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的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會說謊,而且經常說謊。一項著名的研究調查發現,人們平均每天會說一、兩次謊,談判人員也不例外。從1999到2005年之間的研究結果來判斷,交易談判人員如果有說謊的動機及機會,大約有半數的人會說謊。一般來說,他們把說謊視為取得優勢的方式;雖然這樣做實際上可能造成反效果,而且會阻礙有創意的問題解決方式,無法促成雙贏交易。因此,欺騙是談判人員必須防範的一個無形問題,而且應採取行動來避免受騙。 許多人認為,解決方式是加強偵測謊言的能力。一般人認為,有一些方法真的能夠協助人們識破謊言,例如,觀察微妙的行為線索,或是撲克牌和其他遊戲的術語所謂的「洩露馬腳」(tell),包括虛張聲勢的言行。但證據並未證實這種看法。一項對多項研究進行分析研究後發現,人們只有54%的機率能正確識別某人是否在說謊,並沒有比拋硬幣的機率高出多少。即使是測謊器,這種特別設計用來在控制下的環境中偵測謊言的技術,也充滿問題,而且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機率得到錯誤結論。人類特別不擅長識破用奉承掩蓋的謊言,例如你的上司承諾隨時都可能擢拔你,供應商保證會最優先處理你的訂單。我們天生就會很快接受那些符合既有假設或期望的資訊。 是否有辦法可確保你不會在協商談判中被欺騙?有的,如果你把焦點放在預防而非偵測上,就可以辦到。有一些經過科學驗證的策略,可協助你在談話時,讓對手較難說謊。雖然這五種方法並非萬無一失,但它們會讓你在談判中處於較佳位置,並協助你創造最大的價值。 1. 鼓勵互惠 人們很容易對向他們透露消息的人提供回報:某人和我們分享機密資訊時,我們的本能是跟對方一樣坦白。其實,只是跟人們提到別人(甚至是陌生人)洩露祕密,就會鼓勵互惠行為。我和亞歷山卓.阿吉斯(Alessandro Acquisti)及喬治.魯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曾進行一系列研究,讓《紐約時報》讀者看一份不道德行為清單,例如,提出假造的保險理賠申請表,以及報稅不實。有些人被告知「大多數其他受試者」已承認做過那些事,有些人則被告知只有少數其他受試者承認做過那種事,結果相較之下,前者更可能透露自己也做過同樣事情,而且機率高了27%。 在面對面的互動中,互惠行為尤其顯著。在幾項分別由亞瑟.艾倫(Arthur Aron)和康斯坦丁.塞迪基德斯(Constantine Sedikides)領導的實驗中,隨機配對的受試者,努力完成一系列問題。這系列問題有些設計成引導配對雙方對彼此透漏秘密,有些則設計成引導配對受試者單純進行閒聊,前者會比後者更可能與配對的同伴成為朋友。(有一對被分配參加這項練習的受試者,最後結婚了!)當然,大多數談判的主要目標,並不是要促成密切關係。但另一項由莫里斯.史威瑟(Maurice E. Schweitzer)和蕾秋.克羅森(Rachel Croson)進行的研究顯示,人們較常對陌生人、而不是自己認識和信任的人說謊。...【閱讀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