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世界愛滋病日特載】之1:愛、勇敢,與自由

聯副電子報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數位閱讀電子報】給您無重量的閱讀!每月送上最新鮮的電子書訊息,最hito的作家專訪,來場閱讀新革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2/01 第520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世界愛滋病日特載】之1:愛、勇敢,與自由
【世界愛滋病日特載】之2:撕標籤
以作品攻擊自己的作家
【祖孫小品】層遞
張麗莉油畫作品〈因為光〉

  人文薈萃

【世界愛滋病日特載】之1:愛、勇敢,與自由
歐陽文風/文/聯合報
歐陽文風(左)與丈夫合影。

──我的丈夫是帕斯提(HIV Positive)

我知道這世上有很多愛滋感染者,不是被病毒殺死,而是被自己的恐懼,還有社會的歧視所害,結果選擇自殺……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我的丈夫是「帕斯提」(HIV Positive,即愛滋感染者)。

這篇文章不只為他而寫,也是為所有感染愛滋的朋友,還有我們自己──許多與愛滋感染者生活在一起的人,無論你是否知道你的親人或身邊的朋友或同事,是愛滋感染者。

認識他的第一天,他就告訴我他是帕斯提。我是不經意地問。在美國男同志圈裡,對彼此有好感的人,這是極普遍的問題。

他隨口說他是HIV"negative",即不是感染者;但兩秒之後,他看著我,對我說「我是帕斯提」(positive)。我們靜靜地看著對方,也不知過了多久,我說「ok,沒關係」。他的嘴角泛起淡淡笑意。

我在大學教社會學,我是紐約同志教會的牧師,我接觸過許許多多愛滋感染者;我比一般人對愛滋病毒或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愛滋病(AIDS)有相對深入的認識。但就在他告訴我真相的那一刻,我驚覺我沒有想像中與自以為般的開明,我感覺到生命的衝撞,那是愛與怕、理性與非理性,還有理想與現實的糾結和扞格。

我知道自己努力凝神靜氣。

後來,我不斷問自己:我怕什麼?我知道愛滋病毒的感染途徑,我知道除非他沒有接受治療,拒絕吃藥,病毒量過高,除非我們沒有安全性行為,否則我不會被感染。我知道縱使被感染,除非我拒絕接受治療不吃藥,否則我可以和一般健康的人一樣活得很好。我的恐懼不是來自病毒,而是源自缺少愛與同情心,因為無知又自以為是的社會。

病毒其實比人寬厚,至少病毒不會歧視任何人。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愛滋病毒已經不危險了。它的傳播途徑與乙型丙型肝病一樣。一篇在2014年第二十一屆逆轉錄病毒和伺機性感染年度大會(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接受治療的愛滋感染者,一旦病毒量測不到,與其他人發生性關係,被感染的機率幾乎是零;如果有安全性行為,則更安全。其實早在2008年的瑞士宣言已宣稱,病毒測量不到的愛滋感染者並不具傳播HIV給他人的能力,不過醫學界為安全起見,還是鼓勵大家有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以防萬一。但世人對愛滋卻另眼相待,它是一個與同性戀掛鉤,相互雜揉摻混,被汙名化的疾病。愛滋病因為同性戀而變得可怕,同性戀因為愛滋病而被「證明」人神共憤天地不容。

我怕成為他的愛人,就如當年我因為恐懼社會和教會目光而排斥自己的性取向一樣。那年是2008年下旬,我以為二年前公開出書出櫃以後,我已經天不怕地不怕了。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睡得不好。深自歉疚,因為我知道在我對他說「OK,沒關係」的時候,其實心裡盤算:過幾個星期,可以和他分手,只說性格不合,與病無關。

我原來意志薄弱,我敵不過恐懼。

我想起《聖經》一句話:愛裡沒有懼怕。心潮起伏,許多感慨。我怕,因為我愛得不夠;因為不夠勇敢,心不自由。

後來,我們還是在一起。因為他就是我要的人,因為我愛他。就這麼簡單。

認識他不久以後,他告訴我紐約的防愛滋組織邀他以感染者身分拍照,做防愛滋宣傳,教育社會認識愛滋病。他問我有沒有問題,會不會介意他如此高調,會不會怕別人因為他而以為我也是感染者。我說,沒有問題!這是應該做的事。

這一次,真心誠意。他開懷大笑,或許這一次他終於感受到我聲音裡有巍然不墜的一絲元氣。

我知道這世上有很多愛滋感染者,不是被病毒殺死,而是被自己的恐懼,還有社會的歧視所害,結果選擇自殺。

我的丈夫在2001年被診斷為感染者後,一度拒絕吃藥,除了因為他一向不信西醫而偏愛中醫(他是美國黑人,這點有點奇怪),另一個原因,後來他自己說,因為他不能接受自己是感染者的事實。他恐懼社會目光。結果病重一年住院,又是肺炎又是腦膜炎,幾乎喪命;最後痛定思痛,決定活下去,決定接受治療吃藥。結果病情馬上好轉。其實當時醫生在他決定吃藥時說太遲了,但反正情況不可能再壞,死馬當活馬醫,竟然發生奇蹟。現在,除了體內病毒,而且病毒量已測不出,他比我更健康,因為他更注重飲食運動起居!

2008年下旬我們認識,2011年我們在紐約通過同性婚姻法後結婚。

和他在一起,我深刻意識,所有人性弱點,包括恐懼,所有的惡,包括歧視,不在我之外。謝謝他讓我深刻體會,我們愛得有多深,我們就有多大的勇氣;我們有多勇敢,我們就有多自由。我們若被恐懼所勝,那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對彼此、對眾生,還愛得不夠!

因為,愛裡沒有懼怕;真理,使我們得自由!


【世界愛滋病日特載】之2:撕標籤
陳克華/聯合報
──世界愛滋病日寫給Allen

我們玩貼標籤的遊戲貼到

感覺不到自己的害怕

的程度:「真愛最大的敵人是虛榮……」而

愛滋病毒是最佳的檢驗

關於貼標籤這件事關於害怕

關於我們是如何虛榮地活著

生病是道場旁觀別人生病是

修行我們終於意識到

該如何和鄰人和兄弟和隔壁桌的愛滋病毒

同桌吃飯同杯飲水同度數十寒暑這

端在我們面前的

苦汁滿溢的杯子我們請求不要挪走

否則我們無從學習撕下標籤

無從檢驗愛之真假

無從從每具必朽腐敗的肉體裡看見

神。


以作品攻擊自己的作家
王幼華/聯合報

有些作家有精神疾病的遺傳,會有計畫的「謀殺自己」,許多作家則將自己置放在極端的狀態裡,與死亡拔河……

美國精神科醫生梅寧哲(1893-1990)說許多人的行為,其實是向殺死自己的路走去。

他說自殺其實是逐步的自我謀殺。一般常識中的自殺動機,如疾病、經濟困頓、恥辱、挫折、失戀等是造成自殺的原因,但他認為這些都不是人們自殺的真正動機。大部分的自殺其實是「自我謀殺」;把自己「謀殺」掉更接近這些人的心理動機。因為在自殺前,人很早便開始進行自毀的行動,他們所做的事,導向必須以死亡作終結;許多自殺是一種「謀殺的變型」。

「慢性自殺」的定義是相對於急性、突然式的自殺,是一種「慢慢實現的自殺——得寸進尺的自殺」。他的研究指出,禁慾主義、殉道行為和酒精成癮一樣,在潛意識裡都是「慢性自殺」的表現。極端的殉道和禁慾行為,是脫離生命的現實幻想,是對真實人生的「誤說」,「是一種為社會所接受的精神病」。

根據這樣的說法,許多知名的革命家、探險家、作家、科學家也有相同的行為模式。他們以異於常人的意志力,冒險犯難,挑戰死亡,做出各種「豐功偉業」,因而受到群眾的讚譽。這種「異常」的力量,在其成功後(或不成功卻成名),往往被解釋成正面的教材,其非常人的忍耐,是值得敬佩及效法的。以作家來說,他們長期不停的寫作,甚至犧牲健康,拋棄家庭,忍受各種煎熬,進行一種長期追求榮耀的「受苦」行動。他們以寫出巨量的卷帙,或者超長的內容,或者提出驚世駭俗的觀念,震動世俗,搖撼人心,這樣的行為基本上與革命家(成功或失敗的政治人物)、探險家、殉道者的行為模式、思想動機十分相類。

梅寧哲承襲佛洛伊德「死本能」的學說,認為「人生一開始就帶有自我破壞的傾向」。在這兩部分的論述,特別強調了「自殺」與「慢性自殺」裡的雙重攻擊性、自我懲罰與被虐慾求。許多作家一生的行為基本上便具有這樣的特質,表現的是自我攻擊與攻擊他人。他們一方面寫出可觀的文學作品,同時也自覺或不自覺的進行自毀的行動。有些作家是有精神疾病的遺傳,會有計畫的「謀殺自己」,許多作家則將自己置放在極端的狀態裡,與死亡拔河。

羅曼.羅蘭(1866-1944)在《盧騷傳》裡說盧騷(1712-1778)是擅長描寫內心情感的藝術家,「有心理學上的奇癖——這兼有他的天才和他的病症的原因。」他五十五到五十八歲之間所寫的《懺悔錄》,表現出精神陷入瘋狂的狀態,書中有一段描述:「我四周的牆壁生了耳朵;我被偵探和謹防的仇敵所包圍……無邊的陰謀環繞著我。」這是相當明顯的迫害妄想症發作的情形。六十四歲到六十八歲去世前完成的《孤獨散步者的夢想》、《對話錄》兩書,文字裡明顯表現出許多發狂的現象,生活在他四周的人都感覺到那不可遏抑的症狀。死時因樹敵太多,被謠傳自殺。遺體經醫師解剖,證實死因為大腦浮腫死亡。莫泊桑(1850-1893)於1880年發表〈脂肪球〉、1883年〈女人的一生〉之後,確立了文名,在歐洲享有盛名。但早在1878年(二十八歲),他的頭髮大量脫落,伴隨神經疼痛。1880年以後視力衰退,心臟病發作,全身器官都有病變,常有精神錯亂的狀況,寫的作品愈來愈詭異。這個病不能確定是來自遺傳,還是放蕩生活所染上的病毒。1892年用裁紙刀刺自己的咽喉,被送入精神病院;1893年病逝。拜倫(1788-1824)一生深受躁鬱症所苦,揮霍金錢,吸食鴉片,男女關係複雜,甚至亂倫。愛吃美食,又害怕體重過重而服用瀉藥。不時情緒失控,有時極度沮喪,有時又非常快樂,最後死在熱病的不當治療之下。在相關的資料裡,記述了他既狂熱又憂鬱的症狀。這幾位作家一生不斷出現各種特異的行為,寫出驚世駭俗的論點,對人類思想有著廣大的影響。相對的,因為病熱的燃燒,觀點的與眾不同,批判性強,在世的時候,為自己帶來無窮的災難,招來各種的攻擊。

雖然沒有精神病史,褚威格(1881-1942)、朱湘(1903-1933)、太宰治(1909-1948)、三島由紀夫(1925-1970)等作家卻以自殺終結生命。褚威格(Stefan Zweig)一直是個勤奮的著述者、和平主義者,然而身處一、二次世界大戰狂熱的意識形態,與戰爭販子不斷引起國際鬥爭裡,無法找到安魂之所。寫出的作品常被刻意曲解,和平的呼籲未被聽聞,讓他深感鬱悶,最後在里約熱內盧與年輕的妻子一起自殺身亡。年輕善感的詩人朱湘,寫有一些辭藻清麗,格式整齊,風格柔婉的作品。他嘗試結合西歐詩風與中國古典詩詞,創造出新體裁的中國新詩,為新文學展開引人注目的一頁。但還未充分展露創作的天分,便因為性情孤高偏激,常與人爭執,失去工作。失業一年多後,無法跳脫內心的困境,投江自盡。行事飽受社會批評的敗德者太宰治,一面書寫不倫、醜聞的小說,如《人間失格》、《斜陽外》等;一面糜爛過著酗酒、放蕩的生活,縱情於聲色場所。他在創作與現實裡不斷自我斲傷,追求幻滅感,自殺了四次才得遂所願。三島由紀夫以誇誕的方式,在眾目睽睽下切腹,為自己建構的死亡美學殉道。他執著於日本武士的傳統精神,無法接受日本社會的資本主義化,金錢與慾望的橫流,將自己堅持的想像世界,粗暴的展現在世人面前。巴爾札克(1799年-1850年)則是一個以創作慢性自殺的典型,他長期不斷的工作,不停的書寫各類型的作品。向書商、期刊編輯人預支金錢,承諾寫不完的作品。《幻滅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在八天之內完成的,為了寫這部書,他說:「我盡全力每天寫作十五小時……除了黑咖啡之外,不吃任何東西。」1842年四十三歲的他,宣布將出版《巴爾札克全集——『人間喜劇』》目標是寫出一百四十餘部小說,內容的架構是「描寫整個人類社會的要略」,書中人物多達三、四千人,每部書都代表這部文學巨廈的一個階層。這個巨廈最後大約完成五分之四,寫出二千多個人、九十七部作品,身體就無法負荷了。五十歲時他遭到心臟病、肺病的侵襲,眼睛半失明了,1850年五十一歲時去世。他不停的創作,為了寫出震撼人心的作品,不節制的壓榨身體,激發靈感。盲目的追求金錢、物質、名氣、女色的滿足,長期這樣的生活,身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讓生命很快的走向敗壞。

這些作家所寫的每一部作品,事實上都是向自己生命的攻擊,最後身體被「如願以償」的毀壞了。


【祖孫小品】層遞
張輝誠/聯合報
張小嚕有三個絨布玩偶,小白年資最老,是隻北極熊,原是我從娃娃機抓來(我是娃娃機達人),張小嚕取名為「白白」;第二隻是小恐龍,原在新加坡環球影城侏羅紀公園買得,小名「龍龍」。第三隻是在華納威秀影城,買爆米花套餐附贈的羊年吉祥物,粉紅小羊,小名「羊羊」。

這一天,張小嚕再度邀我和阿嬤回到十樓玩Wii,在電梯懷抱著三隻絨布玩偶,一邊對我和阿嬤說:「羊羊是龍龍的寶貝,龍龍是白白的寶貝,白白是我的寶貝,」然後把手指先指指自己,再指向我說:「我是你的寶貝,」又指向阿嬤:「你是阿嬤的寶貝喔!」

張小嚕學會了層遞,也學會了,愛是相互關連!


張麗莉油畫作品〈因為光〉
本報訊/聯合報
●「隨想──張麗莉油畫個展」於台中市西屯區公所藝文中心(巿政北二路386號)展至2016年2月29日(周一至周五8:00-17:00)。

  訊息公告
FB行銷已經不夠了!IG行銷才是未來潮流
根據SmartInsights網站做的報告,2015年所有社群媒體中,Instagram(後稱IG)成長率排名第三,而FB於2015年為負成長。也因此,現在在考慮品牌的行銷管道,若沒有將IG納入考量,那就落伍了!

冬令進補怎麼吃 先看體質9大類型
天冷了,又到了進補時機啦∼但進補可是有學問的,要吃得對、吃得聰明,搭配正確飲食觀念,就能減緩因季節轉換而來的各種症狀,讓自己的身體愈來愈健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