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上週剛宣布,台灣老年人口在今年3月已增加到331萬人,占總人口數比例14.05%,讓台灣正式成為「高齡社會」國家。而且短短8年後的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將衝破20%,進入「超高齡社會」。台灣民眾平均壽命每年可增加0.13歲,但老年人平均醫療費用是一般民眾的3倍,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人口則每年增加20%,而商業年金保險保費收入卻僅占壽險整體保費收入不到10%,有長期照護保險者更是不到1%。相較其他國家,台灣的退休保險保障真的是嚴重不足。
今年1月公布的「施羅德全球投資人大調查」發現,台灣民眾投資理財的首要目的是為退休生活做準備,比例與泰國並列全球最高。顯示紛擾不斷的年金改革,確實讓台灣人對退休準備有了危機意識。但也有超過4成的民眾認為,退休後的收入仍不足支應退休生活所需,顯示退休準備仍然不足。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與富邦人壽,也針對民眾對退休規畫與認知進行「全民退休規畫大調查」,發現民眾對商業保險的依賴,有越來越高的傾向,但民眾的退休保障卻明顯不足,規畫也有許多盲點,分析如下:
有高達72%已退休民眾及50%未退休民眾認為,自己不需要購買「退休生活需要的保險」,有40%已退休民眾沒有購買保險,有買保險的多數民眾仍是以儲蓄險為主,且已退休與未退休民眾分別只有15%與25%認為需要購買長期照護保險。
還有34%民眾不清楚自己退休後的費用開銷,且對於退休生活費用估計明顯偏低,卻傾向於「把時間與金錢花在自己的身上」,對於退休後的娛樂與旅遊休閒費用規畫也有提高。
不同世代對於社會保險及退休金制度看法有很大不同。未退休民眾認為,退休收入主要來源是「個人退休投資或買保險準備」(67.2%),顯示年輕世代普遍不期待政府退休金,但他們卻也未開始進行退休規畫。
由以上調查發現,台灣民眾的退休理財規畫觀念雖已逐步成形,但退休規畫行動力與退休保障都明顯不足。建議民眾必須提早進行退休保障規畫,從年輕時就開始退休理財,並購買「年金險」、「長期照護保險」及「老人醫療保險」,才能為自己準備好適足的退休保障,達到快樂退休的目標。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128 2018年5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