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無薪假升溫 又突破萬人…製造業淪重災區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10/25 第571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無薪假升溫 又突破萬人…製造業淪重災區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無薪假人數再破萬,勞動部昨(24)日發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全體行業有424家、10,933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加26家、1,302人,增加主要集中在製造業。

目前製造業有238家、9,772人實施無薪假,占全體人數比重達八成九。較上期增加11家、1,261人。其中,有三家自行車零件業,因國內外訂單減少,新增800人放無薪假。加上一家工具機業、一家食品製造業,合計製造業新通報千人放無薪假。

四大製造業中,金屬機電業仍是重災區。目前有159家、6,644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加11家、1,304人。

民生工業則有28家、417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略增溫74人。資訊電子工業和化學工業這期分別有1,910人、801人實施無薪假,和上期相較則呈略減。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科長李思□表示,這期製造業新增無薪假家數及人數,主要落在金屬機電業,有三家自行車零組件業者分別通報400人、200人及200人實施無薪假。其中前兩家是第一次實施無薪假,後一家則先前實施過。三家業者皆預計實施至年底,每月休假4至5天,主要國外接單減少影響所致。

她並表示,另有一家工具機業者也通報實施160多人,月休1至6天。民生工業中也有一食品製造業通報40多人實施無薪假,月休多達10天。這兩家業者實施期間一個月,採一個月一個月來看接單狀況決定是否實施無薪假。

李思□指出,這期化學工業也有一間橡膠製品廠商因為實施到期,而減少100多人停止實施,目前廠商仍在評估是否要接續實施。

與製造業連動性高的批發零售業目前有115家、871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略增加7家、42人。

 
台加FIPA歷經一年準備 修成正果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政務委員鄧振中昨(24)日與加拿大共同宣布,「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相關談判順利完成。該協議前後歷經不到一年的談判過程就迅速完成,背後最大原因就是,多虧前面歷經一年的探索性討論,才能讓此投資協議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

台加雙方在今年2月由鄧振中與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共同宣布啟動本項談判。鄧振中提到,在開啟談判前,雙方已先就協議內容的主要概念經過一年的探索性討論,確認彼此理念一致,因此在充分準備下,雙方談判過程相當順利,起談後歷時不到一年即獲得豐碩成果。過程中,我方亦與產業界及利害關係人舉行論壇及視訊會議,獲得相當支持。

鄧振中說,在正式開啟談判前就已經歷過三次探索會議,最主要就是「確認彼此心意」,也需要確認彼此在談判過程中的資格條件是否符合對方需求,如果白話一點就是雙方追求可以「門當戶對」,在正式開啟談判前就已經有一年的準備期,因而才能加速雙方談判的進度。

談判進度超前,鄧振中表示,在談判過程中相當快速,且觸及面向也相當廣泛,雙方的共識都已成形,因此在談判過程中還算順利,且加拿大過去簽署相當多協議,有大致的範本出爐,FIPA是此範本出爐後的首個協議。

 
台加投資協議拚今年簽署 有助台商全球布局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睽違七年,台灣與加拿大將再度簽署雙邊經貿協議,行政院經貿辦昨(24)日晚間宣布,台灣與加拿大「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IPA)相關談判順利完成,更是加拿大於2021年修訂其對外洽簽投資協議範本後,首個完成談判的雙邊投資協議。經貿辦表示,簽署時間表盡量快,目標今年度完成。

經貿辦指出,台加雙方於今年2月由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政務委員鄧振中與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伍鳳儀共同宣布啟動本項談判。歷經不到一年的談判過程後,已完成談判,後續待雙方談判團隊進行協議條文文字的法律檢視,協議將以中、英、法三種三種語文版本簽署,雙方各自行政程序完成後,即可正式簽署。目標就是今年度簽署完成。

由於加拿大將於2024年擔任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輪值主席國,且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的加分影響,加拿大在國際經貿議題的討論上,一向扮演領導的角色。因此,台加投保協議是否有助我加入CPTPP?鄧振中說,協議簽署後,可以向CPTPP證明台灣是符合協定的高標準條件。

鄧振中指出,台加投資協議是近年來國際各國間所簽訂的投資協議中,提供投資人最完整的保障,可預測性及便利度最高,並充分考慮中小企業、婦女、原住民的權益,是一份高標準的協議,全文及附件大約會有70餘條文,充分彰顯雙方符合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投資方面涵括核心投資保障條款,如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損失補償、徵收、資金移轉等。

台灣近年在北美的投資相當活絡,鄧振中說,台灣、加拿大互為重要經貿夥伴,2022年雙邊貿易總額約為58億美元,台灣更為加拿大在亞洲的第六大貿易夥伴。我國受惠產業分別為IC通路、再生能源、資通訊、生技製藥、運輸、金融、零售等,像是已在加拿大有投資的台積電(2330)、能元科技、台達電、鴻海、研華、華碩電腦、宏□電腦、趨勢科技、緯創、文曄科技、保瑞藥業、杏輝藥廠等都機會。

至於加拿大對台的投資,除了現有的離岸風電外,加拿大的退休基金相當龐大,因此在未來對於台灣的投資也有正向發展。鄧振中強調,台加雙方的投資互動來往,相當多元發展,且台加雙方於2016年已簽有「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議」,現又與加拿大完成投資協議談判,更有助台灣企業全球投資布局。


延伸閱讀

台加FIPA歷經一年準備 修成正果

 
整合電子支付 TW QR Code上路…方便民眾掃碼結帳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目前消費購物時,因為各種支付QR Code規格不同無法互通,商店櫃台擺滿QR Code立牌,造成結帳不便。為方便民眾掃碼消費,財金資訊公司串連銀行及電支機構,昨天宣布以「TWQR」為共同標示,未來民眾不管使用哪一種支付App,只要掃同一張「TWQR」就可完成結帳。

TWQR昨天正式啟動,負責提供TWQR技術的財金公司表示,首波參與的有卅七家「台灣Pay」金融機構,包括台銀等八大公股行庫、中華郵政、信合社,以及玉山、元大、新光、上海商銀等民營銀行;另外還包括全盈支付、一卡通、橘子支、歐付寶等四家電子支付業者。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說,初期目標是明年首季至少要讓十五萬家特店都能使用TWQR。

不過,首波參與TWQR的全盈支付、歐付寶、橘子支等三家電支業者今年底之前才會上線,至於一卡通則會在明年接軌TWQR運用在交通票證。至於國內較具代表性的支付業者街口支付、全支付、悠遊付等,必須等到明年系統介接好了才會上線,時程仍未確定;此外,包括Line Pay、蝦皮支付等大型第三方支付業者也未加入TWQR。

林國良指出,第三方支付並未參加此平台,未來推動方向會慢慢整合,成為共通生活圈。

財政部次長阮清華指出,目前台灣Pay的特店家數共有廿七萬家,若加計全盈支付目前大約十一萬家特店,首波加入TWQR的業者旗下所涵蓋的特店家數,即使扣除重複的部分,也有近四十萬家;第一階段能參加TWQR的業者,都能在年底上線。

至於上線初期消費者能在多少店家使用TWQR?林國良說,將以明年第一季有十五萬店家願受理為目標。

財金公司表示,一一○年十月建置「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先前已提供跨行及電支機構的轉帳、繳稅、繳費等服務,昨天藉由TWQR啟動購物功能,整合國內QR Code支付的應用,被視為我國行動支付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林國良昨也提出「三階段計畫」,他說,在啟動國內購物功能後,第二階段在明年第一季起,將先後進軍南韓、日本,透過TWQR直接掃碼跨國購物;第三階段則將在明年第三季,將TWQR應用在大眾運輸工具,會由一卡通先行適用在公車體系,接下來將運用在捷運通勤。

 
新聞分析/大咖業者沒加入 便利性打問號
本報記者朱漢崙聯合報
TWQR昨在國發會等五大部會力挺之下登場,透過一個共通的QR Code方便消費者掃碼消費,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理想,但在電子支付和旗下特店已各有複雜的生態圈和競爭關係的現況下,TWQR上路要達到所謂的「共通無界線」,恐怕很難。

雖說日、港、星、越、泰等地都有自己的共同QR Code,但從國內已由電支業者、銀行業者開發特約店的情況來看,要這些業者把自己辛苦開發的特約店「拱手讓人」,而且還是用更低的手續費率,只怕許多業者一百個不情願。

這種情況,光從參與銀行及電支機構的陣容就可一窺端倪。以銀行來看,除了八大公股行庫不得不配合政策,其他如中信、國泰、富邦、台新等消金、電支特別強的民營銀行統統缺席,此外,街口支付、全支付、悠遊付等三大電支業者也都未參加,這三家電支業者旗下的特店合計有六十萬,也都未在第一波上線。

至於Line Pay等業者也缺席,官方說法是Line Pay為第三方支付業者,不在此波邀請名單,但Line Pay旗下有將近五十九萬家特店,主流的連鎖通路幾乎都受理Line Pay。如果國內具代表性的電支、第三方支付業者、大型民營銀行都未加入,民眾能因此享受到多少便利性,實在不無疑問。

而另一個引發業者怨言之處,就是TWQR尚未成功,業者就需蒙受手續費損失。業界人士透露,財金公司提出的TWQR手續費率為百分之一點八,相較於目前銀行業、電支機構洽談費率都從百分之二起跳,參加TWQR等於少收手續費。部分業者說,以前一個月手續費收入有數百萬元,未來恐怕僅五十萬、六十萬元,因此以「割地賠款」來形容,「既要把自己手上的特店交出去,又要蒙受手續費損失」。

即使銀行、電支業者都願共襄盛舉參加TWQR,但特約店也有自己的商業競爭考量,尤其是很多百貨公司、量販店、超商都有自己的支付系統,是否願意讓競爭對手「長驅直入」,不無疑問。

也因有這些問題,難怪金融圈有很多聲音認為,推動TW QR Code,實在不必「為共通而共通」,硬要原先已有電子支付的店家改規格,反而應該去開發尚未受理非現金支付的店家,多增加消費者可使用非現金支付的通路,才是正途。

 
國際財經要聞
全球減重藥銷售額 上看710億美元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隨著減肥風潮盛行,帶動減重藥物需求火熱。分析師對減重藥市場規模的預測仍有分歧,但連較保守的花旗也上修了預測,推估到2030年減重藥的年銷售額有望達到710億美元。不過市場至少有個共識: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禮來(Eli Lilly)將成為大贏家。

CNBC報導,多名華爾街分析師預估,全球減肥藥銷售額料將在2030年達到約1,000億美元,高盛近來也發布了類似的預估數據。高盛分析師西布塔尼在報告中說,美國到2030年將有約1,500萬名成年人用減重藥管理體重,他預估禮來的減重藥銷售額將達到520億美元左右;禮來擁有Mounjaro這款減重藥物。

Guggenheim投資公司上月更預估,這類藥物的年銷售額可能高達1,500億~2,000億美元。花旗分析師23日發布的預估則比較保守,認為腸泌素類減重藥年銷售額,到2035年有望增加至710億美元,但也已較先前預估的550億美元大幅調高。

諾和諾德的減重藥Wegovy已獲准上市販售,與此同時,禮來預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在今年底前批准Mounjaro用於治療肥胖。

 
罷工效應 通用汽車不敢做財測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通用汽車(GM)無法再透露今年是否能達成140億美元的獲利目標,因為已邁入第六周的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罷工行動,已使該公司的財務前景變得難以預測。

通用汽車24日在取消財測之際,也公布了優於預期的第3季財報,受惠於北美業務成長和汽車定價處於歷史高點,經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為2.28美元,超過華爾街預期的1.84美元。上季營收增加5.4%至441億美元,也比分析師預期高出近10億美元。淨利則減少7.3%至30.6億美元。

數據顯示,罷工為通用帶來壓力,使原本獲利強勁的一年蒙上陰影。儘管該公司第3季因罷工損失2億美元,但整體業績仍優於預期。

UAW於23日擴大對Stellantis的罷工後,24日再擴大對通用汽車的罷工行動,讓通用德州阿靈頓廠的5,000名工人,也加入罷工行列;UAW表示,這座工廠組裝的是一些通用獲利最豐的車款,包含Chevy Tahoe、GMC Yukon、凱迪拉克Escalade。如今全美三大車廠的總罷工人數已超過4.5萬人。

通用汽車24日表示,在美國UAW已持續40天的罷工中,該公司損失8億美元的營業利益,顯示罷工對其財務的影響愈來愈大。這家底特律汽車製造商估計,由於工廠目前處於停工狀態,罷工持續下去,每周將繼續損失2億美元。如果工會決定擴大對通用的罷工,損失可能還會增加。

通用汽車財務長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表示,罷工對財務影響的不確定性,導致該公司撤回了2023年全年指引,「儘管在罷工影響之前,我們強勁的業務基本面正在推動我們朝向指引的上半部邁進」。

雅各布森說:「我們不會猜測罷工的持續時間和程度」;「我們仍希望能夠繼續取得進展並解決這個問題。」「拿到獲批准的合約後,將向投資人提供最新信息,以量化罷工的最終影響以及未來的成本。」

他表示,通用也撤掉電動車的短期目標。該公司先前訂下在2022到2024年中銷售4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並力拚今年下半年生產10萬輛電動車。

在UAW發動罷工之前的第2季,通用汽車預計今年全年營業利益將達到120億至140億美元,高於第1季財報期間宣布的110億至130億美元;今年的淨利預計為93億至107億美元,高於先前預期的84億至99億美元。

 
官民同心轉型凝共識 法國雞蛋產業優質有撇步
巴黎特稿中央社

法國近年多次爆發禽流感難逃蛋荒,進口雞蛋也導致蛋價上升。但嚴格的安全規範、產官通力轉型與全民共識,使法國雞蛋產業穩健優質。在官民合力推動下,養雞也成為一舉數得的風潮。

法國是傳統養雞大國,雞蛋養殖業品質卓越,為歐盟蛋業領頭羊。全國2300個養殖場每年約產逾150億顆雞蛋。市售雞蛋幾乎100%產於本土,只有邊界城市有時販售鄰國雞蛋。

然而危機四伏,法國也不例外。去年爆發嚴重禽流感,產量比2021年的逾97萬噸少了約8%,嚴重缺蛋只能增加進口雞蛋,隨之而來的是蛋價飛漲。同樣狀況今年上半年再度發生,須從波蘭進口,一年間生產成本上漲53.6%。

法國雞蛋推廣國家委員會(CNPO)總秘書長休米(Maxime Chaumet)接受中央社電訪時指出,每家蛋農與包裝中心或食品商有7到8年契約,透過一系列公式計算蛋價,並根據飼養成本隨時調整;包裝中心再和經銷商簽訂契約,同樣依飼養成本調整。

換言之,相對於台灣的統一包銷制,法國蛋價是隨著市場供需與上游成本調整。價格調整公式機制有助於激勵蛋農以更優質產品為目標。

休米說,法國雞蛋優質的秘訣,在於對雞蛋嚴格的衛生安全規範。雞蛋從蛋農出場開始,就須標清產地、重量、生產和運送時間,才能前往負責分類標籤的包裝中心。雞蛋在此被依據性質、重量與飼養方式進行精細的分類與標記。

法國每顆雞蛋都印有全歐通用的標記,飼養方式、所在國、養殖場代碼甚至雞舍編號都一目瞭然,符合2002年歐盟的農產品可追溯性原則。

基於動物福祉,法國對於蛋雞飼養方式嚴加控管,養雞戶需要遵守歐盟規範,接受相關單位稽查。休米說,「因法規和監管相對嚴格,可信度增加」。

相對於台灣大多屬開放「格子籠」,法國自1998年起推動有機雞蛋養殖規範,由各地方主管機關協助雞農產業轉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之前競選時提出2022年零籠養政策。

目前法國籠養蛋已從2016年的70%大幅減少至約25%到33%。以市面通路雞蛋來說,約21%來自籠養雞、19%平面飼養、約33%為放養;近7%為更高級的紅標放養蛋;19%則為有機雞蛋。

養殖方式不是雞農自己標榜,而是由法國農業與食品主權部嚴格規範雞隻密度、戶外空間、養殖場大小、運輸方式等,受主管機關控管、稽查和認證。

同樣重要的是民眾的意識。據調查,95%受訪者支持產業轉型;85%民眾表示,了解生產成本差異且願意花更高價格購買非籠養雞。

記者拜訪巴黎西郊第一個有機認證農場La ferme des Beurreries。女主人畢尼昂(Marie-H□l□ne Bignon)告訴中央社,法國雞蛋政策長期規劃,是歐洲有機蛋前鋒。

她說,有機署(Agence Bio)會定期稽查相關蛋農,確保產業上下游皆為有機、母雞空間也符合標準。

農場如今除雞舍外,還有160公頃的有機農田和玫瑰田。畢尼昂養雞盡心盡力,花錢在雞場安裝通風與噴灑系統,噴灑水中還加入保健品或精油;甚至會用音樂、玩具等方式讓母雞紓壓。

畢尼昂希望母雞在短暫的工作時光中能有最好的「工作條件」。她說,「我們共事,動物在工作,我們一起,要互相尊重」。她認為有機飼養一半靠天然飼料,另一半則是要靠飼主的態度、關心及連結。

法國蛋農常自產自銷,前來買蛋的巡迴雜貨車鋪老闆塞維琳(S□verine)就專向小村莊提供當地優質產品,大受歡迎。

她說,當地人支持短程商業,因為好的生產者投注生產,由她這樣的二手商協助在地銷售,與大型連鎖通路區分。「我們有連結、有故事,能指出產品來源。」

此外,法國養雞正夯,在政府與民間努力下,發展出獨一無二「人雞關係」。

「每人一母雞」(A Chacun Sa Poule)在內的不少協會都與養殖場合作,推動民眾領養18個月大的「退役蛋雞」,目標是「人手一雞」。

3年前創立公司的唐吉(Tanguy)才30出頭,他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約從10年前起,養雞再度成為風潮,全法粗估有1000萬人養雞,母雞甚至上了寵物排行榜。

唐吉笑著告訴記者,人和雞能有感情,「雞會聚在腳邊,你能摸牠,牠們也聽得懂人的叫喚。許多客戶跟我說,沒想到人和雞能產生如此連結」。

唐吉的客戶除個人外,療養院、學校、社區公園等公立機構也會訂購雞隻養在共享雞舍,讓住在水泥叢林裡的人們也能共同飼養,甚至有地方政府向居民發送免費母雞。

唐吉說,擁有母雞等於往「雞蛋自主」靠近,省錢又健康;再者,雞會吃剩食,減少有機垃圾與浪費。另外,還能讓所有人都能近距離觀察動物、學習尊重生命,「這也是種機會平等」。

大巴黎南郊純種雞場Ma Paulette是放養雞場,也是體現法國養雞風潮的一環。

本職工程師的尼可拉(Nicolas)告訴中央社,他和園藝農場主合作,每幾個月雞棚會在廣袤的草地上換位子,翻土後讓農家種菜,除草、施肥純天然,「這是生態體系,對我們、對雞、對農場或其他動物都很重要」。

他主要販售小雞與純種雞受精蛋,訂單絡繹不絕,客戶除小型雞舍外,更多的是一般愛好者。尼可拉說:「受精蛋的訂單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人加入城市農田。可能為了省錢,雞蛋價格飛漲,但最重要的還是想吃得更好、更健康。」

尼可拉認為動物福祉不只是空間、飼料,更重要的是維護雞群,「我們彼此建立了連結和感情,我認為這很重要,也是推著我繼續的動力」。

 
IMF官員:制定合理氣候政策 碳定價至關重要
摩洛哥馬拉喀什23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貨幣基金(IMF)財政事務部主任加斯帕爾指出,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同時避免公共債務飆升,向企業收取碳排費用將是政策搭配中的關鍵。

法新社報導,IMF在近期一份報告中警示,若僅依賴擴大現有支出來實現氣候目標,可能會使公共債務在本世紀中葉飆升到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佔比達50%。

根據IMF的財政監測報告(Fiscal Monitor),採用包括碳排放交易系統或碳稅在內的新政策搭配,將顯著緩解氣候轉型對政府債務的長期影響。

在10月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集團(WBG)於摩洛哥馬拉喀什(Marrakech)舉辦的2023年年會,加斯帕爾(Vitor Gaspar)告訴法新社:「碳定價是最有效率及有效的一種方法,因此它是整體可行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他說除很大程度需依賴碳定價,另還需輔以其他手段,例如針對性補助,以及為脆弱家戶提供財政援助。

加斯帕爾還說:「如果適當地為碳排放定價,民間金融創造力就能整個動起來。」

根據加斯帕爾說法,隨著世界轉向使用再生能源,全球領袖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以實惠方式應對氣候變遷,又能處理開發中經濟體預期將激增的能源使用。

IMF指出,已有將近50個國家地區制定碳定價計畫,另有20多國正在考慮引進。

加斯帕爾提到,全球主要的碳排無關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它們理應致力於讓更多公民取得用電,以做到根除極端貧窮、減少飢餓。

加斯帕爾表示,因此氣候策略「不僅必須綠色科技和綠能轉型兼具,同時也要兼顧能源大幅增產」。

 
蘋果30日辦產品發表會 料推新Mac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蘋果公司(Apple)24日宣布,10月30日將舉行新品發表會。彭博資訊指出,這應該是蘋果今年最後一場新品發表會。

這場名為「 Scary Fast」的發表會,預定加州時間10月30日下午5時登場。彭博資訊日前曾報導,蘋果下周將舉行新品發表活動,可能推出新的Mac電腦。市場早已盛傳,蘋果最快將於10月推出下一代Mac的M3晶片,或許正好趕在萬聖節前夕,讓「快到嚇死人」的新晶片亮相。活動將在蘋果官網以及YouTube等網路影音平台上播映。

彭博資訊記者葛曼預期,新款24吋iMac最有可能在活動上亮相,因上次更新這個產品線,已是2021年4月,而且iMac也是唯一尚未從M1晶片升級的Mac電腦。

蘋果上周才推出較平價的新觸控筆Apple Pencil,首度採用USB-C接孔充電,官方定位是「經濟實惠」,售價比第一代和第二代產品都便宜。

 
德國將躍第三大經濟體 IMF預測今年超越日本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最新預測,德國今年就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主要原因包括日圓對美元以及歐元的匯率重貶。

彭博資訊報導,IMF估計,德國今年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可達4.43兆美元,相較下,日本估計為4.23兆美元,使得日本目前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遭德國取代。

IMF也預估,今年德國的人均GDP為52,824美元,高於日本的33,950美元。

目前日圓兌歐元匯率接近160日圓關卡,在15年低點附近徘徊;日圓兌美元則在150上下震盪,逼近33年低點,去年10月還引發二度外匯干預。

此外,由於名目GDP受到通膨影響,日本預料會滑落至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也是反映德國的物價增幅高於日本的物價增幅。

被問到有關IMF的預測時,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坦承:「確實,日本的成長潛力已經落後,而且依然疲軟。我們希望收復過去20年或30年的失地。我們希望透過即將推出的刺激方案措施來達成。」

IMF這份範圍涵蓋至2028年的預測也指出,印度的經濟規模可能會在2026年超越日本。印度目前擁有14億人口,已經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

預測顯示,日本可能在2026至2028年間進一步降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而印度的GDP預料在2026年成為全球第四大、在2027年上升至全球第三大。

然而,德國近來的經濟表現非常疲弱,根據標普全球24日公布的10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德國10月企業活動已連續第四個月萎縮,從9月的46.4降至45.8,低於市場預測的46.7,主因製造業持續萎縮,且服務業再次下滑,這代表經濟已陷入衰退。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狄□拉□魯比亞表示,德國經濟本季一開局就烏雲罩頂,「隨著綜合PMI的下降,很多跡象顯示德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至於歐元區整體狀況也不妙,區內需求普遍低迷,代表歐元區也可能陷入衰退。10月歐元區9月綜合PMI指數初值意外從9月的47.2降至46.5,為2020年11月以來最低。排除新冠疫情期間,則更跌到2013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要聞
年終衝業績 飯店業拚了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每年的「ITF台北國際旅展」對飯店業者來說是一大盛事,更是衝刺全年業績的最後一波大檔期,不少消費者會在旅展促銷時,大量採購餐券、住宿券,包括老爺、晶華(2707)、寒舍、煙波等各大飯店集團每年ITF實體加上線上旅展業績皆破億元,十分可觀。

雖然飯店業者今年面臨國人開始出國旅遊,以及房務人員人力仍然沒有補齊,以至於住宿券不敢賣太多,但包括晶華集團、老爺集團仍設定今年旅展業績目標成長5~10%,寒舍集團和煙波集團也預估可望維持去年的高水準。

晶華表示,今年實體旅展僅台北晶華酒店參展,其他集團旗下飯店包括台南晶英酒店、太魯閣晶英、晶泉丰旅以及Just Sleep捷絲旅等皆僅參與集團線上旅展。

老爺酒店集團線上旅展也將自11月1日起跑,除了推出不少經典商品,今年也針對小資族推出奢華溫泉酒店體驗入門款。看好國旅熱度仍在,再加上老爺聯合住宿券效期拉長至一年半,預估今年業績將成長5-10%。

寒舍集團去年實體旅展業績約6,000萬,線上旅展業績約9,000萬,總計1.5億元,今年預估與去年持平。寒舍表示,去年推出即造成搶購風潮的「寒舍集團聯合住宿券」仍是今年銷售重點,東西區Buffet雙雄台北喜來登「十二廚」與台北寒舍艾美酒店「探索廚房」也祭出年年熱銷的自助餐券。

煙波集團今年也祭出「煙波大飯店8館聯合住宿券」超優惠方案。

 
一銀力挺中小企業融資
記者李秉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第一銀行積極配合財政部政策,肩負金融力挺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響應財政部「中小企業千億振興」融資方案,全力提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所需的資金活水,支援中小企業快速且彈性的融資管道,受理期限至12月31日止。

一銀表示,從今年4月開辦至9月底,透過「中小企業千億振興」融資方案成功核貸企業逾1,800家,累積核貸逾150億元,協助企業永續經營,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

因應疫後全球經濟環境變化衝擊,為協助國內微型及中小企業快速復甦,財政部加速疫後振興動能,偕同八大公股銀行整合資源,推出「中小企業千億振興」融資方案,提供3,000億元額度及優惠利率;為協助中小企業及時取得資金,一銀為公股銀行首創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AI)科技推出企業線上融資平台「微企e時貸」,只需三分鐘三個步驟就能快速試算額度,大幅提升行動及網路金融服務便利性,滿足不擅與銀行互動的微型企業公司資金需求。

此外,一銀配合政府政策力推都市更新及危險老舊住宅重建,協助以金融服務方式照顧中產階級及弱勢族群,如地主自建最高提供100%融資額度協助;另若為建商與地主合建,則提供土融最高八成五、建融最高七成,優於一般土建融開發案的融資成數,也提供權變費用、拆遷、租金補助及相關保證金的周轉融資額度。截至今年9月底,一銀累計核准都更及危老案件達239件,核准金額逾1,731億元。

一銀秉持「就在你左右」的經營理念,陪伴企業一同成長茁壯,已連續13年蟬聯「中小企業放款」龍頭地位,除持續深耕舊有客戶,也開發扶持新客戶,服務逾5萬多戶中小及小微企業取得融資。展望未來,一銀將持續力挺企業,取得疫後振興及轉型發展所需資金,並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攜手善盡社會責任,積極協助重建安全、健康的家園,創造民眾、政府與銀行三贏的局面。

 
華銀准辦富豪財管業務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昨(24)日宣布,核准華南銀行承辦富豪戶財富管理業務,國內承作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正式增列到第11家;據了解,第十家的元大銀將在明年首季開辦,華南銀最晚在明年上半年上路,承辦高資產客戶的財管銀行家數增多,競爭將愈趨白熱化。

金管會核准國銀開辦富豪戶財管業務,執照是每三年一審。第一批中信銀、上海商銀和兆豐銀等三家銀行執照將在今年底到期,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上海商銀和兆豐銀已核准「續牌」。

第二批是2021年5月18日共核准了國泰世華銀、第一銀、合庫銀和瑞銀(UBS)等四家銀行,這四家銀行最晚需在11月18日前來申請「續牌」,據了解,這四家銀行均已準備申請續牌。

之後包括玉山銀、北富銀、元大銀和華南銀等,都已非「批審」而是個別送件,林志吉說,目前尚未有其他家再遞件。

林志吉說,從2021年9月起,符合申請高資產業務的銀行,可依其業務規劃和需求,準備妥事後個別向金管會申請。

林志吉說,透過與華南銀主要業務負責人面談後,考量華南銀在人才培育與配置、商品研發、客戶投資風險管理等相關資源或資訊系統的投資,都有提出相關具體規劃。

也建置該項業務的責任地圖、及負責本項業務高階管理階層重大違失案件的問責機制,強化董事會督導管理責任,對個別事項一一確認都有符合相關基本條件與機制後,才給予核准開辦該項業務。

 
出售借名登記農地 要開發票
記者顏瑋辰/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營業人購買農地時,如向他人借名登記,未來再度轉賣,即屬債權買賣行為,依財政部規定,營業人應按轉賣出售價格,開立應稅統一發票給新買主。並不適用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中,出售土地免徵營業稅、出售土地銷售額可免開統一發票之規定。

高雄國稅局舉例,A公司2012年間以426萬元購入私有農地,因法令限制,暫將該筆農地借名登記於具自耕農身分的王小姐名下,甲公司接著於2021年以426萬元正式出售該筆農地給王小姐。

國稅局指出,因A公司自始並未取得所有權,該筆交易屬債權買賣行為,A公司應開立426萬元應稅統一發票交付王小姐並報繳營業稅。如A公司未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因而漏報銷售額及稅額,將依營業稅法與稅捐稽徵法規定補稅處罰。

 
地價稅11月開徵 稅額微增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地價稅將於11月1日開徵,繳納期間為11月1日至30日止。財政部統計,今年開徵戶數約894萬戶、稅額936億元,分別成長1.4%、0.4%,由於今年公告地價未調,成長主因納稅人所有權變動或使用情形變更。

其中六都地價稅開徵戶數約623萬戶,稅額約778億元,戶數占全國七成、稅額占全國八成三。開徵戶數以新北市開徵165萬戶最多,稅額則以地價較高的台北市共281億元最多。

若以土地使用類別區分,今年自用住宅開徵戶數約383萬戶,開徵稅額64.5億元,平均每戶繳稅金額約1,685元;非自用住宅用地開徵戶數約511萬戶,稅額871億元。

財政部昨(24)日由桃園市地方稅務局舉行地價稅開徵宣導記者會,桃園市稅務局長姚世昌指出,地價稅課稅所屬期間是當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並以8月31日土地登記簿所記載的所有權人為納稅人,與當年度土地持有時間長短無關。

也就是說,若在8月31日前過戶,即使新土地所有權人持有時間很短,仍須負責繳納全年地價稅;若在9月1日後才過戶,即使所有權已移轉,原土地所有權人仍須繳納全年地價稅。

財政部表示,一般民間買賣土地在訂立契約時,雙方當事人常會自行協議地價稅由誰負擔,或依持有月份比率分別由買賣雙方分擔,此約定屬當事人私權行為,無法據以要求稅捐稽徵機關變更納稅人。

財政部表示,由於地價稅計徵是按每一土地所有權人在同一縣市內所有土地總歸戶後地價總額計算,因此納稅人在同一直轄市、縣市不論有多少筆土地,均會歸戶合併課稅,僅寄發一張稅單,繳款書已在10月下旬陸續寄發。

財政部提醒,已辦理與金融機構或郵政機構約定以存款帳戶辦理轉帳繳稅的納稅人,應在今年11月30日在帳戶內預留足額的存款,以備提兌。

財政部呼籲納稅人應在11月30日前如期繳納地價稅,如逾期繳納,每逾三日將按稅額加徵1%滯納金,最高加徵10%,超過30日仍未繳納,稽徵機關會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