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前議員吳益政曾赴國外考察輕軌建設,對行人與輕軌和諧共存印象深刻。圖/吳益政提供 | | | 輕軌精神是人車共存,為避免行人穿越設重重屏障,長輩及行動不便者繞遠路而行,是否本末倒置?行人路權團體說,共存文化與意識需要時間養成,建議設置較簡便的穿越步道也加強宣導,「改變不困難,做不做而已。」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于凱昨天實地勘察聯合醫院站後,點出許多缺失,他說,醫院路面與輕軌地面高低差大,設置緩坡空間不足,設計階梯也有跌倒風險,建議從原本乘客搭車引道再拉出一小段供行人穿越,就能大幅提高行走便利度,並宣導行人注意輕軌及馬路號誌,實施難度不大,「就是做不做而已。」 林于凱說,國外輕軌沒有禁止行人跨越,共存文化與民眾意識需要時間培養,輕軌時速約25公里,國外民眾看到輕軌緩緩駛來,會快速通過或原地等待,台灣民眾如何與輕軌和諧共存還需學習,主管機關應持續宣導,也要優化設計,兼顧乘客安全與行人路權。 高雄市前議員吳益政曾走訪德國、捷克等地考察輕軌建設,他認為輕軌應與城市共存,行經人多地點會自然減速,行人、駕駛也主動讓輕軌先行,共存風氣很成熟。高雄輕軌挑戰是汽機車密度高,衝突性多,需要時間養成,台灣駕駛文化也值得討論。 吳益政說,為提防擅闖、事故,可設有警示標示,要適度增加藝術性,強制分隔太過僵化,有違輕軌人車共存理念。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