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該在牛奶裡的「三聚氰胺」,是能吃的東西嗎? 科學新聞由Pansci.tw泛科學提供 撰文/張蓉安 │ 自由寫手
「三聚氰胺」是什麼?是可以吃的嗎? 首先,三聚氰胺(1,3,5-Trizaine-2,4,6-triamine, melamine)有著含「氮」的環狀分子結構,微溶於水,主要用途是作為三聚氰胺-甲醛樹酯原料,加熱分解時,結構中的氮氣被釋放出來後具有良好阻燃效果,同時具耐熱、耐水與硬度高的特性,因此被廣泛運用於傢俱用面板、黏著劑、熱固性塗料以及美耐皿餐具。其中美耐皿餐具之名便是由三聚氰胺英文音譯而來,此類餐具以「三聚氰胺-甲醛樹酯」加入木漿成粉、經高溫高壓而製得,物理性質堅硬不易變形,卻又不像陶瓷易碎,廣受餐飲業喜愛。 三聚氰胺能製成餐具,表示此物質對人體無害嗎?我們可以先釐清一件事:美耐皿餐具對人體的危害並非直接將三聚氰胺加入食品。若廠商按照規範製作,此成分並不會造成立即顯著危害;但如果製造過程中分子聚合不完全,又拿來盛裝高溫或酸性食品時,便有溶出三聚氰胺單體的風險。「劣質」美耐皿餐具通常則是指使用成本較低廉的「尿素」與甲醛樹酯相融,造成三聚氰胺溶出情況更加嚴重。 而不論是臺灣或國際間,隨著研究與社會議題發展,皆有明定三聚氰胺的限量標準。此標準又可分為兩大類:餐具的溶出標準、人體的每日容許攝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標準。我們的食藥署一併考慮了國際管理規範與臺灣社會脈絡,於 101年 1月18日增列「以甲醛-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之塑膠」為管制項目,規範了臺灣常用的美耐皿;同時限定三聚氰胺溶出限量標準為 2.5 ppm 以下,此標準與國際上的標準一致。 若回頭分析真正讓國民膽戰心驚的中國毒奶粉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中國奶粉產品被檢驗出三聚氰胺超標。而三聚氰胺會被用來直接作為食品添加劑置入乳製品,是因為中國乳業習慣以測量「含氮量」為「蛋白質」,因此尿素或廉價氨肥也被加進相關產品以加速通過測量,然而,此舉會讓相關製品在高溫反應後產生三聚氰胺。 既然三聚氰胺不被添加入食品中,便不會立即對人體造成危害,那該如何降低長時間暴露於三聚氰胺環境的機會呢?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提供幾大要點,讓我們從飲食生活著手,主動降低暴露或攝取三聚氰胺: 1. 出外用餐自備鐵製餐具:在外飲食時,自備餐具可以減少使用店家提供之美耐皿餐具盛裝高溫食物的次數,特別是小孩及孕婦更須注意! 2. 慎選、慎用美耐皿餐具:若將餐具置於水中,有較高比例的情形是下沉的餐具為「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所製成的美耐皿餐具,相對品質較佳、較不會在低溫下釋放三聚氰胺。同時,若使用美耐皿餐具,應避免用來微波、蒸煮、或是盛裝高溫與酸性食物,更不該將美耐皿製的湯勺、筷匙放入鍋中滾煮。 3. 成年人請多喝水:由於三聚氰胺結石微溶於水,成年人若能經常喝水,大約排尿七次終能將體內大部分的三聚氰胺代謝排出,進而避免形成結石。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 【Pansci.tw泛科學】 不該在牛奶裡的「三聚氰胺」,是能吃的東西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