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民主的滋味:自由之前—入獄、囚禁、判刑,附著在日常味蕾上的衝撞與反抗》
內容簡介:當莫須有的罪名、長達數年的監禁、被帶走後杳無音訊!只是不尋常氛圍裡的依法辦理,如何成就今日的民主自由?倘若自由是刻在人類血液裡的DNA,那麼他們必是喚醒DNA的重要力量!
日治初期,台灣總督集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身,知識菁英發起推動議會請願運動開始,台灣的民主意識已經萌芽……然而,一九四五年,結束日本統治的台灣並未擺脫殖民地的處境,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接續的是一九四九年以戒嚴令開啟對異議份子的鎮壓,長達數十年!
原本堅持理想與言論自由的人,最後竟成為國家機器強權下的犧牲者?如果民主自由是普世且甘美浸潤的滋味,那成就甘甜之前歷經過多少次走味?
曾經的痛苦、磨難、鎮壓與迫害,卻讓追求民主自由的力量變得更為強大,
逐步讓威權獨裁的體制漸漸鬆開,在隙縫中透出一絲光,讓自由在今日能如陽光普照般自然。本書從食物的角度切入,連結自由民主的甘美可貴,講述台灣民主歷史進程中,個人與大時代間複雜而動人的生命光點,記錄那些捍衛民主的滋味,用味覺記憶,找到我們與歷史的聯繫。民主真正的滋味是什麼?
◆「春風樓」裡有台灣夢
日治時期的文青在飯桌上討論什麼?為何觸犯了《治安警察法》?在獄中吃著枯腐變黑的飯粒,混著老鼠屎與小石頭,只為推動台灣議會請願運動。
◆放涼了的那碗魷魚粥
將魷魚乾泡軟後解成絲,放入米粒軟糜的粥裡,鮮味與營養兼具的魷魚粥完成,蒸騰的炊煙逐漸消散,依舊沒有等到在二二八事件後失蹤的李瑞漢律師,喝下那碗涼透的魷魚粥。
◆沒有槍的將軍種玫瑰
無罪的「匪諜」證實了「兵變」,曾經的抗日名將孫立人將軍,薪俸遭拔除、肉身被囚禁、聲音被噤絕,這段停滯的時光,卻因此開出一朵朵玫瑰,在珍饌中增香添味。
◆夾在總匯三明治裡的反美歷史
源於美國的三明治,在上海夜總會變身「總會三明治」,到了台灣又變成富含在地口味的「總匯三明治」,這些傳入的美式文化中,除了飲食,還有一段被遺忘的反美歷史。
◆左傾青年在夾層吃便當
炸蝦、炸鯖魚、鹹鴨蛋、高麗菜與落花生,郵電人員施水環為弟弟準備好便當,悄悄傳到天花板上,卻觸犯《刑法》中的顛覆政府罪,在白色恐怖的槍口下,生命停格在30歲。
如果民主有味道,嚐起來會是什麼滋味?當我們能夠自由表達觀點、選擇立場、為自己的權益站上街頭的同時,是否曾想過民主機制究竟如何產生?本書以15種滋味走進大眾的日常,開啟爬梳史料的切點,跟著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教師,從食物出發,橫跨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遷台的歲月,探詢台灣民主史上每個重要的片段,重新認識自由民主發展的脈絡。也許過往的傷痕難以修補,但直面歷史就是實踐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循著看似平凡的菜餚,抵達那些不凡的曾經,理解現今習以為常的自由,並非殖民、獨裁者的恩賜,也不僅是歷史機運的偶然,而是胸懷理想的先烈前仆後繼投身於抗爭之中的成果,來之不易的箇中滋味,濃縮在字裡行間,值得世代台灣人細細品味。
作者介紹: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是教育部國教署督導的學科中心之一,目的在推動人權教育。人權教育目的在推動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學生了解「人之所以為人」最核心概念的意涵,藉由人權教育的實施,加強對人權的意識、了解、尊重、包容,而能致力於人權文化的建立,共同推展人類世界的和平與合作。「民主的滋味社群」由一群致力於推動轉型正義的人權教師所組成,藉由飲食文化的議題來追溯過去一百年來在台灣土地上追求民主和人權的歷史事件,期望透過社會對話來擴大推動人權教育和轉型正義的基礎,這本書裡的各個篇章就是這個社群發展兩年的成果。
搶先試閱:〈噤滯時光裡的將軍玫瑰:匪諜案與孫立人事件〉
幽居歲月:第二市場裡的將軍玫瑰
彼時,第二市場裡,人們圍購一株株的「將軍玫瑰」,負責販售的是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張美英女士。每日早上,將軍夫人騎著腳踏車送孩子上學後,就到第二市場販售將軍親手栽植的玫瑰、花果,這些微薄的所得,將用以換取青菜豆腐。
孫立人將軍遭軟禁的前三年,薪俸遭拔除,收入頓失;不得退役,亦不能另尋差事。不剿匪的將軍,著軍裝、戴斗笠,修枝剪葉、種樹除草,而美英夫人則日日奔走於第二市場,販售水果與「將軍玫瑰」。和多數家庭一樣,變色的年代裡,撐持家庭完整性的,是靜默流轉的女性身影。
幽居的日子靜謐闃寂,只有雙眼的流動急切喧鬧。將軍所居屋宅後方,一棟三層樓高的建築,有眼凝視;屋左竹棚下一間什麼都不賣的小雜貨店,有眼窺探;提壺燒水的人、截聽電話的人……灼人眼眸流轉,警醒人將軍榮光已逝。
囚禁肉身、噤絕聲音,國家不只要人遲滯未來,最好連過往一併滅除。國防部史政局中關於孫立人將軍抗戰的史實被刪改;在台練兵的文件遭銷毀;國軍歷史館歷屆陸軍總司令照片,身影闕如;圓山太原五百完人紀念碑,將軍所撰紀念文,名字遭剷;陸軍總部攝影室相關影像,悉皆燒燬;軍訓班畢業同學錄,不得保存;孫將軍親送幼年兵紀念玉照,限令收繳。國家說,配合行事,否則人人都有涉案嫌疑。
抗日名將:榮光下的導火線
刪得了的記錄,刪不去的身體記憶。每日清晨,將軍飲過牛奶,總習慣性地轉動手腕,用開水輕輕刮除杯緣殘存的牛奶。那從緬甸帶回來的習慣,始於用開水刷洗已盡的煉乳罐頭。彼時,他在仁安羌為英軍解圍,打響「東方隆梅爾」之名;他的戰功斐然,親率新一軍使日軍節節敗退。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的他,是抗日時期少數留美的軍官,更因二戰時的優異表現,在國際間擁有高度聲望。一九四九年,麥克阿瑟將軍曾親派飛機邀請孫將軍到東京會談。孫將軍在取得蔣介石同意後前往,麥克阿瑟表明,美國希望孫將軍承擔防衛台灣的責任,但孫將軍表示自己效忠蔣介石。回台以後,孫將軍雖將此事明白上呈,但與美的親近關係,埋下日後遭禁的導火線。
風雲詭譎的政局,最忌傳言,一九五○年,傳聞美方有意放棄蔣介石,改推省主席吳國楨,軍事上任用親美的孫立人管理中華民國國軍,然而,傳聞終究是傳聞。六月,韓戰爆發,杜魯門總統下令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孫將軍主張藉此機會反攻大陸,同時希望取得軍事指揮權,蔣介石於日記中批評此舉實是「自不量力,只想藉美國之感情保護」註72。留美的孫將軍,思想行事與派系與多數出身保定、黃埔軍系的將領不同,註73加上直言不諱的性格,在在深化蔣介石對他的戒心。
命運的交疊:郭廷亮與孫立人
棋局中,牽制將軍唯用兵;政局亦如是,國家手段尤為高明,是令將軍的卒成國家的兵。為牽制將軍,部將郭廷亮,被迫入局、成棋。
時間倒回一九四一年,剛滿二十歲的郭廷亮加入由孫立人領軍的新一軍,同在仁安羌打了漂亮的一役。然而,孫將軍的勝仗給了同為緬甸遠征軍的杜聿明極大壓力,於是,杜聿明擬造了子虛烏有的訊息向蔣中正密報,原有機會殲滅共軍的孫將軍,遭陣前換將,從東北遠調至台灣。一九四八年,群龍無首的新一軍,很快隨瀋陽陷落。由於郭廷亮在瀋陽時,曾結識白經文、白經武兄弟,情報單位據此線索認定郭廷亮為匪吸收。殘兵鳥獸離散,郭廷亮帶著在瀋陽認識的妻子,拿著共軍提供的解放證逃到台灣投靠孫將軍。
擬造的靶紙:「郭廷亮匪諜案」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許多人的一生從此錯軌。郭廷亮遭非法逮捕,不分晝夜地遭受刑求、拷問、逼供。偵訊官捏造毫無事實根據的口供和自白,威逼郭廷亮簽字,承認一九五五年任陸軍新第一軍榴砲營少校連長時,曾受意於孫將軍積極聯繫弟兄,串連部屬發動兵諫,進而意圖在屏東策動兵變。郭廷亮在歷經十晝夜的「老虎凳」
刑求後幾近崩潰。隨後,辦案官又帶來郭廷亮懷孕五個多月的妻、二歲的兒子與不到一歲的女兒前來,告知他,只要承認自己是匪諜,就能保全孫將軍。這場由保密局局長毛人鳳親自主持的誘騙計畫,目的在威逼郭廷亮扮演匪諜簽署自白書。國家如此行事,無非是為將結局導向孫立人有謀反、叛變的意圖。過程中,美方雖不斷表示關切,但國家皆以此為中華民國內政,美方不應插手,阻絕了美國的干涉。
這場刻意設計的「郭廷亮匪諜案」,受牽連者一百多人,經政工人員及保密局一年多的偵查,最後被起訴者計三十五人,郭廷亮遭判無期徒刑。
此際,靶紙已成,正待張弓!
沒有槍響的兵變:「孫立人兵變案」
白色羽箭出發了!
由無罪的「匪諜」證實的「兵變」案,使將軍官邸守門的衛兵變成憲兵。「政府要追究孫將軍應負的責任!」陳誠的話言猶在耳,總統府第一局長黃伯度、第二局長傅亞夫,隨即帶著郭廷亮等人的自白書與一張三百多名軍官被捕的名單前來,要求身為新一軍領導的孫將軍寫下「辭職簽呈」。空氣凝滯,將軍怒吼:「問心無愧,何咎之有,為什麼要引咎辭職?」雙方不歡而散,是日,官邸電話被斷線。情勢升溫,近身參謀遭憲兵逮捕、訊問。「提出辭呈,三百多名部屬的性命可獲保全,否則若依法處刑,恐怕連孫家多人都性命難保。」一個人,生死事小,清白為要;然而,若事關三百名袍澤?未曾敗戰的常勝將軍,終於屈服,同意引咎辭職。辭職簽呈的撰寫費時一週,往返修改多達五次,終於寫出讓上面滿意的「自動引咎辭呈」。為便於監控,將軍被迫遷居偏僻狹小又便於監看的劍潭。以當時一般公教人員月薪二百元的情況,劍潭屋宅月租高達八千。將軍思量,不如移居台中,既可免除政府猜忌,又可為國家省下費用,遂自行買下台中向上路一座日式木造屋宅。僻靜的屋宅,前後左右皆水溝,時光行經,悉皆遲滯。那是噤絕的一九五五─一九八八年,靜默而喧擾的白色歲月。
⏩⏩閱讀更多 麥田 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民主的滋味社群」《民主的滋味:自由之前—入獄、囚禁、判刑,附著在日常味蕾上的衝撞與反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