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長江存儲成立,中國記憶體產業有了最新的策略,而筆者看到了台灣記憶體產業若無法參與的無奈。該公司註冊資本額是189億人民幣(合新台幣890億元、28.4億美元),將分成兩期投資(Yangtze River Storage Technology, YRST),並百分之百納入武漢新芯(XMC)。股東是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湖北國芯產業投資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和清華紫光。由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擔任董事長,武漢新芯總經理楊士寧(Simon Yang)擔任總經理,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擔任副董事長。
長期將投入1,600億人民幣(合新台幣7,540億元、240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三維快閃記憶體(3D NAND)月產20萬片,2020年拉到30萬片,2030年達100萬片。
以下分幾點,剖析中國記憶體產業的全新布局:
一、為何成立長江存儲?
中國將各方半導體基金資源從多頭馬車改為子彈,集中在長江存儲控股公司,因為中國不能再浪費時間和分散資源在記憶體產業,在這產業上,中國的設計和製程研發都落後國際大廠甚多,目前自給率仍小於5%(其中不包括三星和海力士在中國的產出),但設定目標於2025要達到50%。
二、新的合作案將逐步成形?
武漢新芯宣稱擁有飛索(Spansion)32層3D NAND的設計生產技術,並可於2018年將月產能拉到20萬片的規模。飛索從來就不是NAND快閃記憶體大廠,不管在晶片設計、製程、良率、產能、單位成本都無法與國際大廠三星、海力士、東芝、美光相提並論,所以武漢新芯不可能成為長江存儲的唯一或重點記憶體子公司。
在新的控股結構下,長江存儲將逐步建立一條龍式的記憶體供應鏈,包括封測、模組、品牌、控制器廠;並尋找更佳的3D NAND和DRAM記憶體合作對象,尤其是尋求財務狀況較差的美光合作,提供資金和適當股權以換取技術。
美光在3D NAND與中國的技術合作並不會受到華亞科併購案的影響,但必須得到英特爾和美國政府的同意,在DRAM記憶體合作方面必須再等二到三年。如果無法與美光或其他大廠合作,長江存儲將不可能有能力於2020年將3D NAND產能拉到30萬片、2030年到100萬片。
三、台灣記憶體產業還有出路嗎?
目前看來,只要經濟部投審會能在未來12個月內,(1)有條件通過紫光25%參股力成和南茂案—或改由長江存儲申請參股或交換部分股權;或(2)有條件開放IC設計業讓長江存儲參/換股NAND flash控制器的群聯電子;或(3)批准南亞科進行技術合作來換取長江存儲的參股,這些台灣記憶體公司和員工,都還有機會參與中國記憶體產業5%到50%自給率一條龍式的全新布局,並與韓國大廠爭奪市場。
如果這些都無法完成,未來五到十年,台灣記憶體產業應會尋求機會與長江存儲設立合資企業,或尋求機會溢價賣給日本歐美大廠尋求下市。否則長江存儲必將大量從力成、南茂、群聯、南亞科高薪挖角以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並打擊僅存的台灣記憶體相關廠商。
華亞科溢價賣出,力成、南茂同意紫光參股,群聯潘健成董事長最近不斷呼籲政府有條件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和為求企業經營彈性和生存而涉及子公司財報不實案,在在都顯示,奄奄一息的台灣記憶體產業極需要政府更有策略思維的解救。
(作者是半導體產業研究權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