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電動車派對喊卡,燃油車回歸!解讀「純電車銷售急跌」轉折時刻

若無法正確顯示 請點選這裡查看

最新出刊報

1914期|2024.07.18


劉佩修

商業周刊 總編輯

眼前的趨勢,真的是趨勢嗎?

這一期封面,我們醞釀了三個多月。儘管數字顯示,純電車銷售趨緩,燃油車勢頭再起,但我們仍想釐清:這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

主筆林洧楨與副總主筆黃靖萱分頭採訪,最有意思的發現是:人們以為的典範轉移,可能不是終點。

從政治角度看,中國純電車大舉出海搶市,威脅歐洲車廠,歐盟七月起對中國純電車祭出高關稅,最高稅率甚至達四八%。加上歐洲議會最大黨表明要廢掉歐盟二○三五年上路的汽柴油新車銷售禁令,讓油車聲勢看漲。

不過,政治力量長期通常敵不過市場力量。那麼,消費者是怎麼想的?

去年豐田汽車營收獲利創新高,主要動能來自油電混合車。「我們欠豐田一個道歉」,外資分析師、美國財經媒體均撰文直言。

原來,在純電車風起雲湧的這些年,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卻不斷提出忠告,直指純電車的基本面困境。他的發言卻被訕笑,被譏為冥頑不靈的老古板、捍衛既有利益的保守 分子。

他認為,純電車有缺電、充電問題,尤其在偏僻地區更難解決。就連在日本,若所有自小客車都變成純電車,必須新增十座核電廠,才能因應。

他主張,要做到碳中和,不應畫地自限將答案限制在純電車,而應探索多元燃料。

他的舉動引來投資者的不悅,包括丹麥、瑞典、英國退休基金在內的大型歐洲退休金組織出面抨擊,環保組織也將豐田與石油公司並列為氣候政策上最消極公司。

「我認為我說的是實話,卻遭到猛烈的批評。」他對員工訴苦。

儘管如此,他依然堅信,敵人是碳,不是引擎,他扛下批評,並把資源投注在真正的目標,而非表面的趨勢。

典範轉移的過程,常會來回修正,最後的產品,跟原本預估的,常有極大差距,智慧型手機便是一例,當年蘋果發展iOS也曾招來封閉高牆的 批評。

沒有人能在典範轉移中,預期未來的結果,但必須弄懂真正的目標,以免在一窩蜂中迷失方向。這是豐田章男給我的啟示,也分享給讀者。



專題報導


不可錯過


限時免費讀







立即下載商周Plus APP,隨時獲取新知識!

此郵件是系統傳送,請勿直接回覆

商周官網 | 客服中心 | 取消訂閱

Copyright © 1999-2023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周聯絡處:台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6號6樓
客服電話:(02)2510-8888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9:00~18:00 (例假日除外)
o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