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導演的工作內容都有一定的想像,但鮮少有人知道「副導」在做什麼,這也是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前些日子與幾位同事在拍攝的空檔閒聊,聊到某電影公司想要設計符合劇組各部門工作內容圖案的T恤,包含製片、攝影、燈光、美術、錄音、場務等,幾乎每個職務的圖案都設計好了,唯獨「副導」一直想不出合適的。的確,副導的工作複雜又瑣碎,三言兩語都難解釋清楚,更別說是「圖像化」了。
兵來將擋的副導工作
入行十多年,做過幾次導演,但更多的經驗,是做副導。一般人對導演的工作內容都有一定的想像,但鮮少有人知道「副導」在做什麼,這也是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同樣的問題被問久了難免覺得煩,但想想其實也不差這一題,因為副導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不停地回答問題、解決問題。
「某某場地要拍幾天」、「某某演員幾點通告」、「某某道具要準備幾個」、「某某場次要多少臨演」……這些都是每部電影在籌備階段各部門免不了會提出的基礎問題。經副導仔細分析劇本、依經驗判斷,或與導演深入討論給出答案後,接下來還會有進階問題出現:「某某場地只能拍一天」、「某某演員一天只能拍幾小時」、「某某道具找不到只能訂做」、「某某場次因為預算不夠只能找親友團當臨演」……
解決了進階問題,隨著拍攝期的到來,往往還會有天氣變化、突發意外等「魔王問題」出現。面對這些如雪花般飛來的問題,副導只能不斷應變,在現實的條件下,為導演的創作與各部門協調出最大的空間,就好像是夾心,夾在創意面與執行面之間,必須時時確保這兩片餅乾能緊密結合。
有趣的是,上述的這些其實都是觀眾在電影畫面上「看不到」的工作,也難怪一般人不曉得副導在做些什麼。但,別以為副導的工作只有這些,還有一項最重要,也是畫面上「看得到」的工作,那就是「指揮調度現場」——依照劇情的設定或是導演的要求,小至男女主角在房間講話,大至戰場上幾百人馬交鋒,不管是演員、車輛、動物等所有「畫面裡的演員」,還是下雨、飄雪、颳風、爆炸等所有「畫面外的工作人員」,皆是副導指揮調度的範疇,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內容。
指揮千名學生來暴動
剛做副導的第一部電影,我就遇上了一場全校高中生在周會暴動的戲,從未調度過大場面的我,拍攝前晚緊張得睡不著。拍攝當天,學校教官先幫我們把全校一千多名學生集合到操場,我硬著頭皮拿起司令台上的麥克風,說明劇情設定以及希望他們如何表現。拍了一個take,學生們表情呆滯、沒有反應。我心想完蛋了,學校只給我們兩個小時拍攝,還有好多個鏡頭要拍,怎麼辦?
沒想到,教官忽然把我手中的麥克風拿走,要每班的班長和康樂股長到司令台前,讓我再跟這些幹部們說明一次。接著,教官下令他們回去指派班上幾個最皮的學生帶頭演出。這次果然很順利地完成拍攝。
當下我恍然大悟,原來調度幾十人、幾百人,甚至是上千人,其實都像教官指揮學生一樣,要編小隊,選隊長,再指派任務。我想那位教官一定是我副導之路的貴人,那次經驗後,我便不再畏懼大場面了。不過,要怎麼指揮調度,才能讓畫面生動豐富又兼具自然真實,這可就真的需要多看各類電影、多觀察生活,以及拍攝經驗的累積了。
寫了這麼多,其實仍無法完整解釋「副導」這個工作。行內有句話:「戲內的事,副導管;戲外的事,製片管。」或許可以概括解釋副導的工作,但如果回到開頭談的「圖像化」,我想,副導的圖案應該會是個「夾心餅指揮家」吧!
【作者介紹】張亨如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畢業。自由電影工作者。短片作品《斑馬線上的男人》曾入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並獲金穗獎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殊榮,其他創作短片及電視電影曾入圍鹿特丹影展、卡羅維瓦利影展、首爾國際戲劇節等國內外影展。除創作外,亦擔任多部電影之副導演及剪接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