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善念與舉手之勞,帶來短暫的停留與交流……
好久之前,看到《MY LOHAS生活誌》裡的一篇文章,是好友劉克襄寫的,寫他到花蓮玉里鎮的市集,與布農族原住民阿婆的對話與感想。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他發現阿婆一包生蛤只賣五十元,遠比他認知這包蛤應該有兩百元的價值來得便宜,阿婆也希望他買,讓她能有一些收入。單從價格的角度是可以買的,但礙於等等即將從玉里搭自強號回台北,擔心這些蛤無法保鮮會腐敗,因而拒絕了這樁買賣。
文末,最讓劉克襄深深遺憾與扼腕的,就是沒有花五十元買下阿婆的那包蛤,讓他帶著些許悔恨與惆悵回到台北。
載人一程,沒有遺憾
前陣子天氣總算晴朗,翌日是成功大學新生訓練的日子,台南後火車站到處是家長帶著大一新鮮人前往報到。中午時刻,我行經台南小東路與前鋒路口,車子因為紅燈而停了下來,看見一位媽媽拖著行李、背著背包,與後面一樣大包小包的女兒,從我面前拖曳而過。我確信這是一位即將體驗大學生活的成大學生,陪同的是一位不放心女兒的母親,帶著不捨的心情跟著來到台南,兩人一塊來瞧瞧府城慵懶的面貌。
當兩人走過三十公尺長的斑馬線,炙熱的太陽把她們幾乎曬暈了,尤其又有一堆行李,更是雪上加霜。當紅燈轉綠燈時,我油門一踩,心想:「的確尷尬,只剩約五百公尺就可以到達後火車站的成大新生報到處,叫計程車不太划算。」我猜,他們應該是搭客運下來,客運停在火車站前站,因為不諳方向,才會走錯路,繞這麼一大圈。
經過五秒後,我突然意識到:「我應該載她們的。」「她們若是搭我便車,不到一分鐘就到了。」「母女倆會不會把我當成壞人而拒絕呢?」「我是不理她們,還是回頭呢?」這些聲音在我腦海裡此起彼落呼喊著。
最後,我想起劉克襄的那篇文章,不想有遺憾。劉克襄不是自強號的司機,縱使想要回頭買蛤卻也無法下車,而我是車子的駕駛,握有駕馭方向盤的權利,我不想錯過這劇情,成為局外人。
我將車子回了頭,停在她們母女前面,下車等她們迎過來。女兒走在前面,我對她打聲招呼說:「妳是不是要去成大報到的新生呢?」「是啊!」「我剛好也往同一個方向,我載妳們一程吧,天氣這麼炎熱。」
我看得出來,這位十八歲的小女孩露出懷疑的眼神,想要拒絕我。但她母親在後面馬上說:「好啊好啊,謝謝你!」
我心想:「真是太熱了,否則做媽媽的在女兒面前剛好把我當教材,不劈頭拒絕我才怪。」我再一次向她們解釋,只是順路,若覺不妥沒有關係。
最終,她們還是相信了我的真心。在車上,我問這位媽媽:「妳們從哪裡來的?」「台北。」「考上什麼科系呢?」「中文系,不過要轉系,這不是她要的,本來打算重考的。」就一段簡短談話,我就開到了目的地。
停好車,我幫忙她們將行李卸下。母親用感恩的口吻問我貴姓,我遞了張名片給她,告訴她,我是吳家德,並禮貌性地問她貴姓。「我姓張,真的很謝謝你。」「就只剛好嘛,再見囉!」我說。
關上車門,我輕嘆了一口氣。對照劉克襄沒有買到蛤的心境,我沒有遺憾了。
路邊奇緣,帶來美好
這種路邊奇緣,還有一個故事可以分享。
一個周六早晨,當我從學校運動完,騎摩托車回家之際,看見一名年輕人坐在橋邊涼亭的木椅休息。直覺告訴我,他應該是一位步行者。不知道他是否需要幫忙,是缺水還是缺肌樂呢?總之,就是想問候他,送上在地的溫暖。
我將摩托車轉向繞回,停在路邊向他打招呼。他是一位東海大學學生,叫洪士育,家住高雄,幾天前開始從台中徒步行走,走到台南新市時已是第六天。
我問士育,為何要如此走?他說,他曾經騎單車從台中到高雄,這一次想要試試用走的回家。又說,年輕是一種本錢,該做些挑戰極限也可以留下回憶的事。我再問,到今天是否有按照原定的行程呢?他說沒有,比原定時間晚了一天。我問為什麼?他笑笑地說,他太高估自己的腳力了,出發第二天就讓他吃足了苦頭,腳底起了水泡,讓他舉步維艱,因而耽擱了行程。
士育的計畫雖然趕不上變化,但他沒有放棄,仍堅持走下去。這讓我想起馬克吐溫的一段名言:「若想要感覺安全無虞,去做本來就會做的事;若想要真正成長,那就要挑戰能力的極限,也就是暫時地失去安全感。所以,當你不能確定自己在做什麼時,起碼要知道,你正在成長。」
這句話是我初踏職場時所讀到的。此後,我每每演講,都會以此鼓勵年輕人,告訴他們,不管遇到多少挫折都應該堅持並全力以赴,才是成長的關鍵。
我們約略聊了十五分鐘,留下彼此電話,加了臉書與Line,成為路上邂逅的有緣朋友。晚間七點左右,我致電士育,問他是否已經安然回家?電話那頭告訴我,他平安到家了,謝謝我的關心。
一個善念與舉手之勞,帶來短暫的停留與交流,也讓我聽見他們的人生故事,有「熱情」的分享,有「堅持」的力量,也有「恩愛」的情感。
謝謝老天的劇本安排,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盡情付出,並享受付出後所帶來的美好。
●摘自遠流出版《成為別人心中的一個咖:讓你的職場與人生更富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