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 大降價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1/13 第559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別猜對手,想想人民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我們與戰爭的距離多遠?又有多少準備?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邁向金融強國的機會與挑戰
民意論壇 醫護加薪 別以政治撒幣應對
跨科支援 打擊護師士氣
老人的住房政策在哪裡?
民代干預辦學 歪風不可長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孔多塞悖論
加入區域經濟協定 在兩岸不在勇氣
「 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賴清德應學習蔣經國精神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別猜對手,想想人民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馬英九拋出藍白合採全民調之議,韓國瑜跟進附和,侯友宜稱由黨中央決定;接下來,就看朱立倫的態度。朱主席必須明快處理,勿再重蹈初選拖泥帶水的覆轍,雙方要談的事還很多。

藍白協商一路卡卡,問題在裡裡外外人多嘴雜,而主事者取捨難決,一再遷延。對國民黨而言,柯文哲的粗魯傲慢,令人難以忍耐。對民眾黨而言,國民黨的三心二意及節外生枝,顯得誠意不足。在缺乏互信下,加上民進黨不斷見縫插針冷嘲熱諷,藍白雙方都充滿猜忌情緒。

正在談合作的雙方,如果不盯著彼此的共同目標,卻在那裡互相猜忌,擔心遭到暗算,當然很難朝同一方向推進。問題是,藍白若不合作,滿口大話的柯文哲明年選後就只是個小黨主席,只能咀嚼「消風」和「破功」後的惆悵。國民黨則因長期令黨員及支持者失望,可能再發生一波震盪,侯友宜甚至可能面臨罷免窘境。

只要想想那樣的局面,藍白兩黨就沒有不好好合作的理由。這次大選出現三腳督之局,正是台灣民主政治殘破的寫照。但也因社會凝聚了許多不滿現狀的民氣,提供了「藍白合」的想像與機會;國民黨和民眾黨若不懂得把握,那就太辜負民眾的期待。

國民黨去年底的大勝,說明民眾渴望改變之迫切。藍白只要心繫選民與大局,就能放下小恩小怨。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我們與戰爭的距離多遠?又有多少準備?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一九四□年五月,二戰西歐戰場開打。各界預期雙方勢均力敵,不料德軍鐵騎勢如破竹,六星期就征服法國,勝利超過自身想像。原來英法將重兵放在戰線北段的比利時平原迎敵,認為南側阿登山區地形崎嶇,大部隊無法通過。不料德軍主力從此衝出,一舉截斷聯軍後路。法國戰車的量與質較高,但分散支援步兵;德軍則在閃擊戰術下,集中裝甲兵力為矛頭,一旦突穿敵陣,插進後方,便如入無人之境。法蘭西悲劇充分展現戰爭的特性:事前很難預期,事後很難彌補,小錯誤可能導致不成比例的大傷害。

台海為全球火藥庫,可能爆發的衝突樣態,各方假設甚多。近日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共攻台所需兵力不下諾曼第登陸,後勤壓力極沉重。國防部前副部長陳永康主持的「TTX區域安全兵推」也指出,台灣西海岸過度開發,缺乏可發動大型兩棲登陸的場地。上述報導乍聽都是好消息,但揆諸古今戰史,最常見的慘敗原因,就是把單一優勢當神主牌,拒絕考慮其他可能性。台灣與其宣揚共軍來犯難以成功,更該檢視自身「罩門」,提前彌補。

TTX兵推最大重點,是強調社會結構堅韌性。報告點出:台灣發電四成來自船運天然氣,易被切斷供應,儲量不到兩周,電網集中三大變電所,極其脆弱。全面戰爭將造成數萬傷亡,國內醫療體系能量根本無法應付。這正暴露蔡政府盲點:表面上看國防預算增加,但除了增購武器,若論因應變局的社會堅韌性,八年來極可能開倒車。

偏聽偏信是用兵大忌,但蔡政府一大特色,就是獨門單押:向美國一面倒,甚至主動搶扮仇中馬前卒;堅持非核,不顧能源政策與國防安全背道而馳;半導體執世界牛耳,就全面集中國家資源,無視水電消耗直逼環境負載極限與產業、人才失衡,甚至相信「矽盾」在手,外國必出兵相助。大內宣優先的執政團隊,搭配承平已久的社會大眾,很容易將戰爭視為可以重來的電腦遊戲,低估「血、淚、汗」是最起碼付出。

現代戰爭衝擊社會整體,備戰不再只是軍方責任。早年標榜反攻大陸,社會各層面資源都被高度納入戰爭動員。然而「全民皆兵」絕非免費的口惠,任何備戰作為的代價,都必須犧牲便利與耗費資源。隨著政治民主化,權利意識高漲,伴隨的儼然是「去軍事化」,愈來愈將備戰視為國防部家務事,軍方甚至常成為被抨擊輕賤的活靶。兩岸局勢平緩時,負面效應還不明顯;隨著敵情威脅升高,才發現「全民國防」只剩口號。

例如,轉型募兵後不再有預官,基層部隊嚴重缺乏醫官,國防醫學院卻無法擴大招生,因為醫界、教育界不願放寬總量管制。退伍上校取消子女教育補助引發軍中反感,即使只需一億多元,當初主導年改的閣揆陳建仁仍堅拒恢復。兵力短缺,被迫恢復徵兵,賴清德為減少反彈,對大學生宣稱「義務役不會上戰場」,遭國防部長邱國正和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打臉。凡此均顯示,面對選票利益與本位主義,國防有多麼弱勢。

兩岸量體懸殊,我方又屬被動守勢,面對難以預期的威脅模式,必須盡量充實總體能量,這不僅包括有形軍力的增強,也須社會真正建立願為國防付出的認知,更要戒絕以撕裂社會為選戰興奮劑。台海戰爭若真開打,台灣就算幸未淪亡,也是生命財產重度損失的慘勝。建軍備戰絕對重要,但目的在於避戰止戰。怯懦畏戰與忽視戰爭代價,後果同樣危險,政治人物與選民都不能忘記。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邁向金融強國的機會與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面臨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美對中貿易去風險、房地產市場低迷,再加上地方政府債務沉重下,10月底召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重新定位金融在中國經濟扮演的角色。在此會議前一周,習近平主席創十年執政首例,特別巡視中國人民銀行,凸顯對中國經濟情勢關切,鋪陳這次金融會議的重要性。

中國經濟快速崛起,金融對產業的貢獻日益增長。據統計,2021年金融業占大陸GDP比重達8%,符合大陸過去設定的「金融大國」目標。不過,大陸經濟內需過度偏重房地產開發,卻帶來負面影響。新冠疫情戳破房地產泡沫,恆大、碧桂園與中融信託等公司財務危機引發連鎖效應,壓縮經濟成長空間。

IMF最近調升大陸明年經濟成長率至4.6%,仍明顯低於今年的5.4%,而標普(S&P)全球評級甚至預測,房地產市場不振有可能拖累經濟成長至2.9%。至於與房地產開發高度連動,約92兆人民幣規模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能否度過周轉危機,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

六年前大陸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規劃「功能監管與行為監管」;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協調銀保監會、證監會及人民銀行的運作。今年春天調整金融監理為「以黨領政」模式;撤銷金融穩定委員會,組建銀保監會成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黨的領導則設置「中央金融委員會」,規劃協調金融穩定政策,並恢復「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處理金融業的黨務。

這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於是吹起監理改組整隊齊步走的號角。雖然其以慣用口吻說明會議結論,不易讓人掌握要義;但我們若搭配當前金融局勢觀察,則這次會議至少可歸納出未來金融管理的四個重點方向。

首先,堅持「抓緊思想」方針,回歸金融服務人民與實體經濟的本質。此次會議坦承大陸金融存在「風險隱患」、「質效不高」、「亂象與腐敗問題屢禁不止」與「監管治理能力薄弱」等問題。中共顯然希望透過黨紀治理,逐步整飭並重建「純潔與專業」的金融產業。□

其次,根據「國進民退」與「因城施策」原則,穩定金融與房地產業的發展。大陸要優化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成為穩定金融的「壓艙石」,且將嚴管中小型金融機構准入,限縮業務為「特色化經營」。至於地方債務與房地產業困局,則要有效建立地方債務管理機制,並讓融資能滿足地方住房實際需求,但須做好房地產的總體審慎管理。□

第三,揭櫫「放眼未來」的五大目標,引領未來金融發展。除了綠色與普惠金融外,這次會議特別提出「科技金融、養老金融與數字金融」等發展方向。隨著大陸人口老化,重視養老金融並不意外,而推動科技與數字金融則是大陸金融發展的重點。大陸在FinTech領域已是佼佼者,強化金融科技因此可事半功倍完成金融現代化工作。

最後,強調「防範未然」穩定金融,要以國安手段處理挑撥與興風作浪者的威脅。在金融工作會議後,大陸國安部隨即宣示要做「金融安全的堅定守護者」;對金融市場裡「看空者、做空者、唱空者與掏空者」下馬威,反映出大陸整飭金融秩序的嚴肅性與急迫性。□

大陸定位「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長遠目標則是要成為「金融強國」。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反躬自省金融亂象,並提出由黨中央主導的應對方案,說明中國管理金融業將強調人員紀律化與營運科技化;如此不僅舒緩金融業痛點,更增強產業韌性,以因應外部風險可能的衝擊。□

觀諸大陸審時度勢規劃具「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策略,而台灣欠缺金融戰略發展目標卻為時已久。時值總統大選,社會殷盼候選人能提出前瞻且可行政策,為台灣金融產業打造更有活力與機會的未來。

   
民意論壇
醫護加薪 別以政治撒幣應對
單鴻昇/政大法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聯合報
因應疫後各類醫事人員抗議薪資待遇不合理,蔡政府規畫以健保總額先為夜班護理人員加薪,之後再以二百億公務預算編列撥補,用於改善醫護人員薪資。健保署長石崇良未來則傾向以健保預算編列,認為因較不受國家整體財政影響,財源將更穩定。就此,筆者認為尚有待商榷。

長久以來健保規畫營運,最常被詬病的即是來自非專業的政治決策力影響,特別是每到重大選舉,這樣的情況總是屢見不鮮。早在一代健保時期,即有許多學者強調財務收支連動平衡,同時增強民眾自我連帶意識,避免使健保制度成為選舉的政治支票。

自二代健保改革以來,原先監理會與費協會合一為健保會,並納入更多相關利害關係人參與,目的即是希望提升健保制度專業、自主獨立並考量多元利益,減少來自行政科層體制的不當干預。因此由蔡總統「直接指示」健保總額加以支應,本身即不符合健保的制度運作。另外亦應思考的是,醫護人員加薪所需的經費由健保總額是否適當。在學理上,健保做為整體共同體成員的風險分擔機制,應與做為一般公共政策的「外部負擔」嚴加區隔,否則肆意偏離原先制度目的,將可能影響風險分配之正當性。

醫護人員勞動條件惡劣且面臨人力短缺現象,早非一朝一夕。筆者對於醫護人員長期面臨低薪困境深能理解,但目前台灣社會上正面臨低薪困境與不合理勞動條件者,也絕不僅止於醫事人員。總結而言,這類問題應從根源與結構面問題著手,而不是以政治撒幣方式應對。

   
跨科支援 打擊護師士氣
鍾邦友/高職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行政院長陳建仁提出明年預計投入至少二百億元經費,提升所有醫事人員待遇,然而醫護人員似乎並不買帳,到底原因何在?身為護理師的家屬,我有話要說。

針對護理師出走嚴重,副總統賴清德先前誤以為是護理師師培名額欠缺所致,已被護理師公會痛批搞不清楚狀況,後來又想著以夜間補貼來解決缺員問題,此舉反讓日夜班護理師待遇出現落差與相對剝奪感,牛頭不對馬嘴的補貼政策,並無助於解決現下基層護理的惡劣工作環境。

一般皆以為護理師的工作無非是幫病人打針、換藥、量血壓,殊不知隔科也如隔山;像小兒內科不熟悉腦神經外科的加護病房照護,就算資深者到陌生科室,也得摸索一段時間。現在不少大醫院卻要求病人少的科機動支援其他人力不足的,表面上這是管理學上的人力充分運用,但試問民眾是否能接受臨時找一位牙醫師來幫產婦接生?或家長要不要在數學老師請假時,由體育老師來代數學課?

除了討論已久卻始終得不到正視的護病比問題,這種跨科輪調支援更是打擊士氣的真正原因。人力的嚴重不足,加以工作的專業性不被尊重,不僅讓新鮮人聞之卻步,連資深者也待不下去,大家寧可往低薪但工作內容穩定的診所就職。倘若政府繼續放任大醫院的管理層壓榨護理人力,再多的補貼恐怕也挽不回潰散的人心!

   
老人的住房政策在哪裡?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聯合報
最近政府及各政黨參選人紛紛推出住房政策,但多偏向社會住宅興建戶數及青年的住房政策,包括青年安家貸款、自住房屋補貼等,但對日益嚴重的「老宅困老人」卻未見重視。或許參選人認為老年人政黨意識已固定,且多擁有住房,對選票增加沒太大助益。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台灣再過二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位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另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去年全台逾卅年老宅戶數比例達五十一%,老宅居住品質的改善與更新刻不容緩。尤其在台灣,老人擁有住宅比例一向最高,「人宅雙老」衍生的住房問題更是重中之重的關鍵問題,這應是老人住房政策的核心議題。

老宅困老人問題複雜,解決之道或許可先分開「老人居住安排」與「老宅處理」二部分討論。前者包括:老人在宅老化、與子女同住(包括搬去子女住處或子女搬來)、搬去養老機構或換住新宅等選擇。後者包括:老宅整建維護、拆除重建或賣掉等選擇。根據許多相關研究顯示,較理想的老人居住安排是「在宅老化」,讓老人能在熟悉老宅自在生活,然而老宅的居住環境是否適合老人則是先決條件。

若要讓老人在宅老化,不要被老宅所困,首要條件就是室內無障礙環境的居住空間、無障礙上下樓梯的進出設備。前者透過專業設計的整建維護較易解決,後者涉及同棟鄰居的設備改造工程與經費分擔同意,較為困難;此部分需要政府與專業組織提供多種設備方案的評估協助與補助,讓老宅整建維護得以落實。

最根本但較複雜之解決老宅困老人的方法,是透過都更或危老方式拆除重建。然而這只適用於初老的老人,對中老或老老的老人,需要較長時間的搬遷安置過程,老宅重建成果可能無法享用,這也是許多老人不願參與都更或危老的原因。對那些無法接受都更拆除重建或整建維護而被老宅所困的老人,建議應盡速協助其售出或處分老宅,換屋居住,以維護其生活品質。

老宅困老人的另一關鍵問題是老人的財務經濟能力不足,窮得只剩房子,無財力改善老宅並在宅老化;此時老人應更積極透過多元的「以房養老」方式自力救濟。以房養老模式可以有多種,目前政府只推動由銀行辦理的「逆向抵押貸款」;惟銀行考量貸款償還風險,老人每月可拿到的貸款金額有限,缺乏誘因,尚未獲得國內大多數老人的認同。

國外另盛行由壽險業者辦理的「售後租回」方式,出售老宅再租回居住,不但可拿到全額房價,透過信託付租金,還是住在原本老宅,沒有改變生活方式;而且老宅整修維護由壽險業者屋主負責,免除老人維修老宅的困擾。此外,國內早期已有社福團體伊甸基金會辦理「捐宅服務」成功案例,老人捐贈或信託老宅給伊甸,然後由伊甸負責照顧老人往後仍住老宅的生活起居,直到老人往生後,老宅成為伊甸資產,這是利己利人的以房養老模式。

政府應積極訂定「以房養老條例」,解決老人的長照及居住問題。期待老宅困老人的問題受到政府及各政黨總統參選人的重視,透過多元價值觀多元模式及完整的配套措施和法令制度,讓老人能安心終老。

   
民代干預辦學 歪風不可長
羅德水/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台/聯合報
自一九九九年教育基本法公布,揭露教育中立原則後,學校教育人員無不戰戰兢兢遵守,然而如果侵害教育中立與專業的是來自於政治力,我們又應如何維護教育專業與主體性呢?近日新北、台中就接連傳出民代不當關切學校成績評量情事,桃園也出現議員要求某校校長與全體一級主管至議會備詢,議員干預校務蔚為歪風,亂象值得正視。

民代關切甚至關說教育事務並不罕見,但連學生考試成績都要試圖影響,讓人匪夷所思。歷來也不乏各縣市議會議員要求學校教育人員至議會備詢,甚至多次出現要求轄內所有學校校長到議會備詢的例子。

二○一六年底,包括蘭嶼、綠島等離島國中小在內,台東縣總計有超過百位校長到議會接受「民主的洗禮」,不過要求校長備詢的議員自己卻遲到,校長們被迫抽離學校,卻只能在議場苦候枯坐,共同見證議員諸公的議事效率。台南也曾出現議員要求教師工會理事長到議會「說明」,否則將停止審議教育預算的離譜行徑,形同濫用職權綁架教育預算,除了藉勢藉端展官威,究竟有何實益?

議員有審查地方預算、質詢行政首長的權力,但質詢的對象應該是官員,動輒大規模要求國中小校長到議會備詢,已經超越我們對監督施政的理解程度;遑論比起地方教育局處的預算規模,以及錯誤政策對地方教育的影響程度,個別學校何德何能引起議會關注?地方民代當然應該關心施政,但放任地方教育局處明顯的錯誤教育政策不去監督,卻不成比例地要求中學小校長到議會備詢,這是放水還是作秀?

更讓人沮喪的,在議員要求教育人員到議場備詢的案例中,幾乎看不到縣市長與教育局處長展現擔當,絕少看到行政首長敢於拒絕來自民代的不當壓力;首長不能成為支持學校教育主體性的後盾,只能低聲下氣配合無理要求,淪為惡質民代打壓教育專業的幫兇,這自然也使政治力更能明目張膽的干涉學校辦學。

在常以藍綠論是非的台灣,惡質民代對教育事務的干預卻不分顏色。民代真要關心教育,應該把重心聚焦於對重大政策與官員施政的理性監督,動輒要求教育人員到議會備詢,既不能凸顯專業問政,更有自黑的「笑果」。民代若真正關心教育,就從停止要求教育人員到議會備詢做起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孔多塞悖論
林一平/聯合報
最近台灣的總統及立委選舉活動已近白熱化。台灣採用單選制,往往會「分票」,產生了「棄保」改投的心理效應。於是乎,候選人為了勝選,合縱連橫,刀槍劍戟,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在這社會現象背後可以進行科學的操控。投票是計算機科學中遊戲理論的重要應用。

「棄保」這種現象不易發生於法國選舉。法國採用孔多塞投票制(Condorcet voting),或稱雙序制,目的是確定當選者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它得名於法國哲學家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

孔多塞是法蘭西學術院院士,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科學院被視為舊制度王權的象徵,與其他科學組織一起被解散。很多院士遭受迫害。孔多塞崇拜伏爾泰,是共和政體最早的倡導者之一,只因為反對處死路易十六,被歸類為反叛者,因此鋃鐺入獄。一七九四年三月,孔多塞在獄中自殺。而死後他的許多想法為後世法國群眾接受。

孔多塞在十八世紀末提出了投票方法,讓選民將候選人按照優先順序進行排名。例如,有五個候選人,選民可以將他們分別排在第一到第五的位置上。然後將之匿名組合,經過排序後找出最受歡迎的候選人。這是通過將每一個候選人對抗其他候選人,以確定哪一個候選人贏得最多「對抗」的結果。

孔多塞投票制的優點是,選民可以完全表達自己的偏好,還可以減少策略性投票的弊端,如棄保效應。今日孔多塞投票制已被用於幾個國家的選舉,包括法國、美國一些州和城市、澳大利亞綠色黨和民主聯盟、加拿大新民主黨和綠色黨等。以這種投票制當選的人稱為「孔多塞勝者」。

然而,孔多塞投票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實際應用中更進一步研究和改進。例如孔多塞悖論(Condorcet paradox)是指在孔多塞投票制中,當超過兩個候選人競選時,可能會出現悖論情況,即儘管每個選民都有固定的偏好順序,但當這些偏好順序匯總時,會出現矛盾不一致的情況,無法產生「孔多塞勝者」。

根據直覺,喜好具有推移性。我若喜歡披薩勝過法式土司,法式土司勝過鬆餅,那麼我會喜歡披薩勝過鬆餅。但投票不一定產生推移性的結果。在這三個選項中,個人可以按不同的順序排列它們,而多數決的投票結果可能是披薩戰勝法式土司,法式土司戰勝鬆餅,而鬆餅卻又戰勝披薩。

孔多塞悖論發生的原因是由於不同的偏好順序之間存在循環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候選人都擁有一些支持者,但同時也有一些反對者,而無法選出一個最受歡迎的候選人。這是社會選擇理論中著名的阿羅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這定理告訴我們,如果你希望擁有不獨裁(No Dictatorship)的社會排序,那麼循環關係的發生會讓你失望。當多數決投票出現不具推移性的結果時,我們無法用民主的方式表達多數人的意願。於是乎假民主之名,「非民主」悄然發生。(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加入區域經濟協定 在兩岸不在勇氣
蘇明通/前WTO、台紐、台星諮商談�/聯合報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近日公開表示台灣應勇敢一點,積極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經濟組織。但此事無關勇敢與否,貿然提出申請後被擱置或不受理,反而是自取其辱。

以RCEP為例,這原本是中國積極主導的區域經濟協定,目的是要跟當時美、日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打對台。TPP後來因為美國退出而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包括日、加、澳、紐、馬、星、越、汶萊、墨西哥、智利及秘魯共十一國。中國及台灣(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名義)都在二○二一年九月相隔六日先後提出申請,但既有成員迄今尚未展開正式諮商審查程序。

RCEP的成員則有十五國:日、澳、汶萊、柬、中國、印尼、寮、馬、緬、紐、菲、星、韓、泰、越,號稱是超越歐盟自由貿易區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對於新申請者的審查,需要全體成員都接受的共識決,只要既有成員中國反對,台灣要申請加入,門都沒有。

由於CPTPP的七個主要成員日、澳、紐、馬、星、越、汶萊已經是RCEP的成員,其餘的加、墨、智、秘四國,中國已與智、秘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因此可以合理推論CPTPP對中國而言已是雞肋,中國對於何時加入已無所謂。如果中國故意放緩或拖延其未來與各成員的諮商程序,基於中國一向主張其先於台灣加入之政治立場,會連帶影響台灣申請加入之進度。

只要執政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不會改善,中國也一定會干預台灣申請加入RCEP及CPTPP。因此,台灣未向RCEP提出申請,一定是考量中國已經是其成員之局面,徒有勇氣申請也無法成事,乾脆就不申請了。

台灣的電子產業因受惠於WTO的「關於資訊科技產品貿易之部長宣言」(簡稱資訊科技協定,ITA),八十三個簽署國已將電子產品的關稅降為零;其後擴大談判(ITA2)新增適用項目,並將視聽、醫療、家用娛樂等設備納入,自二○一六年起開始調降關稅。不屬於這些涵蓋範圍的品項,有需要透過簽署雙邊或區域經濟協定,協助在台業者增強國際競爭力。只是在民國一○二年台紐、一○三年台星簽署經濟協定之後,受到兩岸關係之政治影響,歷經十年未再簽署任何類似之實質經濟協定。

政府部門負責談判的公務員,有經驗與勇氣上談判桌,只是沒有可以發揮的機會罷了!

   
「 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賴清德應學習蔣經國精神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聯合報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強調先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的反共立場,論及許多藍營民眾不認同前總統馬英九倡議「九二共識」,提醒國民黨及社會走錯路的人應該好好反省。賴自認為站在歷史正確道路,藉選擇性肯定兩蔣來諷刺藍營兩岸路線,恐有待商榷。

賴清德批判國民黨「親中」,不符國家利益,甚至可能無限上綱標籤化藍營「親中賣台」,此並不利於台灣命運共同體建構。戒嚴時期國民黨曾批判主張共產主義及台獨者是中共同路人;歷史循環,現則是民進黨標籤化藍白政黨及人士為中共代理人、在地協力者。

這些做法皆非公民社會所應有,政黨互動一旦陷入「受害者」變成「加害者」,不利於台灣民主化轉型與鞏固。國民黨視「中共」非「中國」,「反共」但不「反中」,「和中」但不「親共」。賴既宣稱「抗中保台」又稱「和平保台」,既倡議「親中愛台」又批判「親中賣台」,甚至無限擴大論述霸權,標籤化主張「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就是與大陸當局隔海唱和、受統戰影響及認知作戰之在地協力者。

賴雖宣稱兩蔣堅持反共,但兩蔣也堅持「一中原則」、「中國代表權」、「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李登輝執政初期也倡議「一中是中華民國」,兩蔣與李皆公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蔣經國最後也提出「我也是台灣人」。李登輝雖曾提出「台灣人的悲哀」,但也提出「兩岸中國人」。馬英九也宣稱是「中國人」。中華民國政府曾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說總統及國民皆為「中國人」殆無疑義。

賴提及蔣經國最早講「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李登輝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倡「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到蔡英文則提「中華民國台灣」。陳、蔡僅稱自己是台灣人、兩岸華人,若賴神願意學習小蔣精神,宣稱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反共而不反中,如果當選,就可能成為「台灣的尼克森」,成為首位能夠與大陸對話的民進黨籍總統。

從建構主義角度檢視,當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具有雙重認同時,台灣主體意識才不會與中華民族主義對衝。國民黨的兩岸定位是「一國、兩區、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亦即「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民進黨定位為「兩岸互不隸屬」。兩岸互爭「中國代表權」時代雖已消逝,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應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政大選研中心民調,純粹的中國認同在二○一五至二二年期間約在二點六%至三點七%,最高與最低比率約差距一%。若將雙重認同中的中國認同與純粹中國認同相加,二○二一至二二年之中國認同達卅四點五%及卅五點六%;尤其是二○一八年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下降至五十四點五%,雙重認同增加至卅八點二%,將近四成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這絕非民進黨所言「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認同不等於台獨支持度,根據政大選研中心民調,台灣認同雖曾增高至六十七%,但政黨偏好方面,民進黨獲卅六點八%,偏向支持台灣獨立為廿七點五%。台灣認同並非是民進黨或獨派政黨的獨享壟斷資產,更多的是希望兩岸和平的務實主義,而不應是「反中」的社會基礎。

   
吞嚥困難誤以為感冒 急性會厭炎輕忽恐喪命
小兒專科醫師林智葳提醒,會厭炎的症狀跟感冒類似,出現喉嚨痛、沙啞和吞嚥困難等情況,而且病程瞬息萬變,快者幾小時內就會窒息死亡,會厭軟骨若紅腫化膿恐堵住氣管,需緊急插管或氣切建立呼吸道。

買房前怎知有惡鄰居?過來人曝7大招 有「這情境」高機率中標
俗話說「千金買房,萬金買鄰」,不少人買房時都會留意附近住戶的狀況。近日,有網友苦惱買房前如何確認鄰居素質,因此上網求助。貼文一出,即有過來人解答,分享七大觀察方法,該留言也引來物業秘書直呼「超專業」。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