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地區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地方小吃與美食雖不勝枚舉,然而真正了解艋舺,能自行逛完整個艋舺市街的國內外遊客並不多。直到2010年電影《艋舺》上映後,不僅讓國人看見台北老城區的在地人文景觀,也順勢帶動了萬華的另一波觀光人潮。 來此的國內外遊客,除了到龍山寺祈求平安幸福、功成名就外,也會到電影裡出現的場景朝聖,像是片中GETA老大馬如龍的家──剝皮寮歷史街區裡的「原太陽製本所」、太子幫結拜的地點「艋舺祖師廟」、幫派打殺鬥毆的「華西街觀光夜市」與「古山園旅社旁的小巷弄」、男女主角第一次見面且發生情愫的「寶斗里」等地方,都是頗受歡迎的熱門景點。
巴豆夭 尋找電影美食
朝聖完電影場景後,是否也飢腸轆轆了呢?不妨跟著片中曾出現過的艋舺在地美食,大快朵頤一番。《艋舺》導演鈕承澤(豆導)曾說過,片中除了烤雞腿是劇組虛構出來的,其他都是艋舺真正在地的生活美食,像是艋舺老街區裡非常好吃的肉粥、胡椒餅、魷魚羹、青草茶,還分享了當年劇組在萬華拍片時的人情味小故事,在地人與店家都很熱情,時常會有民眾或店家提供一些免費的美食或飲料,讓他非常感動。其實這就是300多年來,艋舺在地人從未稍減的包容力與熱情。因為《艋舺》這部電影的關係,店家生意也隨著觀光客增加而翻漲好幾倍。.
老台北人的共同生活記憶
中萬華艋舺雖不像北萬華西門町有聞名全國的阿宗麵線、上海老天祿等美食,但其夜市、地方小吃與美食的密度與數量卻是全國之冠,其中也不乏名聞全市的美味小吃。
從清晨5、6點到半夜2、3點,不論何時都能在艋舺找到各種食物來祭祭五臟廟。這裡許多在地的古早味小吃多數創立於日據中期(1920年代)或戰後初期(1950年代),平均起碼都有一甲子以上的歷史,其中也不乏有傳承3、4代的百年老店。艋舺作為台北市的發源地,在地的小吃美食與味道,是許多老台北人的共同生活記憶。
位於艋舺各個重要廟口附近的飲食與小吃,更是體現在地庶民生活與文化。因為早期廟口是尋求工作、訊息布達、意見交流的中心,從古至今聚集了許多「填飽肚子」或「吃巧不吃飽」的飲食攤與小吃店。
廟口的飲食文化
除了從清代至今,因為龍山寺藥籤所集結出的「青草巷」,以及因應民俗節氣,生老病死幾乎都會用到的「傳統餅(糕)」作粿店外,龍山寺與艋舺公園附近一帶的知名美食小吃有福州元祖胡椒餅、三六圓仔店、蘇家肉圓油粿、頂皇家素食水煎包、兩喜號魷魚羹、香佳旗魚米粉湯、淞品土雞、太和餅舖等。
此外,艋舺祖師廟附近的美食則有原汁排骨大王、三味食堂、冬仙堂冬瓜茶飲、三十三間堂日本料理、直興市場口萬華祖傳油粿與肉羹湯等。艋舺青山宮附近則有黃合發米粿店、一肥仔麵店、阿猜嬤甜湯鹹圓、艋舺古早味涼粉、艋舺鹹粥等。
觀光夜市與市場小吃
台灣首座國際觀光夜市就在艋舺,這座華西街觀光夜市裡有許多美食小吃,例如台南擔仔麵、小王清湯瓜仔肉、北港甜湯、大鐤肉羹、蛇肉湯、昶鴻麵店、源芳割包等等,齒頰留香的各式小吃,讓觀光客回流率不斷增加。
觀光夜市附近的知名廣州街與梧州夜市裡,則有懷念愛玉冰、頂級甜不辣、龍都冰果室、豐原排骨麵、阿嬌姨烤魷魚、寶字號豬腳。今年正逢80歲生日的新富市場附近一帶,有阿婆油飯、大豐魚丸、金禾壽司、丸合生魚片、三水食品花生行的花生,都是歷史悠久、祖傳的在地好味道。
但艋舺美食可不只這點本事,鄰近的剝皮寮歷史街區一帶,周記肉粥、阿秀或進財切仔麵、一心鵝肉、龍來果汁,都是饕客大力推薦的在地美味。離開剝皮寮再走到艋舺與下崁交界一帶的和平西路3段上,則有艋舺阿龍炒飯(麵)、熱海現撈海鮮店、李家滷雞腳、萬華陳記專業蚵仔麵線、海天香餃、布袋鮮ソ蚵;艋舺大道上則有萬華仙草冰、柳州螺螄粉。在艋舺,真的不用刻意尋找美食,隨意走個三五步,就是導覽達人推薦的美味店家。
艋舺迺透透 品嘗在地美食
今年8月至9月間,台北市政府為活化艋舺公園,行銷推廣艋舺觀光與深度旅遊,特別與筆者共同合作,針對台北市民及自由行背包客舉辦假日定時導覽活動,結合街區地圖,帶領大家探索艋舺前世今生,走踏在地風光。
導覽活動除穿越時空探尋艋舺的在地風光、傳統老店與舊貨市集外,沿途也帶領參與者品嘗艋舺的在地美食,包括天順青草行青草茶、三六圓仔店芋粿巧與草仔粿、太和餅舖起司乳酪、三水食品花生行鹽炒花生、新富市場阿婆油飯。這些艋舺在地美食,其共同特色除了店齡悠久外,也常常獲得各種競賽的榮耀與報章媒體的報導。其中三水食品花生行的花生,早年更獲得長榮與華航青睞,製作成飛機上食用的小點心。
以祖先10多代、300多年都世居老台北的筆者而言,衷心期待官方和民間單位可永續攜手合作,將艋舺的真善美,尤其是地方美食與小吃介紹給國人、甚至推廣到全世界,讓各地饕客都可以來此大快朵頤,一嘗台北的道地美食。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十一月號574期】。
手機、平板請下載
【《臺北畫刊App》iOS版】。
【《臺北畫刊App》Android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