來聊天,問問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忙,還將手機號碼留下,讓他們在有需要的時候,直接打電話給所長。

一顆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抹去百姓與警察的隔閡。如此有情有義的茶葉蛋所長,七年前當他透露即將退休,「所長茶葉蛋也要熄燈了!」翌日,群情激動,記者還將直播車開到派出所前,當天新聞標題竟出現:「所長茶葉蛋不能停!」

於是,在今日的新化知義派出所還是天天煮著茶葉蛋,儼然成為一項「傳統」;而廖世華無心插柳的創業,也滿足感懷「所長」情誼的民眾,在新化生根,並拓點到臺北、嘉義、高雄等地,更將每天店�堛熔臚@筆消費金額收入,全數捐作慈善公益。

一顆茶葉蛋,平凡可親、隨處買得到,唯有「所長」廖世華,才是一則傳奇!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19期

維他命A、B、C、D過量補充更傷身!怎麼吃才對?
保健食品多吃無害,殊不知補充過量,不僅會產生副作用,如果服用時沒注意,還有可能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療效。本文列舉幾種常見的維他命服用注意事項,提醒你不可不慎!

隱形的海洋垃圾
二○一七年,英國十九所幼兒園宣布不再使用亮片做為美勞材料,引起各地熱烈討論亮粉對於海洋生態的影響,也促使紐西蘭環境人類學家法雷利呼籲全球禁用亮粉。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