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一日,電視節目「少康戰情室」討論習近平訪俄的種種,主持人趙少康提到筆者最近一本小書《今文觀止》裡的一段歷史故事。趙先生敘述很簡單,其實這事極不簡單。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為求蘇聯對日參戰,在雅爾達密約中出賣中國外蒙古與東北的利益予蘇聯。美國總統羅斯福向史大林保證,中國一定會同意,因為他知道中國無力反抗。中華民國被迫,於一九四五年七月到莫斯科商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由行政院長宋子文偕外交部長王世杰同往,蔣經國隨行。他後來在《我的父親》這本書裡,對談判過程有詳細描述:
「史大林拿一張紙向宋院長面前一擲,態度傲慢,舉動下流;隨著說:『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院長一看,知道是雅爾達協定,回答說:『我只知道大概的內容。』史大林又強調說:『你談問題,是可以的,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
中蘇條約談判陷入僵局,蔣委員長電令蔣經國以私人身分見史大林。蔣經國在俄長大,諳俄語,通俄情,且為中國領導人之子,原盼史大林或可通融。
史大林問蔣經國:
「你們對外蒙古為什麼堅持不讓它獨立?」
蔣經國說:
「您應當諒解,我們中國七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土收復回來,今天日本還沒趕走,東北、台灣還沒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說我們『出賣國土』,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併給俄國。」
史大林說:
「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們國家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們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中國既然「沒有這個力量」,再說「廢話」也沒有用,只好在「友好」條約上簽字。
中國與蘇聯的愛恨情仇,剪不斷理還亂。在鴉片戰爭中抗英的「民族英雄」林則徐,遠戍新疆時卻提出「終為中國患者,豈俄羅斯乎」的警告。他的話事前事後都有根據,從沙俄、蘇俄到蘇聯時期,通過一系列條約、軍事或外交手段,從大清帝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手中,總共拿走了約四百廿六萬平方公里土地。台灣的面積是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約等於一百一十八個台灣。
現在習近平卻去了莫斯科,也極受俄方的重視與歡迎。無他,因為現在他們彼此需要對方。換言之,都是因為國家的利益。而他們也各有適當的國力,門當戶對,若一方勢力單薄,對方不會理你。
老牌的英國帝國主義者說得「誠實」:英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系出同門的美國,亦步亦趨做到了這一點。中國對日抗戰時期,美國在物資上資助日本,等到珍珠港被襲,才視中華民國為盟友。但是正當中國浴血沙場時,美國為了讓蘇聯參戰,卻在雅爾達密約中出賣了中國。國共在大陸易手,美國馬上又作「棄華」準備。韓戰爆發,情勢稍轉。但北京稍稍給華府一個好臉色,尼克森馬上跑去握了毛澤東的手。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凌晨,蔣經國被從睡夢中叫起來,告知美國與大陸建交。別責怪美國,他們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
無論是俄國、中國大陸還是美國,所有的外交活動,都是為了爭取自己國家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能力爭取自己的利益。台灣的利益在哪兒?自己有能力去爭取嗎?把國家前途寄託在一個變化無常「友邦」的身上,可靠嗎?
喜愛圍棋的中研院院士余英時,寫了一幅字送給他的圍棋高手朋友沈君山,最後的兩句是:「從來政道如棋道,祇為安危計短長」。
台灣國家的安危,有人在計短長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