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全台灣各地都存在著許多眷村,也有很多人從小是在眷村長大,住過眷村的人,永遠無法忘記那些在眷村裡生活的點滴記憶;但是這些年,大部分眷村都已拆除改建,有些土地則賣給財團興建住宅大樓,過去的眷村老宅幾乎已經很難再看到。
那些眷村長大的小孩,再也無法回到兒時的空間,也無法告訴他們兒女,他們是在什麼環境下成長的;老眷村的殘破瓦房,其實儲存著許多人的記憶,當這些老房子全部拆除之後,所有的記憶都將消散,人們再也喚不回昔日的種種記憶,只剩下內心的落寞與失根的苦楚。
雖然眷村文化保存的工作,各地政府機關文化局處都有在努力進行,但是很多地方就是保留幾棟房舍,擺放一些紀念物品、照片,節日時掛掛國旗,做法幾乎都一樣,並沒有營造出太多當地眷村的特色,頗為可惜!
最近參觀了幾個眷村文化保留的案例,卻讓我十分感動!
位於中壢的忠貞新村,過去因為居民多為滇緬邊境撤退的異域孤軍,因此回族與少數民族的異國情調十分濃烈,也成為忠貞新村獨特的文化色彩。具有滇緬風味的食物料理,也成為忠貞新村最受歡迎的事物,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國旗屋之外,附近還有忠貞市場販賣著別的地方看不到的香料食材。
但這幾年整個忠貞新村也大大改變,老舊眷村改建成住宅大樓,所有眷村房舍幾乎消失,只剩周遭私有土地的房舍還存在著。當地知名商家「阿美米干」家族,眼看眷村文化即將消失殆盡,因此以自身的力量,成立忠貞新村文化園區,保留阿美米干起家厝,並將附近廢棄教堂建築,改造成「癮食聖堂」時尚餐廳,將來還將成立「罌粟花故事館」、「異域諜報館」等,期望藉著飲食文化與少數民族工藝,將忠貞新村的文化特色繼續延續下去。
左營海軍眷區這幾年也有極大的改變,我在海軍服役時,所有老舊眷村都還存在,但是這幾年所有眷村都已經大幅拆除改建,整個面貌已經與我的軍旅記憶大不相同。目前左營眷村只剩下建業新村等眷舍,循高雄市文化局「以住代護」計畫保留下來,其中「光的院子」更是少數由原住戶回歸舊宅居住的案例。
眷村女兒黎明珍為了重拾昔日溫暖眷村記憶,特別申請入住兒時的眷舍,雖然只能住五年,但是她與夫婿王子亦,仍然斥資三百多萬整修舊房子,取名為「光的院子」,用以紀念她逝去的父親黎熾光。「光的院子」整修完畢,並在今年雙十節開幕,當天由大提琴家范宗沛演奏,舊日親友鄰居都回到眷村,大家聚集高唱國旗歌;在那一刻,昔日眷村的記憶與氛圍,似乎都被召喚回來了,現場的情景,撫慰了所有人的內心。
雖然台灣各地都有眷村文化保留的計畫與努力,但是這兩個案例顯得特別動人!因為他們都是不顧一切,投下個人精神財力,只為了找回昔日眷村的記憶。然後我才明白,歷史記憶並不是因為建築硬體的保留,就一定可以保存下來;眷村文化的保存與承續,還是要靠眷村子弟的熱情,才能夠重新發揚光大!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