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經驗中,努力未必會成功,因為成功的變數很多。但不努力就不一定不會成功,因為努力是成功必要的關鍵要素。而把所有前輩或大師說的,該做的事都做了,您未必會成功。而做了他們告誡不該做的事,也未必一定會失敗。
創業做生意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其實很難有標準答案。外部環境的變數太多,且多數難以預測與控制。創業者的唯一方式,就是「應變」。但在這些前人的慘痛教訓中,仍然可以歸納出一些原理與原則來提供參考。
畢業就一定要創業
創業不是為了躲避失業,也別怕找不到好工作丟臉,就想先混一個創業CEO的大抬頭來哄騙自己。有好創意,好產品,當然可以考慮創業。但與其花錢買經驗,更可考慮上班拿薪水去賺經驗。甚至有機會在大企業內部創業,也是美事一樁。
很多行業的創業,或許等你擁有豐富成熟的職場經驗、行業知識與技術時,可能會更好。創業,不需要趕進度,也永遠不嫌晚。休學創業成功的偉大英雄,其實是鳳毛麟角、吉光片羽。
崇拜創業領袖
這幾年的創業風潮中,媒體捧紅了不少創業領袖。創業成功者的經驗與心態可以借鏡,但卻很難複製。不少創新創意的產品,紅得快,流行也退得快。除了嚐鮮一族的期初購買外,往往後繼乏力,過幾年後就殞落消失在你我的目光中。
募資成功,是創業者沈重責任的開始,但往往卻被彰顯為創業成功的標竿。不但沒有順勢善用資金,紮穩根基,創造佳績。反而,不斷的上媒體曝光,誇言指導創業政策走向。更甚者,發現賺創業者的錢,比創業的錢好賺。進而把創業,變成一個獲利的產業。
跟著流行的創業項目
媒體流行的創業項目,往往也是紅海競爭或是一窩蜂的項目。很多人都知道羊群理論,但在創業時卻又不自覺的跟著風潮流行走。好像沒有跟上這股潮流,創業就落伍,不會成功了。媒體總有理由不斷的分析出新趨勢的創業主流,這個主流不紅時,就再換下一個創業主流。反正,總有人相信媒體權威,也總有人不斷的健忘。
創業者必須認清, 若是周邊配套環境條件還未具足,太早進入一個產業,不是為人作嫁,就是搶當先烈。部分產業若是太多人搶進,往往也容易毀掉一個有機會發展的產業。畢竟台灣的市場,真的是太小了。 別為了創業而創業!
跟著名師學創業
創業發展蓬勃,已經都是一個「產業」。市場上除了有業者提供創業者便利的創業資源與環境。更提供各類創業服務,包括創業空間、論壇、培訓、輔導與交流等等服務。也培養出一群創業名嘴與講師,更塑造出為數不少的成功創業名家。
成功,很難複製。但在成功的創業家身上,你該學到的是們的創業態度、企圖心與意志力。成功創業家身上最難複製,卻也最重要的關鍵是機運與個性。與其不理性的去追捧創業名師或是名家,你更該多花心思在客戶、產品與你自己的心。
一個人創業
創業的基本條件,至少需要本人、本事與本錢。但一個人再怎麼厲害,專長強項、時間與心力都有限,無法只是創業者的個人秀。你需要有個互補的團隊,來打創業團體戰。創業團隊中,至少需要要有人擁有技術、業務與財務背景。
在創業期初的招募團隊,需要靠創業CEO的願景、夢想行銷與個人魅力。多數創業者,專注在產品與服務創新,卻未考慮到市場的接受度。若團隊成員尚未到齊前,創業CEO就該把市場拓展與財務管理責任,認命的扛上。
創業是條不易且艱辛的路,一旦走上了創業之途,就像過河卒子,只能一路向前。創業的唯一有效理論,其實也只有一條:「摸著石頭過河」。
(想做企業教育訓練,又想聽故事案例的,請看新局企管網的 EZ有聲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