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每個孩子都等值:政府真關心營養午餐?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6/06 第42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小國能做什麼?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每個孩子都等值:政府真關心營養午餐?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以數位轉型重塑台灣產業競爭力
聯合晚報社論 立委遴選法官 司改本末倒置
願景回響/「寧可三菜一湯 不要四章一Q」
民意論壇 周行一/欣賞別人的快樂
任務中殉職 吳彥霆走得光榮
海峽論壇 民進黨繼續邊緣化
幫助農民 產銷價錢透明化
聯合筆記/冷氣政治學
大學漲價前 想想弱勢生
吳音寧 還是搞錯重點
沒配套 校園冷氣只是「吹」票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小國能做什麼?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全球矚目,「川金會」即將在新加坡登場。稍早曾有人問起費用問題,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說,費用只是這次歷史性峰會的一小部分,新加坡願承擔。外電分析,新加坡決心要將川金會主辦成功。

事實上,川金會若能成功,新加坡在此一「歷史性峰會」中的角色也會寫入歷史裡,就如同「九二共識」亦抹不去新加坡的角色。如果要問,小國能做什麼大事,新加坡堪為範例。

如果要將新加坡極小化,阿扁時代的外交部長陳唐山曾留下「鼻屎大的國家」之名言。但新加坡將本身的國際影響力極大化,主辦川金會顯見獲得美國和北韓相當程度的信任;僅此一點,就是新加坡可傲視國際的重大資產。

台灣比起「鼻屎」當然大得多,但說起來仍是個小國。台灣以小國的姿態,希望能成就什麼大事?第一就是口氣大,例如譏人「鼻屎」這類的外交言詞。第二還是口氣大,例如連連「被斷交」卻只繼續強調友邦支持。民眾投書媒體,擔心「親愛的總統你把台灣變小了」;而對照蔡英文本人的語錄,「把台灣面對的困難一項一項克服,這就是我的工作」,不確實顯得口氣太大了嗎?

台灣不只是地理環境小,還有夾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困境,絕對沒有可揮霍的本錢,卻總是逞「口氣大」之能事。以瑞士等小國謹慎維持國際地位為例,國內意見領袖嚴長壽曾殷切建言「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但民進黨自詡的國家使命到底有多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每個孩子都等值:政府真關心營養午餐?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立委問政習慣將政府浪費的公帑換算成孩子的營養午餐,經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新聞標題效果;但若接下來問:政府和立委是否真正關心孩子的校園營養午餐?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台灣只有廿二縣市,但對於學校營養午餐始終沒有一致的標準和法令,所以有的縣市學校午餐收費、有的全免,甚至苗栗還出現過全免、減半、再收費的怪象。至於一餐的預算,從雲林、嘉義的卅四、五元,到雙北的五、六十元;扣除廚工薪水後,山上的孩子只夠吃得起一顆肉包,都會的學童可享客製化五星級供餐服務。城鄉差距有如天壤,讓孩子因就學縣市不同就得受到不平等待遇,台灣的學童並非人人等值。

學校營養午餐問題盤根錯節,不時為家長或學生所詬病,但多年以來,政府始終未能對症下藥,不但主管機關分歧,至今也缺乏一致性的規範。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連日報導「校園營養午餐」專題,以嘉義縣阿里山上的達邦國小為例,師生必須靠一位六十多歲餐廳老闆的熱心幫忙才得以供餐不斷,而這份午餐通常是學生小賢一天中最重要或唯一的一餐,讀來怎不令人心酸?校長和老師一致表示農委會推動的「四章一Q」對偏鄉學校太遙遠,偏鄉學校只求有穩定的廠商供餐、別讓師生斷炊即心滿意足。

農委會今年九月即將全國試辦的「四章一Q」政策,鼓勵學校使用有機或認證的食材,政策立意良好,但執行細緻度不足,不僅未考量城鄉差異,包括產量、運送、預算、防弊等配套也未完備,齊頭式補助一餐三點五元如何計算出來,也始終未能交代明白,形成令既出門、學校叫苦的實況。

教育部國教署前年委託中興大學成立「推動學校午餐專案辦公室」,目前尚在起步階段,署長自承中央在學校營養午餐扮演的角色不足。而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前年宣示「四章一Q」時稱「學校午餐由農委會負責」,雙頭馬車各跑各的,政策殘缺,學校無所適從,自是不足為奇。

日本與南韓均訂有「學校給食法」,由中央政府主導、地方政府配合,透過明確的法律規範廚房設置、食材供應、營養師角色,甚至經費來源及飲食教育,均有所指引,開創出日韓各自的成功模式。尤其兩國對於安全食材供應平台都有行之有年的豐富經驗,並從學生午餐中澆灌出和食與韓食文化,足堪借鏡。台灣號稱美食王國,若回頭檢視我們的飲食教育,肯定心虛;學童的午餐如果扎根不實,如何開出台食文化的花朵?

台灣校園營養午餐是一年超過百億的市場,但因政府長久輕視怠忽、業者因獲利有限進場意願低落,惡性循環下逐漸造成學生、學校、業者三輸局面。偏鄉無利可圖,校長每年都得千萬拜託業者投標;都會區限制也多,團膳業者家數銳減;而咸認最佳方案的自設廚房,多數校方也因空間有限或增加行政壓力而不願嘗試。

台灣的校園營養午餐,目前至少還存在著城鄉差距「吃不吃得到」、營養師不足「吃得夠不夠營養」、廚藝再精進「讓午餐更好吃」等三大面向的問題,中央政府有責任更積極介入主導,透過政策工具、預算重分配、產學鏈結、媒介民間資源投入學校午餐的改革;甚至立法以跨領域思考打破結構性問題,用更細緻的施政作為精準照顧到城鄉的每個學生。所幸台灣現在已有許多自發性民間團體或食育運動者及廚師投入改善學校營養午餐問題,期待能夠給予下一代一個吃得飽、吃得好的許諾。

與其編列浮誇不實的前瞻預算,或難以估計成效的援外經費,標榜正義、人權的政府,理應更有責任立刻改善校園營養午餐的無差別待遇,讓台灣的孩子人人等值,這不是最容易立竿見影的施政嗎?

延伸閱讀╱35元的營養午餐 你的孩子吃了什麼?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以數位轉型重塑台灣產業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微軟5月底時在台北舉辦亞太技術年會,會中引述研究機構的調查指出,至2020年時全球AI投資規模預計將達460億美元,亞太將成為最大宗的市場。報告同時指出,至2021年前,數位轉型將為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新台幣4,000億元,每年GDP成長率將因而提升0.5個百分點,顯見數位轉型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基本上,近幾年不僅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各類新興科技如AI、區塊鏈、雲端、大數據等技術也不斷迅猛發展,一項國際性的研究報告就指出,亞太地區有八成的企業主認為自身企業需要轉型,以面對未來局勢持續成長。台灣地區方面則有83%的比率認為數位轉型是當務之急,顯然國內廠商在面對紅色供應鏈競爭,以及國際創新服務蓬勃發展的雙面夾擊下,在數位轉型上有著不可不做的壓力。

所謂「轉型」,意指企業長期經營方向、營運模式及其相應的組織架構、資源配置方式的整體性改變,是企業重新塑造競爭優勢、轉變成新的企業型態的過程,數位轉型則是以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來達成轉型的目的。數位科技可能是手段,也可能是目的;可能是驅動者、主導領航者,更可能是顛覆者,端視轉型的目標而定。

觀察台灣目前主要產業所面臨的形勢,數位轉型的速度恐怕需要加快,才能因應現今環境的挑戰。以製造業為例,競爭國家如德國、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都在推動製造業升級,積極往工業4.0方向邁進。但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廠商,大部分業主對工業4.0的核心仍不清楚,且有約三成企業認為並無導入的急迫性;究其原因,主要是認為導入工業4.0所帶來的效益不明,顯然很多廠商對於現今智慧工廠的長足發展還不夠瞭解。

在金融業方面,國內金融業資訊化的發展極早,資通訊投資的積極度在台灣各產業中亦名列前茅。但這幾年全球掀起數位化金融浪潮,顛覆傳統作法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逐漸展現出對於既有金融服務產業的衝擊與影響力,促使國際金融業者正視且積極尋求數位轉型,台灣業者自不例外。

政府也期望透過法規開放,鼓勵金融業者投入數位轉型,至今已有多家銀行推出數位分行,在新興科技的採行上,如行動支付、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亦十分積極。然而,業者正向面對數位轉型帶來的新科技與創新應用,但在實際推動上仍有諸多困難。這包括在技術面:新興科技的掌握與使用仍在累積經驗,但因金融業既有資訊系統相當複雜且強調安全,新科技的導入調適難度頗高;在經營面,如企業內部創新文化及心態的調整,以及對新夥伴的合作模式、新商務運作以及新資訊系統架構有更開放的態度等。

綜觀全球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及國內產業現況,數位轉型勢在必行,但要如何才能有效達成轉型升級的目標呢?以下有幾點建議:首先,政府應該率先做為數位轉型的先導示範場域。數位轉型有助產業升級,同樣亦有助於政府對企業或人民間的溝通與服務,透過創新應用宣示及傳達轉型的力道與決心;同時,應透過創新採購,鼓勵廠商發展更多的數位化政府應用。其次,組織數位轉型輔導團隊,透過交流、標竿典範示範及現場輔導,從應用需求的角度出發,協助中小企業積極採取行動。政府可以從建立典範著手,透過典範所建立的最佳實務,將轉型的策略與方法進行產業擴散。

最後,數位創新的過程中,尤其是金融相關行業,勢將面臨法規相關限制,需動態檢討相關法令規範,並提供更具彈性的創新試煉環境,吸引更多新創業者參與,以此推動我國數位服務發展,一方面激勵產業數位轉型,另一方面也引入新創活水,加速整體產業的升級。

   
聯合晚報社論
立委遴選法官 司改本末倒置
林騰鷂/律師(台中市)/聯合報

司法院院會通過法院組織法等五法修正案,決定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法官遴委會增加兩席立委,引發媒體與許多法官的批判。由於司改國是會議只決議終審法官不設任期,但並未作成設特任法官、遴委會增加兩席立委之決議,故有法官表示,法案如通過,想當特任法官的人,恐要跟立委多交際應酬!

台灣今日的重大危機是對立法與司法的缺乏信心。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十月公布的「台灣人對權力菁英的信心」民調,顯示對立委的信心,只有二成七,沒有信心的高達六成六;對大法官的信心,只有二成五,沒信心的高達六成四。上述法官制度變革,司法院還要透過立委來遴選終審特任法官,這不只是違憲的舉措,也是本末倒置、飲鴆止渴的作法!

又依司法院統計,司法遲滯現象日益嚴重。截至今年四月,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未結案件高達八千多件,積案情形嚴重;而在大法官釋字第七五二號解釋,宣告刑事訴訟法第三七六條第一款及第二款,一律不讓被告提起第三審上訴,與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有違後,上訴第三審案件將會大增;大量減少終審法官的變革,恐會造成更大的司法遲滯!

司法案件持續增加,但法官員額卻未相應增加。同採「司法多元主義」的德國,人口八千三百萬,各級法院有一千六百餘個,法官總數為三點五萬名,而我國人口為二千三百萬,但民刑、行政、智財、家事等各級法院總數不到五十個,專職法官約僅二千三百餘人,司法保護密度,天壤之別,造成司法血汗與司法遲滯,讓司法官怨、人民也怨!

另與日本二○○○年所推動「新世紀司法大改革」不同的是,日本是以裁判員制度、法科大學院制度為改革核心,是對審判制度與法律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修法、增法多年,才在二○○四年施行,但蔡英文總統去年所推動的司改國是會議則草草了事,對於法官的數量、選拔方式,特別是法官直接民選機制,均未充分討論,而對於提升法官專業學養、歷史哲學宏觀及道德品格的法學教育改革,更全無著墨。

司法變革的重點應在法官的質量,與建立人民對司法的信任!因此,當前的法學教育、司法人員考試制度合乎需要嗎?法官的數量足夠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嗎?值得全面檢視。

司法正義是社會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真正的台灣價值,執政者絕對不可輕忽逆反,也不可惡意操弄,口惠而實不至!

   
願景回響/「寧可三菜一湯 不要四章一Q」
楊樹槿/退休國小教師(桃園市)/聯合報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學校營養午餐」專題報導提到,嘉義地區實際用於午餐食材的費用僅廿五元左右。若九月學校都要使用「四章一Q」,營養午餐費勢必上漲,中央、地方及學校必須要跟家長說清楚漲價理由與如何因應。

食安之外,營養午餐有明顯的城鄉差距。筆者贊同嘉義縣教育處長說的:「寧可要好一點的三菜一湯,不要四章一Q。」政府何妨讓都市大型學校全面實施,至於無法充分取得標章食材的偏鄉小校,就因地制宜:先吃得飽再求吃得好,進而吃得衛生安全,循序漸進,才能落實「四章一Q」的良法美意。不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只看全台各校冰冷的統計數字,卻忘了莘莘學子直接感受的溫度, 「四章一Q」 根本不具實質意義。

   
民意論壇
周行一/欣賞別人的快樂
周行一/聯合報

研究顯示一個人快樂與否有三個決定因素:父母給的基因、當天碰到的事情、周遭的人是否快樂。父母給的無法改變,每天遇到的事情由天決定,周遭的人是否快樂卻是可以自己決定的,最直接了當的方法是選擇跟快樂的人在一起,但是知易行難,不容易完全稱心如意,譬如同學就沒得選,上課非得在一起,再討厭也沒辦法;同事也是公司安排的,不喜歡也得一起幹活。

與其奢望旁邊圍繞著很多快樂的人,讓自己感染快樂,不如鍛鍊自己,使周遭的人變得快樂,也就是讓自己變成別人的快樂泉源,當旁邊的人都快樂時,我們也會快樂。其實要助人快樂並不困難,研究顯示,人的最大快樂來源之一是受到別人的肯定,美國有一批中階明日之星主管表示,升遷時很快樂,主要原因是受到老板的肯定,加薪與升官只是被肯定的結果,薪水的增加不是重點,所以如果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錢,是本末倒置的,得到肯定之後的加薪才會帶來快樂,只增加所得卻未伴隨成就感,不會真正感到快樂。

因此,肯定別人是使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好方法。要真心肯定別人必須先學會欣賞別人,「欣賞」對人有莫大的鼓舞作用。在一次著名作曲人大衛福斯特策畫的大型拉斯維加斯演唱會裡,福斯特推薦一位十六歲菲律賓女孩莎瑞絲演唱惠妮休斯頓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她唱完之後,全場觀眾激賞,起立鼓掌歷久不歇。莎瑞絲知道自己表現得好極了,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興奮,這個受肯定的經驗一定可以讓莎瑞絲快樂很久,而且鼓舞她繼續努力。

觀眾欣賞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歌星是真誠的自然流露,在許多別的情況下要欣賞別人就不容易了,妒忌反而可能是常態。如果在競爭狀態下欣賞對手,對手會非常快樂。政大每年於校慶運動會期間辦理創意啦啦隊比賽,這是種幾十個學生,在教練指導之下,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必須合作無間,配合音樂做主題式的肢體動作演出,每年在宣布冠、亞軍時,冠軍隊伍欣喜若狂,亞軍失望落寞,學校的慣例是冠、亞軍隊伍會當場再表演一次。今年的亞軍財政系在冠軍會計系表演前熱烈歡呼「財政系為會計系加油」,會計系同學一定覺得非常溫馨受用,冠軍果實更為甜美,而財政系同學一定也因為能欣賞別人的優異表現,自己感到很快樂。

我們與周遭的人經常都處於競爭狀態,與同學競爭名次、與同儕競爭升遷、與同業競爭顧客,當別人比較強的時候,我們願意欣賞、肯定他們的表現,別人得到了快樂,我們得到友情、尊敬。當真心欣賞別人的時候,我們會虛心體會別人強的原因,讓自己進步,最終得到的快樂說不定比別人還多。

欣賞、肯定別人會讓很多人喜歡跟我們在一起,這些人因為我們而比較快樂,我們也會因幫助別人快樂而快樂,這是一種快樂的人群聚在一起,互相正向影響的良性循環。世上沒有完人,欣賞別人的優點,體諒別人的缺點是讓自己快樂的不二法門;當然,欣賞與肯定不能濫情,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幫助別人了解如何進步也會讓自己快樂,而且讓受幫助的人快樂。欣賞與肯定別人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需要鼓勵自己學習這種能力,才會天天快樂。如果台灣民眾都能欣賞別人,社會就不會這麼緊張,大家都會比較快樂。(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

   
任務中殉職 吳彥霆走得光榮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空軍F-16墜毀基隆暖暖山區,飛行員吳彥霆殉職。總統府表示,蔡英文總統在得知後相當悲痛,指示從優撫卹。

空軍是國防安全的主力,誰掌握空優,誰就主宰戰場。一九四○年六月,納粹德國席捲歐洲,占領法國,英法聯軍從敦克爾克海灘大撤退。八月,不列顛戰役正式打響,英德空軍展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戰;期間德軍每天平均出動飛機一千架次,而皇家空軍的飛行員人數處於劣勢,一個人每天必須執行三次左右的任務。

八月廿日邱吉爾在下議院讚揚皇家空軍飛行員的英勇表現:「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作出過這麼大的貢獻。」到了九月七日,德國決定停止空戰,改轟炸倫敦,這給英國一個喘息的機會,也是不列顛戰役最重要轉折點。

當時邱吉爾曾說:「讓我們勇敢地承擔義務,這樣如果大英帝國和她的聯邦可以留存千年的話,人們仍然會這麼說:這是他們最光輝的時刻。」「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若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以上邱吉爾的名言,曾經鼓舞了大英帝國子民在危難中奮起,對台灣又何嘗不然?飛行員吳彥霆,在演習視同作戰中光榮殉職,值得我們同感哀悼。

   
海峽論壇 民進黨繼續邊緣化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聯合報

第十屆海峽論壇在福建登場,陸委會表明該論壇是對台統戰平台,歷屆政府已確認對此論壇的政策原則,禁止中央官員參與、不同意在台舉辦分支活動。看似馬規蔡隨,實則是邊緣化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發展參與。

大陸當局運用「九二共識」,對台政黨或政治勢力採取堅壁清野、區隔化對待原則。由於國民黨、第三勢力及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立場分別呈現:接受與認同、默認與尊重、不接受與不承認,因此邀請對象主要是國民黨、第三勢力柯文哲市長團隊。民進黨籍人士及地方官員甚少被邀請,縱使被邀請也會因眼前敵意的政治氛圍而阻卻不前。

大陸當局用海峽論壇作為對台統戰分化平台,但這只是整體戰略中一環,目的在邊緣化民進黨當局。大陸當局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對話政治基礎,民進黨當局提出不應預設任何政治前提,且又無法提出等量齊觀的「兩岸新共識」,對民進黨的邊緣化力度將會持續強化。政黨輪替以來,民進黨執政的高雄市舉辦港灣城市論壇,大陸受邀城市集體缺席;因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瞭解與尊重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滬台雙城論壇成為兩岸官方最高級別交流。

尤其大陸先前拉攏邀請泛藍八縣市長赴陸參訪,卻排斥民進黨籍縣市長進行城市交流。馬執政時期因中央政府已承認「九二共識」,故沒有再要求民進黨籍縣市長必須政治表態。國民黨執政時期,許多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反而易赴陸進行招商引資、觀光旅遊行銷、農產品銷售、產業合作等,利於營造兩岸親善關係。

陸委會直指申請來台做青創宣傳、招攬人才、配合卅一項對台措施,進行海峽論壇分論壇等活動,均有特定政治目的,政府「原則不同意」。大陸刻意邊緣化民進黨,勢必引發「以牙還牙」報復行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當局排斥之;民進黨當局再反制之,大陸當局再強化單邊主義行動。然而,民進黨當局採取反制策略,過於採行管制性、限制性措施,也會加深民眾對其兩岸治理能力不足之質疑,不利於蔡總統之連任。

「九二共識」固然發揮拉攏泛藍作用,但由於強烈差異化區隔作用,幾乎將綠營推出共識圈外,過於排他性,彼此針鋒相對反引發更多敵意與抗衡。台灣內部藍綠抗衡政治格局幾乎是平分秋色,這股抗衡「九二共識」政治勢力不應被低估。兩岸當局基於和平發展目標,可在不預設前提情況下協商對話,尋求雙方皆可接受的「兩岸新共識」。拘泥在台灣當局是否願意先認同既有政治基礎,然後再恢復協商交流,此方先行壓制、彼方採取反制,從而加深雙方敵意,實不利於「兩岸一家親」營造。

   
幫助農民 產銷價錢透明化
高克培/醫(台北市)/聯合報

新聞報導,由於產銷嚴重失衡,「南台灣香蕉產地收購每十公斤香蕉才能換到一個茶葉蛋」,相信大眾享用之時,心頭非常不安,矛盾之餘,卻也無計可施。

筆者住家附近有兩家大賣場,平時都吹噓自己賣得最便宜,事實如何,誰也不知道,尤其像筆者平日五穀不分,買菜時更沒有斤兩概念。五月廿八日筆者在其中一家以八十九元買了一串約十根的香蕉,帶到兒子家;稍晚回家路上順便去另一家買些自用,發現同地出產比較小的三根卻要卅九元,兩家相差甚多。不禁厭惡起商人的廣告不實、懷疑其他蔬果可能亦是如此。

難道政府無法監督?難道「菜賤傷農」的「傷」,中間商不能共體時艱也分擔些?難道沒有辦法讓消費者更能了解哪些商家的利潤比較合理、沒有剝削農民?

農業本質就是靠「天」吃飯,產品也要靠商人推銷,但是政府、尤其是總統,除了煞有介事地公開大啖價格也崩盤的荔枝,就沒有其他辦法幫助農民嗎?

為確保農產品安全與品質,我們已有「台灣良好農業規範」,台灣資訊能力超強,若在此架構下增添有關產與銷過程必須的花費(類似食品履歷),使產與銷價錢透明化。政府依此規定(由大賣場開始),所有未加工的農產品必須有兩個標價,一個是「賣給消費者的價」,另一個是「產地農民賣給菜商的價」;如此,相關單位隨時可以監督「產」與「銷」價差,使中間商人利潤合理化,讓大眾選擇,農民獲利愈多者以及兩個價錢之間差距愈小才是真正的便宜!

   
聯合筆記/冷氣政治學
鄭朝陽/聯合報

炎炎夏日,只要下課時間經過教室,那股悶熱感和汗臭味就在教室與走廊之間流竄著;轉進各師長辦公室,情景就差很多,濕熱感瞬間消失,難免讓人直呼還是「冷涼卡好」。

「苦不能苦孩子」,這是大人常掛在嘴邊的廉價口號,起碼就教室該不該裝冷氣機這件事,那些掌握權力和資源的官員們其實沒有真當一回事。

去年底民眾在行政院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要求為中小學全面裝冷氣,教育部研議一番,結論還是「從長計議」,因為裝冷氣、吹冷氣是一筆大錢,地方沒錢付,中央也不想給,呼籲各地校園裝遮陽板、開電扇,能克難還是繼續克難下去。

這幾天聯合報針對全台中小學裝冷氣現象做了深入的報導,提到台北市政府要開第一槍,規畫為中小學教室全面裝冷氣,除了要率先把冷氣列為校園基本設備,與教育部不同調,也研擬校舍遮陽、綠美化、隔熱等配套,讓校園隔熱改善一次到位,只是市長柯文哲對十五億的經費和安裝時間表都還沒具體表態。

緊接著,台中、桃園、新北等直轄市長相繼表態跟進或進一步評估,南部也有市長參選人喊出「選上立刻裝」的政見;多年沒人管的民生議題,搖身一變成了爭取選票的重要政見。

六都財政比非六都縣市相對好,教室該不該裝冷氣也各有討論空間,例如位於熱島效應較嚴重的都會區學校,或可列為優先裝冷氣的對象,但即便如此,少了中央幫忙,非六都縣市似乎只能繼續喊窮,熱到受不了的,只能向家長伸手募款。

平心而論,教育部不該放任這種「一國兩制」現象繼續下去,有錢或敢花錢的縣市能給孩子吹冷氣,財政困難縣市的孩子就活該受罪。動輒八千多億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做的是一些引發爭議的建設,卻完全忽略孩子的學習環境,哪樣才是真前瞻?

有人擔心孩子從小吹冷氣,一來可能無法適應夏季的戶外環境,二來也有違節能減碳。事實上,從現有裝冷氣學校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都不是一到校就開,而是自主管理在近午最熱時才開,結合使用者付費,不致有浪費和不適應自然環境的疑慮。

其次,孩子在必要時吹冷氣上課,有助專注學習,環顧各機關行號及學校行政辦公室,哪裡不開冷氣?苦不能苦孩子,坐在冷氣房決策的官員們,別讓這句話成了大人虛偽的口號。

   
大學漲價前 想想弱勢生
董馨梅/高中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五月底為大學提出調整學雜費最後期限,目前提出調漲的學校,漲幅為二.○七%至三.七五%,如果以私校一學期五萬元估算,調漲額度達一二五○元。調漲學費的比率,對照連年來實質薪資的減少,以及約一百卅萬人、占四分之一的低薪族群,這對比極度挑動社會大眾敏感神經。

大學學費調整論述,在於高等教育產生的效益,已從過去公認的公共利益大於私人利益,轉變為現在大眾認為其效益多由個人獲得,所以「使用者付費」成為支持學費調漲的重要論述。筆者以為,合理計算高等教育成本,與學生及家長進行理性對話是必要的,然協助經濟弱勢學生安心就學更是政府本職。檢視目前的協助就學管道與額度適切與否,是在調整學雜費用前之要務。

筆者先列出近十年來已推行的協助就學管道,暫不列入急難救助等補助。首先,依社會救助法,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可獲學雜費全免,中低收入戶生減免六成。此外,各縣市政府提供低收入戶學生就學生活補助。台北市一○五年每月發放金額是六一一五元,其他縣市額度也大致如此。

其次,「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是以家庭年收入七十萬元以下者,分為五所得級距提供助學金,公校生一學年可獲補助額度為五千至一萬六千五百元,私校生為一萬二千至三萬五千元。第二項是生活助學金,如果每個月領取六千元以上者,須進行生活服務學習,此補助非人人有獎。第三項是低收入生可免費校內住宿,各校自訂是否需進行生活服務學習。

管道三是就學貸款,門檻為家庭年收入一百廿萬元,即使超過但家中有兩人以上就讀高中以上者也可申辦。

管道四是各校工讀,學校優先提供弱勢生工讀,列入教育部補助指標。

根據筆者博士論文研究結果發現,學雜費全額減免、每月就學生活補助金、生活助學金與工讀,以及免費校內住宿,此四項協助就學管道額度足以支付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就學所需;然對於中低收入戶生與年收入低於七十萬元之「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生,額度的確不足。

減免或是助學金補助,加上生活助學金與工讀,僅能支應兩類經濟弱勢學生就學費用五成的額度,除了就學貸款之外,學生尚須長時間打工。

二○一四年調查指出,經濟弱勢大專生平均一周約廿小時的打工時間,學生面對匱乏時,他只能思考的是如何繳房租,根本無法專心就學,甚至還可能被迫休學。

再者,根據教育部大專校院助學措施手冊,若學生貸款四十萬元,畢業後一年開始分八年還款,每月負擔金額為四千四百八十三元;若以大學畢業生月薪二萬五千元估算,已占月薪十八%。

學生與家長並非不能接受合理的學雜費調整,而是在此之前,政府是否理解經濟弱勢學生家庭無力支付就學所需,學生拚命打工賺錢、畢業後又面臨一大筆學貸的困境。經濟弱勢學生就學的阻礙,政府應當積極介入,使其平等享有安心就學的權利。

   
吳音寧 還是搞錯重點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北農總經理吳音寧的問題不斷浮現,民進黨還是繼續護航,但她最近主動跳出來為自己澄清,很顯然,這背後有著政治的操作痕跡;不過,看完她的自清,個人覺得,她還是搞錯重點了。

她上節目是以綠營觀眾為主,更可能是深綠觀眾為大宗,因此很明顯地是在同溫層中取暖。

當初大家拿年薪二五○萬為題來批評她,經過多時沉默後,如今她卻強調自己的月薪是十四萬元,甚至要對不實指控「保留法律追訴權」,這種手法就是在轉移焦點。

以一個缺乏專業背景的人,對於社會各界質疑更是如此傲慢態度,一個月可領十四萬元,合理嗎?不在專業上精進以掃除外界的疑慮,卻在數字上大做文章,這不是心虛,什麼才是心虛?

至於其他的問題,如果是批評者刻意造假,吳音寧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回應,直接面對大眾?

雖然吳音寧繼續在任,只會讓執政黨不斷失分,更讓人感受到執政黨缺乏人才的窘境,但吳音寧如果真的去職,勢必會產生執政信任感的雪崩效果,這應該才是執政黨承受不起的後果吧!

   
沒配套 校園冷氣只是「吹」票
李源甲/國小教師(嘉義市)/聯合報

炎炎夏日,別說學生無法專心上課,連老師也常感到心浮氣躁、力不從心,如果能加裝冷氣,提升上課品質,又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平心而論,現下「國中小全面裝冷氣」只是議題炒作,缺乏長遠規劃與相關配套。

首先,候選人有無認真檢視過轄內國中小校園建築結構與電力配置,是否負荷得起學校冷氣全開?不少學校電路系統老舊,只要用電量較大便跳電,若不改善電力配置,即便裝了冷氣,也不可能使用。

再者,裝冷氣事小,後續管理及維修才令人頭痛。倘若國中小真的同時加裝冷氣,若干年後這批冷氣設備大概也會陸續需要維修,屆時又要從哪挪出經費維修?

在可預見的未來,氣溫只會愈來愈高,除非放高溫假,國中小裝冷氣是必然的趨勢,但嚷著說校園該全面裝冷氣的候選人,如果不知該有相關配套,那大概就只是想騙選票而已,我們千萬別上當了!

   
鴻海首度減資背後觀察
5月11日星期五傍晚,鴻海突然宣布,董事會決議減資2成;14日星期一鴻海收盤價站上89元大關。鴻海去年每股盈餘達8元,為什麼不發4元現金股利?又為什麼選擇此時減資?

吃得很少仍變胖 更年期發胖主因
更年期發胖的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導致雌激素分泌慢慢減少。雌激素有助調節體內脂肪的代謝,一旦雌激素減少了,勢必會使脂肪代謝出現障礙,引起脂肪的堆積,這就是為什麼婦女們一到更年期,特別容易出現體重突然大幅上升的情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